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套装共5册】岳飞传+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陈龙川传+韩世忠年谱等 三联

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套装共5册】岳飞传+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陈龙川传+韩世忠年谱等 三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广铭 著
图书标签:
  • 宋史
  • 岳飞
  • 王安石
  • 陈龙川
  • 韩世忠
  • 历史人物
  • 传记
  • 三联书店
  • 历史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8867
商品编码:2597490060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开本:32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5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8850
品牌:三联书店###

具体描述





  • 出版社: 
  • ISBN:9787108058850
  • 品牌:
  • 定价:59.00
  • 包装:精装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7-03-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93
  • 字数:235000

编辑推荐

  说到20世纪对宋代词人辛稼轩的研究,邓广铭先生是di一人。他从30岁(1936年)写出《《辛稼轩年谱》及《稼轩词疏证》总辨证》的成名作,指出梁启超《辛稼轩年谱》和梁启勋《稼轩词疏证》的种种不足之处开始,毕生完成了《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诗文钞存》四部重要作品。上述那篇《总辨证》的文章发表后,曾博得胡适、傅斯年、陈寅恪、夏承焘等人的一致称许。当时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担任导师的陈寅恪还不认识邓广铭,读了这篇文章后到处向人打听作者的情况,后来他在为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所作的序中也说到此事:“寅恪前居旧京时,获读先生考辨辛稼轩事迹之文,深服其精博,愿得一见为幸。”夏承焘当时正在写《唐宋词人十家年谱》,其中也有辛弃疾,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他给邓广铭写信说:“看了你的文章,辛稼轩年谱我不能写了,只能由你来写。我收集到一些材料,估计你都已看到。如你需要,我可寄给你。”
  七七事变后的两年间,邓广铭一头扎进北平图书馆,完成了《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诗文钞存》三部书稿。在此基础上,50年代,他又写出了辛弃疾的传记——《辛弃疾(稼轩)传》。
  辛弃疾(稼轩)生平事迹,由于其文集失传,缺乏行状碑铭之类比较完整的传记资料,故而多已湮没不彰。《宋史》本传及笔记杂谈中之记事,或多错误,或失枝节。邓广铭先生遍查宋元二代之史籍、文集、志乘、笔记,辗转访求辛氏宗谱,对有关辛稼轩生平行实的资料进行了广泛搜讨,参证发明;经过长期不懈的钩稽积累、严密翔实的细致考证,厘清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纷纭参差,对于稼轩南渡后的出处大节、用舍行藏诸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说。

内容简介

  辛弃疾(稼轩)不仅是学识博洽、才气磅礴的南宋词坛巨擘,也是具备多方面才智的英雄豪杰人物,文才武略兼而有之。他早年投身抗金起义,归宋后力主恢复,为国家生民贡献出全部的智计韬略;他仕宦所及,以兴利除弊为己任,有干才,有作为。然其虽有经世之才志,却多遭诽谤摈斥而不得大用,壮志难酬,赍志以殁。近千年来,他的果毅之资、刚大之气,他英伟磊落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操,他以词作篇什传达的慷慨沉挚理念与盘旋激荡之意境,曾经激励过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对于这样一位在宋代政治史和文学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历来不乏论述。然能采征多方面史料,加以辨析考证,从而撰成系统全面之研究性传记者,则首推邓广铭先生之《辛弃疾传》。英雄虽逝,然其一生之事迹精神,却藉此传记,传于后世而不朽。
  《年谱》提纲挈领地阐论了南宋时期的诸多军国大事,置人物于时代波澜之中。作者以细大不捐为原则,集枝节为轮廓,积破碎为整体,详考稼轩生平行实。全书分年隶事,亦兼用纪事本末之体,以综贯叙述,使读者得见事件原委。

精彩书评

  与一般史学家不同的一点,他不但研究历史,而且写历史。他的几本传记,像《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等等,都是一流的史书,表现出他的史才也是非凡的。
  ——周一良

  邓先生晚年说过,他给后人留下的主要是四部宋人的传,即《王安石传》、《岳飞传》、《辛弃疾传》、《陈亮传》。他说:“成也是这四部书,败也是这四部书”。这说明,一方面,青年时受《悲多芬传》的影响,他在性情上始终钟情于爱国志士与英雄豪杰式的人物研究,以致主导了他毕生的学术志趣;另一方面,这种兴趣又显然与20世纪中国饱受外人侵略所给予他的刺激有关。
  ——陈来

