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民居记忆 白永生 增送飞鸟集一册

消失的民居记忆 白永生 增送飞鸟集一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永生 著
图书标签:
  • 民居
  • 建筑
  • 文化
  • 历史
  • 记忆
  • 乡愁
  • 飞鸟集
  • 白永生
  • 摄影
  • 中国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2250
商品编码:26659190268

具体描述





定价: ¥49.00 作者:
  • I S B N :978-7-111-58225-0
  • 条码书号:9787111582250
  • 上架日期:2018/3/27
  • 出版日期:2018/3/1
  • 版       次:1-1
  • 出 版 社:
  • 丛 书 名:
  • 页     数:241    
本书为作者七年考察中国将要消失的古民居的心得总结,涵盖贵州、河北、山东、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内蒙古八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报京村、蔚县、乌镇、安化等三十余个县城、村寨,空间范围遍布中华大地,完整记录了这些地区古民居现状,展现了古建之美。写法专业且生动,并有情感流淌其中,宜于专业人士亦宜于非专业人士阅读。文路包含了建筑感情及技艺的两条主线,分别为明暗关系,互相交叉,以建筑外表能够感受到的情绪,加以抒发,两者相得益彰且互为添光。本书从古建追梦人的角度出发,游走于古民居的岁月山河间,书写了作者对于民居古建刻骨铭心的情谊和热爱。这些消逝的文化和记忆,都是所有感性之人的珍宝,希望这些回忆可以唤醒读者内心的铭记与坚守。

目 录

自序

目 录

一章黔东南:追寻远山的呼唤/ 001

一、远山记忆/ 002

二、 岭南垂花门/ 003

三、 刻在砖上的纪年/ 003

四、 悄然发白的木版/ 005

五、 三种建筑形式/ 006

六、 再也不见的报京村/ 010

七、 吊脚楼/ 014

八、 青瓦/ 020

九、 不中的/ 021

十、 盛装与仪式/ 021

十一、 层叠之美/ 029

二章古蔚县:消失与坍塌的记忆/ 031

一、不曾消失的过去/ 032

二、土城印记/ 032

三、砖块之美/ 037

四、无法飘散的纸窗棂/ 044

五、废墟中的细节 / 045

六、雨中古戏楼/ 050

七、牌楼风韵/ 051

八、井与窖/ 052

九、灰调斗拱/ 053

十、曾经的设计、曾经的梁签/ 055

十一、小庙壁画/ 056

十二、时代变迁/ 057

十三、古刹檐铃/ 064

三章山之东:面朝大海的石砌青史/ 067

一、古九州之青州/ 068

二、山区民居院落布局/ 069

三、堆叠的艺术/ 070

四、平整的石材与墙体/ 071

五、骨瘦嶙峋的屋架/ 073

六、简约的檐口与山墙/ 075

七、窗与门/ 078

八、基础与墙的分界/ 078

九、石头物件,不陌生的过去/ 082

十、倔强/ 084

十一、潍坊老砖房的草顶/ 086

十二、平凡的石砌/ 089

四章粤北风云:客家大围蕴匠心/ 095

一、客家与围屋的由来/ 096

二、罕见的排水系统/ 098

三、坚固的外墙结构/ 099

四、用尽心思的围门/ 101

五、缺损之匠心/ 101

六、砌筑牌匾中的家风/ 107

七、“人造”的无梁结构/ 109

八、被改造的围屋/ 113

九、祠堂的青烟/ 115

十、岭南民居的细节/ 118

十一、春之结语/ 123

五章水墨江南:绍兴不老的黄酒/ 127

一、无从下手的江南/ 128

二、饮食文化的深意/ 128

三、水墨江南/ 132

四、江南小巷/ 132

五、依水而建的格局/ 136

六、点缀/ 139

七、雨中行/ 141

八、扬州民居/ 144

九、建筑与环境的搭配/ 147

十、夜幕下的水墨丹青/ 149

十一、雨水香茗背后的建筑性格/ 151

十二、风雨后的阳光/ 152

六章陕北:夕阳难解古城旧梦/ 155

一、民居与责任/ 156

二、不同视角的半边房/ 157

三、窑洞下的记忆/ 165

四、华砌攸宁/ 171

五、古城夕阳/ 173

六、黄土地上的希望小学/ 178

七章潇湘旧雨:滴水屋檐晚翠沧桑/ 181

一、时光如昔/ 182

二、多情的徽派墙体/ 182

三、砖雕中的微笑/ 184

四、抬梁上的岁月/ 185

五、青砖黛瓦马头墙/ 186

六、屋檐下的雨丝/ 190

七、潇湘木构/ 192

八、星空下的树皮顶/ 196

九、灵动窗棂/ 198

十、木质生命的结束/ 200

十一、老掌柜的时光印记/ 203

十二、雕刻的历史/ 205

十三、温暖/ 207

八章塞北:风中难诉醉离殇/ 209

一、干涸的湖泊与回忆/ 210

二、门头与家风/ 212

三、荒野中的长城/ 222

四、横亘石条的山墙/ 223

五、碎落一地的美/ 224

六、公社浴池/ 226

七、飞檐斗拱/ 227

八、剩下的骨骼/ 229

九、窗棂之美/ 231

十、屋檐下的旧时光阴/ 235

十一、损毁与裂痕/ 237

十二、木门与离别/ 237

后记/ 241

 

 



