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定价:32.00元
作者:刘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8627885
字数: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有时候,你与世界,只差一场旅行。
这是一次艰辛浪漫的旅程。88个陌生司机,100天的未知旅行,16000公里的搭车路途,从北京到柏林;豆瓣有史以来评分较高的中国公路纪录片,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创下较高收视率的纪录片;让千万“搭车”粉丝翘首以待,让无数背包客热血沸腾的行走故事;搭车主角之一刘畅,倾情讲述这一百天的奇迹旅程,刺激冒险,跌宕起伏,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放弃世俗束缚,体验“在路上”的自由精神。一个良性健康的社会应该是多种价值观并存才有趣,恰恰相反的是,现在的都市人正集体被物质化的生活绑架,把一套房、一辆好车作为奋斗理想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为此,他们必须打卡上班,忍受老板的刁难和不喜欢的重复劳动,继而成为各种“奴”并认为理所应当,无论赚多少钱都缺乏安全感,眼看将为之碌碌终生以换取所谓的正常生活。《搭车去柏林》之所以打动那么多70后、80后的心,是因为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决定权都在你自己。
如何克服人际交流障碍,如何向着梦想迈出艰难的步,如何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如何在路上完成三十岁的成人礼,精彩文字加高清图片,还原100天的真实历程,让我们一起随着这本书,踏上这激动人心的16000公里的柏林搭车之旅。
内容提要
放弃世俗束缚,体验“在路上”的自由精神。一个良性健康的社会应该是多种价值观并存才有趣,恰恰相反的是,现在的都市人正集体被物质化的生活绑架,把一套房、一辆好车作为奋斗理想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为此,他们必须打卡上班,忍受老板的刁难和不喜欢的重复劳动,继而成为各种“奴”并认为理所应当,无论赚多少钱都缺乏安全感,眼看将为之碌碌终生以换取所谓的正常生活。《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之所以打动那么多70后、80后的心,是因为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决定权都在你自己。
如何克服人际交流障碍,如何向着梦想迈出艰难的步,如何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如何在路上完成三十岁的成人礼,精彩文字加高清图片,还原100天的真实历程,让我们一起随着这本书,踏上这激动人心的16000公里的柏林搭车之旅。
目录
前言
章 因为孤独,所以旅行
清晨五点半的地铁五号线
谷岳的三分钟
第二章 只要迈出艰难的步
6月8日,从后海出发
大雨中的次搭车
搭车4小时
搭车10小时
搭车16小时
搭车20小时
搭车24小时
行驶在公路上的水手
坐卡车一路向西
穿越茫茫戈壁
中途返京
新疆重逢,再次出发
涉险过关
第三章 MY WAY
心中的马国
住在集装箱房子里的人
赤身跳湖
可爱的吉尔吉斯斯坦胖大妈
简单而幸福的牧马人
24小时夜奔
有艳没有遇
世界尽头
俄罗斯独臂水手
幽灵夜车
消失了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飞车惊魂
忐忑土耳其
英俊善良的富二代
又一次小别
第四章 青年的世界
从雪山穿越到罗马尼亚
在孤儿院做义工
五星级的搭车客
三十岁以后才感觉年轻
和吉普赛女郎共舞
遇上了搭车的竞争对手
无法融入的布达佩斯
布拉格,傻子才悲伤
第五章 三十岁的成人礼
写在后面:2010年,一路向南
作者介绍
文摘
飞车惊魂
我印象成功的搭车,就是在格鲁吉亚,从格瑞出发的路上,我到路边上举手招车,大概举了也就是十多分钟,过了十来辆车,其中一辆车的司机是个老头,后座是空的,我们俩可以坐进去。
他停了车,我就跑过去,跟他说我要去哪儿,老头还没听我说完,就说没问题、没问题,我俩特别高兴。我们把东西装上,车开动以后,发现方向反了,于是开始掉头,掉头以后发现更不对了,老头油门一直没松过,那是山路,双向两车道,中间什么障碍也没有,山路曲曲弯弯,没有《头文字D》里那么悬乎,但是也差不多了,还有很多近似于发卡弯那样的弯路。
这个老头开起车来就已经疯了,后来我们怀疑他肯定是喝多了,但是当时我没有闻到太多酒精的味道,到现在我都没明白那老头要干什么。因为他调过头来之后就开始疯狂加速,山路稍微有点起伏,他的车就像在路上飞,不时听到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超车时,他直接奔着前面的车就开过去了。每次都是马上要撞到前车,他才把方向盘打过去。很多次我们都觉得命就快没了,可能今天就要交待到这儿了。
他开始加速时,我们就喊:慢下来!慢下来!但他毫不理会,我们就怀疑他喝多了,于是就喊停车!停车!我们到地方了,您停车吧!足足喊了二十多分钟,他还是不理我们。我当时觉得这简直是坐上了疯子的车,他明显想跟我们同归于尽。我已经紧张得面无表情,谷岳却很兴奋,拿摄像机一直拍我。我死盯着这个老头的车,速度表是零,表全都是坏的。
我觉得车的时速起码到了90至100,而且有七八次眼看着要跟对面的车撞上了,他超车的时候根本不管对面有没有车,直接就冲过去了。我们用各种语言喊停车,中文的、英文的,还有一切我们想得到的语言,外加各种手势,都没有效果。
终于,老头可能酒疯撒够了,停下车来。我们俩赶紧下了车跑到路边上,这老头回头还问我们,那个地方在前面,还没到呢。我们说不坐了,真不坐了,不搭你的车了。我们在路边歇着喘气,仍然心惊肉跳。
我心里想,从来没有想过搭车还有这么刺激的。我自己有十几年的驾龄,在那样的山路上,我想开那么快都开不到。 在那车上,每一分钟都很漫长,因为那个老头已经完全失控,太吓人了。
我在那儿坐着,惊魂未定,心想谷岳还是你招车吧,我一出手怎么净这事,实在太背了。此地离那个城市只有大概十多分钟的路了,幸好又来了一辆车,车里面的人非常友好,我们顺利到达布哲尼。
整个旅途中,我们总共搭了88次车,不愉快的也就这一次,大部分的时间里,不管对方说什么语言,是什么身份,开的什么车,都是愉快的旅程。我们坐过的好的车是奔驰,还有超豪华大众,司机中富有的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穷的当然是牧民、当地的村民。每次都能很愉快地跟他们交流,大家都像好朋友一样,我们每一次下车的时候都会与司机合影,互留电邮、电话,每个人都真心希望跟对方保持联系,没有留电话、没有合影的就是这个疯狂的老头。
……
序言
