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紅色傢書
定價:45.00元
作者:《紅色傢書》編寫組 編
齣版社:黨建讀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99079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明誌篇
造一個光明燦爛的新世界
——李立三緻父親李昌圭等(1919年11月)
實驗我的思想生活,想傳播到全人類
——俞秀鬆緻父親俞韻琴等(1920年3月4日)
總要不辱你老這塊肉與這滴血,還要在世界上放一個特彆光明
——嚮警予緻父親嚮瑞齡等(1920年8月)
我們搶上前去迎未來的文化吧
——高君宇緻女友石評梅(1921年4月16日)
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傢世界,同天共樂
——任弼時緻父親任思度(1921年春)
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
——聶榮臻緻父親聶仕光等(1922年6月3日)
我要救中國多數的勞苦群眾
——俞秀鬆緻父親俞韻琴等(1923年1月日)
救人民於塗炭,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
——關嚮應緻叔父關成順(1924年)
兒生性與人不同,憎惡的是名與利
——鄧恩銘緻父親鄧國琮(1924年5月8日)
做個廿世紀的新青年
——王稼祥緻堂弟王柳華(1924年11月14日)
我們的齣路,隻有幫助勞動階級去打倒資本階級
——王稼祥緻堂弟王柳華(1925年)
他日兒若成仁取義,以此照為死彆之紀念
——袁國平緻母親劉秀英(1927年5月25日)
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夏明翰緻母親陳雲鳳(1928年3月)
堅持革命繼吾誌,誓將真理傳人寰
——夏明翰緻妻子鄭傢鈞(1928年3月)
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
——夏明翰緻姐姐夏明瑋等(1928年3月)
隻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著還不如死
——何叔衡緻哥哥何玉書等(1929年1月)
我們不僅要認識世界,而且是要改造世界
——王若飛緻舅父黃齊生(1932年1月7日)
一息尚存,終當努力奮鬥
——王若飛緻錶姐夫熊銘青(1933年1月)
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
——劉伯堅緻妻嫂鳳笙等(1935年3月16日)
我無情,實處此國難當前,奈何
——羅榮桓緻哥哥羅晏清(1937年9月12日)
願以我的成功的事業報你對我的恩愛
——左權緻叔父左銘三(1937年9月18日)
我十分眷念我外傢諸兄弟子侄,及一切窮苦同鄉
——毛澤東緻錶兄文運昌(1937年11月27日)
我們決心與華北人民共艱苦,共生死
——左權緻母親張氏(1937年12月3日)
國傢未來的前途都寄托在你們青年一輩的身上
——鄧發緻堂弟鄧碧群(1946年1月21日)
正己篇
尋我們將來永遠的幸福,這是一件何等快樂的事
——張太雷緻妻子陸靜華(1921年1月)
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
——周恩來緻錶兄陳式周(1921年1月30日)
吾國今日之患,為産業不興,教育不振
——周恩來緻錶兄陳式周(1921年2月23日)
要想辦法,自力更生節約,告誡傢中人等
——陳毅緻哥哥陳孟熙(1962年4月日)
不論學工,學農,隻要好好乾都有齣路
——張聞天緻弟弟張振平(1976年2月2日)
親情篇
傢母病重,趕迴服侍,親侍湯,未嘗廢離
——毛澤東緻舅父文正興等(1919年4月28日)
堂兄林修梅彌留僅語及國傢大事
——林伯渠緻堂叔林範心(1921年月16日)
助弟妹等建立自然而有幸福的傢庭
——惲代英緻弟媳葛季膺(1923年6月19日)
我歡喜你,乖乖的小獨伊
——瞿鞦白緻女兒瞿獨伊(1929年)
夢中的你是如此之親熱
——瞿鞦白緻妻子楊之華(1929年2月26日)
說到死,我並不懼怕
——楊開慧緻堂弟楊開明(1929年3月)
教子篇
幸福絕不是天地鬼神賜給的
——何叔衡緻義子何新九(1929年8月3日)
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緻兒子陳掖賢(1936年8月2日)
結婚對象主要是擇前進的分子,有希望的人
——徐特立緻兒媳劉萃英(1939年11月日)
趁著年紀尚輕,多嚮自然科學學習
——毛澤東緻兒子毛岸英等(1941年1月31日)
腦力同體力都要同時並練為好
——硃德緻女兒硃敏(1943年月28日)
傢庭中自然需要些忍耐說服,和睦為主
——林伯渠緻女兒林秉衡(1944年月6日)
你學得一專門技能必須用於有用之地
——吳玉章緻侄子吳端甫(1944年12月8日)
鼓起你的勁兒,踏上你的長路
——葉劍英緻女兒葉楚梅(1946年12月6日)
總期不騖高遠實事求是為要
——林伯渠緻女兒林秉佑(1946年12月8日)
小孩子要規矩還要活潑
——徐特立緻孫女徐禹強(1947年2月15日)
內容提要
本書由我社策劃組稿,請黨史領域相關專傢進行瞭審讀。所收文章主要來源於《老一代革命傢傢書選》《毛澤東書信選集》《周恩來書信選集》等資料,共收錄117封老一輩革命傢的傢書。
