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苏轼传(新修订版)
定价:54.00元
作者:王水照,崔铭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201084053
字数:
页码:4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王水照编著的《苏轼传(新修订版)》将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璀璨的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词后面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内容简介
《苏轼传(新修订版)》将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璀璨的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词后面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苏轼传(新修订版)》全面的为读者解读了苏轼的思想性格、生活风貌及心态意趣,使读者于诗词中读传记,于传记中解读诗词。当我们回望苏轼六十多年的人生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他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绕梁。
作者简介
王水照,男,浙江余姚人,1934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出版有《苏轼传》、《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王水照卷》、《王水照自选集》、《唐宋文学论集》、《宋代文学通论》(合著)、《苏轼研究》、《鳞爪文辑》等著作,编有《历代文话》、《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等。
崔铭,女,湖南南县人,1964年生。198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欧阳修传: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合著)等著作。
目录
引言 物华地灵铸伟才
di一章 奋厉当世雄鹰出
第二章 世事维艰力难任
第三章 德泽雅韵满余杭
第四章 唯有悯农心尚在
第五章 柏台霜气夜凄凄
第六章 吟啸徐行迎风雨
第七章 三咏赤壁成绝唱
第八章 投老江湖终不失
第九章 华灯飞盖寓京华
第十章 四任知州泽生民
第十一章 白须萧散谪岭海
第十二章 皇天后土同悲悼
结束语 浩瀚渊深赞“苏海”,流风余韵遗人间
附录一 苏轼生平创作年表
附录二 苏轼著作重要版本录
后记
前言/序言
读者诸君在看完这部几十万字的传记以后,不知是否会产生一个问题:苏轼究竟长得什么模样?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这问题倒是时时萦绕脑际的。苏轼同时代的画家如李公麟、程怀立、何充、僧表祥、妙善及道士李得柔等都曾为他画过像,但真迹至今都已亡佚,沉晦无闻。我们选了一幅经过清初著名学者翁方纲鉴定过的东坡扶杖醉坐图,作为本书卷端的插图,是认为此图比较接近苏轼的原貌。这幅图像据传是依照李公麟的原画,由翁方纲请友人朱野云临摹的。黄庭坚《跋东坡书帖后》说:“庐州李伯时(即李公麟)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盘石,极似其醉时意态。此纸妙天下,可乞伯时作一子瞻像,吾辈会聚时,开置席上,如见其人,亦一佳事。”此幅画像与黄庭坚所说的“按藤杖”、“坐盘石”、“醉时意态”是吻合的,但朱野云所临摹的是否为李公麟原画,还需要继续考证。然而,此画的东坡形象,比照苏轼本人和当时其他人的有关记载来看,恰是完全相符的。依据这些记载材料,苏轼的容貌、身材特点是:
一、身材颀长。苏轼和弟弟苏辙都是高个子,苏辙说过“颀然仲(轼)与叔(辙)”(《次韵子瞻寄贺生日》),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有“观汝长身”、“身如丘”句子(《次韵和子由善射》、《戏子由》),别人也说苏轼跟他弟弟一般高:“江边父老能说子(辙),白须红颊如君(轼)长。”(苏轼《吾谪海南,子由雷州……》)最直截了当是苏轼自称“七尺顽躯走世尘”(《宝山昼睡》),他的朋友孔武仲也明确描述他为“颀然八尺”(《东坡居士画怪石赋》),“七尺”、“八尺”,总是算高身材了。
二、眉疏目朗,眼神尤为炯然有光。这也见于孔武仲的《谒苏子瞻因寄》:“紫瞳烨烨双秀眉。”
三、颧骨高耸,两颊清瘦。苏轼的名篇《传神记》,说到他“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仅从颧颊的影廓中即能辨认出是苏轼,说明他颧骨的特征最为显著突出,若是团团福相就不可能这样的了。
四、面容长形如圭,上下一方正、一尖圆。这见于米芾《苏东坡挽诗》:“方瞳正碧貌如圭。”
我刚翻开《苏轼传(修订版)》,就被作者那流畅而富有张力的笔触所吸引。开篇就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北宋的繁华与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你能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而是在深入挖掘一个灵魂的深处。苏轼的人生,无疑是跌宕起伏的,他的才情横溢,他的政治抱负,以及他那份不羁的个性,都让他在那个时代显得如此独特。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元素熔于一炉,让我们读到那个真实的苏东坡,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喜悦也有忧愁的凡人,而非仅仅是一个被符号化的文化偶像。这本书,我预感会是一次深刻的阅读体验,它不回避历史的残酷,也不掩饰人性的复杂,而是以一种近乎考古的态度,去还原一个完整的历史现场,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以及那个注定不平凡的苏轼。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苏轼传(修订版)》的期待,更多的是来自于对苏轼其人其名的敬仰。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传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别致,他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 lineare 地推进,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当时的社会背景,甚至是对苏轼作品的解读。这种“跳跃式”的叙事,反而让我觉得更加引人入胜,仿佛在迷宫中探索,每一次转弯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苏轼生活细节上的用心,那些关于他饮食起居、交友应酬的片段,都显得格外生动有趣。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在黄州田埂上挥汗如雨的农夫,那个在儋州陋室中吟诗作对的文人,那个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的官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苏轼的多面性,他既有文人的风雅,也有官员的责任,更有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它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传记,而是充满了深度和思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反思。
评分拿到《苏轼传(修订版)》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这不仅仅是实体书的重量,更是其中蕴含的历史厚重感。作者在写作上,展现出了极强的学术功底和文学素养。他不仅对苏轼其人有着深入的研究,对宋代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也有着细致入微的了解。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跟随作者一起,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宋代。我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市井的喧嚣,还是宫廷的森严,都仿佛在眼前。作者的文笔,时而磅礴大气,时而细腻婉约,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苏轼波澜壮阔的一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苏轼与当时其他文人墨客的交往的描写,那些有趣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那个时代的文化史,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在时代的风浪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璀璨印记。
评分这本《苏轼传(修订版)》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古朴的雅致,淡淡的书卷气扑面而来。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棒,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而是带着细微纹理的触感,翻阅起来沙沙作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我一直对宋代文化,尤其是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充满好奇,而苏轼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辰之一。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触摸到他鲜活的生命轨迹,不仅仅是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更想了解他作为一个个体,在宦海沉浮中是如何保持那份超然与豁达。我设想着,作者一定是花费了大量的工夫去搜集史料,去梳理那些细枝末节,将一个立体、饱满的苏东坡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他在被贬谪的日子里,是如何在困顿中寻找乐趣,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那些关于美食、关于山水的描写,一定能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一位伟大灵魂的精神漫步。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苏轼传(修订版)》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对于苏轼与时代之间关系的解读。他没有将苏轼孤立出来,而是将他置于北宋那个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之下,去审视他的人生选择和思想轨迹。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命运,离不开时代的洪流。而作者显然对此有着深刻的洞察,他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苏轼。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苏轼诗文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剖析诗文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将其与苏轼的人生经历紧密结合,让那些优美的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这本书让我明白,苏轼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更是一位在时代洪流中,努力保持自我,追求理想的斗士。它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苏轼其人,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