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教的教育
定价:48.00元
作者:周月明,李雯,徐敏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108120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4kg
编辑推荐
本书特色是:
一、从图画到文字,全部原创。
二、本书作者身份特殊,很有意思:汇聚了母女、同事、好朋友、老板、教师、心理咨询师、国学大家、IT总编、获得联合国大奖的孩子,五花八门。但是内容却一点不乱。
三、本书插图作者陈美辰是个11岁的小朋友,2011年7月刚熬非洲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参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保绘画大赛一等奖颁奖仪式,实现了她要带妈妈去非洲旅游的梦想。
四、本书有深厚的心理学背景,有大量家庭治疗的视觉。
五、读到本书的人,都是有深厚佛缘的人。本书亦从佛家观点来看待家庭教育,这是其他家庭教育著作中没有的。
六、本书有江南国学才子加入创作,从国学入手指导家庭教育。
七、本书的实战部分是由自身儿童文学作家、成都市都市“都市家庭和谐精神”研究项目负责人,月亮姐姐周月明创作,陈美辰即是其女儿——一个真正体现家庭素质教育的全发各位发展的孩子。
内容提要
一本充满童趣的书,一本予人温暖的书
教育学、心理学、国学、佛学,阐述“无为”的境界
从意识到潜意识到集体潜意识
从实用应用到心理分析到国学启迪
在身心灵整合方向上图说“不教的教育”
目录
编 有为无为——现实与应用
节 完整地接纳孩子
1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2 学会尊重孩子
3 不要轻易指责孩子
4 放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
5 坚信你的孩子一定很出色!
第二节 零岁开始的教育
1 真正的教育,从胎教开始
2 人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起航
3 图画的作用
4 如何挖掘孩子的潜能
5 教孩子懂得爱和感恩
6 一定要给孩子快乐
第三节 智力开发依“道”而行
1 什么是智力开发?
2 让孩子的智力自由苏醒
3 家长启动脑开关的三个立场
4 学习≠智力开发
5 如何开发左脑和右脑
6 情商也是~种智力
第四节 每个孩子都能学会规矩
1 让孩子理解规则
2 不同家庭的规则建立
3 个性与规矩的统一
4 “不规矩”有原因
5 亲子沟通与规则搭建
第五节 父母会阅读,孩子更成功
1 从早期阅读着手做家教
2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3 阅读其实有技巧
4 什么是亲子阅读?
5 阅读.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二编 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
第三编 开心国学——历史与沿革
结语:教与不教,万勿执著
作者介绍
周月明,1972年生,成都市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生活、教育畅销图书作家,先后出版上百种图书(简要书目见下文)。担任四川大学附小校外指导员、任成都市“都市家庭和谐精神”研究项目负责人,重点研究妇幼身心健康、问题儿童教养、以及青少年及其破裂家庭后遗症的治疗。周月明11岁的女儿——陈美辰,即是本书插图和封面作者,其绘画多次在国内外获奖。2011年7月,其画作《世界因你而精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为一等奖,并和妈妈一起被邀请赴设在非洲肯尼亚内罗毕市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参加颁奖典礼,回国后成为湖南卫视黄金档新推节目“那是我妈妈”的嘉宾。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需要反复查阅和对照,它的文字似乎自带一种磁性,能够让人自然而然地被吸入作者构建的思想空间。从排版到章节的设置,都透露着一种精心打磨的痕迹,显示出九州出版社在出版质量上的用心。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非结论性”。它很少直接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而是提出一系列深刻的问题,引导读者自行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的支架。这与书名所暗示的“不教”是相互呼应的——真正的教育,或许就是激发提问的能力,而非灌输既定的回答。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犯错的权利”那几章的论述,那种对完美主义教育痼疾的无情批判,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面对挫折和不确定性时的态度,并开始学着在自己身上实践这种“允许不完美”的教育观。它是一本需要细嚼慢咽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因为我们的认知也在不断生长。
评分坦白说,初次接触这个书名时,我还有些许疑虑,觉得“不教”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种放任自流的危险理论。然而,深入阅读后,这些疑虑烟消云散。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完全否定“教”的价值,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合适的、更具支持性的位置。这本书的核心张力,来自于对“权威性”和“自主性”之间平衡点的精准拿捏。它像是一位高明的园丁,知道什么时候该修剪,什么时候该耐心等待阳光雨露的自然滋养。书中的案例并非遥不可及的“圣人”故事,而是非常贴近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情境,这使得理论的转化性极强。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对管理者和领导者也同样具有启发性,因为它本质上讲的是如何激发潜能、如何构建一个让人感到安全且愿意成长的生态系统。它提供了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让我们有勇气去质疑那些我们曾深信不疑的“教育铁律”。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教育的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反直觉”和“去中心化”的思维模式。在充斥着各种“成功学”和“高效学习法”的时代,这本书犹如一股清流,它似乎在刻意地淡化“教”这个动词的重要性,转而强调“环境”和“体验”的构建。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克制,不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精准的案例和逻辑链条,层层递进地剖析传统教育体系中的“自满”与“僵化”。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留白”哲学的探讨,它挑战了我们必须“填满”孩子每一分钟的焦虑心态。这种留白,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更高阶的信任与期待,相信在没有外部强力干预的情况下,内在的驱动力会以更健康、更有生命力的方式萌发出来。每次读到作者提到某个被忽略的细节如何影响个体的成长轨迹时,我都会感到一阵心悸——原来我们自以为的“悉心照料”,有时恰恰是扼杀好奇心的帮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透镜,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知识、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直击灵魂,那种带着些许疏离感却又蕴含着深沉力量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那种“不走寻常路”的教育理念。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是被扉页上那句引人深思的话语所吸引,它仿佛在轻轻地叩问着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模式:我们到底是在“教”还是在“塑”?书中的文字并非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更像是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在深夜里的私语,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它没有给我提供一套可以立刻套用的“万能公式”,但这正是我欣赏它的地方。它更像是一张地图的引导,指明了大致的方向,但最终的路径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和开辟。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停下来,不是因为我不明白,而是因为我需要时间去消化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洞见,并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长期笼罩在迷雾中的心境突然被阳光穿透,豁然开朗。这本书,与其说是教育理论书籍,不如说是一剂清醒剂,让人在盲目追求“标准答案”的洪流中,找回思考的本真与教育的初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哲学思辨的深度和散文般流畅的表达,读起来既有思想的重量,又不失阅读的愉悦感。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时,总是非常谨慎且有目的性,绝不为了充实篇幅而堆砌文献,每一个引述都像是为他自己的核心论点添砖加瓦。对于一个长期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稀缺的——它教会我们如何“退一步看全局”。我们总是太专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却很少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教”以及“是否需要教”。这本书成功地将我们从日常的琐碎教学任务中抽离出来,去仰望教育的本质和人性的需求。它没有提供任何能立竿见影的“速效药”,但它提供了一种更持久、更具内生力的“营养液”,帮助我们重塑对教育的理解框架。合上书本时,我感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知道自己获得了一份可以长期滋养心智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