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全传

诺贝尔全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康... 编
图书标签:
  • 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得主
  • 人物传记
  • 历史
  • 文化
  • 科学
  • 文学
  • 和平奖
  • 经济学奖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知识
ISBN:9787501245666
商品编码:2643289659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诺贝尔全传
  • 作者:(瑞典)肯尼·范特|译者:王康
  • 定价:62
  • 出版社:世界知识
  • ISBN号:978750124566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1-0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16
  • 字数:420千字

编辑推荐语

《诺贝尔全传》由瑞典作者肯尼·范特撰写,于1991年在瑞典出版,这时,距离诺贝尔奖**颁发已经过去了90周年。后曾被翻译成英语和德语出版,是迄今以来有关诺贝尔生平和事迹的*全面的介绍。本书译者曾在瑞典工作,了解当地语言、文化和民俗,翻译质量较好。

内容提要

达纳**王国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 才干出众、富 可敌国,他为何不顾亲属的反对,用自己的*大部分 遗产设立诺贝尔 奖。他终身未婚,但感情生活并非一片空白,莫非他 超凡脱俗,是个 **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个化学家、发明家和实业家 ,但为何能在 实验之余写出自己的剧本——《内密西斯》,莫非这 是他的内心独 白,还是他想给世人留下一份精神遗产? 瑞典剧作家肯尼·范特根据现有解密档案,为我 们真实地再现 了诺贝尔辉煌而又孤傲的一生。《诺贝尔全传》在出 版不久即被翻译成英语和 德语,随后还被翻译成爱沙尼亚语、日语等多国语言 出版发行,被 **上**为是讲述诺贝尔事迹和孤单生活的标准版 本。瑞典导演 威尔果特·舍曼拍摄的电影《阿尔弗雷德》系根据本 书及诺贝尔与 索菲亚·赫斯等亲友间的大量私信改编而成。
     《诺贝尔全传》由肯尼·范特编著。
    

作者简介

译者王康,1964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80年进入江苏省苏州中学学习。1983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瑞典语专业,后就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系。1988年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曾在我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及我驻哥德堡总领事馆任专职翻译、领事官、外交官。 肯尼·范特,本名卡尔-亨瑞克·范特,1923年1月1日出生于瑞典斯特然内斯,演员、导演、作家。他的哥哥乔治·范特也是一位演员。 肯尼·范特于1945—1949年在斯德哥尔摩戏剧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49—1950年在瑞典皇家剧院任职。1952—1962年在瑞典音频电影制片公司(Nordic Tone Film)担任导演。1962年在瑞典电影工业公司(Swedistl Film Industry)担任制片人。1963年担任瑞典电影工业公司的执行总监。在22部电影中分别担任过演员、编剧和导演。他于1962年导演的电影《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参展第三届莫斯科电影节。1995年他担任电影《阿尔弗雷德》的监制,这部电影系根据肯尼·范特撰写的传记小说《诺贝尔全传》(Alfred Nobel:ABiography)改编而成。1980年退休后成为自由作家。共出版过包括《外交部长》、《诺贝尔全传》在内的7部小说,是一位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作家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2005年,肯尼·范特被授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历史和哲学专业荣誉博士学位。

