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 ¥49.00 作者:
目 录
自序
目 录
一章黔东南:追寻远山的呼唤/ 001
一、远山记忆/ 002
二、 岭南垂花门/ 003
三、 刻在砖上的纪年/ 003
四、 悄然发白的木版/ 005
五、 三种建筑形式/ 006
六、 再也不见的报京村/ 010
七、 吊脚楼/ 014
八、 青瓦/ 020
九、 不中的/ 021
十、 盛装与仪式/ 021
十一、 层叠之美/ 029
二章古蔚县:消失与坍塌的记忆/ 031
一、不曾消失的过去/ 032
二、土城印记/ 032
三、砖块之美/ 037
四、无法飘散的纸窗棂/ 044
五、废墟中的细节 / 045
六、雨中古戏楼/ 050
七、牌楼风韵/ 051
八、井与窖/ 052
九、灰调斗拱/ 053
十、曾经的设计、曾经的梁签/ 055
十一、小庙壁画/ 056
十二、时代变迁/ 057
十三、古刹檐铃/ 064
三章山之东:面朝大海的石砌青史/ 067
一、古九州之青州/ 068
二、山区民居院落布局/ 069
三、堆叠的艺术/ 070
四、平整的石材与墙体/ 071
五、骨瘦嶙峋的屋架/ 073
六、简约的檐口与山墙/ 075
七、窗与门/ 078
八、基础与墙的分界/ 078
九、石头物件,不陌生的过去/ 082
十、倔强/ 084
十一、潍坊老砖房的草顶/ 086
十二、平凡的石砌/ 089
四章粤北风云:客家大围蕴匠心/ 095
一、客家与围屋的由来/ 096
二、罕见的排水系统/ 098
三、坚固的外墙结构/ 099
四、用尽心思的围门/ 101
五、缺损之匠心/ 101
六、砌筑牌匾中的家风/ 107
七、“人造”的无梁结构/ 109
八、被改造的围屋/ 113
九、祠堂的青烟/ 115
十、岭南民居的细节/ 118
十一、春之结语/ 123
五章水墨江南:绍兴不老的黄酒/ 127
一、无从下手的江南/ 128
二、饮食文化的深意/ 128
三、水墨江南/ 132
四、江南小巷/ 132
五、依水而建的格局/ 136
六、点缀/ 139
七、雨中行/ 141
八、扬州民居/ 144
九、建筑与环境的搭配/ 147
十、夜幕下的水墨丹青/ 149
十一、雨水香茗背后的建筑性格/ 151
十二、风雨后的阳光/ 152
六章陕北:夕阳难解古城旧梦/ 155
一、民居与责任/ 156
二、不同视角的半边房/ 157
三、窑洞下的记忆/ 165
四、华砌攸宁/ 171
五、古城夕阳/ 173
六、黄土地上的希望小学/ 178
七章潇湘旧雨:滴水屋檐晚翠沧桑/ 181
一、时光如昔/ 182
二、多情的徽派墙体/ 182
三、砖雕中的微笑/ 184
四、抬梁上的岁月/ 185
五、青砖黛瓦马头墙/ 186
六、屋檐下的雨丝/ 190
七、潇湘木构/ 192
八、星空下的树皮顶/ 196
九、灵动窗棂/ 198
十、木质生命的结束/ 200
十一、老掌柜的时光印记/ 203
十二、雕刻的历史/ 205
十三、温暖/ 207
八章塞北:风中难诉醉离殇/ 209
一、干涸的湖泊与回忆/ 210
二、门头与家风/ 212
三、荒野中的长城/ 222
四、横亘石条的山墙/ 223
五、碎落一地的美/ 224
六、公社浴池/ 226
七、飞檐斗拱/ 227
八、剩下的骨骼/ 229
九、窗棂之美/ 231
十、屋檐下的旧时光阴/ 235
十一、损毁与裂痕/ 237
十二、木门与离别/ 237
后记/ 241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定义。我们常说“落叶归根”,可当承载我们根的民居逐渐消失,我们还能找到归属感吗?白永生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曾经承载了无数家庭温暖、亲情、喜怒哀乐的民居。它们不仅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历史的见证,是家族的脉络。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祖辈们在那里的生活场景,听到了他们辛勤劳作的声音,感受到了那份淳朴而深厚的情感。那些熟悉的屋檐,虽然已经不在,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记忆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是物质的痕迹消失了,但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和故事,却可以跨越时空,继续传承。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对未来的故乡建设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笔上的匠心独运。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能将那些看似平淡的民居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孩童的嬉笑,感受到炊烟袅袅升起的温暖。他笔下的民居,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瓦石木,更是生命的容器,是情感的载体。每一个门窗,每一块石板,似乎都凝结了无数的故事和情感。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文字中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捕捉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书中描绘的某个场景而驻足,陷入沉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市面上很多书籍难以给予的。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带着我穿越时空,去亲历那些曾经的岁月,去感受那些被遗忘的温度。这种穿越感,让我对故乡,对过往,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眷恋。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所带来的那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难得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沉淀下来的美好。白永生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们内心的浮躁,让我们得以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本来的样子。他对于民居细节的描绘,比如斑驳的墙壁、古老的窗棂、石板铺就的小路,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可以直接触碰到历史的纹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书中的民居不再是模糊的符号,而是鲜活的存在。而《飞鸟集》的搭配,更是为这份宁静增添了一份禅意,让人在品味民居记忆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对文化、对生活有感悟的人,它会带给你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诗意,那一抹淡淡的留白,仿佛在描绘着远去的时光。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情绪所感染。书名《消失的民居记忆》本身就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我们,那些曾经承载着无数生活痕迹的屋檐,正在悄然滑入历史的尘埃。白永生这个名字,也带着一种朴实而有力量的质感,让人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每一个地方的民居,都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当地文化、风俗、历史变迁的缩影。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一代代人的故事,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二字,又让人心生惋惜,仿佛在唤醒我们对这份珍贵记忆的关注和守护。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画面,去聆听那些在时光中渐行渐远的低语。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回忆和感悟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我们与历史、与故土之间的深刻联系。
评分赠送的《飞鸟集》更是锦上添花。我一直对泰戈尔的诗歌情有独钟,他的诗句总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飞鸟集》的出现,为这本关于民居的书籍,增添了一抹超然脱俗的灵动。在阅读《消失的民居记忆》时,我常常会穿插着阅读《飞鸟集》中的一些诗句。这两者之间,竟然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民居的消失,或许是一种生命的轮回,正如飞鸟的迁徙,生命的聚散,都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泰戈尔的诗歌,以其哲学的深度和艺术的美感,为我理解民居的“消失”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物质的消逝,精神的光芒也可能以另一种形式永恒。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生命,对自然,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赠书的安排,无疑为这次阅读体验增添了无数惊喜和诗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