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1626-1705),即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后裔,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其号很多,如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他的山水画,用笔筒括,枯润兼施,多描绘一些荒寒寂寥之景,以此抒发山河飘零万念俱灰之情,正如郑板桥所讲“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朱耷用笔运墨放任恣纵,苍劲圆秀,挥、扫、勾、勒不受约束,心随手到之处浑朴酣畅而又明朗健秀。尤其是他的花鸟画,在承袭了“青藤白杨”写意花乌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成独特的阔笔大写意花鸟,其笔下花鸟鱼虫大多造型夸张,用笔简括传神,构图布局奇诡大胆,出入意料,然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真正达到了“得其神,忘其形”的境界。朱耷画中鸟、鱼、鹿等动物,多给世人以“白眼”,这和他一生境遇有关。作为一个末世王孙,其回天无术、救世无方,只能借绘事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
朱耷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极大。齐白石就曾有过“恨不生前三百年,为之磨墨理纸”之叹。
这套书不仅仅是朱耷的作品集,更是一套系统的绘画教材。我之前也买过一些绘画类书籍,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要么偏重理论,要么偏重技法,很难将两者有机结合。而这本书,从作品欣赏到技法解析,再到临摹指导,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它让我明白,学习绘画不仅仅是模仿,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朱耷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尝试理解他画作中所蕴含的那种独特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评分我一直很欣赏朱耷那种孤傲、简练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笔墨风格。他的画作,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都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这本书收录的朱耷作品,我感觉挑选得非常到位,涵盖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画作,而且印刷质量极高,细节之处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仿佛真迹就在眼前。我尤其喜欢其中的临摹部分,它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模糊的轮廓,而是有详细的笔触讲解和步骤指导,这对于我这种绘画基础相对薄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着临摹了几幅,感觉收获很大,对朱耷的用笔用墨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拿到这本《正版绘画经典名家艺苑掇英·名家名作·朱耷·临摹本原碑拓本热门工具书套装书画类教材中国名家画库美术绘画》,我第一感觉是它信息量巨大,装帧精美,一看就是用心之作。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八大山人(朱耷)作品情有独钟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这样一本既能让我近距离欣赏大师杰作,又能引导我深入临摹的工具书。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学习,离不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反复临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的“原碑拓本”和“临摹本”的对比,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大师的一笔一画是如何形成的,从起笔、行笔到收笔,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学问。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揣摩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背后所蕴含的力道和韵味。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中国画,特别是像朱耷这样的大师,需要的是耐心、细致和对传统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套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的书画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一直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入门材料。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找到了方向。它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朱耷作品欣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学习路径。我已经在书桌前摆好了纸笔,准备跟着这本书,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中国画的魅力,去感受朱耷笔下的那个独特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