《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机制》紧密结合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环境犯罪的刑事治理机制问题展开了全面探讨。从宏观层面切入,论述了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实现方式以及刑事治理理念的定位等基础性问题;从环境犯罪法律规定的附属性入手,探讨环境犯罪中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基本关系;回应环境犯罪的司法实践,分析罪过类型的认定标准、构成要件要素的内涵及具体环境犯罪法规如何适用等现实性问题;对当前环境犯罪的刑事制裁方式进行反思,并指出应通过更新制裁理念、拓展制裁体系等具体路径对其进行完善;在细致梳理、评析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基本方向作出展望。
冯军,男,1972年生,河北临城人。河北大学刑事法治与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学博士、博士后,美国宾州印di安纳大学访问学者,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长期致力于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刑事实体法学和刑事程序法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论著和教材20余部,多次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敦宁,男,1980年生,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刑事法治与犯罪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博士后,美国宾州印di安纳大学访问学者,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长期致力于刑法学和刑事政策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学术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和市厅级奖项。
*章环境犯罪刑事治理的政策与理念
*节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应然取向
一、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概念与特征
二、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运行现状
三、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应然取向及具体内容
di二节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建构与实现
一、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概念界定
二、我国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缺失与建构
三、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法律实现
di三节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策略配合
一、治理主体: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平衡
二、治理体制: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三、治理手段:刑罚与其他治理手段的协调
di四节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理念、路径与技术
一、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理念定位
二、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路径选择
三、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技术革新
di二章环境犯罪的法律特征与执法协调
*节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
一、行政从属性含义解读
二、环境刑法的从属性:前置法定性
三、环境刑法的独立性:定量
四、启示:刑法的坚守与扩张
di二节污染环境罪的附属性
一、污染环境罪的环境法附属性
二、污染环境罪的行政附属性
三、污染环境罪的刑法附属性
四、结语
di三节环境法与环境刑法的衔接
一、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及其体现
二、环境刑法从属性之正负效应分析
三、环境法与环境刑法之衔接思考
四、结语
di四节环境刑法与环境行政法的协调
一、环境犯罪中环境刑法之行政从属性
二、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对环境犯罪治理的影响
三、环境犯罪治理中环境刑法与环境行政法的关系协调
di三章环境犯罪的司法适用
*节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与犯罪形态
一、污染环境罪客体的再认识
二、污染环境罪罪过形式的实然解读与应然取向
三、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形态分析
di二节污染环境罪的司法现状与理论反思
一、污染环境罪司法现状管窥
二、216年《解释》适用争议问题探微
三、污染环境罪立法规范反思
di三节污染环境罪中“违反国家规定”的理解
一、问题的提出
二、污染环境罪中“违反国家规定”之类型
三、污染环境罪中处罚的行为之定性
四、公害型污染环境罪中的“违反国家规定”
五、环境效用侵害型污染环境罪中的“违反国家规定”
六、结语
di四节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污染环境罪罪过形式的学理解释及存在的问题
三、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看罪过形式的判断基准
四、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看区分故意与过失
五、结语
di五节非法采矿罪的司法适用问题
一、非法采矿罪之规范构造
二、非法采矿罪之罪与非罪的界限
三、非法采矿罪之共犯形态的认定
四、非法采矿罪之罪数形态的认定
di四章环境犯罪的制裁方式
*节环境犯罪“三元化”制裁体系之建构
一、环境犯罪之制裁目的:预防与恢复
二、体系与目的之脱节:我国环境犯罪制裁体系的结构性缺损
三、体系与目的之弥合:环境犯罪“三元化”制裁体系的完整建构
di二节环境犯罪恢复性制裁理念之提倡
一、传统刑事制裁理念的困境
二、恢复性正义理念对传统刑事制裁手段的有效弥补
三、环境犯罪引入恢复性正义理念的必要性
四、恢复性正义理念在环境犯罪制裁中的展开
di三节环境犯罪刑罚方法的不足与完善
一、我国环境犯罪刑罚方法的现状
二、我国环境犯罪刑罚方法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环境犯罪刑罚方法的完善
di四节环境犯罪的缓刑适用问题
一、环境犯罪缓刑适用的司法现状分析
二、环境犯罪缓刑适用的刑事政策分析
三、环境犯罪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分析
四、环境犯罪审慎适用缓刑的建议
di五章环境犯罪的立法前瞻
*节污染环境罪的危险犯设置
一、污染环境罪对传统危险犯概念提出的挑战
二、对人的危险犯
三、对环境的危险犯
四、结语
di二节污染环境罪的立法完善
一、污染环境罪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
二、污染环境罪应设置抽象危险犯
三、污染环境罪设置的抽象危险犯应为微罪微刑模式
di三节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评析与展望
一、公民的环境权益提上议事日程
二、环境保护配套法律法规急需修订完善
三、环境犯罪刑事立法评析
四、有效惩治环境犯罪的立法展望
五、结语
di四节我国环境刑法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我国环境刑法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环境刑法的理念调整
三、我国环境刑法的发展方向
四、我国环境刑法立法理念反思与制度重构的法治意义
附录1215年中国“污染环境罪”案件调研报告
附录2213~216年河北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数据分析报告
这本书的内容逻辑安排得非常严谨,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具体的司法实践,层层递进,毫无赘述。作者在梳理法律条文和判例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对既有法律知识的简单罗列,更是对复杂社会现象背后法律逻辑的深刻剖析和前瞻性思考。特别是对某一类案件的分析,作者采用了多角度的交叉论证方法,使得结论的得出显得水到渠成,让人信服。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方向;对于资深人士而言,它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思考的盲区,激发新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既有法学著作应有的那种冷静客观的叙事基调,又时不时地流露出作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切关怀。作者的语言精准而富有张力,每一个句子都像经过精心雕琢的宝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绝不是那种干巴巴、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妙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正“触摸”到法律的脉搏。这种文字驾驭能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引人入胜,让人愿意沉浸其中,不愿轻易放下。
评分作为一本聚焦于特定法律领域的专著,它在资料搜集和引证方面做得堪称典范。目录清晰地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储备,参考文献部分更是汗牛充栋,显示出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所投入的巨大心力。每一次引用,无论是来自权威的司法解释,还是前沿的学术研究,都精准到位,极大地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尚存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没有轻易下定论,而是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陈,引导读者自行思考,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学术良知和开放性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真的挺用心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封面设计简约又不失专业感,黑白灰的色调很符合法律书籍的调性,字体排版也十分清晰易读。印刷质量非常高,纸张触感细腻,油墨散发着一种知识的厚重感。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出版社对细节的把控。我特别喜欢它侧边的切口处理,整齐划一,让人忍不住想一页一页地细读。这种实体书的质感,是电子书完全无法替代的,它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阅读体验的仪式感。而且,这本书的开本大小也设计得很合理,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带去办公室,都显得十分得体。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时间节点把握得非常巧妙,它正好契合了当前社会对特定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每一次阅读,我都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或参考资料,更像是一份为解决现实问题而量身打造的工具箱。书中所探讨的很多机制设计和制度创新,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对于政策制定者和一线执法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具参考意义的宝贵财富。总的来说,它是一部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重量级作品,是对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