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屈帮亚... 编
图书标签:
  • 自传
  • 富兰克林
  • 美国历史
  • 启蒙运动
  • 个人成长
  • 传记
  • 政治
  • 科学
  • 18世纪
  • 经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13345
商品编码:27558896546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富兰克林自传
  • 作者:(美国)富兰克林|译者:屈帮亚
  • 定价:22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ISBN号:978755941334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1-0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94
  • 字数:1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这部由作者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的自传,前后历时17年之久。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鼓舞了几代美国人,也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阅读本书与一个伟大心灵对话,可以收获一份人生修养的智慧。

内容提要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重要、读者 *多的自传作品之一,无论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 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富兰克林 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 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时会有睿智 和哲理的火花,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使 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本书是在读者如饥似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经问 世被一抢而光。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希望学习本杰明 ·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部书当成“人生指 导”读物。
    

作者简介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目录

**部分
1.家族的历史
2.印刷所学徒
3.闯荡费城
4.爱情和友谊
5.初次前往伦敦
6.在伦敦印刷所打工
7.从伦敦返回费城
8.开印刷所,创立共读社
9.发行报纸
10.与瑞德小姐结婚
11.北美*早的图书馆

第二部分
12.创建公共会员图书馆
13.宗教信仰
14.自我完善的13条美德

第三部分
15.筹建政党的设想
16.宣扬美德
17.学习外语
18.初登政坛,崭露头角
19.怀特菲尔德牧师
20.组建地方民兵武装
21.募资办学
22.倡办公立医院
23.改进市容卫生
24.成立“联邦政府”的设想
25.为英国远征军提供给养
26.受命招募士兵,统军边防
27.科学研究,“费城实验”
28.将军拖延,滞留纽约
29.出使伦敦

第四部分
30.在伦敦与领主打官司


《万古江河:中华文明的源流与演变》 书籍简介 《万古江河:中华文明的源流与演变》是一部宏大叙事、考据严谨的通史著作。它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漫长历程为经纬,以历史的河流为喻,细致勾勒出从远古洪荒到近现代转型期间,华夏民族在思想、制度、文化和科技等多个维度上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与辉煌成就。本书旨在超越简单的年代罗列和事件复述,致力于深入剖析驱动历史变迁的核心动力,展现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独特性与连续性。 第一部分:文明的肇始与奠基(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 本书伊始,将目光投向被黄河与长江滋养的史前大地。作者并没有满足于考古学上的碎片信息,而是结合古代文献的隐晦记载,力图重构上古时期社会结构的萌芽状态。重点探讨了“神话”与“历史”的交汇点,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叙事如何反映早期先民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与抗争。 黄河文明的勃发: 详细考察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不仅是陶器和玉器的演进,更是社会分化与权力集中的体现。作者着重分析了“早期国家”的形成机制,探讨了原始宗教信仰如何演变为王权神授的雏形。 夏商的探索与青铜的叙事: 追溯了夏朝作为第一个王朝的历史痕迹,着重讨论其政治形态的复杂性。随后,笔锋转向更为清晰的商代。重点深入分析了甲骨文所揭示的商代祭祀体系、祖先崇拜以及与周边部落的关系。青铜器的冶铸技术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体现,更是商代政治权力、军事力量和宗教权威的集中物化。作者细致地剖析了这种“礼器政治”如何构建了早期中华帝国的核心秩序。 周代的礼乐重塑: 周朝的建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解析周公制礼作乐的深远影响。礼乐制度如何超越了血缘纽带,构建起一个以宗法等级为基础的政治伦理框架?作者认为,周代的“天命观”为后世所有王朝的合法性奠定了哲学基础,其对“德”与“政”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此后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第二部分:思想的黄金时代与制度的初探(春秋战国至秦汉) 春秋战国时期被誉为“轴心时代”的中华文明,是思想爆炸的阶段。本书认为,各国为求生存而进行的制度创新,直接催生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百家争鸣的深度解析: 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理论核心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儒家对人伦秩序的构建,道家对自然规律的体悟,法家对中央集权的实践探索,以及墨家对兼爱非攻的理想倡导,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多元而又兼容并蓄的底层逻辑。作者特别强调,这些思想流派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相互辩驳、吸收中,逐渐融合成中华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 秦的统一与郡县的革命: 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功绩,不仅在于军事的胜利,更在于制度上的彻底革新。本书详细阐述了秦朝如何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以及郡县制对地方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虽然短命,但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被证明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成为后续王朝模仿和强化的范本。 汉承秦制与儒家的独尊: 汉代如何消化秦朝的严酷,并成功地将儒家思想整合进国家意识形态,是本卷的核心议题。作者剖析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政治智慧,以及它如何为君权披上了神圣且带有道德约束的外衣。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是贸易路线的延伸,更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第三部分:士族的崛起与帝国的弹性(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长期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复杂阶段。本书关注的是,在社会结构动荡中,中华文明如何保持其核心的文化认同。 门阀的兴衰与士人的风骨: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凭借其祖荫与清谈玄学,一度分享了政治权力。本书探讨了士族政治的得失,以及其对文化艺术(如书法、绘画)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过程,成为该时期思想文化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深入分析了禅宗的兴起如何适应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的融合与盛世的构建: 隋朝对南北隔阂的终结,特别是大运河的开凿,是重塑国家版图和经济联系的伟大工程。唐代的强盛,是建立在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之上的。作者细致描绘了唐代三教并行、兼容并蓄的繁荣景象,以及科举制度对社会阶层的流动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盛唐的气象,不仅体现在军事的威武,更在于其世界性的文化吸引力。 第四部分:理性的回归与集权的强化(宋元明清)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内敛”时期,其特点是“重文抑武”,科技与商业的进步与政治上的保守并存。 宋代的精细化治理: 面对外部军事压力,宋代发展出高度成熟的文官制度和内敛的政治文化。本书详细考察了宋代理学(程朱理学)的形成及其对后世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与规范。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显示出宋代在应用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但这些技术未能像西方那样引发工业革命,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原因值得深思。 元朝的跨地域整合: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庞大帝国,元朝的统治在空间上极大地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影响范围。本书分析了元朝在行政管理上对前朝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其在民族政策上留下的复杂遗产。 明清的集权顶峰与僵化: 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将皇权推向了历史的绝对顶峰。内阁制度的演变、锦衣卫与东厂等特务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对官僚系统的严密监控。清代继承了这一集权传统,并最终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强化了思想的统一性。 传统的回望与反思: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华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本书最后一部分不是简单地讲述近代史的屈辱,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传统”自身能否适应近代化的挑战。探讨了晚清改革的艰难性,以及传统儒家价值观在面对现代民族国家概念时的内在冲突与调适的尝试。作者力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在现代性转型中保留了哪些核心价值,又抛弃了哪些桎梏? 结语: 《万古江河》最终落脚于对中华文明生命力的肯定,强调其“一脉相承”的韧性,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出的强大内生演化能力。它是一部关于时间、权力、思想与土地如何共同塑造一个伟大文明的深度考察报告。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他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以及他如何通过时间和经历来塑造自己。《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启发的宝库。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道理所打动。富兰克林没有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将那些关于勤奋、节俭、诚实、谦虚等美德,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我们。他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都让我深深地敬佩。他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更是一个永不停止学习和成长的典范。我特别喜欢他在书中提到的关于“时间管理”和“提高效率”的一些方法,这些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受到了鼓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思考如何才能活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评分

