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序卷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晚睛山房
南闽梦影
尘世余欢
悲欣交集
卷 月落乌啼
章 懵懂:当时年少春衫薄
显赫家世
往生之路
豆蔻年华
情窦初开
花事匆匆
二章 初梦:取次花丛懒回顾
香梦无痕
破碎河山
南迁上海
城南草堂
天涯五友
三章 秋寒:零星旧梦半浮沉
沧桑之境
学业有成
锦瑟流年
哀乐长逝
东瀛之游
四章 天涯:梦里花枝不解愁
沈沈乐界
不忍池边
茶花之女
回归故里
在天之涯
二卷 浓淡皆宜
五章 落红:春光长逝不归兮
山重水复
心有所属
湖光山色
执教生涯
浮华阑珊
六章 空门:万籁俱寂丛林寒
翩然而归
参破红尘
随缘随喜
霜影之迹
菩提树下
七章 莲花:唯愿灵光普万方
佛前青灯
灵魂皈依
行无定踪
普陀圣光
秋山几重
李叔同年表
芳草碧连天:李叔同经典诗文选
天津粮店后街六十号,是座古意盎然的四合院 。宅院中 间有间新式洋书房,窗子格外雅致,装有两层玻璃 ,且缀着 层纱。顺着洋房向前走,有座名为“意园”的园 林。每至 春日,西府海棠、红枝蔷薇以及翠绿秀竹让园子风雅 备至,摇 曳生姿。夏日正逢石榴花开,微风起时,只蜻蜓便 会攀上刚 刚绽开的荷花。站在庭院中,隔着海河,可望见对岸 的天津古 文化街,天后宫与玉皇阁威严耸立,钟鼓楼与六角亭 熠熠生辉。
在这般气势与雅致兼具的庭院里,住着的便是桐 达李家, 纵然此处并非李叔同出生之地,却寄存着李叔同的年 少时光。
百年易逝,宅子已然作古,为了惦念与缅怀,此 处修葺 新后,作为李叔同故居,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万事皆空,切如云似雾,美好之人与美好之事 都脆弱且 短暂,人们却偏偏喜欢追逐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说 不清人生 如戏,还是戏如人生,但人们演得如此认真。生旦净 末丑,无 论自己扮哪个角色,都是技艺纯熟的演员。李叔同 已经逝去 百年有余,但他撒落的琼瑶玉屑,终究随着时间之河 ,抵达你 我之岸。只是,后世有心人,循着他那婉曲的足迹, 读着他那 美感与智慧并存的字句,不知是梦是醒。
到头来,无论故事内外,痴人终究会悟到,万境 归空。然 而,化为虚无又何妨,这趟亦步亦趋的追寻,已然 成全了美 的历程。于是,那些旧事,不妨重提;那些故地,不 妨重游。
清末之时,大清帝国仍尊崇自己为天朝上国,物 阜民丰; 文治教化,衣冠器具,无不丰盈,当朝统治者自然认 为无须同 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关起门来在自己酿造的美酒中醉 得醺醺 然。殊不知,昔日帝国已成将要隐没山中的夕阳,辉 煌不过是 回光返照的假象。
果然,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的炮舰撞开了 清朝的 封建大门。短短二十载之后,距离皇城近的天津, 即被迫开 埠通商。新旧思潮碰撞更迭,天津城半是传统的市井 风情,半 是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
天津市三岔河口,算得上是满街流金的繁华地段 ,南北运 河与海河在此地交汇,长芦盐在这里集散。其东侧便 是条名 为粮店后街的南北走向的马路,马路之东有条陆家胡 同,胡同 东口二号,坐落着座坐北向南的三合院,这即是李 叔同出生 之所了。
这般情景,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又有何异。
贾宝玉本 是女娲补天余下的顽石,却投在了“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 地,温柔富贵乡”,做了场红尘之梦,醒来之后 无所有而 去。李叔同在出生之时,亦是千人喜,万人宠,就连 院中的那 株老梅树,都愈发苍劲。
光绪六年(1880年)十月二十三,夏意消散,秋风 渐浓。
熙熙攘攘的李家大院里,佣人们跑前跑后,大门 外更是商 贩云集,人们说这比逢年过节还要热闹。天亮之时, 声啼哭 惊飞了落于梅枝的那只麻雀,置身于佛堂的李筱楼喜 极而泣, 连忙跪拜叩谢。
六十八岁的李筱楼向沉稳有致,如今抱着被红 绸子包裹 的儿子,竟兴奋得有些茫然失措。盖袭丝锦印花被 的王凤 玲,正值芳龄,不满二十,作为李筱楼的四房太太 ,次 在这座宅院里找到了存在感,她温柔地提醒着李筱楼 该给孩子 取个名字。李筱楼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手中的婴儿, 略加思 索,便为儿子起名为李文涛,字叔同。
王凤玲喃喃念着叔同,叔同,心里只是欢喜,却 无法预知 他将会走上怎样的道路,得到个怎样的终局。忽而 ,秋风掀 起纱帘的角,王凤玲看到枚花瓣落于窗上,心中 又涌起 万千悲伤,这个孩子长大后,想必会有人在背后说他 不过是庶 出,是小妾之子。她想辈子护着这个孩子,却知晓 造化弄 人,有些事强求不得,漫漫人生路,终究要由他亲自 去走。
P27-29
李叔同是二十世纪中国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是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的先驱。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生动展现主人公从风流才子到代名僧的悲欣传奇。在解读他的人生时,详略得当,侧重于其感情生活的描述、艺术生涯的倾诉,语言优美且富有内涵,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杨博,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独爱徜徉于古典文学,悠游在诗词之海,做古时的拾荒者。著有《美莫过缱绻诗》、《许你首昳丽的词:生爱的100首宋词》、《许你首清绝的诗:生爱的100首唐诗》、《千里清秋,风流常在:辛弃疾的词与情》、《当时年少春衫薄:邂逅美花间词》、《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的诗与情》等。
初读《fx新世界 我只愿在清风中明媚》,便被其温润如玉的笔触所吸引。杨博先生以一种旁观者的冷静,却又饱含理解的深情,将李叔同先生波澜壮阔又充满哲思的一生娓娓道来。这本书没有流于一般传记的流水账式叙述,而是巧妙地将李叔同的艺术成就、人生经历与他的精神追求融为一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李叔同早期经历的挖掘,他身上那种敢于挑战传统、追求自由的精神,在那个时代尤为可贵。而他中年后在艺术领域的精进,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美的不懈追求。然而,最让我震撼和思考的,还是他晚年的人生抉择。从红尘的繁华到禅院的寂静,这种巨大的转变,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刻的人生体悟。书中对这个过程的描绘,既有史实的严谨,又不失情感的温度,让我们得以窥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升华。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伟人的传记,更是一次关于人生境界的启迪,它引导我思考,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时代,如何才能像李叔同先生一样,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活出属于自己的“清风明媚”。
