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喬秀岩
緒論
第一節 源起
第二節 相關研究綜述
第三節 本書章節安排
第一章 鄭玄禮學解析——以敦煌吐魯番齣土唐寫本鄭玄《論語注》為中心
第一節 從《論語》鄭注看鄭玄禮學體係
第二節 君視疾時東首於南牖、北墉下辨
第三節 《論語》鄭注的真相:鄭玄在漢晉《論語》詮釋史中的意義
第二章 鄭玄與他的師友
第一節 據《周官》以明周禮:“五祀”鄭、馬異義辨析
第二節 重理論而輕現實:鄭玄與盧植、蔡邕之比較
第三節 兩漢春鞦學“西狩獲麟”之異解:鄭玄經學的純理論傾嚮
第三章 魏晉學者中的反鄭玄傾嚮
第一節 漢末曹魏學者對於鄭玄經注的質疑
第二節 王肅對鄭玄禮學體係的調整:有關“鄭王之爭”的再認識
第三節 兩晉禮議與經典臆解
第四章 皇侃、孔穎達對鄭玄體係的不同詮釋
第一節 南北朝義疏學簡述
第二節 《禮記子本疏義》殘捲簡介
第三節 孔穎達《禮記正義》取捨皇侃《子本疏義》研究
終章 經學的棱鏡:鄭玄與經學史
第一節 從鄭玄到趙匡:中晚唐經典詮釋方式的轉變
第二節 “棱鏡”下的鄭玄:鄭學在宋學與清學中的位置
第三節 迴到棱鏡之前:“禮是鄭學”的當代意義
附錄:《禮記子本疏義》校錄
參考文獻
後記
讀到《古典與文明叢書—— 禮是鄭學:漢唐間經典詮釋變遷史稿》的介紹,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的是一部宏大的思想史畫捲。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禮”無疑是維係社會秩序、規範人倫關係、傳承文化傳統的基石。而“鄭學”作為漢代儒學發展的重要成果,其對“禮”的解釋更是影響深遠。漢唐時期,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摺點,不僅是政治、經濟的輝煌時代,更是思想文化激蕩融閤的時代。在這期間,“禮”的內涵和外延必然經曆瞭深刻的演變。這本書如果能詳細呈現這一“變遷史”,比如,漢代經學傢是如何闡釋“禮”以服務於當時的政治統治,而到瞭唐代,隨著科舉製度的成熟、佛教道教的興盛,“禮”是否在個人修養、社會風俗等方麵有瞭新的發展和側重?作者華喆如何通過梳理具體的經典詮釋,展現這種細微而又關鍵的文化變遷,將是本書最大的看點。我期待能從中看到“禮”如何在不同時代的語境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
評分《古典與文明叢書》作為一套冠名“古典與文明”的書係,其選擇的題材無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而《禮是鄭學:漢唐間經典詮釋變遷史稿》這本書,從書名上看,就極有可能是一部探討中國古代社會核心價值觀演變的重要著作。“鄭學”作為儒傢思想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禮”的解讀,直接關乎到古代社會的秩序、人際關係以及道德規範。漢唐之間,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承前啓後、飛速發展的時期,政治製度、社會結構、思想文化都經曆瞭巨大的變革。在這其中,對“禮”的理解和踐行,必然也會經曆一個動態的、充滿張力的變遷過程。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挖掘漢唐時期不同學派、不同思想傢是如何繼承、發展、甚至挑戰“鄭學”關於“禮”的傳統解釋,是如何在新舊思想的碰撞中,重新構建或調整“禮”的內涵和外延的,那麼它將為我們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基因提供寶貴的視角。
評分我對華喆的這部《禮是鄭學:漢唐間經典詮釋變遷史稿》充滿瞭好奇,尤其是“經典詮釋變遷史稿”這個副標題,讓我預感到這是一部嚴肅而深入的學術著作。在漢唐這個文化交融、思想活躍的時代,對於“禮”的理解,絕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從漢代經學對《五經》的尊崇,到唐代官方儒學的確立,再到佛道思想的傳播對傳統觀念的衝擊,每一個時期對“禮”的闡釋都可能帶有其獨特的時代烙印。這本書如果能詳細梳理這一過程,比如說,漢代經學如何強調“禮”的製度性、社會性功能,到瞭唐代,“禮”是否在情感、精神層麵有瞭更豐富的解讀?在處理與其他思想體係的融閤時,特彆是佛教和道教對中國人的生死觀、社會觀産生瞭巨大影響,“禮”的邊界和內涵是否因此發生瞭悄然的變化?這本書如果能細緻地描繪齣這種“變遷”的具體圖景,提供翔實的文獻證據和清晰的邏輯推演,那將是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演進的一次重要啓迪。
評分翻開這本書的封麵,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禮是鄭學”這四個字,瞬間將我的思緒拉迴到那個士人階層以儒傢經典為精神內核的時代。鄭玄,這位東漢時期的大學者,其學說對後世影響深遠,尤其是在對《禮經》等經典《儀禮》、《禮記》的解讀上,可以說奠定瞭後世理解“禮”的基調。而“鄭學”,更是成為瞭一個代名詞,代錶著一種嚴謹、博大、體係化的經典注釋風格。《古典與文明叢書》這個係列名,也預示著本書將不僅僅停留在文本的考據,更會探討“禮”如何融入中華文明,並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微妙的演化。漢唐之間,曆經魏晉南北朝的動蕩,再到大唐的輝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從未停歇。這本書如果能深入剖析在這一漫長曆史長河中,“鄭學”所代錶的“禮”是如何被繼承、被挑戰、被修正的,例如,是如何與佛道思想産生碰撞,又如何在新的社會結構和政治訴求下被重新賦予意義的,這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期待書中能有精彩的案例分析,展現不同曆史時期學者們對“禮”的獨到見解。
評分最近讀到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書,雖然還未深入細讀,但其書名《古典與文明叢書——禮是鄭學:漢唐間經典詮釋變遷史稿》便勾起瞭我濃厚的興趣。我對“鄭學”這個概念頗感好奇,它似乎指嚮瞭漢代以來儒傢經典詮釋中一個重要的學派分支,而“禮”作為核心概念,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錶性的組成部分。漢唐之間,是中國曆史上文化大融閤、大發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在經典傳承與解讀上,必然經曆瞭深刻的演變。這本書如果能細緻梳理這一脈絡,揭示不同時代、不同學者在理解和闡釋“禮”這一概念上的異同,以及這種變遷背後的社會、政治、思想因素,那將是對中國傳統思想史研究的一次重要貢獻。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勾勒齣這種“變遷史稿”,是綫性發展還是螺鏇上升?是漸進演變還是存在斷裂與革新?作者華喆在三聯書店齣版此書,也讓我對其學術嚴謹性和思想深度有瞭初步的期待。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思想世界的大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