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战士之路 |
| 作者 | 克莱尔·李·陈纳德,曹磊 |
| 定价 | 45.00元 |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 ISBN | 9787538745931 |
| 出版日期 | 2014-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战士之路》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二次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指挥官克莱尔·李·陈纳德的回忆录。讲述了他自1937年应约赴中国,招募飞行员并组建中国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并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之后赴昆明筹办航空学校的艰难历程,同时记录了中国军民抗日惨烈悲壮的情景。1941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由陈纳德为大队指挥官,被称为“飞虎队”。1942年,美国志愿航空队并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14航空队少将司令。至抗战结束,陈纳德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为中国抗日立下功勋。本书不仅细致入微描述了每一场战斗的场景和战术讲解,而讲述陈纳德个人成长的感悟及对整个战争的深入思考。 |
| 作者简介 | |
|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的指挥官,有“飞虎将军”之称。1893年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康麦斯,1919年从飞行学校毕业,后被派往夏威夷,负责指挥第19战斗机中队。 1937年,陈纳德应约赴中国,招募飞行员并组成中国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之后赴昆明筹办航空学校。1941年,被称为“飞虎队”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由陈纳德担任大队指挥官。1942年,美国志愿航空队并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第14航空队少将司令。至中国抗战结束,他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 |
| 目录 | |
| 正文 |
| 编辑推荐 | |
| ★ 他曾说:等到*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他被称为“自从马可波罗以来,*博得中国人人心的外国人”。 ★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不到7个月的时间里,就粉碎了日本空军所向披靡的神话,“飞虎队”的绰号家喻户晓。 ★ 至中国抗战结束,他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 |
| 文摘 |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战士之路》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尽管我并非身经百战的战士,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沙场锤炼。作者对于战场氛围的描摹尤为出色,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寒风凛冽的军营,都能通过文字跃然纸上,让我感受到那种真实的、触手可及的紧张感。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军事思想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我看到了从古希腊的方阵推进,到罗马军团的严谨纪律,再到中国古代的兵法谋略,每一种都独具特色,又相互启迪。特别是书中对于战役细节的刻画,例如攻城战中的破城器械使用,或是野战中的阵型变化,都描述得非常到位,让我对古代战争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性,对于牺牲和痛苦的描写,也让我更加敬畏那些为信念而战的人们。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理解“战士”二字的重量。
评分阅读《战士之路》的过程,简直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战役的胜负,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战争背后的人物动机、政治角力以及社会思潮。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关键时刻的描写,比如在决定性的战役中,领袖人物是如何做出艰难决策的,那些充满血性和智慧的瞬间,让我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战场上的紧张与残酷。书中对战略战术的分析也别具一格,它不像一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结合。我看到了如何从地理环境、兵力部署、后勤补给等多个维度去理解一场战役的走向,也领略到了那些伟大战士们如何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谋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战争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那些战争英雄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留下的精神财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读完后,我感到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战士之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初读时,你可能会被书中宏大的战役场面所吸引,被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所震撼。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逐渐发现,本书最打动人心的,是那些隐藏在战役背后的个体故事和深刻哲思。作者以一种非常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笔触,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战士”形象。他们有的是冲锋陷阵的勇士,有的是运筹帷幄的将帅,有的甚至是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书中对战争策略的解读,也并非是生硬的条条框框,而是融入了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环境因素的细致考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凡人英雄”的刻画,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惊人的才华,但在关键时刻,却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改变历史的走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它不仅仅是杀戮与破坏,更是勇气、牺牲、智慧与坚持的交织。读完之后,我内心充满了对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挺身而出的勇者的敬意,也对“战士”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实在是太奇妙了。它不像一般的历史书籍那样,只关注宏大的叙事和政治事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奋斗的普通士兵,以及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杰出军事领导者。《战士之路》用一种非常有人情味的方式,讲述了战争的各个层面。我能感受到士兵们的家国情怀,他们对于生存的渴望,以及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书中对战术的分析,也并不止于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具体行动,他们的协同作战,他们的勇气和牺牲,都让我为之动容。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军事传统进行的对比分析,例如东西方军事思想的异同,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军事技术对战争形态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这本书让我明白,战争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较量,更是个体命运在历史巨轮下的跌宕起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战争的意义,以及和平的可贵。
评分终于等到《战士之路》的简体中文版了!一直以来,在各种军事论坛和历史爱好者圈子里,这本书的大名如雷贯耳,大家都说它是理解古代战争艺术的一部必读之作。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大气,封面上的金属质感和硬朗的字体,瞬间就勾起了我对那个热血年代的无限遐想。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目录和部分章节,但那种沉甸甸的分量,那种字里行间透出的厚重感,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战术思想的阐述,比如书中会不会深入剖析兵法大家的经典战役,例如凯撒的高卢战争,或者汉尼拔的坎尼之战,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来揭示那些穿越时空的智慧。同时也好奇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的对比分析,是会宏观地概括,还是会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例如冷兵器时代的剑、矛、弓弩的发展演变,或是火器时代早期火炮的攻城战术。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严谨,充满了知识的宝藏,我相信它一定会为我的军事历史知识体系增添重要的砖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