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华武功绝学:罗汉神打 |
| 作者 | 毛志坚 |
| 定价 | 15.00元 |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936886 |
| 出版日期 | 2009-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166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武术源于自然,归于自然,今我学生毛志坚能将自然门、罗汉门的武学述之于文,公之于世,也是对自然门、罗汉门武术的贡献。该书地介绍了罗汉神打的渊源、功法、打法,图文并茂,说理透彻,能够反映罗汉神打的基本原貌,可供广大武术爱好者一鉴。 |
| 作者简介 | |
| 毛志坚,1966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福建省武术协会理事、中国武术六段。现任福建心武自然门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万鹭武术馆副馆长、福建闽东心武自然门武术研究院院长兼总教练、福建省宁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屏南县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福建省屏南县体校武术散打总教练等职务。 作者从小爱好武术,8岁起开始师从多名武林隐士、少林高手练习少林武术、散打等。1985年5月师从自然门第三代传人、武术技击家万籁声嫡传弟子陈志清,开始学习自然门、六合门、罗汉门、张三丰太极拳等武学,武功突飞猛进。 1989年参加宁德地区第三次运动会,获刀术、棍术、拳术三项第二名。1990年5月受聘任中国万鹭武术馆副馆长。1990年6月24日创办成立屏南家武术馆,开始建馆授拳。2001年参加宁德市“燕京杯”武术大赛获个人名;2002年率队参加宁德市首届“TCL”杯武术散打争霸赛获团体第二名,2006年率队参加宁德市第二届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获团体名。2006年9月担任福建省民间武术比赛裁判。2007年6月创办福建闽东心武自然门武术研究院。2007年10月,应新加坡武术总会邀请,率队参加新加坡“金航杯”武术邀请赛,获四个名,两个第二名,他本人获南拳名,并被新加坡武术总会授予“武术”称号。2008年6月率队参加南少林武术大赛获四金三银三铜的成绩。2009年7月参加香港届世界中华国术大赛,获南拳、南拳对练、棍术、太极拳四项名。同年7月担任福建省武术协会理事。 |
| 目录 | |
| 章 罗汉神打概述 节 罗汉神打的缘起与传承 第二节 罗汉神打的功法特点 一、刚柔相济 二、内外合一 三、运气调息 四、注重内劲 五、气势连贯 第三节 罗汉神打的八功和十六法则 一、八功 二、十六法则 第四节 罗汉神打技击歌诀 第五节 练好罗汉神打必须掌握的十大要素 一、柔韧度 二、力度 三、硬度 四、灵巧度 五、速度 六、距离感 七、眼法 八、空当 九、精神 十、战术 第二章 罗汉神打基本训练 节 罗汉神打的基本手型 第二节 罗汉神打的基本步型 第三节 罗汉神打的基本步法 第四节 罗汉神打腿部柔韧性的几种训练法 第五节 罗汉神打的基本身法 第三章 罗汉神打实战技法训练 节 明八打 第二节 暗八打 第三节 外八腿 第四节 内八腿 第五节 外八捶 第六节 内八捶 第四章 金刚罗汉功 后记 |
| 编辑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实在太棒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那样堆砌招式,而是很有层次感地递进。从最基础的导引吐纳开始,逐步过渡到具体的拳理和实战应用,整个脉络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套路时,不仅给出了动作的分解,还配上了对发力原理和劲力运用的深入剖析。这些分析非常到位,让我对传统武术中“用意不用力”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往我看一些讲解,总觉得很玄乎,但这本书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什么是“棚、捋、挤、按”,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真正想下苦功、求实效的习武者准备的,绝对不是那种花拳绣腿的速成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很多专业书籍,越往后读越觉得和自己的实际练习脱节,但这本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由浅入深、注重实践”的风格。作者深知习武者在不同阶段会遇到的困惑,比如如何正确地站桩、如何协调全身力量等,都在相应的章节里给予了非常详尽的、可以立刻在垫子上尝试的指导。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调整了几个基础动作,立马就感觉到了区别,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本书更像是一位随时待命的私人教练,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这种对原理的深究,是决定武功能否长进的关键。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停留在介绍性的层面,没想到在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武术概念时,作者展现出了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比如在谈到“内功”的修炼时,作者并没有用那些空泛的描述,而是结合了具体的呼吸法和意念引导,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阅读过程中,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传授弟子时的那种循循善诱。整个阅读体验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面对面交流,不断受到指点。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传统武术,尤其是希望理解其内在修炼法门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框架,是指导实践的灯塔。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收藏级的。封面设计典雅大气,符合传统武术的韵味,内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穿插的一些历史背景介绍和武术家的小传,为冰冷的招式讲解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这让我明白了,武功不是孤立的技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作者在引用典籍和阐述流派源流时,显得尤为审慎和权威,绝无臆造之嫌。读完这些补充性的文字,我对中华武术的历史脉络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让学习技术本身的过程也变得更有意义和趣味性。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那种厚重感就让人觉得非同一般,装帧设计很讲究,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功夫的。我本来对武术理论类的书籍就比较感兴趣,但很多书要么内容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纯粹的图解,缺乏深入的讲解。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即便是像我这样初涉此道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重点。特别是对一些基础桩功和手型变化的描述,非常细致,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在整理这些传统技艺时的严谨态度。读完第一部分,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罗列招式,更是在传达一种习武的理念和精神内核。作者的文笔很流畅,没有那种死板的教科书腔调,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又受启发。期待接下来的内容能更深入地挖掘中华武术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