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理论基础 | ||
| 定价 | 25 |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大32开 | |
| 作者 | 李重光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03003466 | |
说明
第一章 音及音高
第一节 音
第二节 乐音体系 音列 音级
第三节 音的分组
第四节 音域及音区
第二章 音律
第一节 十二平均律
第二节 五度相生律
第三节 纯律
第四节 自然半音和自然金音 变化半音和交化金音
第五节 等音
第三章 记谱法
第一节 音符与休止符
第二节 五线谱
第三节 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第四节 谱号
第五节 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
第六节 交音记号
第七节 省喀记号
笫八节 演奏法的记号
第四章 调式总论
第一节 调式 音阶 调 调性
第二节 调式音级及其特性
第三节 多声部音乐中的调式关系
第四节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第五章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
第一节 五声调式
第二节 同主音调 五种五声调式的比较
第三节 五声调式音级的特性
第四节 六声调式
第五节 七声调式
第六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音级的名称和标记
第七带 同宫系统各调
第八节 包含升号的调 包含降号的调 调的五度循环
第九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武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六章 大调式和小调式 作中调的明确法
第一节 大调式
第二节 小调式
第三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第四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
第五节 大调各调 关系大小调 小调各调
第六节 同主音大小调 大小调的比较
第七节 各类大小调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八节 特种自然大小调
第九节 作品中调的明确法
第七章 音程
第一节 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第二节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第三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第四节 单音程与复音程
第五节 音程的转位
第六节 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
第七节 等音程
第八节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第九节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第十节 调武中的音程
第十一节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第十二节 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八章 和弦
第一节 和弦
第二节 三和弦
第三节 七和弦
第四节 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第五节 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
第六节 等和弦
第七节 调式中的和弦
第八节 和弦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九章 节奏节拍
第一节 节奏节奏型
第二节 节奏划分的特殊形武
第三节 重音 节拍 拍子 小节
第四节 切分音
第五节 单节拍和单拍子 单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六节 复节拍和复拍子 强拍与次强拍 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七节 混合复节拍及混合复拍子 混合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八节 变换节拍和变换拍子
第九节 交错节拍 自由节拍 1/4拍子 板眼及板眼符号
第十节 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及组合法中的例外情况
第十一节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十章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第一节 速度的标记
第二节 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 力度标记
第四节 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十一章 转调及交替调式
第一节 转调的总概念
第二节 转调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 转调的类别
第四节 调的关系
第五节 交替调式
第十二章 调式变音与半音阶
第一节 调式变音
第二节 半音阶
第十三章 移调
第一节 移调的应用
第二节 移调的方法
第十四章 装饰音
第一节 倚音
第二节 波音
第三节 回音
第四节 颤音
第十五章 关于旋律的知识
第一节 旋 律
第二节 旋律发展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 旋律进行的方向 旋律的高潮
第四节 旋律的分段
第五节 乐曲的基本形式
[附录一] 简谱及工尺谱简介
[附录二] 常用音乐术语一览表
后记
《音乐理论基础》由李重光编,是为中等音乐学校编写的“基本乐理” 试用教材,书中重点介绍了五线谱的乐理知识,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音律、记谱法、调式、音程、和弦、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与力量、转调、移调、装饰音和旋律的知识。同时还有简谱及工尺简介,常用音乐术语等。内容丰富,简明。《音乐理论基础》适合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学习,参考。本书1962年初版,1980年再版作者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此次重版又作了少许的改动。
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在方法论上的独到之处。它没有采用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鼓励读者主动思考和实践。例如,在讲解和弦进行时,它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读者去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并分析其效果。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真正参与到了乐理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音乐思维”的阐述,它强调乐理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看待和理解音乐的视角。通过学习,我开始能够从音乐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是如何运用乐理来表达情感和构建意境的。书中的练习题也设计得非常巧妙,有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有的是对音乐听辨能力的训练,还有一些是结合实际乐谱的分析。完成这些练习,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我解决实际音乐问题的能力。我甚至会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小创作中,虽然目前还很粗糙,但那种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乐理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一个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过程,它让我看到了成为一名更懂音乐的人的希望。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和循序渐进性做得非常出色,让我这个之前对乐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按部就班地学下去。它从最基本的音符、节奏、拍号开始,逐步过渡到音程、音阶、调式,再到和弦的构成与转位,以及更复杂的曲式分析。每一个章节的学习,都建立在前一章节的知识基础之上,让你不会感到突兀或难以理解。而且,书中在讲解新概念时,总是会先从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入手,然后再深入解释其原理。这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觉得乐理知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和弦时,不仅仅是列出各种和弦的构成音,还会详细解释这些和弦在不同调式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进行连接,这对于我理解和声的逻辑至关重要。书中的插图和图示也非常直观,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乐理概念。我曾经尝试过其他一些教材,感觉内容过于跳跃,或者讲解不够系统,总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而这本书的体系性,让我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乐理知识框架,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也让我对未来学习更复杂的音乐理论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音乐情感”的关注。很多乐理教材,虽然知识点全面,但往往缺乏温度,读起来像是在研究一套枯燥的公式。而这本书却能巧妙地将冰冷的乐理知识与音乐的情感表达联系起来,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理论背后的灵魂。它会通过分析一些经典乐曲的乐句,阐释某个和弦或某种调式的运用如何营造出特定的情绪,是激昂、是忧伤、是宁静,还是喜悦。这种“理论与情感并重”的讲解方式,让我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能理解音乐的魅力所在。我记得有一次,在学习到关于“属和弦终止”的部分时,作者通过一段舒缓而略带期待的旋律,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归宿感”。这种体验,远比单纯记住“属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定义要深刻得多。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音乐的乐理特点的介绍,这让我对音乐史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生动。我开始能够通过乐理的视角,去品味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独特音乐语言,这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让我觉得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也更享受沉浸在音乐中的那种美妙感觉。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音乐理论的奇妙探险!我一直对乐理有着模糊的兴趣,但又觉得枯燥难懂,直到我翻开了它。书中的概念讲解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音程、音阶,到和弦的构建,再到曲式结构,层层递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耳边娓娓道来。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公式和定义,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许多音乐实例,比如分析一些耳熟能详的乐曲片段,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理论在实际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这对于我这种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尝试过一些线上课程,总感觉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开始能够理解音乐中那些优美旋律背后的逻辑,也能在听音乐时发现更多有趣的小细节。而且,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很舒服,不像有些学术书籍那样密密麻麻,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一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巩固和深化乐理知识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音乐世界更深层理解的大门,让我对音乐的感受力也提升了不少,这是我非常欣慰的。
评分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书在“实用性”上的体现。很多乐理教材,讲得很“理论”,但与实际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联系却不那么紧密。而这本书却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仅仅是让你“知道”乐理,更是让你“会用”乐理。书中有很多小练习,比如让你根据给定的旋律写出合适的和弦伴奏,或者让你分析一段乐谱的和声走向。这些练习都非常贴近实际的音乐应用,让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甚至会尝试用书中介绍的乐理知识来分析我平时喜欢的歌曲,或者为自己哼唱的旋律配上简单的和弦,虽然目前还比较基础,但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我觉得学习乐理变得非常有意义和动力。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简谱入门的知识,这对于我这种习惯使用简谱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让我能够更方便地理解和声的功能,以及如何根据乐谱来理解音乐的织体。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乐理不再是脱离音乐的“象牙塔”,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创作和演奏音乐,这让我对音乐的探索有了更广阔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的音乐学习充满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