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成都城事绘 | 作者 | 马达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ISBN | 9787555223276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简装 |
| 开本 | 其他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成都城事绘》是“手绘*国”系列图书的一本。从成都民俗、成都文化、成都美食、成都景致、成都人物、成都休闲等方面介绍这个美丽而又动人城市。通过手绘铅笔画和诙谐小故事相结合的方式,是一本立意新颖、充满创意的文化旅游图书。 |
| 作者简介 | |
| '马达,青岛土著,充满动力的青岛小哥,八零后,青岛党校萧老师,痴迷于文化产业,热心于社会工作。20岁上下留学英国,教育部公派访学澳大利亚,在国外工作,旅行写日记手绘, |
| 目录 | |
| '章 白话成都 成都历史 004 太阳神鸟,代言成都的图腾 009 蚕丛及鱼凫,都是好皇帝 011 杜宇变布谷鸟,鳖灵后代建成都 013 文翁石室——办了两千年的官办学校 015 鞋业鼻祖刘备 017 世界上早的纸币 019 新都牛人杨升庵的“硬骨头” 021 张献忠屠川“真假论” 023 猫城原来是虎城 025 湖广填四川 027 英国“女性地理学家人”伊莎贝拉与成都的交集 029 “植物猎人”威尔逊记录的成都 031 改变了成都的四川机器局 033 百年志德堂:21个加拿大孩子的学校 035 “潜伏”在祠堂街38号 037 刘文彩到底是不是万恶的地主恶霸? 039 从骂声中开拓出来的商业街 041 第二章 成都风俗 睡出个花来 045 是儿歌,不是儿戏 047 成都采耳,唯销魂二字方能形容 049 看热闹里有门道 051 闯一闯成都龙门阵 053 成都结婚也不容易 055 第三章 成都景致 是怎么知道的青羊宫? 059 都江堰,两千年的良心工程 061 武侯祠里的赵云像:三国人物该长什么样? 063 一张1000元的草堂门票 067 被写入《马可·波罗》游记的廊桥 069 命运多舛的“皇城坝” 071 风过九眼桥,又闻银子香 073 洋教授魂归华西坝 075 天府广场:“太极图”背后的故事 077 金庸为什么要发布一封关于青城派的致歉信? 079 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 081 “泡”锦里,入耍都,“耍”出生命力 083 一个错字火了“黉门街” 五世同堂的福气在苔藓上 085 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 087 成都古镇的“十全十美” 091 成都的寺庙 099 街道演绎“成都味道” 105 第四章 成都物产 刘德华学变脸却遭到了反对 111 蜀锦与蜀绣,都是品 113 端起茶碗听“评书” 115 成都皮影 117 600年岁月造化的水井坊 119 教美国夫人喝成都盖碗茶 121 川菜一开始并没有辣椒 123 摘野菜要以颜色为标准 125 成都美食——说出你的故事 127 开玩笑呢,过年不让打麻将? 135 第五章 成都情趣 古蜀国与“五”字的不解之缘 139 为一毛钱零食而奋斗 141 消失在历史里的小买卖 143 一根结实的绳子,一群结实的人 145 剃头匠人李待诏——有钱都不挣 147 老成都心里按摩师 149 见不得光的冷淡杯 151 老成都“大粪待遇”杂谈 153 老成都的“滴答滴答”时刻记 155 老成都的东西南北 157 颠着走,推着走,骑着走 159 成都过年前后的民谚习俗 161 若想吃好玩好,得懂点成都话 165 第六章 风云人物 二郎神竟是李冰的儿子 169 “凤求凰”新考:司马相如的两张脸 171 寂寞的“矛盾者”扬雄 173 向西,向西,玄奘从这里出发 175 才女薛涛的悲剧姐弟恋 177 “送子娘娘”为何变成花蕊夫人? 179 黄筌是个好爸爸 181 不知克勤禅师=不懂日本茶道 183 清朝四川状元骆成骧 185 书生辉煌的日子是在厨房里 187 你不知道的文学大师李劼人 189 “百岁人杰”巴金的成都情结 191 车辐——“美国五角大楼的特务” 193 章 白话成都 成都历史 004 太阳神鸟,代言成都的图腾 009 蚕丛及鱼凫,都是好皇帝 011 杜宇变布谷鸟,鳖灵后代建成都 013 文翁石室——办了两千年的官办学校 015 鞋业鼻祖刘备 017 世界上早的纸币 019 新都牛人杨升庵的“硬骨头” 021 张献忠屠川“真假论” 023 猫城原来是虎城 025 湖广填四川 027 英国“女性地理学家人”伊莎贝拉与成都的交集 029 “植物猎人”威尔逊记录的成都 031 改变了成都的四川机器局 033 百年志德堂:21个加拿大孩子的学校 035 “潜伏”在祠堂街38号 037 刘文彩到底是不是万恶的地主恶霸? 039 从骂声中开拓出来的商业街 041 第二章 成都风俗 睡出个花来 045 是儿歌,不是儿戏 047 成都采耳,唯销魂二字方能形容 049 看热闹里有门道 051 闯一闯成都龙门阵 053 成都结婚也不容易 055 第三章 成都景致 是怎么知道的青羊宫? 059 都江堰,两千年的良心工程 061 武侯祠里的赵云像:三国人物该长什么样? 063 一张1000元的草堂门票 067 被写入《马可·波罗》游记的廊桥 069 命运多舛的“皇城坝” 071 风过九眼桥,又闻银子香 073 洋教授魂归华西坝 075 天府广场:“太极图”背后的故事 077 金庸为什么要发布一封关于青城派的致歉信? 079 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 081 “泡”锦里,入耍都,“耍”出生命力 083 一个错字火了“黉门街” 五世同堂的福气在苔藓上 085 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 087 成都古镇的“十全十美” 091 成都的寺庙 099 街道演绎“成都味道” 105 第四章 成都物产 刘德华学变脸却遭到了反对 111 蜀锦与蜀绣,都是品 113 端起茶碗听“评书” 115 成都皮影 117 600年岁月造化的水井坊 119 教美国夫人喝成都盖碗茶 121 川菜一开始并没有辣椒 123 摘野菜要以颜色为标准 125 成都美食——说出你的故事 127 开玩笑呢,过年不让打麻将? 