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南珍稀保护植物图鉴与分布特征研究
定价:298.00元
作者:杨小波 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0305148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目前海南有历史记录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4年)、《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年修订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批)》(1999年)、《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名录》(2012年拟定),并结合《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的所有物种,共111种,并详细介绍了这111个珍稀濒危物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生境、保护价值、分布图、分布规律与种群特征、主要用途以及目前已开展的研究现状等。书中附有各个物种的野外经验检索,同时还配有线条图和不同植物部位的彩图,方便读者参考、鉴定。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定价时,我略有犹豫,但翻阅之后便觉得物有所值,甚至觉得它低估了其内在的价值。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能够拥有一本如此系统、如此扎实地聚焦于一个特定地理区域珍稀物种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我尤其欣赏它在图文版面编排上体现出的克制美学。很多页面的设计是留白大量的,这使得每一个重点展示的物种都获得了足够的“呼吸空间”,不会让读者的视觉疲劳。这种对“负空间”的巧妙运用,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物种描述变得赏心悦目。此外,书中收录的一些绘制精美的解剖图,清晰地标示了花器的关键结构,这对于区分外观极其相似的物种至关重要。这种设计不仅服务于专业人士,也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爱好者深入了解的门槛,使得复杂的生物学知识以一种优雅且易于消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某种略带纹理的环保纸张,触感温润,中间的插图选取得极其考究,那抹鲜活的翠绿与背景的深海蓝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记得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一家独立书店的角落里翻到它的,光是翻阅前几页的排版布局,就能感受到编者在细节上的用心。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着一丝古典的韵味,而非那种千篇一律的宋体或黑体,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更值得称赞的是,全书的用纸质量非常高,即便是对植物图鉴这种需要高精度印刷的图书来说,色彩的还原度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那些细微的叶脉纹理、花瓣上微妙的光影变化,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这对于任何一个非专业的自然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户外实地对照观察。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审美价值和实体制作工艺完全可以媲美一本艺术画册,这在专业图鉴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载体本身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沉浸式体验。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数据与生动的生命力连接了起来。我注意到,在描述某些只在特定海拔或特定土壤条件下才能存活的植物时,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地理坐标,而是配上了对当地微气候的描述,甚至引用了一些关于气候变化对该物种影响的预测性分析。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阅读不再局限于对现有物种的记录,而是引发了对未来生态系统变化的深思。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志,更是一份关于生态责任的无声宣言。它用无可辩驳的视觉证据和详实的数据告诉我们,保护的紧迫性究竟有多大。对于任何关心本土生态、热衷于深度自然探索的读者来说,这本图鉴无疑是案头必备的珍藏之作,它所承载的信息量和情感重量,远超其物理尺寸所能体现的。
评分我特别喜欢它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那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让人即便在面对复杂的植物学分类时,也不会感到迷茫。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导一个初学者入门,开篇部分没有直接抛出冗长的拉丁文或深奥的术语,而是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区域生态故事,搭建起了对海南这片神奇土地的基本认知框架。这种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不是生硬地罗列信息点,而是将植物的存在置于它们赖以生存的地理和气候背景之下进行讲解,使得“保护”的理念变得具象化、有血有肉。我能感觉到作者在撰写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平衡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读性。比如,当描述某种稀有藤本植物的生长习性时,会穿插一些关于当地原住民与之相关的传统用途记载,这种人文和自然的交织,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我不仅仅是在“看”植物,更是在“理解”它们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渊源。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我对“图鉴”的期待。我过去接触到的很多图鉴,要么是过于学术化,插图要么是简笔画要么是扫描效果不佳的旧照片,要么就是过于侧重于旅游向导的粗略描述。然而,这本图鉴显然走了一条更艰难但更有价值的路。它的信息密度非常高,但绝不显得拥挤。我发现书中对于每一种植物的描述,都包含了详细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甚至还有关于其濒危等级和主要威胁的分析。这种细致入微的记录,透露出作者团队常年累月在野外进行田野调查的扎实功底。比如,它会特别指出某一物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幼苗期、成熟期、开花期)的细微区别,这是许多快速出版物会忽略的关键点。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这本书从一本参考书升华为一份具有史料价值的科学记录,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它如何成为这样,以及它将如何继续存在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