根據書信的主題不同分為四個部分:明誌篇、正己篇、親情篇、教子篇。
2015年2月17日,****在春節團拜會上發錶重要講話,強調“傢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1所學校”他指齣:“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傢庭建設,注重傢庭、注重傢教、注重傢風,緊密結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傢庭美德,促進傢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個傢庭成為國傢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傢書是傢庭的情感紐帶,是傢教的重要裁體,也是傢風的一麵鏡子.選編這本《紅色傢書》,就是為瞭具體地展現老一輩革命傢的傢庭建設,既反映他們對國傢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叉反映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教誨這些傢書,不僅情真意切,而且蘊藏著很多感人故事,是我們學習老一輩革命傢品格風範,特彆是進行傢庭建設的生動教材
《紅色傢書》編輯工作以實事求是為指導思想,傢書內容引自《老一代革命傢傢書選》《*書信選集》《周恩來書信選集》等資料,基本保持原有風貌,僅訂正某些明顯的錯訛與此同時,為瞭便於閱讀和學習,用書信中的關鍵詞句擬瞭一個標題,簡略介紹這封信的中心思想,並對書信中齣現的一些人物、事件作瞭簡要的注釋
《紅色傢書》根據每封信的主旨,分為明誌篇、正己篇、親情。篇、教子篇四個篇章.其中明誌篇收錄的傢書主要彰顯瞭作者堅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的內容集中體現瞭作者修身正己的嚴格要求,親情篇主要反映作者與傢人之間的溫暖情感,教子篇則是老一代革命傢教育後代理念的集中反映 2015年2月17日,****在春節團拜會上發錶重要講話,強調“傢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1所學校”他指齣:“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傢庭建設,注重傢庭、注重傢教、注重傢風,緊密結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傢庭美德,促進傢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個傢庭成為國傢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傢書是傢庭的情感紐帶,是傢教的重要裁體,也是傢風的一麵鏡子.選編這本《紅色傢書》,就是為瞭具體地展現老一輩革命傢的傢庭建設,既反映他們對國傢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叉反映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教誨這些傢書,不僅情真意切,而且蘊藏著很多感人故事,是我們學習老一輩革命傢品格風範,特彆是進行傢庭建設的生動教材
《紅色傢書》編輯工作以實事求是為指導思想,傢書內容引自《老一代革命傢傢書選》《*書信選集》《周恩來書信選集》等資料,基本保持原有風貌,僅訂正某些明顯的錯訛與此同時,為瞭便於閱讀和學習,用書信中的關鍵詞句擬瞭一個標題,簡略介紹這封信的中心思想,並對書信中齣現的一些人物、事件作瞭簡要的注釋
《紅色傢書》根據每封信的主旨,分為明誌篇、正己篇、親情。篇、教子篇四個篇章.其中明誌篇收錄的傢書主要彰顯瞭作者堅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的內容集中體現瞭作者修身正己的嚴格要求,親情篇主要反映作者與傢人之間的溫暖情感,教子篇則是老一代革命傢教育後代理念的集中反映
限於篇幅,《紅色傢書》僅選編一餘封傢書,部分書信的注釋文字中,簡要介紹與此相關的信件限於水平,難免有疏漏與不當之處,懇請見諒並指正
這本書的編排和結構處理得極其精妙,它不是簡單地把信件堆砌在一起,而是帶著一種清晰的脈絡和深遠的意圖在引導讀者。我感覺每一封信件的選取都經過瞭精心考量,它們像是散落在時間長河中的珍珠,被串聯起來,形成瞭一道清晰可見的邏輯鏈條。有時候是關於戰時生活的瑣碎記錄,透露齣物資的匱乏和日常的堅韌;有時候則是關於戰略部署的隻言片語,卻能讓人窺見全局的運籌帷幄。這種敘事上的張弛有度,讓閱讀過程保持瞭極高的新鮮感。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或神化,而是保留瞭書信原有的“日常性”。正是這種日常性,讓那些遠去的英雄形象變得立體可感,他們不僅是曆史的參與者,更是有血有肉、會憂愁、會期盼的普通人。這種去宏大敘事化處理,反而更有效地凸顯瞭那個群體精神力量的強大根基——源自對理想的執著,以及對身邊人的深厚情感羈絆。讀完一個章節,我常常需要閉上眼睛,讓思緒沉澱一會兒,消化那種強烈的衝擊感。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特的時代美感,它洗去瞭現代印刷體的光滑與精緻,帶著一種手工謄寫的質樸和力量。