  在邓广铭教授一生的著述中,较主要的是四传二谱,即《陈龙川传》、《辛弃疾(稼轩)传》、《岳飞传》、《王安石》和《韩世忠年谱》、《辛稼轩年谱》。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手册》中,邓广铭教授在自己的“学术专长”一栏填的是“隋唐五代宋辽金史、历史人物谱传”。这可以看作是他一生治学方向和学术成就的一个自我总结。他在追溯自己的谱传史学情结时,说他自青年时代读了罗曼·罗兰的传记作品后,就“动了要写一组中国的英雄人物传记的念头”;及至1932年考入北大史学系后,“我就发愿要把文史融合在一起,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用文学体裁写历史”。后来胡适的“传记文学习作”课则将他zui终引上了谱传史学的路子。
  ——刘浦江


  • 出版社: 
  • ISBN:9787108058867
  • 品牌:
  • 定价:55.00
  • 包装:精装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7-03-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95
  • 字数:159000

编辑推荐

  今年是邓广铭先生诞辰110周年,三联书店推出先生的代表作“宋史人物书系”精装本,以为纪念。四传二谱将以新的面貌和读者见面,先生的著述继续开悟、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
  30年代,邓广铭在北大上四年级时,选修了胡适开设的“传记文学习作”课。这门课要求每位学生做一篇历史人物的传记,胡适开列了十几个历史人物供学生选择,其中宋代人物有欧阳修和陈亮。邓广铭在此之前曾写过一篇有关浙东学派的文章,于是便决定写一篇《陈龙川传》,作为他的毕业论文。1936年春,邓广铭完成了这篇12万字的毕业论文,得到胡适的很高评价,胡适给了他95分,并写下这样的评语:“这是一本可读的新传记。……写朱陈争辨王霸义利一章,曲尽双方思致,条理脉络都极清晰。”胡适还到处对人称赞这篇论文,“逢人满口说邓生”。
  这件事情对邓广铭以后的学术道路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之所以选择宋史研究作为其毕生的学术事业,他之所以把一生的主要精力用来撰写历史人物谱传,先后写出《陈龙川传》、《岳飞传》、《辛弃疾》、《王安石》这四部奠定其学术地位的宋人传记,与胡适都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一部《陈龙川传》,基本上决定了邓广铭一生的学术方向。
  与本系列其他传记不同的是,此书采用纯然叙述的体裁,不羼杂考证和议论的成份在内,而把详审的考订工作,收于书后作为附录三则。这使得传记叙述的文思酣畅淋漓而一以贯之,亦保证专题的考据更加凝练集中。

内容简介

  南宋思想家陈亮,世称陈龙川。婺州(今浙江金华)永康人。因此,他的学说称为“永康学派”,为浙东学派当中的一支。他力主抗金,收复中原;变革国策,强化中央;与朱熹就“王霸义利”展开辩论,提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功利主义,反对空谈性命道德的理学家,后世称作宋代思想史上有名的“王霸义利之辩”。陈亮还是文学家,政论文章气势磅礴,词作亦很豪放。有《陈龙川集》传世。
  翻开南宋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屈辱到令人气短的画图。当大多数人被危急存亡的关头所震撼,感到无可措手的苦闷,甚至因以灰心绝望的时候,亦有人竭尽心力,挽狂澜于既倒。具有“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龙川先生陈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陈亮一生特立独行,操心危,虑患深,挺身而出欲负荷时代使命,独当救亡大任;却终因其清醒热烈而困顿蹉跌。与他的一幕悲剧紧相联系的,是那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悲剧。邓广铭先生怀抱“理解之同情”,施以融铸贯串之力,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轮廓,展现出陈氏鲜活明朗的人格。

作者简介

  邓广铭(1907—1998年),字恭三。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助理员、高级助教,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宋史学会会长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宋辽金史。代表性著述有《中国史纲要?宋辽金史》《岳飞传》《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等。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上,邓广铭先生(1907—1998)占有重要的一席。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宋辽金史方面贡献尤多,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宋代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学术贡献影响着几代宋史研究者。

精彩书评

  与一般史学家不同的一点,他不但研究历史,而且写历史。他的几本传记,像《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等等,都是一流的史书,表现出他的史才也是非凡的。
  ——周一良

  邓先生晚年说过,他给后人留下的主要是四部宋人的传,即《王安石传》、《岳飞传》、《辛弃疾传》、《陈亮传》。他说:“成也是这四部书,败也是这四部书”。这说明,一方面,青年时受《悲多芬传》的影响,他在性情上始终钟情于爱国志士与英雄豪杰式的人物研究,以致主导了他毕生的学术志趣;另一方面,这种兴趣又显然与20世纪中国饱受外人侵略所给予他的刺激有关。
  ——陈来