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我相信会是一种久违的、混合着疲惫与充实的满足感。好的旅行文学,其价值在于“后效性”——即读完后,你的思维模式和对日常生活的感知会发生微妙的改变。我猜想,这本书会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舒适区”,并质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标准。例如,作者在缺乏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内心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种“生存智慧”本身就是对当代人过度依赖物质保障的一种无声批判。它鼓励我们去拥抱不确定性,去相信人与人之间潜在的善意网络。当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期望自己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松绑”,仿佛也跟着那辆破旧的汽车,穿越了重重迷雾,抵达了一个更开阔、更自由的心理空间。这本书或许不会提供明确的答案,但它会提供一种提问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才是三十岁成人礼最宝贵的馈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搭配上简洁有力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了某种深刻的旅程。装帧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出版社在细节上确实下了功夫。我通常对旅行文学类书籍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好的作品不只是记录行程,更是一种精神的投射。从书名《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来看,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观光,而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洗礼”。三十岁,这个年龄本身就带着一种微妙的过渡感,既告别了青涩的莽撞,又尚未完全被生活的琐碎磨平棱角。作者选择“搭车”这种充满不确定性和偶遇的方式,无疑为故事增添了无数戏剧张力。我猜测,在那些漫长的等待、陌生的车厢、以及与形形色色的人的短暂交汇中,作者一定捕捉到了许多关于“存在”和“连接”的瞬间。这本书读起来,应该会像一首悠扬的长诗,节奏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最终抵达的不仅是柏林这座城市,更是对人生下一个阶段的清晰认知。那种在陌生环境中被迫依靠直觉和善意生存的状态,本身就是对“成人”最好的定义。
评分从文学性上来说,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一定非常巧妙,它不会是流水账式的日记堆砌,而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散文集,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主题或者一段深刻的哲学思考展开。我能想象到,在描述那些欧洲大陆上的田野、古老的村庄、或是现代都市的边缘时,作者的文字会带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诗意。但这种诗意绝不是空泛的,它是建立在坚实的体验之上的。比如,当描述一次跨越国境线的经历时,文字的节奏可能会变得庄重而缓慢,仿佛在强调文化隔阂与人类共通情感之间的张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柏林”这个目的地,它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历史重量,东西方的交汇、分裂与融合,这无疑为作者的“成人礼”提供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终点。到达柏林的那一刻,我想作者获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位移,更是一种历史纵深感和个体生命在宏大叙事中的定位。这种对历史与自我进行并置的叙述手法,会让这本书拥有超越一般旅行文学的厚度。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提供的“旁观者视角”。旅行者本身就处于一种“局外人”的身份,这使得作者可以更冷静、更客观地审视沿途社会的面貌和人性的复杂性。我们都知道,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固有的观念和社交圈子所局限,很难跳脱出来进行有效的反思。而“搭车”这种打破常规的移动方式,恰恰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观察窗口。作者在与那些提供帮助的陌生人交流时,一定捕捉到了许多社会阶层、价值观冲突,甚至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不同理解。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用克制的笔触去描绘这些片段,它们或许只是几句对话,一个眼神,但足以揭示出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这种基于真实互动的社会观察,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我如何成长”,更是关于“这个世界如何运转”的深刻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对社会规则的依从性,以及突破这些规则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显得异常坦诚,读者的代入感极强,仿佛我们就是那个背着行囊、站在岔路口,等待下一趟陌生车辆的旅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细腻描摹,那种介于疏离与亲密之间的游走,是长途旅行中独有的情感体验。要知道,搭车旅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只是一段故事的引子,他们教会你的道理,往往比你从教科书上学到的更实用、更具冲击力。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杂着柴油味、雨后泥土气息以及各国食物香料的味道。这种感官的调动,说明作者的笔力深厚,能够将环境氛围营造到极致。更深层次地讲,这种“无计划”的旅行,是对现代社会过度规划的反叛,它强迫人放下预设的身份和预期,以最本真的面貌去面对突发状况。每一次成功的搭乘,都是一次对“相信世界”的肯定;而每一次失败的等待,都是一次对“孤独与忍耐”的修行。这种心路历程,对于任何一个在现实中感到迷茫的同龄人来说,都是一种无声的激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