目录

第1章 可怜的自传
第2章 诺贝尔的祖先
第3章 父亲英马努埃尔
第4章 诺贝尔的幼年
第5章 诺贝尔的童年
第6章 父亲到了俄国
第7章 学业成长之路
第8章 天才诗人消失了
第9章 游学美国
**0章 硝化甘油发明权之争
**1章 硝化甘油实现可控**
**2章 随父母回国创业
**3章 海伦堡大**
**4章 成立“硝化甘油股份公司”
**5章 *重大的发明:硝化甘油的可控引爆
**6章 偶然,还是必然:对诺贝尔发明的质疑
**7章 打开美国专利之门及与两个“上校”的故事
**8章 艰难的美国之行
**9章 达纳**应运而生
第20章 硝酸甘油与两位天才
第21章 巴黎生活(1):法国情缘
第22章 巴黎生活(2):定居巴黎
第23章 巴黎生活(3):不惑之年
第24章 巴黎生活(4):似水流年
第25章 封闭的感情生活
第26章 明胶**诞生
第27章 初识贝尔塔
第28章 匆匆离别
第2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一见钟情
第30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恩怨
第31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诺贝尔太太”?
第32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
第33章 **工业在法国
第34章 **工业在德国
第3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
第36章 在英国拓展**工业
第37章 **托拉斯王国的形成
第38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3)
第39章 起伏跌宕的公司经营
第40章 诺贝尔和家人团聚
第41章 财富增长与心理困境
第42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4)
第43章 三兄弟合作
第44章 开发巴库油田
第4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5)
第46章 诺贝尔兄弟和俄国石油炼油业
第47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6)
第48章 罗伯特的石油帝国
第4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7)
第50章 “诺贝尔兄弟公司”的诞生与罗伯特的隐退
第51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8)
第52章 路德维格管理下的巴库油田
第53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9)
第54章 危机逼近路德维格
第5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0)
第56章 兄弟公司遭遇危机
第57章 邂逅索菲亚书信集(11)
第58章 “亲兄弟,明算账”
第5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2)
第60章 路德维格的扩张
第61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3)
第62章 与罗斯柴尔德家族谈判
第63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4)
第64章 路德维格病逝
第6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5)
第66章 艾马努埃尔子承父业
第67章 艾马努埃尔遭质疑
第68章 小侄子卡尔暴亡
第69章 “诺贝尔兄弟公司”盛极而衰
第70章 在巴黎的社交生活
第71章 邂逅索菲亚:书信集(16)
第72章 诺贝尔与巴里斯太**
第73章 移居意大利
第74章 侄女英格堡到来
第7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7)
第76章 诺贝尔在股票上的投资
第77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8)
第78章 母亲去世与诺贝尔医学奖雏形的诞生
第7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9)
第80章 巴贝自杀与巴拿马丑闻
第81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0)
第82章 在遗嘱中讨论死亡问题
第83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1)
第84章 诺贝尔参与贝尔塔的和平运动
第8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2)
第86章 战争与和平
第87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3)
第88章 相互摧毁威慑理论雏形
第8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分手
第90章 倡议和平奖
第91章 兄弟情深
第92章 生命老去
第93章 遗嘱执行人索尔曼
第94章 舐犊之情
第95章 重返瑞典
第96章 布福斯的新计划
第97章 在布福斯的生活和工作
第98章 世上**辆变速自行车与国王来访
第99章 “飞行鱼雷”及空中航拍
**00章 资助探险
**01章 朋友背叛
**02章 《内密西斯》:精神遗嘱
**03章 孤独辞世
**04章 匪夷所思的遗体处理
**05章 *后的遗嘱
**06章 隆重的葬礼
**07章 遗嘱安排
**08章 三份遗嘱及馈赠安排
**09章 褒贬不一的捐赠及一波**的遗嘱执行
**10章 遗产知多少?
**11章 记忆的丰碑
附录1 诺贝尔生平
附录2 诺贝尔的祖先及主要亲友
附录3 诺贝尔遗嘱手迹