评分《fx新世界 我只愿在清风中明媚》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杨博先生的文字,没有丝毫的浮躁,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带领我们走进李叔同先生的内心世界。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的人生故事,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从最初那个在上海滩风靡一时的少年,到后来在艺术领域挥洒自如的大师,再到最终皈依佛门,成为一代高僧,李叔同的人生轨迹,是一部浓缩的近代史,也是一部关于人生选择的教科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李叔同艺术创作的描写,无论是他的音乐创作,还是他为人称道的书法,都透着一股独特的雅致与意境。但更让我动容的,是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在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能够看破红尘,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智慧!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明媚”,并非源于外在的辉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充盈与宁静。它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迷雾,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读完《fx新世界 我只愿在清风中明媚》,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李叔同先生一生辉煌成就的赞叹,更有对其最终选择的深深敬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戏剧化的改编,只是平静地铺陈,如同潺潺流水,却能缓缓浸润读者的心田。作者杨博对史料的考究和梳理功不可没,他将李叔同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如同一幅幅画卷般展开,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传奇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早年的叛逆与张扬,到中年的艺术探索与实践,再到最终放下一切,遁入空门,每一步都充满了深邃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李叔同与那个时代背景的交织描绘,他既是时代的弄潮儿,又是超越时代的先行者。他的艺术成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近代艺术史的星空中;而他的人生抉择,则成为无数后人心灵的指引,让我们在迷茫时,得以从中汲取力量,寻找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艺术大师的生平,更是一种关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讨,它让我们反思,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才是不朽的。
评分翻开《fx新世界 我只愿在清风中明媚》,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一股清新的风拂面而来,带着淡淡的书卷香。李叔同,这个名字在历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的一生,是艺术的探索,是精神的追寻,更是对世俗羁绊的超脱。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渲染,却以一种近乎静谧的笔触,描绘了这位大师从少年意气风发,到中年悟道出家的漫长轨迹。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青年,他的才情洋溢,他的不羁洒脱;又看到了那个在俗世中历经繁华,最终选择青灯古佛的智者,他的平静淡然,他的超然物外。杨博的叙述,没有过度的解读和猜测,而是尊重历史,将李叔同的人生片段娓娓道来,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其中对于他音乐、戏剧、书法艺术的描绘,更是细致入微,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领略到大师在各个领域留下的璀璨印记。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他对学生们的教导,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都让这位历史人物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引导我们思考,在喧嚣的世界里,如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清风”与“明媚”,如何在纷繁的物质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评分《fx新世界 我只愿在清风中明媚》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夏日午后的一阵微风,轻柔却带着涤荡人心的力量。李叔同,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字,他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杨博先生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为我们呈现了这位集艺术家、教育家、佛学大师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李叔同艺术生涯的细致描绘,无论是他在音乐上的创新,还是在戏剧上的贡献,亦或是他那自成一派的书法艺术,都被作者以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加以展现。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李叔同“放下”的智慧。在那个变革的年代,他曾是万众瞩目的明星,拥有无数的荣耀和财富,但他却能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这是一种何等的大智慧和超脱!书中没有对这种选择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去理解他内心深处的驱动力。这种平静而深刻的叙述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也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淡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