135 第五章 成都情趣 古蜀国与“五”字的不解之缘 139 为一毛钱零食而奋斗 141 消失在历史里的小买卖 143 一根结实的绳子,一群结实的人 145 剃头匠人李待诏——有钱都不挣 147 老成都心里按摩师 149 见不得光的冷淡杯 151 老成都“大粪待遇”杂谈 153 老成都的“滴答滴答”时刻记 155 老成都的东西南北 157 颠着走,推着走,骑着走 159 成都过年前后的民谚习俗 161 若想吃好玩好,得懂点成都话 165 第六章 风云人物 二郎神竟是李冰的儿子 169 “凤求凰”新考:司马相如的两张脸 171 寂寞的“矛盾者”扬雄 173 向西,向西,玄奘从这里出发 175 才女薛涛的悲剧姐弟恋 177 “送子娘娘”为何变成花蕊夫人? 179 黄筌是个好爸爸 181 不知克勤禅师=不懂日本茶道 183 清朝四川状元骆成骧 185 书生辉煌的日子是在厨房里 187 你不知道的文学大师李劼人 189 “百岁人杰”巴金的成都情结 191 车辐——“美国五角大楼的特务” 193 章 白话成都 成都历史 004 太阳神鸟,代言成都的图腾 009 蚕丛及鱼凫,都是好皇帝 011 杜宇变布谷鸟,鳖灵后代建成都 013 文翁石室——办了两千年的官办学校 015 鞋业鼻祖刘备 017 世界上早的纸币 019 新都牛人杨升庵的“硬骨头” 021 张献忠屠川“真假论” 023 猫城原来是虎城 025 湖广填四川 027 英国“女性地理学家人”伊莎贝拉与成都的交集 029 “植物猎人”威尔逊记录的成都 031 改变了成都的四川机器局 033 百年志德堂:21个加拿大孩子的学校 035 “潜伏”在祠堂街38号 037 刘文彩到底是不是万恶的地主恶霸? 039 从骂声中开拓出来的商业街 041 第二章 成都风俗 睡出个花来 045 是儿歌,不是儿戏 047 成都采耳,唯销魂二字方能形容 049 看热闹里有门道 051 闯一闯成都龙门阵 053 成都结婚也不容易 055 第三章 成都景致 是怎么知道的青羊宫? 059 都江堰,两千年的良心工程 061 武侯祠里的赵云像:三国人物该长什么样? 063 一张1000元的草堂门票 067 被写入《马可·波罗》游记的廊桥 069 命运多舛的“皇城坝” 071 风过九眼桥,又闻银子香 073 洋教授魂归华西坝 075 天府广场:“太极图”背后的故事 077 金庸为什么要发布一封关于青城派的致歉信? 079 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 081 “泡”锦里,入耍都,“耍”出生命力 083 一个错字火了“黉门街” 五世同堂的福气在苔藓上 085 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 087 成都古镇的“十全十美” 091 成都的寺庙 099 街道演绎“成都味道” 105 第四章 成都物产 刘德华学变脸却遭到了反对 111 蜀锦与蜀绣,都是品 113 端起茶碗听“评书” 115 成都皮影 117 600年岁月造化的水井坊 119 教美国夫人喝成都盖碗茶 121 川菜一开始并没有辣椒 123 摘野菜要以颜色为标准 125 成都美食——说出你的故事 127 开玩笑呢,过年不让打麻将? 135 第五章 成都情趣 古蜀国与“五”字的不解之缘 139 为一毛钱零食而奋斗 141 消失在历史里的小买卖 143 一根结实的绳子,一群结实的人 145 剃头匠人李待诏——有钱都不挣 147 老成都心里按摩师 149 见不得光的冷淡杯 151 老成都“大粪待遇”杂谈 153 老成都的“滴答滴答”时刻记 155 老成都的东西南北 157 颠着走,推着走,骑着走 159 成都过年前后的民谚习俗 161 若想吃好玩好,得懂点成都话 165 第六章 风云人物 二郎神竟是李冰的儿子 169 “凤求凰”新考:司马相如的两张脸 171 寂寞的“矛盾者”扬雄 173 向西,向西,玄奘从这里出发 175 才女薛涛的悲剧姐弟恋 177 “送子娘娘”为何变成花蕊夫人? 179 黄筌是个好爸爸 181 不知克勤禅师=不懂日本茶道 183 清朝四川状元骆成骧 185 书生辉煌的日子是在厨房里 187 你不知道的文学大师李劼人 189 “百岁人杰”巴金的成都情结 191 车辐——“美国五角大楼的特务” 193 |
读到《成都城事绘》这个名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仿佛一位老友在轻声细语地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往。我本身就非常热爱那种带有生活气息的叙述方式,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捕捉成都这座城市的点滴瞬间。我设想,作者可能不会过于宏大叙事,而是更侧重于描绘普通成都人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故事。也许会是茶馆里大爷们的一场关于“川戏”的争论,也许是巷口老奶奶手中那碗热气腾腾的担担面,又或者是街头卖糖油粑粑的小贩,他们脸上的笑容和辛勤的汗水。我猜这本书里的“绘”字,也暗示着视觉的呈现,我期待看到那些精美的插画,它们不一定是写实风格,也许是充满意境的写意,能够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成都的慢生活?那种悠闲自在,却又不失生活情趣的特质,是不是会被书中那些细腻的笔触一一展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的灵魂,那种温和、包容、又充满烟火气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成都城事绘》,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有画面感。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被封面深深吸引了,那种淡淡的水墨风,勾勒出老成都的街巷轮廓,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小时候在成都街头巷尾玩耍的场景。虽然我还没有翻开书页,但仅仅是这个名字和封面,就已经在我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充满了老成都的故事,那些被时间冲刷得有些模糊的记忆,会被作者一点点地拾起,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我特别期待看到书里有没有我熟悉的那些老地名,比如宽窄巷子、锦里、或者一些更不起眼的小巷子,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它们,是侧重于历史的厚重感,还是生活的气息?