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语言形式理论研究
定价:76.00元
售价:22.8元,便宜53.2元,折扣30
作者:蔡曙山,邹崇理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0100779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世纪人类认识*重大的事件是语言转向。
语言转向有双重含义。种含义是从自然语言转向形式语言,其结果是分析哲学的产生和席卷西方学术的形式化运动。第二二种含义是从形式语言回归自然语言,其结果是语言哲学的产生,自然语言成为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共同的研究对象,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由于这些发展,导致20世纪70年代中期认知科学的诞生。
本书是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系列丛书首发的部研究性著作。本书以次转向产生的形式化方法为研究手段,以第二次转向产生的核心目标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将两次语言转向的重大成果合冶于一炉。
本书是以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三三分框架和形式化方法对自然语言进行研究的著作,以乔姆斯基、蒙太格、奥斯汀和塞尔为代表性人物,在研究内容、体例和方法等多方面均有所创新。
本书可供语言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教师和研究生用作教材、教学参考书或研究工作的参考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蔡曙山,贵阳市人。哲学博士,师从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基地主任;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协会协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排版设计也值得一提,这在学术专著中往往是被忽视的细节。纸张的质感很好,墨迹清晰,即便是大段的数学符号和公式,看起来也不会觉得拥挤或模糊。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书本进行阅读和笔记整理的读者来说,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疲劳。从内容上看,本书的叙事线索非常清晰,尽管主题抽象,但作者似乎努力地在保持一种对话的姿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特别是书中穿插的对特定语言现象的案例分析,虽然是作为理论的例证,但选取得非常巧妙,能够瞬间激活读者对形式化描述的直观理解。比如,在讨论特定依存关系的约束时,作者引用的例子不仅具有普适性,而且在跨语种对比上也体现了深思熟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从里到外都体现了高水准制作态度的学术专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深沉的蓝色调,搭配着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非常专业、严谨的学术气息。我拿到书的时候,就感觉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内容组织上的精心布局。内容覆盖的领域似乎相当广阔,从语言的底层逻辑到更高层次的语义建构,都有涉猎。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句法结构分析的部分,感觉处理得非常细致,似乎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某些特定模型和算法的细节之中。对于我这种对形式语言学有一定基础,但又渴望了解最新进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平台。特别是那些图示和数学表达,虽然初看有些挑战性,但仔细琢磨后,更能体会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的理论体系的良苦用心。整体而言,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反复研读的重量级著作,绝非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而是适合进入特定研究领域深耕的案头必备。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理论密度是相当高的,我感觉自己必须频繁地停下来,对照着其他参考资料来消化其中一些核心的定义和公理。某些章节,尤其是涉及形式系统构建和递归定义的部分,读起来需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然而,一旦跨过那些初期的“门槛”,你会发现作者构建的理论大厦是多么的宏伟和精妙。它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把原本直觉性的理解,转化成了一套可操作、可验证的形式工具。这种从直觉到形式化的飞跃,是很多语言学著作难以企及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有志于在形式语义学或者计算语言学前沿领域做出贡献的青年学者准备的“高级装备”。它不会轻易给你答案,但它会教你如何用最精确的语言去提出最好的问题,这种引导作用比直接给出结论更有价值。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入的思维体操训练。它迫使我的大脑去适应一种全新的、高度抽象化的思维模式。我发现自己开始下意识地用书中提供的框架去审视日常听到的对话和阅读的文章,试图将那些流动的、多义的语言输入,去套用那些精准定义的规则和谓词。这种“内化”的过程是痛苦但又极其令人兴奋的。书中某些章节关于“信息结构”与“句法界面”的讨论,尤其让我耳目一新,它似乎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纯粹形式结构和实际语用功能的桥梁,这是很多传统形式理论所回避的难题。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提供了一个“最终理论”,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极度严谨的“思考工具箱”,能让你以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方式去剖析自然语言的奥秘。它的深度和广度,注定它会成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案头常备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有一种古典的严谨美学,句子结构往往比较长,逻辑推导链条非常完整,几乎没有留下可以被曲解的模糊地带。阅读起来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向导,一步一步地穿越一片复杂的理论迷宫。我发现作者在引入每一个新的概念时,都会先回顾前置的基础知识,然后用一种近乎数学证明的严密性来推导出后续的结论。这对于那些追求理论深度和逻辑自洽性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某些经典理论进行批判性重审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全盘照搬已有的框架,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察视角和修正意见。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后,又能清晰地指出前人理论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局限性,并尝试提供替代路径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它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但回报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思维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