深入历史长河的恢弘史诗:一部关于二十世纪初期欧洲社会思潮与技术变革的宏大叙事 书名:《黎明与阴影:1900-1939年欧洲的巨变与心灵的探寻》 作者: [此处留白,或虚构一位资深历史学家名字] 核心主题: 本书旨在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度剖析二十世纪初叶(190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即1939年)欧洲大陆所经历的、塑造了现代世界格局的剧烈社会、政治、技术与文化转型。它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一次对“现代性”诞生之痛与辉煌的精微解剖。 结构与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宏大篇章,每一篇章都聚焦于特定维度,力图展现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欧洲图景。 --- 第一部:旧世界的瓦解与新势力的崛起(1900-1914) 本部分聚焦于“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表象之下的深刻裂痕。我们首先审视了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德意志帝国等传统帝国的内部张力——民族主义的膨胀、社会阶层的固化与工人运动的兴起。 技术革命的狂飙: 重点剖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续影响。电力、内燃机和早期航空技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了城市景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探讨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何挑战了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世界观,以及这一思想震动如何映射到哲学和艺术领域。 文化思潮的涌动: 详细描绘了现代主义的萌芽。从维也纳分离派的装饰艺术,到巴黎的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绘画,艺术如何开始拒绝再现“现实”,转而探索内在的、碎片化的主观体验。文学方面,对亨利·詹姆斯的晚期作品和乔伊斯的早期探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意识流叙事技巧的诞生。 外交迷宫: 深入解析了错综复杂的同盟体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巴尔干火药桶的持续引爆风险,以及各国军备竞赛背后深层的心理动机和战略误判。 --- 第二部:大屠杀与战后重构(1914-1923) 这是全书最为沉重且关键的部分。我们摒弃了传统战争叙事对英雄主义的过度渲染,转而聚焦于工业化战争对人类文明和心理的毁灭性打击。 堑壕战的非人化景观: 借助大量一手资料,本书复原了西线战场的具体体验,探讨了毒气、机枪和新式火炮如何使战争脱离了以往的浪漫色彩,成为一场纯粹的物质消耗与意志力的对抗。对士兵“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精神创伤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学描摹。 革命的涟漪: 战争直接催生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地震。详细记录了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爆发过程,分析了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其实践的残酷性。随后,考察了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尝试及其失败,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东西欧的不同路径。 凡尔赛体系的脆弱基石: 详尽分析了巴黎和会的各方角力,特别是对德国的惩罚性条款。本书认为,凡尔赛和约的签署,与其说是和平的开始,不如说是下一场冲突的“休战协议”,探讨了民族自决原则在实施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 第三部:战间的躁动与享乐主义的幻影(1924-1929) 这一时期,欧洲在废墟上短暂地重建了繁荣,但其内核的病态和不安日益显现。 魏玛共和国的黄金十年: 重点关注德国的文化与政治环境。探讨了柏林如何成为欧洲实验艺术和地下文化的前沿阵地,达达主义和包豪斯设计理念如何试图用理性与美学重塑破碎的社会。同时,分析了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在稳定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新的社会形态: 详述了消费主义的兴起,汽车、广播和电影如何开始塑造大众文化。女性地位的微妙变化,特别是她们在职场和政治参与中的增加,被视为现代性深入日常生活的标志。 科学的突破与伦理的困境: 记录了量子力学的奠基性工作,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广泛传播。科学进步的加速,与社会秩序的不确定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第四部:大萧条的阴影与极权的扩张(1929-1939) 本书的最后部分,描绘了经济灾难如何成为政治极端化的催化剂,欧洲社会彻底滑向深渊。 经济末日的冲击波: 考察了美国股市崩盘如何迅速蔓延至依赖国际贸易和贷款的欧洲经济体,特别是对依赖出口的英国和德国的毁灭性打击。失业率的飙升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崩溃,直接为激进政治提供了温床。 法西斯的胜利: 对意大利墨索里尼和德国希特勒的崛起路径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本书着重探讨了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如何利用大众媒体、民族屈辱感和对“内部敌人”的指控来巩固权力,系统性地摧毁民主制度。 国际体系的失效: 分析了国际联盟的软弱无力,以及英法等国所奉行的“绥靖政策”背后的心理基础——对再次陷入全面战争的恐惧,以及对共产主义的警惕优先于对法西斯扩张的担忧。本书详细记述了西班牙内战如何成为欧洲新旧意识形态的“预演”,以及对捷克斯洛伐克命运的最终裁决,预示着欧洲和平的彻底终结。 结论: 本书以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为终点,总结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二十年间,欧洲在技术上迈向“超现代”,而在政治和精神上却陷入空前危机的历史悖论。它旨在提醒读者,一个高度理性化和技术化的社会,一旦失去了稳固的道德和政治共识,其创造力也会轻易转变为毁灭的力量。 阅读价值: 本书适合对二十世纪欧洲历史、社会心理学、政治哲学及技术史感兴趣的读者。通过对这一关键时期的细致梳理,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现代文明的脆弱性及其在危机时刻的复杂应对机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为,对诺贝尔的了解,仅限于他设立的那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奖项。然而,《诺贝尔全传》这本书,彻底打开了我对这位传奇人物的认知大门。它以一种充满史诗感和人性关怀的笔触,勾勒出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相当别致,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简单陈述,而是更侧重于挖掘诺贝尔的人生轨迹中的关键节点和深层动机。作者仿佛拥有洞察人心的能力,将诺贝尔的少年时代、他在科研上的执着追求、他建立商业帝国时的精明与果断,以及他晚年对人类文明的反思,都描绘得生动而深刻。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诺贝尔内心世界的描写。他并非一个冷冰冰的科学家,他有自己的情感、欲望和挣扎。书中对他在感情世界中的纠葛,以及他对财富和名誉的态度,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让他的形象更加饱满,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接地气的诺贝尔。 《诺贝尔全传》的价值,还在于它不仅仅聚焦于诺贝尔个人,而是将他的生命历程置于那个波涛汹涌的时代背景之下。书中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科技发展、社会变革以及地缘政治的描绘,为理解诺贝尔的成就和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思考,究竟是什么驱动着一个人去追求卓越?财富的最终意义又是什么?以及,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才能为人类社会留下有价值的遗产?《诺贝尔全传》无疑是一部值得深度品读的传记,它能让你在掩卷之后,仍久久回味。

