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顺长辈、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口才: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迅速。
三、做事:记忆惊人,做事认真,统筹安排,善始善终。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满理想,热爱学习,感动他人。
国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等的“基本功”、“童子功”,从小积极上进,追求幸福生活。我们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按各级标准读经典。
经为根,史为本,
子为枝,集为叶。
下面,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国学一级标准
1、三字经
2、百家姓
3、千字文
4、弟子规
5、千家诗
6、神童诗
7、声律启蒙
8、笠翁对韵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国学一级小测试:
1、三字经: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人还知道“性相近,习相远”。从“苟不教”以下就没多少人知道了,能背到后“戒之哉,宜勉力”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三字经》学会常识
2、百家姓:句是“赵钱孙李”还是“陈李张黄何”?这是北方半文盲和广东半文盲的区别吧。——《百家姓》学会宗
3、千字文:有文化的书法家肯定知道。至于里面的意思嘛……——《千字文》学会识字
4、弟子规: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它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 ——《弟子规》学会规矩
5、千家诗:宋人、明人也写诗?一说诗,好像只有《唐诗三百首》!以为唐诗之后只有宋词、元曲、明文章了!可怜。朱熹、苏轼、王安石……——《千家诗》学会古诗
6、神童诗
7、声律启蒙:都不熟,所以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声律启蒙》学会预感
8、笠翁对韵:更不熟,还是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笠翁对韵》学会韵律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都知道呢?恭喜你,比呆头学得好多了!
国学二级标准
1、论语
2、老子
3、大学
4、中庸
5、孝经
6、增广贤文
7、五字鉴
8、龙文鞭影
9、唐诗三百首
10、幼学琼林
11、山海经
12、菜根谭
国学二级小测试
1、论语:书名比较熟悉。内容只停留在学校语文课本里提到的段落。——《论语》学会生活
2、老子:没有把《老子》与《道德经》划上等号。几乎成了粗口。——《老子》学会谦虚
3、大学:很陌生。没有印象四书之一是《大学》。“四书”也不知道,总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学》学会学习
4、中庸:基本上是负面印象,以为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是非。——《中庸》学会发展
5、孝经:并不熟悉,往往把它与鲁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为一谈。——《孝经》学会孝道
6、增广贤文:没怎么听说,但书里面的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一听到就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一样。——《增广贤文》学会口才
7、五字鉴:咦,原来中国有史诗啊!不用狂记《上下五千年》这么吃力!或者猛看《××朝那些事儿》!减负减负。——《五字鉴》学会历史
8、龙文鞭影:相当不熟。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车一样。——《龙文鞭影》学会速记
9、唐诗三百首:只是绝句几首,其它基本不知。——《唐诗三百首》学会文采
10、幼学琼林:几乎没印象。所以相当幼稚,没有奋斗目标。——《幼学琼林》学会总结
11、山海经:愤青们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们肯定人手一本。并上街狂呼“民族主义”口号:“天下者,我们的天下”!“走千里,走万里,还在你的怀抱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海经》学会神话传说
12、菜根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学会做事
恭喜你,进步了!
国学三级标准
1、孟子
2、诗经
3、孙子兵法
4、三十六计
5、庄子
6、列子
7、宋词三百首
8、元曲三百首
9、易经
10、尚书
11、六祖坛经
国学三级小测试
1、孟子:熟悉的句子相当少。思想不甚了了。——《孟子》学会做人
2、诗经:相当陌生。难道是始皇帝阴魂不散?——《诗经》学会文化
3、孙子兵法:基本上没看过“火攻”篇和“用间”篇。——《孙子兵法》学会军事
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知道的,其它的就一概不清楚了。哦,还知道美人计、空城计。——《三十六计》学会谋略
5、庄子:好像于丹有庄子心得?相当不熟。——《庄子》学会理想
6、列子:《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这些经典寓言故事竟然都来自于此。——《列子》学会故事
7、宋词三百首:苏轼、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岳飞……这名人不要太多——《宋词三百首》学会文采
8、元曲三百首:元曲只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吗?——《元曲三百首》学会文采
9、易经:风水?看相?算卦?根本就没意识到它有什么教育意义。也不了解韩国。——《易经》学会哲学
10、尚书:天下无读书人?做官的才知道有六部尚书吧。看古装戏经常听到×部尚书×大人,不明觉厉。——《尚书》学会档案
11、六祖坛经:去过一些佛教禅宗寺庙的人可能对六祖惠能有点印象,什么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之类。——《六祖坛经》学会佛教
欢迎对号入座。恭喜你,又进步了!