我又在想,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成都饮食文化的描写?川菜的麻辣鲜香,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吃,它们承载着多少成都人的味蕾记忆和生活习惯?也许作者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份关于成都的“味觉地图”。我脑子里已经开始想象,作者会不会在书里穿插一些有趣的人物故事,那些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又各有不同命运的人们,他们的悲欢离合,是不是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缩影?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
评分当《成都城事绘》这本书被我捧在手里时,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感便油然而生。我是一个对历史文化有着濃厚兴趣的人,而成都这座城市,本身就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与底蕴。从古蜀文明的神秘,到唐宋的繁华,再到近现代的变迁,成都的历史长河如同奔流不息的长江,孕育了无数动人的传奇。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个时光机,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沧桑。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堆砌,而是能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宏大的历史进程巧妙地结合,让我们看到那些鲜活的面孔,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为何做出那样的人生选择。也许,书中会深入探讨成都的城市格局演变,从古城的规划到现代化的发展,每一处变迁都可能蕴含着城市发展的逻辑和居民生活的变迁。我甚至设想着,作者是否会通过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视角,来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那个时代的呼吸与脉搏。我对于书中可能出现的关于成都文化符号的解读也充满好奇,例如那些承载着独特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或者流传至今的民俗传统,它们是如何在这座城市中生生不息,又如何影响着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评分《成都城事绘》这个书名,让我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温度和人文的关怀。我一直认为,一座伟大的城市,不仅仅有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街,更重要的是它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成都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和升华。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涉及成都的历史名人,比如诸葛亮在成都的治国理念,或者李白、杜甫在成都留下的诗篇,作者会如何解读这些历史印记,并将其与成都的当下联系起来?我又在想,成都的民间艺术,比如蜀绣、川剧,又或者那些流传在民间的传说故事,是否会被作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成都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它既有古老传统的根基,又不断吸收着新的思想和元素,这种融合与碰撞,正是成都最具魅力的地方。我特别想知道,作者会如何捕捉成都人的精神特质?是那种乐观豁达,还是幽默风趣?是那种对生活的热爱,还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更深入地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评分听闻《成都城事绘》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一种细腻且富有情感的观察。我总觉得,一座城市最动人的故事,往往隐藏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藏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成都。我猜想,作者可能不拘泥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更为微观的层面。或许是关于成都的市井生活,比如那些老街上的吆喝声,集市上的讨价还价,或者是黄昏时分,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成都独特的地理风貌,例如那滋养了这座城市的锦江,或者是那些遍布城中的公园和绿地,它们是如何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我又在想,作者会不会在书中描绘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都符号,例如那些充满了市井气息的茶馆,或者是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建筑,它们的故事,又将如何被娓娓道来?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我仿佛能够漫步在成都的街头巷尾,触摸这座城市的脉搏,感受它温柔而坚韧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