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工入门与提高全程图解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数控车床操作编程从入门到精通教程 数控车床维护

数控车工入门与提高全程图解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数控车床操作编程从入门到精通教程 数控车床维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控车床
  • 数控加工
  • 车削加工
  • 入门教程
  • 实操
  • 图解
  • 编程
  • 维护
  • 机械加工
  • 工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云聚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暂无
ISBN:9787122313843
商品编码:26723995590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数控车工入门与提高全程图解 

 

营销书名:

 

新手入门,数控车工操作技能+编程技巧快速掌握 

 

作者:

 

周斌兴 主编 

 

定价:

 

48.00 

 

ISBN:

 

978-7-122-31384-3 

 

关键字:

 

数控车工;数控编程;车工;数控 

 

重量:

 

290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32 

 

装帧:

 

平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版次:

 

 

页码:

 

290 

 

印次:

 

 

 

 

本书采用全程图解的方式,着重介绍数控车床的核心——编程,同时加以实战训练,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数控车工技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1.由浅入深,循循渐进,既涵盖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又包含实用、有效的技能技巧。 

2.全程图解。以详细的图表形式展示内容和操作细节,易学易懂,方便理解和掌握。 

3.知识+实例。有理有据,可指导实践,实用性强

 

 

 

本书采用全程图解的方式,主要介绍了数控车床基础知识,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数控车床操作、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等知识,同时通过大量实例重点介绍了数控车床的编程以及数控车床典型零件的加工。本书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内容由浅入深,循循渐进,既涵盖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又包含实用、有效的技能技巧,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专业、数控维修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师生阅读,还可作为数控车工培训用书。

 

 

 

张能武,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1996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至江南大学机械学院任教。 