国学四级标准
1、楚辞
2、尔雅
3、古文观止
4、六朝文絜
5、春秋左传
6、春秋公羊传
7、春秋榖梁传
8、仪礼
9、周礼
10、礼记
11、黄帝内经(未出)
国学四级小测试
1、楚辞:“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听过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还勉强能跟屈原、离骚联系上一点点。——《楚辞》学会抒情
2、尔雅:词典?字典?对了,工具书而已。据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成功密诀就是:把整本《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信不信由你。青海曲朗多多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有新闻照片为证:一本翻到不能再破烂的工具书。他们好象也没有别的课外书。——《尔雅》说文解字学会识字组词造句
3、古文观止:比《唐诗三百首》更陌生。语言老师不提的话,恐怕连书名都不知道。——《古文观止》学会作文
4、六朝文絜:骈体文的高峰时期“黯然销魂者”,不仅仅是离别,还有在《文絜》中寻绎遥远的、活色生香的六朝。——《六朝文絜》学会骈文
567、春秋三传:《左传》熟,《公羊传》次之,《榖梁传》不熟。还是受中学语文课本的影响。从文学角度,自然《左传》更详细,更优美,更生动细致。但如果讲大道理,还是讲“大一统”的《公羊传》更受欢迎。而《榖梁传》讲的是温情脉脉的人情世故,礼义教化。可见世态炎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学会道德人情世故
8910、礼记、周礼、仪礼:号称“三礼”,《礼记》熟,《周礼》次之,《仪礼》不熟。《礼记》的《大学》、《中庸》已另立为“四书”中的内容。而《礼运》、《学记》是因为列入中学语文课本“天下为公”、“虽有佳肴”等篇而被大家熟悉。至于《周礼》,大概只靠《三字经》里的“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这一句来“存在”了。《仪礼》?早就几乎无传人了。连《影响中国的100本书》里都被“拿下”。——《礼记》、《周礼》《仪礼》学会政治法律制度
11、黄帝内经(未出)
哟哟!切克闹!到这里你已经达到高柴生的水平了!
国学五级标准(学霸级)
1、国语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
5、古诗源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国学五级测试(学霸级)
1、国语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也就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劝学》篇的段落被大家所熟悉,性恶论?好象知道跟孟子的“性善论”正相反。关于对认知能力的培养,赏罚严明的政治纲领,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等都知之甚少。——《荀子》学会论辩推理
5、古诗源:唐朝以前的古诗,除了《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以外,好像也不记得什么了。《观沧海》、《龟虽寿》、《七步诗》?老曹家总算对文学有贡献了。——《古诗源》学会欣赏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学霸 “就这么产生了!
阅读体验的优化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二个惊喜,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对照注释的“老学究”来说,它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首先,字体的选择非常明智,既保留了古籍的端庄大气,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辨识度,即便是长时间的精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关键的是,那些辅助性的标记和注释,布局得疏密得当,它们像是训练有素的侍从,在你需要的时候立刻出现,需要整理思绪的时候又悄然退去,绝不会喧宾夺主地干扰主体文本的连贯性。我试着在光线不佳的傍晚阅读,发现即便是没有开太亮的灯,那些注音和重点词汇的标注也清晰可见,这说明在墨色深浅的把握上,编辑团队下了大功夫,做到了既有层次感又保证了阅读的效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真正尊重读者的体现,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晦涩的古籍,而是在与一位知识渊博的前辈进行流畅的对话。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定位显然是高于普通读本的。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值得珍藏”的气场,不是靠华丽辞藻堆砌出来的,而是源自于内容本身的厚重与版本制作的精良。我注意到,很多同类书籍为了追求低成本,会在索引、附录或者校勘记等这些“幕后”工作上偷工减料,但这一版在这些细节上做得非常扎实,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极强,让人感觉这是一套经过反复打磨、力求严谨的学术成果,而非草草付梓的普通读物。当你把全套书摆在一起时,那种系列感和统一性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它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自己作为一套系统性文化工程的地位。对于追求高品质阅读体验,并希望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家庭而言,它无疑是一套极具分量的传家之作,其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
评分最让我触动的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全民阅读”的诚意与温度。在这个信息碎片化、阅读趋于浅表的时代,能够有一套如此用心打磨的、面向广大读者的权威版本面世,是令人振奋的。它不是高高在上地俯视大众,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邀请每一个人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盛宴中来。无论是刚刚接触国学的年轻人,还是希望重拾文化根基的长者,都能从这套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与裨益。这种“全本”又不失“易读”的取向,显示了出版者对文化传播的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以一种近乎完美的物理形态,将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传递给当代人,让我由衷地感到,这笔投入,是对我们精神世界的最好投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对细节的匠心。外壳那种特有的质感,触感温润而又不失坚实,即便是随手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摆设。我尤其欣赏它在设计上的取舍,既有传统书籍的典雅韵味,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流畅。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护眼,更平添了一份穿越时空的古朴感。翻阅时,那种纸张与指尖轻微摩擦的沙沙声,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让人更容易沉浸到文字的意境之中。而且,这次的精装版在固定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无论怎么翻看,书脊都保持得很好,丝毫没有松散的迹象,这对于经常翻阅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足见出版方在制作工艺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普通版本可比拟,光是这份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我得说,很多时候我们买一套“经典”回家,往往是抱着“我应该读”的心态,结果常常是束之高阁,难以启动。但这一版图书的“无障碍”设计理念,真正打通了初学者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那道无形之墙。它不是简单地把原文堆砌在那里,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辅助手段,构建了一个友好的学习阶梯。这种友好性体现在多个层面,比如它对那些高频出现的、但现代人可能陌生的词汇的即时解释,让你在阅读的节奏中,不必频繁地跳页查阅,极大地维持了阅读的沉浸感。再者,那种针对性的全本注音,不仅仅是简单的拼读辅助,它更像是为你量身定制的“语音导览”,让你在心里默默跟读时,能更自然地把握古文的发音韵律和节奏感,这对于培养语感至关重要。它成功地将“学术性”与“普及性”做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让那些原本觉得国学高不可攀的人,也能轻松推开那扇厚重的文化之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