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经典科普读本”系列精选了人类科学史和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包括《几何原本》《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基因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相对论》《海陆的起源》《通俗天文学》等。
二、它们是科学创造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不朽之作,同时也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三、名家名作,全新翻译,装帧精美,插图珍藏版。
四、经典力学的旷世巨著,牛顿“个人智慧的伟大结晶”,一次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
五、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它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一本划时代的科学巨著,是人类掌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本书对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它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本书是人类科学史、思想史上的伟大著作。它不仅影响了人类几百年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且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也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被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评为“人类智慧的产物中卓越的杰作”。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1661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9年,被授予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1703年任皇家学会会长。1705年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牛顿在诸多领域都有卓越成就:在力学上,提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在数学上,他与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的理论和发现影响了人类几百年自然科学的研究。
余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曾多次接待外宾来访并陪同口译,有着多年笔译经验。参与过多部英文著作及影视剧的翻译工作,译有《野性生活》《蜂鸟》《神勇老爸》《沙漠呢喃》《低地国家的高雅艺术》《阿尔伯特·卡恩的映像奇观》《鸭丫俱乐部》《艺术海盗》《弗兰妮的小脚丫》等。
绪 论/1
定 义/3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16
第1编 物体的运动/33
第1章 通过量的初值和终值的比例, 我们能证明以下命题/34
第2章 向心力的定义/46
第3章 物体在偏心圆锥曲线上的运动/62
第4章 通过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轨道/74
第5章 由未知焦点示曲线轨道/83
第6章 怎样求已知轨道上物体的运动/114
第7章 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122
第8章 怎样确定物体受任意类型向心力作用下运动的轨道/133
第9章 物体沿运动轨道进行运动和在回归点的运动/139
第10章 物体在指定表面上的运动和物体的摆动运动/151
第11章 向心力作用下的物体间相互吸引运动/166
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194
第13章 非球状物的吸引力/215
第14章 受指向特大物体上各部分的向心力推动的细微物体的运动/228
第2编 物体的运动(处于阻碍介质中时) /239
第1章 受到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时物体的运动/240
第2章 受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251
第3章 受部分与速度成正比, 部分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
物体运动/279
第4章 物体在阻碍介质中的圆周运动/291
第5章 流体密度和压力: 流体静力学/300
第6章 摆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阻力/315
第7章 物体的运动: 流体施加于物体的阻力/344
第8章 通过流体传播的运动/387
第9章 流体的圆运动/403
第3编 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415
哲学中的推理规则/416
现 象/419
命 题/425
月球交会点的运动/484
总 释/566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气质,让人一拿到手就心生敬意。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厚实而略带纹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细节的考究,足见出版社在出品上的用心良苦。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内涵,深沉的色调似乎在暗示着书中内容的深度与广博,隐约透露着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内页的排版也十分清晰,字体的选择恰到好处,行距和边距的比例拿捏得极为精准,即便是像我这样对阅读体验有较高要求的人,也觉得阅读起来非常流畅,没有丝毫的拥挤感或跳跃感。整体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通过视觉和触觉上的多重体验,首先就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进入深邃知识世界的良好开端,这种对实体书质感的重视,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评分给我最强烈冲击的体验,是这本书在探讨“确定性”与“概率性”边界时的那种哲学思辨的张力。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哲学往往倾向于构建一个完全可预测的机械宇宙模型,但本书在引入现代科学视角后,对这种古典决定论提出了相当犀利的反思。它没有简单地否定过去,而是展示了在微观层面上,数学原理如何与人类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发生根本性的交互与限制。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棋盘前,看着那些看似清晰的棋子(自然现象),被数学的规则所约束,但同时又在某些关键节点上,显露出一种难以完全被捕捉的内在随机性。这种对宇宙深层结构的不确定性的坦诚面对,反而让整个知识体系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它不是在提供一个“万能答案”,而是在提供一套更完善的“提问工具”。
评分我花了好些时间才慢慢品味完这本书的核心论述部分,它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思想的穿透力,那种将看似零散的自然现象,通过一套严谨的数学逻辑体系串联起来的叙事方式,简直是鬼斧神工。作者没有满足于对已知科学事实的罗列和复述,而是深入挖掘了隐藏在宇宙运行规律背后的“为什么”和“如何是必然如此”的底层逻辑。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经典物理学与现代概念进行对比论证时的那种冷静而审慎的态度,它既尊重了历史的沉淀,又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局限性所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抬头望向窗外,试图用书中提供的框架去重新审视周围的日常景象——比如光线的折射,或者行星的轨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任何快餐式的知识推送都无法替代的,它强迫你的思维去构建模型,去进行高强度的抽象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看似不低,毕竟涉及了大量的数学概念作为推理基础,但真正阅读下来,你会发现作者在“引渡”读者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它并不是直接将晦涩的公式堆砌起来,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循序渐进”的叙事策略。开篇的引入部分,用非常宏大且富有哲理的语言,为后续的数学论证铺垫了必要的哲学背景,使得那些复杂的运算不再是孤立的符号游戏,而是变成了对世界本质进行描述的必然工具。每引入一个新的数学工具,作者都会详尽地解释它在物理世界中对应的是什么现象,这种“物理意义—数学表达—逻辑推导”三位一体的讲解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对于我这种背景并非专业数学出身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理解了结论,更理解了得出结论的“路径”是如何一步步被数学的严谨性所铸就的。
评分从编辑和出版的角度来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这次发行,无疑是一次高水准的学术普及典范。他们成功地将原本可能只在顶尖学府课堂上传授的深度内容,以一种面向更广泛、更具求知欲读者的形式呈现出来。书中对于各种历史学派思想家的引用和梳理,也展现出极高的学术规范性,脚注和参考资料部分做得非常详尽,为那些想要深入钻研某一特定分支的读者,提供了清晰的索引。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向你展示了“自然是如何被数学描述的”,更在于它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你对待知识的态度——一种既要保持对科学严谨性的尊重,又要敢于进行大胆哲学想象的平衡感。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厚重的历史积累和对未来未知的探索欲,非常值得拥有和反复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