最近我才开始阅读《富兰克林自传》,之前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零散的传说和教科书式的介绍上。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富兰克林用他真诚而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他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历程。我被他身上那种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所深深吸引,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他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并致力于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造福社会。从他创办图书馆,到他改进医疗设施,再到他参与制定宪法,每一个故事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才能和远大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而是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不断反思和改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源于内心的力量和对社会的贡献,而非外在的荣耀。它激励着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努力成为一个更有用、更有智慧的人。

评分

拿到《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我最开始的期待其实不高,觉得可能就是一本老掉牙的励志书。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那种豁达而睿智的笔触所吸引。富兰克林在书中并没有回避自己曾经的窘迫和失败,反而以一种近乎自嘲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就。他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对于社会进步的贡献,以及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纵横捭阖,都让我叹为观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不仅仅关注宏大的事业,也对生活中的细节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例如,他对改善公共卫生、消防设施、图书馆建设的贡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民众谋福利的事情,足以看出他并非一个只会坐而论道的“书呆子”,而是一个真正关心社会、富有实践精神的行动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集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探索与创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富兰克林本人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个大人物,跟美国独立有关。拿到《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补课”的心态,想填补一下自己的历史知识盲区。结果,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名人传记”的刻板印象。它不像我想象中的那种枯燥乏味的官方叙述,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甚至有些地方还带着幽默感。富兰克林在书里坦诚地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包括他的许多错误和不足。这一点真的让我非常感动,觉得他特别真实。他没有刻意去美化自己,而是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步步走向成功。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美德”的追求,他列出的十三条美德,现在读起来依然非常有启发性。他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这些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里,并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改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出身如何,无论年纪多大,只要你有心去学习、去实践,就一定能不断进步,实现自我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我一看到就觉得很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但具体是讲什么的,我之前一直没有深究。直到最近,我才偶然机会开始翻阅这本《富兰克林自传》。一开始,我带着一种“看看一个历史名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的好奇心,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辞藻,却能字字珠玑,引人深思。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仿佛富兰克林本人就坐在我对面,慢悠悠地跟我讲述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更是一个极其务实、充满智慧的普通人。从他的童年经历,到他如何白手起家,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事业,再到他如何参与美国独立战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教育意义。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情节时,停下来反复咀嚼,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像他一样,在平凡中创造不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永不懈怠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无限渴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