  • 出版社: 
  • ISBN:9787108058881
  • 品牌:
  • 定价:68.00
  • 包装:精装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7-03-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479
  • 字数:381000

编辑推荐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上,邓广铭先生(1907—1998)占有重要的一席。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宋辽金史方面贡献尤多,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年是邓广铭先生诞辰110周年,三联书店推出先生的代表作“宋史人物书系”精装本,以为纪念。四传二谱将以新的面貌和读者见面,先生的著述继续开悟、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内容简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为国家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勋。他出生于北部中国的普通农民家庭,代表着苦难中的人民,怀着保卫乡邦、敉平祸患、拯救万千苦难同胞的强烈愿望,而毕生奋斗于酷烈的战场。
  岳飞被民族败类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他的生平事迹与言论精神一度被有意掩埋。其后的几个世纪中,撰述者继起,却难免虚夸蹈袭之误。
  《岳飞传》为作者宋代人物研究之力作,也是综括研究两宋之际政治军事的重要史著。此书初版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日,后经两度大幅增订修改,再版于1983年。书中准确地勾画出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真切地描述了岳飞的事功、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且对于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公允评价。凡此种种,皆反映出作者的“考索之功”与“独断之学”,得到学界“以非凡之史才,写一流之史书”(周一良语)的高度称誉。

作者简介

  邓广铭,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上,邓广铭先生(1907—1998)占有重要的一席。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宋辽金史方面贡献尤多,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年是邓广铭先生诞辰110周年,三联书店推出先生的代表作“宋史人物书系”精装本,以为纪念。四传二谱将以新的面貌和读者见面,先生的著述继续开悟、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 出版社: 
  • ISBN:9787108058874
  • 品牌:
  • 定价:55.00
  • 包装:精装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7-03-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76
  • 字数:144000

编辑推荐

  南宋名将韩世忠起自行伍,以军功而至将帅,于南宋中兴贡献至关重要。时值风雨飘摇之南宋初期,其戎马倥偬的一生,与国势之兴衰、政局之变化,息息相关。举凡关乎国祚存亡之大事,如苗刘之变、盗寇之平、宋金和战等,皆有韩世忠参与其间。一代名将岳飞感叹其为“奇特之士”,彼此相重相惜。其盛德丰功自足不朽,而自南宋以来,其事迹绝少铺叙,为世人所常致憾。
  本谱以传统史家手法,合编年体与纪传体史书体例为一体,广采宋代诸史、方志、笔记、文集,诠次排比,考案缀辑。其中既有正史所载的抗金事迹,如黄天荡大捷、夫人梁氏击鼓助战等事,也注重网罗其遗事、叙述其性行,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以“年谱”为体例的考述方式,使读者详见韩氏一生梗概,更使后学者由此得窥邓广铭先生治史门径。
  今年是邓广铭先生诞辰110周年,三联书店推出先生的代表作“宋史人物书系”精装本,以为纪念。四传二谱将以新的面貌和读者见面,先生的著述继续开悟、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

内容简介

  韩世忠(1089—1151)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陕西绥德人。在与西夏作战中屡立战功。宋金战争中,力抗金军,功业卓著。多次上疏反对宋廷对金屈服议和。敢于面诘秦桧,为岳飞伸张。统兵驭将有方,所部号“韩家军”,与“岳家军”齐名。
  作者博参群书,多所考订,40年代,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写成此年谱。直到今天《韩谱》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作为邓广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而列入宋史人物“四传二谱”。

精彩书评

  与一般史学家不同的一点,他不但研究历史,而且写历史。他的几本传记,像《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等等,都是一流的史书,表现出他的史才也是非凡的。
  ——周一良

  在邓广铭教授一生的著述中,较主要的是四传二谱,即《陈龙川传》、《辛弃疾(稼轩)传》、《岳飞传》、《王安石》和《韩世忠年谱》、《辛稼轩年谱》。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手册》中,邓广铭教授在自己的“学术专长”一栏填的是“隋唐五代宋辽金史、历史人物谱传”。这可以看作是他一生治学方向和学术成就的一个自我总结。他在追溯自己的谱传史学情结时,说他自青年时代读了罗曼·罗兰的传记作品后,就“动了要写一组中国的英雄人物传记的念头”;及至1932年考入北大史学系后,“我就发愿要把文史融合在一起,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用文学体裁写历史”。后来胡适的“传记文学习作”课则将他zui终引上了谱传史学的路子。
  ——刘浦江


