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疾病心理学(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
定价:26.80元
作者:(德国)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吕迪格?达尔可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2643209
字数:20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身心整合疗法开创之作 畅销全球三十年
  从千奇百怪的症状中领悟自我疗愈之道
  把疾病当成*亲密、*诚实的朋友,才是对待身体的正确立场
  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
  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生这种病?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生同一种病?
  其实,疾病是在对你讲述未被正视的心理问题
内容提要
作为身心整合疗法的经典之作,本书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观点: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是心理问题——生病起因于我们心灵的失衡。所以,种种病症不是敌人,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好朋友。作者无意否定正统医学的功用,而是希望读者能以崭新视角,发现被忽视的身体的本意,从中学到人生功课,实现全面圆满的健康。
目录
译者序 与身体对话
作者前言
章 认识疾病与疗愈
一 疾病与症状
疾病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使我们变得完整。疗愈只来自疾病的转化,而不会来自症状的克服。
二 对立与合一
每一极的存在都需要另一极,善良要依靠邪恶才能存在,和平要靠战争,健康要靠疾病。
三 阴影
阴影是人不能或不愿看到,却又存在于自己里面的部分,是我们巨大的威胁。
四 善与恶
恶并不是善的对立,对立本身才是恶。
五 疾病是人的本质
疾病并不只是自然的功能失调,更是促使我们从不完整走向完整的转折点。
六 寻找原因
因果关系只是我们的意识解释事件的可能方法之一。类比可以帮我们揭开万物内在的相似关系。
七 深入探究的技巧
我们大的问题是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问题。
第二章 症状及其意义
一 感染
发炎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里的战争”。
二 抗拒
抗拒是不让对方进来,抗拒的相反就是爱。
三 呼吸
呼吸,一呼一吸,象征获得和释出,拿取和给予。呼吸系统的疾病与“接触”和“关系”有关。
四 消化
消化过程同化可以同化的部分,排出不能同化的部分。饥饿表达出某种渴望。吃通过整合来满足我们的欲望。
五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是灵魂之窗,感觉器官越是不能适当发挥作用,我们就越会学到向内看、往里听。
六 头痛
头痛就是思想脱离轨道的确切信号,表示我们以错误的方式运用思考,追逐没有把握的结局。
七 皮肤
皮肤的功能在分离与接触这两极之间徘徊。我们通过皮肤向世界展现自己。
八 
的疼痛和疾病总是出现在我们与伴侣发生冲突的时候。
九 和怀孕
所有性问题的背后都是恐惧。
十 心脏与循环
头脑和心脏,理智和感受,完整的人同时有这两种功能,并达到和谐的平衡。过于偏重任何一方,都会引发问题。
十一 运动系统与神经
运动系统疾病的核心主题,就是动作和休息、活动和僵硬之间的对立。
十二 意外事故
我们总是找寻机会把自己的过错投射到“外在”,从我们责备“外在”、将之视为加害者的激烈程度,就可以看出我们多么仇视自己内在的加害者。
十三 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使我们诚实,以别人害怕的强烈程度和全部力量,补偿我们原本丧失的所有部分,绝望地想恢复平衡。
十四 癌症
癌症反映我们的行为 :癌症是在错误层面的爱。
十五 
,是癌症所表现的问题的自然延伸。癌症和都属于“生病的爱”。
十六 怎么办?
答案只有三个字 :“向内看!”
附录 器官和身体部位的心理意义
作者介绍
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Thorwald Dethlefsen,1946—2010),德国心理学家,作家,神秘学家,超个人心理学及再生疗法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心理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引起了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广泛关注。著有《命运即机会》《身体是灵魂的镜子》《解谜者——埃迪帕斯》等。
  吕迪格.达尔可(Rüdiger Dahlke,1951—  ),德国心理医生、自然疗法医师,健康运动领域的知名人物。著有《疾病的象征意义——身心医学手册》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尤其是“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这几个字,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载体,它承载着我们所有的经历、情感和潜意识。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身体所传递的信号,只关注表面的症状,而未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根源。我时常在想,那些反复出现的疾病,是不是在用一种象征性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一些我们内心深处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它似乎在邀请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隐藏在身体不适背后的心理层面,去理解疾病可能不仅仅是生理的失衡,更是心灵的呼唤。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找到一种解读身体“密码”的方法,去更好地认识和接纳那个不完美但真实的自己,从而与疾病建立一种更富有建设性的对话,最终实现身心的和谐与成长。
评分我对于《疾病心理学》这个主题,一直抱有一种既好奇又有些敬畏的心态。毕竟,疾病本身就带有太多的未知和痛苦,而心理层面上的解读,更是增添了一层玄妙的色彩。这本书的副标题“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极具启发性,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身心联系的哲学和心理学观点。我们常说“身体是心灵的容器”,但我总觉得,有时候这个容器里的信息,我们并没有完全接收到。很多时候,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外部的解决方案——药物、治疗,而忽略了内在的信号。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在提醒我,也许我应该放慢脚步,去倾听身体的诉求,去理解那些看似随机的病痛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或未解决的情绪困扰。它让我开始思考,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反复出现、难以摆脱的疾病,究竟是在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向我们揭示着什么?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去解析这些“象征”,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接纳那些不完美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医学图谱,而是用了一些更柔和、更具象征意味的色彩和构图,让人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可能不是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一下目录和一些零星的章节,就能感觉到作者在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我们对身体疾病的感知与我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我一直对“心病”这个词很敏感,总觉得很多身体上的不适,似乎都与我们长久以来压抑、忽视的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的名字正好戳中了我的好奇心,它承诺要“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这让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解释,去理解那些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的病痛,是不是在用一种我们不曾留意的语言,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它还提到了“发现更真实的自我”,这一点更是让我心动,谁不想更了解自己呢?特别是那些不那么光彩、不那么容易被接纳的部分。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内心深处的阴影,也照出我隐藏的力量。
评分对于《疾病心理学》这个主题,我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脆弱性,以及我们与自身身体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这本书的标题和副标题,尤其是“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因为它暗示着一种超越单纯生理诊断的视角。我常常在想,很多疾病的发生,是不是与我们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未能解决的内心冲突,甚至是某种生活方式的失衡有关。我们习惯于将疾病视为外部入侵者,却很少去思考它是否是我们内在世界的某种投射或信号。这本书仿佛在邀请我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去聆听身体的“语言”,去解读那些潜藏在病痛之下的象征意义。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那些让我感到困扰的健康问题,可能是在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向我揭示着我内心深处尚未被触及的角落。这种探索,不仅是为了治愈身体,更是为了找回那个更完整、更坦诚的自我,去拥抱生命中更真实的部分。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就被它独特的装帧风格吸引住了。不是那种刻板的学术风,反而透着一种温暖和人文关怀,这让我对它所要探讨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身心一体”的概念非常认同,总觉得身体的状况和我们的心理状态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很多时候,我们对疾病的关注点似乎都集中在生理层面,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本书的副标题——“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恰恰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内心深处的疑惑。我常常在想,那些反复出现、久治不愈的病痛,是不是在用一种我们不理解的方式,在向我们传达着某种信息?是不是在提醒我们,某些被忽视的情绪、未被处理的创伤,正在以身体的语言表达出来?我渴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解读这些“象征”的钥匙,去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那个更完整、更真实的自我,即使这个自我可能并不总是那么光鲜亮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