主要从事工程材料、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章数控车床概述 / 1 

节数控车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1 

一、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1 

二、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2 

三、数控车床的功能2 

第二节数控车床特点、布局及分类4 

一、数控车床的特点4 

二、数控车床的布局5 

三、数控车床的分类6 

四、数控车床的选择配置与机械结构组成10 

第三节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及数控系统的主要功能10 

一、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10 

二、数控系统的主要功能11 

第二章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 13 

节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概述13 

一、数控车削加工的主要对象13 

二、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15 

三、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16 

第二节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制定16 

一、零件图样分析16 

二、工序和装夹方式的确定18 

三、加工顺序的安排21 

四、进给路线的确定21 

五、定位与夹紧方案的确定24 

六、夹具的选择24 

七、切削用量的选择25 

八、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工序的衔接27 

第三节典型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28 

一、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28 

二、轴套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30 

第三章数控车床编程 / 34 

节数控车削编程基础34 

一、数控编程的种类和内容34 

二、程序的构成35 

三、主程序和子程序38 

四、典型数控系统的指令代码39 

五、部分指令的编程要点(SIEMENS数控系统)42 

六、数控车床的坐标系统44 

七、零件程序的结构47 

八、程序编制中的数值处理48 

第二节固定循环编程54 

一、外径/内径车削固定循环指令(G90)54 

二、端面车削固定循环指令(G94)57 

第三节复合固定循环编程59 

一、精加工循环指令(G70)59 

二、外径/内径粗车循环(G71)60 

三、端面粗车循环(G72)63 

四、固定形状粗车循环(G73)65 

五、端面深孔钻削循环(G74)67 

六、外径/内径钻孔循环(G75)68 

第四节螺纹切削循环编程70 

一、单行程螺纹切削指令(G32)70 

二、螺纹切削固定循环指令(G92)71 

三、螺纹切削复合循环指令(G76)73 

第五节子程序应用和宏程序加工76 

一、子程序应用76 

二、宏程序加工83 

第六节刀具补偿功能103 

一、刀具位置补偿103 

二、刀尖圆弧半径补偿105 

第七节数控车削编程实战训练109 

一、螺纹类零件编程和加工综合实例109 

二、轴类零件编程和加工综合实例113 

三、复合轴类零件编程和加工综合实例118 

四、槽类零件编程和加工综合实例122 

五、宏程序编程和加工综合实例125 

第四章数控车床加工方法 / 130 

节数控车削刀具及夹具130 

一、数控车削刀具及其用途130 

二、数控车床夹具143 

第二节车螺纹144 

一、螺纹的切削方法及切削用量的选择144 

二、车螺纹前直径尺寸的确定与螺纹车削行程的确定147 

三、等螺距螺纹切削指令(G32)147 

四、螺纹车削实训(一)149 

五、螺纹车削实训(二)151 

六、螺纹车削实训(三)156 

第三节车简单轴类零件160 

一、加工余量及切削用量的确定160 

二、切削层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162 

三、切削液的选用163 

四、车刀安装与工件装夹166 

五、切削指令173 

六、简单轴类零件加工实训177 

第四节车圆弧181 

一、车圆弧的加工方法181 

二、圆弧加工的编程方法和车削圆弧中的刀具干涉182 

三、车圆弧切削指令(G02/G03)183 

四、车圆弧实训185 

第五节切断与切槽188 

一、切断与切槽刀具188 

二、切断刀与车槽刀的装夹193 

三、切断的加工方法193 

四、切削用量的确定196 

五、外圆沟槽和内沟槽的车削方法196 

六、端面沟槽和T形槽的车削方法200 

七、暂停指令与实训201 

第六节简单零件的编程与加工202 

一、外螺纹轴的编程与加工202 

二、螺纹轴、套组合件的编程与加工205 

三、多线螺纹零件的编程与加工209 

四、外圆、倒角零件车削的编程与加工212 

五、圆弧插补编程与加工215 

六、圆锥小轴的编程与加工217 

七、内、外圆锥套的编程与加工220 

八、切槽的编程与加工224 

第五章数控车床操作 / 228 

节FANUC 0i系统数控车床的操作228 

一、操作面板228 

二、机床回参考点231 

三、手动操作232 

四、对刀233 

五、车床刀具补偿参数236 

六、数控程序处理237 

七、自动加工方式239 

八、MDI模式240 

第二节SIEMENS-802S系统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240 

一、开机的操作步骤240 

二、回参考点240 

三、手动(JOG)操作241 

四、MDA运行方式242 

五、自动运行方式243 

六、对刀及刀具补偿参数的设置244 

七、刀尖圆弧半径补偿的设置247 

八、刀具补偿值的修改247 

九、G54~G57零点偏移的设置248 

十、对刀正确性校验249 

十一、程序的管理249 

十二、程序的空运行测试和断点搜索253 

第三节华中系统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255 

一、华中系统数控车床的操作面板简介255 

二、数控车床基本操作方法及操作步骤260 

第四节广州数控980TD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277 

一、程序的录入277 

二、机械回零对刀278 

三、试切对刀279 

四、刀偏值的修改280 

五、程序的校验281 

六、其他操作281 

第五节数控车床的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283 

一、数控车床的维护与保养283 

二、数控车床常见故障诊断和处理286 

参考文献 / 290