评分

我刚读完诺贝尔全传,这本书给我的震撼真的无与伦比。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部宏大的历史画卷,将我们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去见证一位传奇人物的崛起与陨落。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诺贝尔的成长轨迹,从他贫困的童年,到他在化学、工程等领域展现出的惊人天赋,再到他如何凭借智慧和毅力,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发明家和企业家。 我尤其被书中对诺贝尔内心世界的刻画所吸引。他并非一个完美的圣人,书中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他性格中复杂的一面,比如他对财富的执着,他对科学研究的狂热,甚至是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让诺贝尔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他为何会做出后来那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设立诺贝尔奖。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十分引人入胜。作者并没有采用枯燥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巧妙地将诺贝尔的人生经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让读者在了解诺贝尔的同时,也能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书中穿插的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为诺贝尔的人生故事增添了更多色彩和深度。 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诺贝尔奖的设立,不仅仅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肯定,更是他对后世的一种期许和鞭策。这本书让我深刻地反思了科学的意义,财富的价值,以及一个人如何才能真正地留下自己的印记。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关于梦想、坚持、责任和传承的深刻探讨。 总而言之,诺贝尔全传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满足了我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好奇心,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巨大的启发。这本书的史料翔实,文笔流畅,情感真挚,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最优秀的人物传记之一。如果你也对历史、科学和人性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

拿到《诺贝尔全传》这本书,纯粹是因为被书名吸引。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却如此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作者以一种极其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将诺贝尔这位工业巨头、科学天才的人生经历,描绘得淋漓尽致。 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并没有将诺贝尔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相反,书中坦率地展现了他性格中的矛盾与挣扎。他对财富的追求,他身上潜藏的破坏力,以及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孤独感,都被刻画得真实而深刻。这些复杂的情感纠葛,让诺贝尔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我对这位伟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者在梳理诺贝尔的发明和商业帝国时,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商业运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诺贝尔的非凡才华。同时,书中对当时欧洲工业革命浪潮的描绘,也为诺贝尔的个人奋斗史增添了更广阔的时代背景。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诺贝尔人生转折点的深刻剖析。他如何从一个满怀抱负的发明家,最终转变为一个思考人类未来命运的思想者,这个过程的转变,书中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特别是他对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的解读,让我对这位慈善家的情怀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的来说,《诺贝尔全传》是一部集历史、科学、人物分析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让我们走近了真实的诺贝尔,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科学、财富和人类的价值。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推荐给所有对历史人物传记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说实话,在读《诺贝尔全传》之前,我对诺贝尔的印象就是个“颁奖的”。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其人生道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作者以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叙事方式,层层剥茧,将诺贝尔鲜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关于他早年经历的描写,尤其引人入胜。他在贫困中成长,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一步步成长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这个过程被描绘得波澜壮阔。尤其是书中对他在化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的阐述,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让我能够感受到他当时那种克服重重困难,追求真理的决心。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书中对于诺贝尔感情生活的刻画。他与几位女性之间复杂的关系,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这些描写并没有显得八卦,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和挣扎。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将诺贝尔的发明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梳理。他并非仅仅是一个发明家,他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工业和社会形态。书中对这些影响的分析,让我对他的伟大成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各个章节之间逻辑严密,过渡自然。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越来越投入。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财富和人类进步的史诗。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诺贝尔这个人,只停留在“诺贝尔奖”这个概念上。直到翻开这本《诺贝尔全传》,我才真正意义上“认识”了他。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严肃刻板的学术传记,而是更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这个人,从他的童年,他的家庭,他的事业,他的感情,乃至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都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对炸药的钻研过程,那种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以及他在商业上的敏锐嗅觉和大胆决策,都让人拍案叫绝。而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母亲、兄弟们的交往,也展现了他生活中温情的一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诺贝尔晚年生活的描写,那种对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以及他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让我对这位发明家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诺贝尔。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凡人。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的困惑和痛苦也并非罕见。正是这种真实感,让这本书读起来格外有代入感,仿佛我与他一同经历了那个时代,一同见证了他的辉煌与无奈。 而且,书中对当时欧洲社会,特别是科技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描绘,也十分精彩。这使得诺贝尔的人生轨迹,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故事,更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我从书中体会到了科学进步带来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科技发展背后所蕴含的复杂的人性。 总的来说,《诺贝尔全传》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填补了我对诺贝尔先生的认知空白,更引发了我对科学、财富、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对历史人物传记感兴趣的读者去细细品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