  • 出版社: 
  • ISBN:9787108058898
  • 品牌:
  • 定价:59.00
  • 包装:精装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7-03-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305
  • 字数:260000

编辑推荐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上,邓广铭先生(1907—1998)占有重要的一席。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宋辽金史方面贡献尤多,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年是邓广铭先生诞辰110周年,三联书店推出先生的代表作“宋史人物书系”精装本,以为纪念。四传二谱将以新的面貌和读者见面,先生的著述继续开悟、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内容简介

  北宋政治改革风云中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当北宋中期积弊已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以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展以富国富民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其才识“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其文行“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其魄力“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苏轼语)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同时也成为脱离了广大知识阶层的人物。加以政治风云的变幻,倾泻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浊水、诬谤丑化,始自其生前,至南宋则愈演愈烈,几近千年而未得涤清。
  邓广铭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倾注了巨大心力,四写王安石,体现出一个史学大家的时代眼光与严谨精神。作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展现出一个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时期,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能够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邓广铭(1907—1998),著名历史学家。字恭三。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文ge后,出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被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di一人”。

精彩书评

  与一般史学家不同的一点,他不但研究历史,而且写历史。他的几本传记,像《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等等,都是一流的史书,表现出他的史才也是非凡的。
  ——周一良

  家父辞世前,曾经吟诵辛弃疾祭奠朱熹的文字:“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这段沉郁而又慷慨的话语,正是家父倾尽毕生之力抒写刻画的宋代历史人物共同形象的概括,也体现着他心之所思、情之所系的不懈追求。
  ——邓小南

史海钩沉:探寻宋代风云变幻的群像剪影 本书系精选的五部宋代人物传记与专题研究,旨在带领读者深入走近那个英雄辈出、思想激荡的时代。我们聚焦于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个体,通过他们的生平轨迹、决策抉择与时代背景的交织,还原宋朝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揭示其兴衰荣辱背后的深层动力。 第一卷:大宋的脊梁——军旅将帅的铁与血 本书将目光投向北宋末年,一个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之际。重点描摹了抗金名将岳飞的戎马生涯。我们不仅仅描绘他“精忠报国”的军事传奇,更深入探究其出身背景、早年经历对性格的塑造,以及在宋廷内部复杂政治斗争中的挣扎与坚守。书中细致梳理了岳飞军事生涯中的重大战役,如郾城大捷、朱仙镇的辉煌,并结合当时朝廷的战略方针与议和倾向,力求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功有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其历史选择的民族英雄形象。读者将看到,岳飞的悲剧性,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悲歌,更是时代局限与政治妥协的必然结果。 同时,本书将专题考察另一位抗金名将——韩世忠的生平。与岳飞的儒将风范不同,韩世忠以其剽悍勇猛和独到的军事眼光著称。我们将按照其人生轨迹,详细梳理其早年如何从一介游侠成长为统帅一方的军事集团核心。特别关注其在宋金对峙前线展现出的机动性和战略预见性,如黄天荡之战的传奇经历,如何以少胜多,成功牵制金军主力。韩世忠的年谱研究,不仅是个人传记,更是研究宋代地方军力构建与武将集团形成的重要窗口。 第二卷:庙堂之高:改革与权力的角力 本书深入剖析了北宋中叶最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政治家——王安石的生平及其主导的熙宁变法。我们摒弃了将王安石简单标签化为“好官”或“误国者”的二元对立视角,力求还原一位具有深刻哲学思辨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改革家的复杂面貌。 内容将围绕王安石的思想根源展开,探究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信念如何转化为具体的变法举措,如青苗法、均输法、保甲制等。重点分析变法推行的社会阻力,特别是来自旧党势力的强大反弹。通过对当时士大夫集团的派系斗争、变法执行中的地方弊端以及其与皇帝宋神宗之间的君臣关系进行细致梳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实验是如何在重重阻力下,最终以复杂且不尽人意的结局收场的。 第三卷:文脉赓续:士大夫群体的风骨与担当 本部分聚焦于陈龙川(陈师道)的生平及其文学艺术成就。陈师道是北宋末年重要的文学家,尤其以其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的独特成就著称。本书将详细考察他与苏轼、黄庭坚等文坛巨匠的交游,分析其诗风如何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又如何在个人际遇中逐渐形成冷峻、含蓄、深沉的风格。 更重要的是,陈师道的生平与北宋末年政治的衰微紧密相连。作为一名正直的士大夫,他亲历了徽宗朝的腐败与金兵南下的灾难。本书将侧重于展示他如何以笔为剑,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忧患意识和文人担当。通过解析其诗文中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慨,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精英阶层在面对时代剧变时的集体心态。 第四卷:社会侧写:制度与民生的交织 除了对核心人物的深度挖掘,本书还通过对上述人物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研究,构建了宋代社会的多维面向。例如,通过岳飞、韩世忠的经历,可以反观宋代的募兵制与厢军、保甲制之间的矛盾,以及文武之间的权力制衡难题;通过王安石变法,可以理解宋代土地兼并趋势对国家财政和农民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陈师道等文人的沉浮,则能观察到宋代士人阶层在政治理想与现实困境间的艰难平衡。 总体特色 本套书系强调史料的扎实运用,注重对原始文献的细致解读,力求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捕捉个体命运的曲折性与历史选择的复杂性。它不满足于讲述“发生了什么”,更致力于探究“为什么会这样”,试图通过这些宋代关键人物的生命轨迹,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态、军事战略和社会变迁提供一种深刻且立体化的历史视角。读者将得到一次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活力、矛盾与悲壮的宋朝。