数控车工入门与提高全程图解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您提供的书目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一个详尽、专业且贴近实际的视角。 --- 现代制造业中的精密加工技术:基于复杂曲面与五轴联动策略的深度解析 本书概述 本书聚焦于当代高端数控(NC)加工领域的前沿技术,特别是针对复杂曲面零件的精密制造挑战以及五轴联动加工策略的优化与实施。本书旨在为具有一定数控基础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体系。我们摒弃了传统入门级教程中侧重于基础坐标系和基础G代码的重复讲解,而是直接切入现代制造业对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迫切需求点。 全书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结构上分为三大核心板块:复杂曲面建模与特征识别、五轴联动加工路径的生成与仿真验证、以及特种材料的加工工艺优化。 第一部分:面向CAM的复杂曲面数据准备与特征识别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从三维设计模型到可执行刀具路径生成之间的关键桥梁——数据准备。现代零件的复杂性往往源于其自由曲面的几何特性,例如航空航天部件中的叶片、涡轮导向器,或高端模具中的复杂模腔。 1.1 逆向工程数据处理与曲面修复: 讲解了如何处理由扫描或逆向工程获得的点云数据,将其转化为可被CAM软件识别的B-Rep或NURBS曲面。重点分析了曲面间的G0/G1/G2连续性对最终加工质量的影响,并提供了实用的曲面瑕疵诊断与修复流程,确保刀具路径的平滑过渡。 1.2 加工特征提取与工艺模型关联: 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先进的CAM软件(如Mastercam、Siemens NX或CATIA的特定模块)自动或半自动地识别关键加工特征,如深度孔、狭窄型腔、高光曲面等。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了特征识别与预设的“工艺模型”的绑定,例如,将高精度曲面自动关联至特定的精加工策略(如螺旋插补或光顺切向扫描)。 1.3 公差域与可制造性分析(DFM): 深入探讨了公差链在复杂曲面加工中的累积效应。我们不仅关注几何尺寸公差(GD&T),更关注形状与位置公差(如跳动度、真圆度)在CNC运动控制下的体现。内容涵盖了基于刀具尺寸和机床结构限制的预先可制造性检查,有效避免了后续仿真或实际加工中因几何限制导致的错误。 第二部分:五轴联动加工的运动学原理与路径优化 五轴加工是实现复杂曲面的核心技术。本部分将理论运动学与实际路径规划相结合,旨在掌握五轴的真正控制能力。 2.1 五轴机床的运动学模型与坐标系转换: 区别于三轴的笛卡尔坐标系,本书详尽解析了倾斜轴(A/B/C轴或i/j/k轴)机床的运动学结构(如万向节死区、旋转中心偏移)。重点讲解了从工件坐标系到机床坐标系的复杂变换矩阵的推导与应用,确保理解为什么在特定配置下,刀具路径会产生预期外的偏差。 2.2 表面驱动与刀具轴向控制策略: 这是五轴编程的核心难点。本书详细对比了“曲面驱动(Surface Tracing)”与“点对点(Point-to-Point)”两种主要的路径生成模式。核心内容放在刀具轴向控制上: 恒定倾角策略: 适用于保证刀具长度恒定的场合。 最佳倾角策略(Optimal Tilt): 软件如何根据瞬时曲率自动调整刀轴,以最大化接触长度并避免干涉。 刀具与工件的避撞编程(Collision Avoidance): 介绍在路径规划阶段,如何通过引入虚拟障碍物或调整轴向矢量,主动规避机床部件的干涉。 2.3 五轴后处理与G代码验证: 强调了后处理器(Post Processor)在五轴编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内容包括如何针对特定的控制器(如FANUC 31i-B5, Siemens 840D SL)定制后处理文件,以确保输出的G代码(特别是G68.2或G69循环)能够正确映射到机床的实际轴运动指令。并介绍了使用专业仿真软件(如Vericut, NCSimul)对复杂五轴G代码进行精确运动学验证的流程,以确保运动的平顺性和机械限位的安全。 第三部分:特种材料加工工艺与刀具寿命管理 现代精密制造越来越多地转向高温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本书针对这些材料的特性,提供了专门的加工策略。 3.1 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机理与热管理: 深入分析了Inconel 718、Ti-6Al-4V等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加工硬化”现象及高热流密度问题。重点讲解了“低转速、大切深”与“高转速、小切深”策略在这些材料上的适用边界。 3.2 高效刀具路径策略: 针对难加工材料,本书强调使用等效切削厚度(ECT)或恒定体积去除率(CVR)的算法来规划粗加工路径,确保刀具负载稳定。并详细介绍了高光切削(Finishing with High Speed/Low Engagement)的技术,如何利用高转速来减少刀具与材料的接触热量积累。 3.3 刀具磨损预测与自适应控制: 介绍基于主轴功率和振动信号的在线刀具磨损监测技术。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实时反馈(如刀具力传感器或声发射信号),动态调整进给率(Feed Rate Overriding),实现加工过程的自适应优化,从而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最大化刀具的有效寿命。 --- 目标读者定位: 从事航空航天、医疗器械、高端模具等行业,负责复杂零件数控编程和工艺制定的工程师。 希望从传统三轴编程升级到五轴联动编程的技术人员。 希望了解现代CAM软件高级功能与机床运动控制深度结合的研究生及专业技术人员。 本书摒弃了对基础概念的冗余描述,专注于提供高级算法理解、运动学解耦、复杂路径生成及工业级验证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机械加工师傅,在接触数控车床之前,我主要依赖传统车床进行加工。这次出于对新技术的兴趣,我特意找来了《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这本书来学习。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它并没有像一些入门书籍那样停留在操作层面,而是深入到加工工艺的核心。书中详细阐述了数控车削的各种基本原理,比如切削力学、热效应以及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一次装夹多面加工”的理念,书中通过图示和案例分析,讲解了如何规划刀具路径,以最小的装夹次数完成复杂零件的加工,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零件的同轴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书中对不同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等)的切削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加工工艺建议,这让我能够根据工件材料选择最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避免加工过程中的硬点和崩刀现象。特别是书中关于刀具磨损机理和寿命预测的部分,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对于理解刀具损耗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延长刀具寿命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理论指导,让我能将实践中的经验与先进的加工理念相结合,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加工流程,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它更多地关注“为什么”和“怎么做”,帮助我从微观层面理解加工过程,从而达到“精通”的境界。