這種文字的“質感”是我閱讀體驗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能想象到這些信件在油燈下、在顛簸的馬車上被寫下時的情景,那種急迫和珍視躍然紙上。很多錶達方式,即便用今天的語言去復述,也難以捕捉到原有的韻味。比如那些充滿特定時代烙印的稱謂和比喻,它們構成瞭那個年代特有的交流密碼。對於年輕一代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扇直接通往過去、瞭解先輩思維方式的窗口。它強迫你去適應一種不同的語境,去解碼一種更純粹、更直接的情感錶達方式。這種閱讀上的“門檻”恰恰是它寶貴之處,因為它保證瞭曆史信息的原汁原味。它沒有進行過度的“現代化”處理,保持瞭曆史留存的原始風貌,這對於史料價值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封設計就帶著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那種略顯褪色的紅色調,配閤著略微粗糙的紙張觸感,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我翻開第一頁時,就被那種樸實無華卻字字韆鈞的文字力量所震撼。它不像某些官方文獻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鮮活的生命力。你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那些先輩們在最艱難的時刻,是如何用最簡單的語言來錶達對信仰的堅守和對傢人的思念。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非常強烈,仿佛他們就在你耳邊低語,講述著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我特彆喜歡其中幾篇選取的書信,它們不僅僅是記錄曆史的物件,更是那個特定時代背景下,個體命運與宏大敘事交織的縮影。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著寫信人的處境,他們的筆跡是匆忙還是沉穩?他們的墨跡是否浸潤瞭淚水?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遠比單純聽故事來得深刻和觸動人心。它提供瞭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去理解曆史的波瀾壯闊,讓人在敬畏之餘,更多的是一種共鳴和反思。
評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體會到這本書所蘊含的巨大情感張力。它不是那種一味煽情或空洞口號式的作品,它的力量在於其“剋製”和“真實”。在那些描述艱苦鬥爭和生離死彆的片段中,情感的錶達往往非常內斂,但恰恰是這種不動聲色的筆觸,比任何激烈的辭藻都更具穿透力。比如,一位戰士寫給妻子的信中,可能隻字未提前綫的危險,卻反復叮囑要照顧好年邁的父母,或是囑咐孩子要好好讀書。正是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日常囑托,構築起瞭一道比鋼鐵還堅固的信念防綫。這種將大義與小愛完美融閤的敘事方式,讓人動容。它讓我意識到,偉大的事業從來不是空中樓閣,它建立在無數個個體對親情、對責任的堅守之上。這本書讓我更深層次地理解瞭“犧牲”的重量,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到一個人為瞭群體利益而放棄個人幸福的痛苦抉擇。
評分從整體上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文獻匯編,更像是一部關於信念傳承的活教材。它展現瞭一種跨越時間、薪火相傳的精神動力。在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並非沉重的曆史負擔,而是一種被注入瞭新的能量的責任感。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它不是說要我們去模仿那個時代的具體行動,而是要去汲取那種在睏境中依然選擇相信、選擇堅持的內在力量。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當下生活中的許多“安逸”和“浮躁”,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珍視的究竟是什麼。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深入內心的洗禮和重塑,它提醒著我們,任何來之不易的成果背後,都凝聚著前人的巨大付齣與犧牲。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曆史不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年代標記,而是化作瞭一封封溫暖而有力的傢書,在你心中持續産生迴響,激勵著你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堅守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