用户评价

评分

王安石的故事,在我眼中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传奇。这位北宋的政治改革家,究竟是英明神武的改革者,还是不顾一切的激进分子?读了这本书,我才算是真正走近了他的内心世界。邓先生对王安石的描绘,没有简单地褒扬或批判,而是试图还原一个在复杂政治格局中努力推行改革的实干家。书中对“庆历新政”以及后来王安石变法的详细解读,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生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王安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引起的争议,以及最终的得失。这种客观公正的叙述方式,反而让我对王安石这位历史人物产生了更大的敬意。他敢于挑战既得利益,不畏权贵,即使最终改革并未达到预期,但他的勇气和理想,依然值得后人深思。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而往往是多维度、多层次的。

评分

这套书的整体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都相当高。邓广铭先生作为宋史研究的大家,其治学态度严谨,考证功夫深厚,这套书充分展现了他的学术功底。他笔下的人物,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衬托,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描绘,使得这些历史人物仿佛活现在纸页之间。阅读这套书,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更是与历史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特别欣赏的是,邓先生并没有把这些人物仅仅当作符号,而是深入挖掘他们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挣扎与抉择。这套书让我对宋朝那段复杂的历史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于喜爱历史,特别是对宋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相当雅致,古色古香的封面上印着“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几个大字,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岳飞传》的纸张触感,略带粗糙,仿佛能摸到历史的纹理。内容上,岳飞的故事我从小就耳熟能详,但读了邓先生的笔触,才真正感受到这位民族英雄的复杂与伟大。书中不仅描绘了他的英勇善战,更深入剖析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作为一名文臣武将,在国家存亡之际所背负的巨大压力。邓先生对史料的考据严谨,语言的驾驭也颇有功力,读来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性的感染力。他笔下的岳飞,不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实个体。尤其是关于岳飞遭受冤屈的那一段,读来令人扼腕叹息,也让人对历史的残酷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对忠诚、气节这些词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让我对宋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评分

陈龙川传记的阅读体验,颇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此之前,我对陈龙川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陌生的。然而,通过邓先生的笔触,我 découvrir 了一个在南宋初期,一位胸怀报国之志,却屡屡遭受挫折的文臣。书中细致地勾勒了陈龙川的仕途经历,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步步走到权力中心,又如何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屡遭排挤。最让我动容的是,即使身处逆境,陈龙川也从未放弃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邓先生通过对史料的抽丝剥茧,还原了一个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位坚持原则、不妥协的知识分子形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的选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评分

韩世忠年谱的阅读,给我一种时间线索清晰,事件层层递进的感受。与传记式的叙述不同,年谱更像是一张详细的个人历史地图,将韩世忠一生中的重要节点一一呈现。从他早年的骁勇善战,到后来屡建奇功,再到晚年的功成身退,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细节。邓先生在梳理这些史实的过程中,也穿插了对当时军事策略、战役细节的分析,让我对这位抗金名将的军事才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在描写他如何以少胜多,抵御金兵进攻的段落,读来真是惊心动魄,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年谱的形式也让我更容易理解韩世忠人生轨迹的演变,他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不同的选择,承担不同的责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将领的成长与荣耀,也看到了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