评分

《数控车床操作编程从入门到精通教程》这本书,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实操手册,对新手非常友好。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数控编程,看到G代码和M代码就头疼,但这本书从最简单的开机、回零开始,一步步教我如何输入和编辑程序,而且每一个指令都配有详细的解释,说明它的作用和格式。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际编程练习,从简单的直线、圆弧插补,到更复杂的螺纹加工、锥面加工,每一个练习都循序渐进,跟着书上的例子操作,很容易就能上手。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宏程序”的讲解,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但书中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它的强大之处,能够大大简化重复性操作,提高编程效率。在图形化界面操作方面,这本书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图形界面比直接输入代码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它还提供了很多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一些日常维护的小技巧,这些都非常实用。我感觉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全程”和“图解”,每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无论是机械操作还是编程输入,都有清晰的图片展示,让人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对于想快速入门数控车床操作和编程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入门教材,能够让你从“零基础”迅速成长为能够独立操作和编程的熟练工。

评分

这本书,我得说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数控车削。它不仅仅是操作和编程的指南,更是对整个加工流程的系统性思考。书中从宏观的生产效率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刀具、以及合理安排加工顺序来最大化生产力。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加工节拍”和“节约制造”的理念,它引导我去思考如何在每一个环节减少浪费,无论是时间上的浪费还是材料上的浪费。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高级的加工技术,比如高精度曲面加工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工艺仿真来优化刀具路径,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它让我意识到,数控车削并不仅仅是按照指令去执行,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书中还对数控车床在不同行业(如汽车、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等)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这让我对数控车床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思路。虽然书中一些内容对我的当前水平来说还有些超前,但我相信随着我经验的积累,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宝贵参考。它激励我去探索更高效、更精密的加工方法,从而在技术上不断突破。

评分

对于《数控车床维护》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它解决了我长期以来对设备保养的困惑。作为一名车间负责人,设备的稳定运行是生产的关键。之前我们更多的是凭经验进行维护,效率不高,而且很多潜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这本书从设备构造入手,详细介绍了数控车床的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现象。书中对润滑系统的讲解尤其深入,不仅强调了定期更换润滑油的重要性,还详细说明了不同部位的润滑要求和润滑剂的选择,这对于延长导轨、丝杠等关键部件的寿命至关重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预防性维护”的章节,书中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检查清单和维护计划,例如定期的电气连接检查、液压油的过滤和更换、刀库的清洁和润滑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设备停机造成的损失。书中还提供了不少实用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通过对故障现象的描述和逻辑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减少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非常有价值。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和专业,它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更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我们对数控车床的维护能力。

评分

这本《数控车工入门与提高全程图解》真是太及时了!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数控车工,我之前一直在摸索,遇到问题也只能翻阅一些零散的资料,效率很低。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从最基础的数控车床结构、各个部件的功能介绍,到主轴的启动、刀架的移动、工件的装夹,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配有清晰的图解,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抽象的理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刀具选择和磨削的部分,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刀具的几何角度、材质以及适用范围,还有具体的磨削示意图,让我再也不用担心用错刀或者刀具磨损快的问题了。后面的篇章更是深入到加工参数的设定,例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这些关键数值,书中给出了大量的参考表格和实际案例,并且对这些参数的相互影响做了详细的解释,这让我能更有效地优化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坐标系和刀补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在初学时常常让人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际编程示例,一步步引导我理解G代码和M代码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设置刀具补偿,让我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编程任务。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少难题,让我对数控车削加工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强烈推荐给所有想快速掌握数控车工技能的朋友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