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普通昆蟲學
:65元
作者:許再福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1
ISBN:9787030258670
字數:520000
頁碼:35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前言
第零章 緒論
節 普通昆蟲學的定義和內容
第二節 昆蟲綱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昆蟲與其他六足動物的區彆
第四節 昆蟲的多樣性
第五節 昆蟲的重要性
第六節 昆蟲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篇 昆蟲的外部形態
章 昆蟲體軀的一般構造
節 昆蟲的體型、體形、體嚮和體色
第二節 昆蟲的體軀
第三節 昆蟲的附肢
第二章 昆蟲的頭部
節 頭部的分節
第二節 頭部的基本構造
第三節 觸角
第四節 復眼與單眼
第五節 口器
第六節 頸部
第三章 昆蟲的胸部
節 胸節
第二節 胸足
第三節 翅
第四章 昆蟲的腹部
節 腹部分節與分段
第二節 外生殖器
第三節 腹部的生殖性附肢
第二篇 昆蟲的內部結構和生理學
第五章 昆蟲內部器官的位置
節 血腔和血竇
第二節 昆蟲內部器官的位置
第六章 昆蟲的體壁和內骨骼
節 體壁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錶皮的化學成分
第三節 昆蟲的脫皮過程
第四節 昆蟲體壁的通透性
第五節 昆蟲體壁的色彩
第六節 昆蟲的內骨骼
第七章 昆蟲的感覺器官
節 昆蟲的感器
第二節 昆蟲的感覺器官
第八章 昆蟲的肌肉係統
節 昆蟲肌肉的結構
第二節 昆蟲肌肉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 昆蟲肌肉的收縮機製及調控
第四節 昆蟲肌肉的力量
第九章 昆蟲的消化係統
節 消化道的構造和功能
第二節 唾腺
第三節 消化道的變異
第四節 消化與吸收
第十章 昆蟲的循環係統
節 循環係統的構造
第二節 血液的組成及其功能
第三節 心髒搏動與血液循環
第十一章 昆蟲的排泄係統
節 馬氏管及其排泄作用
第二節 脂肪體及其排泄作用
第三節 體壁的排泄作用
第四節 圍心細胞及其排泄作用
第五節 中腸的排泄作用
第十二章 昆蟲的氣管係統
節 氣管係統的構造
第二節 昆蟲的呼吸方式
第三節 氣管係統的製
第十三章 昆蟲的神經係統
節 神經係統的基本構造
第二節 中樞神經係統
第三節 交感神經係統
第四節 周緣神經係統
第五節 神經傳導機製
第六節 殺蟲劑對神經係統的作用
第十四章 昆蟲的生殖係統
節 雌性內生殖器
第二節 雄性內生殖器
第十五章 昆蟲的內分泌器官與激素
節 昆蟲的內分泌器官
第二節 昆蟲的激素
第三節 激素的作用過程
第四節 激素對昆蟲生長、發育和變態的調節
第十六章 昆蟲的外分泌腺體和信息素
節 昆蟲的外分泌腺體
第二節 昆蟲信息素的種類及特點
第三篇 昆蟲生物學
第十七章 昆蟲的生殖方法
節 性彆決定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方法
第十八章 昆蟲的胚前發育
節 配子的形成
第二節 卵的基本結構和外部形態
第三節 精子的基本結構和類型
第四節 昆蟲的授精、受精與産卵
第十九章 昆蟲的胚胎發育
節 卵裂的方式
第二節 胚胎發育的過程
第二十章 昆蟲的胚後發育
節 胚後發育的過程
第二節 昆蟲的變態及其類型
第三節 昆蟲幼蟲的類型
第四節 昆蟲的蛹類型
第五節 雌雄二型和多型現象
第二十一章 昆蟲的生活史
節 昆蟲的生命周期
第二節 昆蟲的生活史
第二十二章 昆蟲的習性與行為
節 昆蟲活動的晝夜節律
第二節 昆蟲的食性與覓食行為
第三節 昆蟲的趨性
第四節 昆蟲的群集與遷移
第五節 昆蟲的防禦行為
第六節 昆蟲的通訊
第七節 昆蟲的生殖行為
第八節 昆蟲的社會行為
第九節 昆蟲的學習與記憶
第四篇 昆蟲係統學
第五篇 昆蟲生態學
主要參考文獻
內容介紹
普通昆蟲學是研究昆蟲的基本特徵、特性和基礎知識的學科。《普通昆蟲學》係統地介紹瞭昆蟲形態學、昆蟲生理學、昆蟲生物學、昆蟲係統學和昆蟲生態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並融閤瞭新研究成果,內容豐富新穎,概念清晰準確,文字流暢簡練。書中還附有200餘幅精緻插圖和200多篇重要文獻,對於讀者閱讀理解、拓寬知識麵、瞭解新研究進展都大有裨益。
《普通昆蟲學》可作為高等農林院校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其他植物生産類、草業科學類和綜閤性大學生物科學類相關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同時,可供相關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參考使用。
0123456789
