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张明楷教授风格鲜明、D步学林的代表作。无论是理论体系的构建,抑或分析问题的逻辑,都带有着强烈的法益思想和浓厚的大陆刑法理论的气息。
作者抉微发隐、深考精思,回归刑法本位,一以贯之地以刑法解释学为本体,发掘成文法的真实含义和内在理念。D五版仍然坚持:在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解释,在违法性方面采取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在责任领域采取以心理责任论为前提的规范责任论,在刑罚论领域采取以责任刑限制预防刑的并合刑论。
D五版四十余万字的篇幅扩容中,除增加了《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内容以及2011年6月以后公布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外,在犯罪论、法律后果论以及罪刑各论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删与修改。此外,新版对近几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展开讨论。
本书通过丰富的资料实证和敏锐的论断分析,同时为法科学生和实务人士解惑辩难。因而本书不仅适于刑法学课堂教学及自学之用,也适于司法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系统复习和研究之用,还是实务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张明楷,1959年生,湖北仙桃人。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曾是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员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GJ访问学者和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D著《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刑事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D1版、2003年D2版、2007年D3版、2011年D4版)、《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联合出版)、《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D1版、2003年D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D3版)、《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D1版、2007年D2版)、《刑法学(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D1版、2003年修订版)、《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刑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D1版、2011年D2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D1版、2014年新版)、《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刑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D1版、2010年D2版、2011年D3版)、《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刑法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刑法原理》(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刑法的私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责任刑与预防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D1版、2006年D2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
D五版亮点展陈:
◎D五版扩容四十余万字,形成190万字的刑法学巨著:
新增《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内容
新增2011年6月以后公布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增删、修改与全新阐释犯罪论、法律后果论、罪刑各论等方面的诸多重大问题
◎D五版观点依旧鲜明,仍然坚持:
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解释
违法性方面采取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
责任领域采取以心理责任论为前提的规范责任论
刑罚论领域采取以责任刑限制预防刑的并合刑论
绪论
*编刑法基础论
*章刑法概说
*节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
D二节刑法的性质、机能与目的
D三节刑法的制定、修改与根据
D四节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D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节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D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D三节法益保护原则
D四节责任主义原则
D三章刑法的适用范围
*节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D二节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D二编犯罪论
D四章犯罪概说
*节犯罪的一般概念
D二节犯罪的基本分类
D三节犯罪的成立条件
D五章不法
*节不法概述
D二节构成要件符合性
D三节违法阻却事由
D六章责任
*节责任与责任要素概述
D二节积J的责任要素
D三节消J的责任要素
D七章犯罪的特殊形态
*节犯罪的特殊形态概述
D二节犯罪预备
D三节犯罪未遂
D四节不能犯
D五节犯罪中止
D八章共同犯罪
*节共同犯罪的理论前提
D二节共同犯罪的基础理论
D三节共同正犯
D四节间接正犯
D五节狭义的共犯
D六节承继的共同犯罪
D七节片面的共同犯罪
D八节不作为的共同犯罪
D九节共犯与身份
D十节共犯与认识错误
D十一节共犯与犯罪形态
D十二节共犯人的处罚原则
D九章罪数
*节罪数的区分
D二节单纯的一罪
D三节包括的一罪
D四节科刑的一罪
D五节并罚的数罪
D三编法律后果论
D十章犯罪的法律后果概说
*节法律后果与刑事责任
D二节法律后果与处罚条件
D三节法律后果与制裁措施
D十一章刑罚的观念
*节刑罚的概念
D二节刑罚的目的
D三节刑罚的功能
D十二章刑罚的体系
*节刑罚的体系概述
D二节主刑
D三节附加刑
D十三章刑罚的裁量
*节量刑概述
D二节量刑情节
D三节量刑制度
D四节量刑方法
D五节数罪并罚
D六节缓刑
D十四章刑罚的执行
*节刑罚执行概述
D二节减刑
D三节假释
D十五章非刑罚的法律后果
我一直对刑法中关于“故意”和“过失”的区分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这是理解犯罪构成要件的核心。张明楷老师的这部《刑法学》第五版,我听说在这方面有非常深入的探讨,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拿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了关于犯罪主观方面的章节。书中的论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对于一些看似晦涩的理论,作者都用生动具体的案例进行了阐释,这使得抽象的法条变得鲜活起来,也更容易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原因自由行为”的分析,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概念,它涉及到责任能力的时间判断,非常有意思。此外,书中对于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细致分析,也为我解决实际案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感觉这本书不单单是介绍理论,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对于我学习法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到手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都很想深入研究刑法学,尤其是张明楷老师的这部第五版。拿到实体书的那一刻,感觉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拿到书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仔细翻阅了目录和索引,看到里面详尽的章节划分和大量的关键词,心里就安定了不少。毕竟,刑法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着固定的框架,它涉及的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一个概念的理解偏差可能就会导致整个知识体系的混乱。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这两个章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概念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容易引起争议。我相信,通过这部教材的梳理,我一定能获得更清晰、更系统的认识。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点非常重要,毕竟要啃下这么厚的法学教材,舒适的阅读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刑法学是我学习的重中之重。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刑法精髓的教材,而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第五版,可以说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前沿性。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案件的分析,以及对新出台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解读,都做得非常到位。我记得在学习“共同犯罪”这一章节时,书中列举了许多经典的案例,并对每一个案例中的行为人的责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让我对共同犯罪的各种形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对理论观点的阐述,既有独到之处,又不失严谨性,能够引导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也非常令人满意,细节之处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和用心。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真正掌握刑法精髓的教材,而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第五版,无疑是我的首选。这本书不仅理论扎实,而且紧扣最新的法学发展动态,对于我这样即将步入实践环节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深入剖析,这不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原则,更是理解整个刑法体系的关键。书中对这个原则的演变、理论争议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此外,书中对于“刑罚的机能”和“刑罚的科学化”的讨论,也让我对刑法的宏观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排版清晰,语言精炼,让我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对于提高我的法律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刑法理论的系统性梳理和对前沿问题的深刻探讨。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刑法学的著作,但很多都停留在基础理论的讲解,或者只是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深入研究。而张明楷老师的这部第五版,则将刑法学的各个分支都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犯罪成立根据”的论述,作者从不同的学说角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非常有启发性。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之前学过的知识,与书中的观点进行对比。这种主动思考的过程,大大加深了我对刑法学的理解。而且,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简洁大方,平装版的重量适中,方便携带,无论是坐在图书馆还是在家阅读,都能有一个舒适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