《消失的民居记忆》:一场跨越时空的乡愁挽歌 白永生先生的新作《消失的民居记忆》,是一部深情而沉重的作品。它并非仅仅记录一些老旧的房屋,更是一曲献给逝去岁月、故乡风情以及那些承载了无数家族故事的民居的挽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穿梭于祖国大地的角角落落,寻访那些正在消逝或已然消失的传统民居,用文字和影像,试图留住那些即将随风而散的集体记忆。 这部作品的核心,是“记忆”。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民居,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历史的载体,是人文的画卷。它们曾是无数生命故事的发生地,是童年嬉戏的乐园,是长者安享晚年的港湾,是家族传承的根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城镇化的浪潮席卷,许多承载着这些记忆的民居,或因年久失修而倾颓,或因城市规划而被拆除,如同被遗忘的琥珀,静静地尘封在时光深处。 白永生先生在这部作品中,扮演着一位执着的考古学家,又像是一位深情的叙述者。他深入田野,走访村落,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捕捉那些关于民居最本质、最动人的细节。从依山而建的徽派老宅,到依水而居的江南水乡民居,再到黄土高原上那些坚韧的窑洞,每一个民居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生存智慧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风土人情。作者不仅仅描述建筑的形态,更挖掘其背后的建造者、居住者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与这栋房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书中,我们仿佛能听到老屋椽木的吱呀声,闻到柴火饭的香气,感受到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的斑驳光影。那些刻在老屋门楣上的吉祥图案,那些斑驳的墙壁上留下的岁月痕迹,那些院子里盛开的花朵,都仿佛在低语着过去的故事。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细致描绘,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生活图景,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朴素情感与生活态度。 《消失的民居记忆》并非一本枯燥的建筑学著作,它更像是一部流动的史诗,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在作者的笔下,每一个民居都拥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那些高墙深院,可能隐藏着家族的荣耀与辛酸;那些简陋的茅草屋,可能承载着艰辛却也温暖的生活;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栋,可能诉说着曾经的富庶与辉煌。作者试图通过唤醒我们对这些民居的记忆,来唤醒我们对自身根源的追寻,对故乡情感的重塑。 然而,作品的基调并非全然沉溺于怀旧。在对逝去的美好进行深切缅怀的同时,作者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当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向前,我们在追求效率与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在无意识地丢弃着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消失的民居,不仅仅是物质的消逝,更是精神的断裂。它们留给我们的,是对于“家”的概念的深刻反思,对于文化传承的紧迫感,以及对于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的追问。 《消失的民居记忆》是一次对逝去时光的虔诚回望,也是一次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它提醒我们,每一个家族的记忆,每一个时代的印记,都凝结在那一砖一瓦之中。当这些民居渐行渐远,我们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几栋建筑,更是我们与过往的连接,是我们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是白永生先生送给所有有着故乡情结、珍视文化记忆的读者的礼物。它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一次唤醒乡愁的仪式,让我们在回望中,更好地理解当下,也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为体现诚意,随书附赠《飞鸟集》一册,敬请品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定义。我们常说“落叶归根”,可当承载我们根的民居逐渐消失,我们还能找到归属感吗?白永生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曾经承载了无数家庭温暖、亲情、喜怒哀乐的民居。它们不仅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历史的见证,是家族的脉络。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祖辈们在那里的生活场景,听到了他们辛勤劳作的声音,感受到了那份淳朴而深厚的情感。那些熟悉的屋檐,虽然已经不在,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记忆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是物质的痕迹消失了,但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和故事,却可以跨越时空,继续传承。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对未来的故乡建设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笔上的匠心独运。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能将那些看似平淡的民居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孩童的嬉笑,感受到炊烟袅袅升起的温暖。他笔下的民居,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瓦石木,更是生命的容器,是情感的载体。每一个门窗,每一块石板,似乎都凝结了无数的故事和情感。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文字中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捕捉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书中描绘的某个场景而驻足,陷入沉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市面上很多书籍难以给予的。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带着我穿越时空,去亲历那些曾经的岁月,去感受那些被遗忘的温度。这种穿越感,让我对故乡,对过往,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眷恋。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所带来的那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难得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沉淀下来的美好。白永生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们内心的浮躁,让我们得以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本来的样子。他对于民居细节的描绘,比如斑驳的墙壁、古老的窗棂、石板铺就的小路,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可以直接触碰到历史的纹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书中的民居不再是模糊的符号,而是鲜活的存在。而《飞鸟集》的搭配,更是为这份宁静增添了一份禅意,让人在品味民居记忆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对文化、对生活有感悟的人,它会带给你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诗意,那一抹淡淡的留白,仿佛在描绘着远去的时光。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情绪所感染。书名《消失的民居记忆》本身就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我们,那些曾经承载着无数生活痕迹的屋檐,正在悄然滑入历史的尘埃。白永生这个名字,也带着一种朴实而有力量的质感,让人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每一个地方的民居,都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当地文化、风俗、历史变迁的缩影。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一代代人的故事,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二字,又让人心生惋惜,仿佛在唤醒我们对这份珍贵记忆的关注和守护。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画面,去聆听那些在时光中渐行渐远的低语。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回忆和感悟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我们与历史、与故土之间的深刻联系。

评分

赠送的《飞鸟集》更是锦上添花。我一直对泰戈尔的诗歌情有独钟,他的诗句总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飞鸟集》的出现,为这本关于民居的书籍,增添了一抹超然脱俗的灵动。在阅读《消失的民居记忆》时,我常常会穿插着阅读《飞鸟集》中的一些诗句。这两者之间,竟然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民居的消失,或许是一种生命的轮回,正如飞鸟的迁徙,生命的聚散,都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泰戈尔的诗歌,以其哲学的深度和艺术的美感,为我理解民居的“消失”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物质的消逝,精神的光芒也可能以另一种形式永恒。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生命,对自然,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赠书的安排,无疑为这次阅读体验增添了无数惊喜和诗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