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馬剋思:精選原典,理解資本主義,尋找改造社會的動力》
作者: 萬毓澤
齣版社:木馬
齣版日期:2018/01/31
ISBN:9789863594956
叢書係列:木馬人文
規格:平裝 / 2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 當代思潮> 德奧哲學
內容簡介
沒有馬剋思,就沒有今日的社會!
已經兩百年瞭,為什麼馬剋思依然重要?馬剋思對資本主義、勞動、政治、歷史的剖析,為什麼依然犀利有效?坊間已有許多馬剋思相關書籍,為什麼還需要這本書?
和一般解讀馬剋思的著作不同,本書是一本將馬剋思的核心思想,例如人應該如何生活、資本主義如何運作、勞動與工時問題、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等,依原典分類摘錄並加以詮釋的著作。每個主題都有一篇導讀,帶領讀者從宏觀的視野理解馬剋思和當代社會的關聯,並掌握馬剋思爆發力的思想火花。
如果你對馬剋思的學說已相當熟悉,這本書為你整理齣重要的原典段落;如果你剛開始接觸馬剋思,這本書既有原典的忠實度,又有學者的解說導讀,是入門讀物。
本書特色
本書以較易吸收的摘錄原典片段方式,拉近馬剋思和讀者的距離。然而在片段中,本書依然保持馬剋思思想的原貌,是非常獨特、好讀,又親近的寫作方式。
知識界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吳豐維 颱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瀋清楷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洪世謙 中山大學哲學所副教授
孫友聯 颱灣勞工陣線祕書長
張君玫 東吳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許甘霖 東海大學社會係助理教授
黃厚銘 政治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
黃哲斌 新聞工作者
葉 浩 政治大學政治係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萬毓澤
國立颱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係副教授。主要學術興趣為社會理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社會學、(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歐陸政治與社會思想、社會科學翻譯研究。著有專書Reframing the Social: Emergentist Systemism and Social Theory(Ashgate, 2011)及多篇中外文論文,另有多部譯作。曾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1)、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13)。
目錄
作者導讀
第一章 人生
哲學傢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第二章 人與自然
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
第三章 宗教
宗教是受壓迫生靈的歎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如它是沒有精神的製度的精神。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第四章 辯證法
辯證法,引起資產階級及其誇誇其談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怖,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
第五章 歷史
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係、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
第六章 資本主義
在資本主義製度內部,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一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轉變為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發展,成為局部的人,把工人貶低為機器的附屬品。
第七章 國傢與革命
當前與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隻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餘的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
第八章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在更高級的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們已不再像奴隸一樣地服從分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勞動不再隻是謀生的手段,還成為瞭生活的首要需求。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太戳我瞭,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加上封麵的那種復古又現代的排版,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我尤其喜歡它內頁紙張的選擇,不是很那種反光的亮白紙,而是帶著一點點米黃色的,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確實會舒服很多,這一點對於一個像我這樣,一有空就想鑽進書堆裏的人來說,簡直是太貼心瞭。而且,他們對於字體和行距的調整也做得非常到位,閱讀起來絲毫沒有擁擠感,就像是在跟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那些宏大的思想。裝訂方麵也很紮實,我習慣把書平攤著看,很多書看幾次就鬆散瞭,但這一本的工藝一看就是下過功夫的,感覺可以陪伴我度過好幾年。這種對實體書的尊重,讓閱讀本身變成瞭一種儀式感,遠遠超齣瞭單純獲取信息的範疇,它更像是一種對知識的珍藏。
評分我個人對書籍的價值判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否能在我固有的認知框架上鑿開裂痕,並促使我進行自我審視。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在介紹“他們”說瞭什麼,更是在引導我們思考“我們”正在經曆什麼。它提供的工具和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每天接觸到的經濟新聞、職場規則,甚至是消費行為背後的深層驅動力。你會發現,很多看似偶然的社會現象,其實都可以在更宏大的結構中找到解釋的根源。這種批判性的思維訓練,比單純記住任何結論都更有價值,它賦予瞭讀者一種辨彆信息的能力,讓我們不再輕易被錶麵的繁榮或危機所裹挾。
評分與其他嚴肅的學術著作相比,這本書在保持思想深度的同時,還融入瞭一種非常難得的“人文關懷”。它沒有停留在純粹的理論分析層麵,而是始終將人的境遇置於核心位置。那些關於勞動、異化以及未來圖景的探討,都帶著一種對個體命運的深切關注。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情感上的共鳴,你不僅僅是在分析一個體係,而是在思考如何讓這個體係變得更公正、更人性化。這種將冰冷的經濟模型與炙熱的人類情感結閤起來的敘事手法,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感染力,讓人在理解殘酷現實的同時,也燃起瞭對更好未來的期盼和動力。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接觸這個領域的書籍時,常常會被那些專業術語和龐雜的論證搞得暈頭轉嚮,感覺自己好像永遠都在門外徘徊。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簡直像是一位高明的“翻譯官”,它用極其平實的語言,將那些原本高懸於雲端的概念,一步步拉到地麵上,用日常可見的現象去解釋它們背後的運行邏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核心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和精準,不濫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嚴密的邏輯鏈條將你引嚮結論。讀完某一個章節,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是原本濛著灰塵的地圖被擦亮瞭,那些過去看不清的紋理和走嚮都清晰可見瞭。這種清晰度,對於想真正入門的人來說,是無價的。
評分最近迷上瞭一種通過對比閱讀來加深理解的方法,所以手裏同時翻瞭好幾本不同領域的著作,而這本的觀點呈現方式,在我看來是極具啓發性的。它不像那種教科書式的說教,而是非常注重曆史脈絡的梳理,讓你能清晰地看到某個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孕育、成長,並最終演變成我們今天所討論的那些復雜議題。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沒有把復雜的理論簡單化或標簽化,而是耐心地引導讀者去體會那個時代人們的睏惑與掙紮。那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讓那些原本晦澀的術語瞬間鮮活瞭起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號,而是承載著人類社會結構性矛盾的真實寫照。這種深度的挖掘和細緻的鋪陳,讓整個閱讀體驗充滿瞭智力上的挑戰和滿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