這本書的裝幀質量和排版設計,真的透露齣一種濃厚的“工具書”氣息,而非提升閱讀興趣的“學習夥伴”。紙張偏薄,使得一些大跨頁的昆蟲彩色照片(如果它們有的話——其實彩色圖例非常稀少)效果大打摺扣,而且內文的字體間距和行距顯得比較擁擠。對於需要長時間閱讀和查閱的專業書籍來說,眼睛的疲勞度會明顯增加。更讓我感到不便的是,全書的索引係統不夠友好,檢索特定害蟲的名稱或者特定的防治技術時,需要花費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在目錄和頁碼之間來迴跳轉。一部優秀的教材,應該在內容嚴謹之餘,也要兼顧讀者的使用體驗,讓知識的獲取過程盡可能順暢。這本書無疑提供瞭紮實的內容框架,但其外在的呈現方式,無疑是為功能性服務的,犧牲瞭不少閱讀的愉悅感和查找的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說實話,相當的“學術嚴謹”,用詞精準到近乎苛刻,這對於學習植物保護專業的本科生來說,可能是好事——因為它確保瞭術語的準確性。但是,對於我這種非科班齣身、但對昆蟲世界充滿好奇的跨界讀者而言,閱讀體驗就顯得有些吃力瞭。大量的拉丁學名和復雜的形態學描述,像一道道高高的門檻。例如,在描述鞘翅目(Coleoptera)某個科的檢索錶時,它用瞭足足半頁紙的篇幅來區分前胸背闆的細微褶皺和觸角的節數變化,如果能配上幾張高精度的、有詳細標注的結構圖示,哪怕是黑白的,效果都會好上百倍。書中插圖的數量相對有限,而且很多地方的插圖質量,尤其是那些用來輔助鑒定的昆蟲結構圖,顯得有些模糊和陳舊,這在數碼時代來看,確實是一個遺憾。我總感覺這本書更側重於“認識”昆蟲的“是什麼”和“怎麼分”,而不是“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如何”用更直觀的方式來理解它們復雜的生命活動。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那種經典的教科書風格,一看就知道是那種內容為王、不玩花架子的實用主義作品。我原本是衝著它“2018新版”這個標簽去的,心想至少在分類和一些基礎理論上會跟上時代的步伐。然而,翻開目錄纔發現,它似乎更像是一部詳盡的“昆蟲圖譜加操作手冊”的閤集,而非深入探討現代昆蟲生態學或分子生物學前沿的著作。比如,對於新興的抗性管理策略,書中提及的案例和數據似乎還停留在上一個十年,關於生物防治中新型微生物製劑的應用,介紹得也有些蜻蜓點水。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昆蟲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在農業應用中的案例分析,或者至少是關於昆蟲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在育種研究中的初步探索,但這些在正文中幾乎找不到蹤影。它更像是穩紮穩打地鞏固瞭那些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昆蟲的形態學、分類係統、生活史。對於一個渴望瞭解“未來農業害蟲控製”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堅實的基石,但想要攀登到更現代的科技高峰,我可能還需要尋找其他更具前瞻性的補充材料。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農,告訴你哪種蟲子該用什麼農藥,但沒告訴你下一季該如何調整土壤微生物環境來預防蟲害。
評分我特彆關注瞭書中對於“草業科學”相關昆蟲的內容占比。畢竟,牧草和草坪的蟲害管理與農作物有顯著的區彆,尤其是在植被結構和生態穩定性方麵。然而,在專門討論這方麵的章節裏,內容深度明顯不足,更多的是將農作物害蟲的通用防治策略“嫁接”瞭過來,缺乏對特定草類(如苜蓿、高羊茅等)特有害蟲的深入剖析。比如,針對地下害蟲的防治,書中著重介紹瞭土壤熏蒸和內吸性藥劑的使用,但對於近年來在國外草坪管理中非常流行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利用綫蟲或芽孢杆菌來控製蠐螬和金針蟲——提及非常簡略,幾乎沒有給齣具體的應用參數和效果評估。這讓我感覺,這本書在“綜閤性大學生物科”和“草業科學”這兩個分支領域的銜接上,處理得有些粗糙,更像是為傳統的農學專業量身定做的主體教材,對其他細分專業的覆蓋麵和深度有待加強。
評分從教材的實用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驗指導部分顯得有些過時瞭。它提供的實驗項目大多圍繞著經典的“解剖觀察法”和“毒力測定法”。例如,毒力測定的部分,仍然主要推薦使用傳統的室內喂飼法或浸漬法來計算LC50值,這要求實驗室具備嚴格的溫濕度控製條件和大量的標準對照蟲源,對於資源有限的基層院校來說,實施難度較大。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更貼近現代田間監測和快速診斷的技術,比如利用顯微成像技術快速識彆早期病蟲害的組織損傷,或者介紹一些基於快速現場試劑盒的診斷流程。此外,在參考文獻的引用上,雖然保證瞭學術的完整性,但近五年的文獻引用比例偏低,這使得全書的知識體係給人的感覺稍微“滯後”瞭一點,少瞭那種與時俱進的活力。畢竟,昆蟲學,尤其是應用昆蟲學,是發展極快的領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