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东坡乐府笺(典藏本) |
| 作者 | 苏轼 朱孝臧年 龙榆生 校笺 |
| 定价 | 8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79808 |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无论对于学者研究,还是爱好者的阅读欣赏,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可谓为苏词锦上添花。书末附有篇名索引,可使读者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篇目。值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60周年之际,今推出典藏版,谨以此书纪念为古籍整理作出贡献的前辈。 |
| 作者简介 | |
| 苏轼,北宋时期大文豪。 朱孝臧(1857-1931),一名祖谋,号彊村,浙江归安人。清末民初词坛,擅长词体创作,精于词籍校勘,编选《宋词三百首》,对百年来词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龙榆生(1902-1966),原名沐勋,后以字行。曾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早年从朱孝臧研习词学,后主编《词学季刊》。与夏承焘、唐圭璋齐名,同为20世纪负盛名的词学大家。 |
| 目录 | |
| 序标点整理说明序论夏敬观序夏承焘序东坡先生墓誌铭东坡词评卷一 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 南歌子 海上乘槎侣 行香子 一叶舟轻 祝英台近 挂轻帆 瑞鹧鸪 城头月落尚啼乌 又碧山影裏小红旗 临江仙 大从来都遍满 南乡子 晚景落琼杯 行香子 攜手江村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 醉落魄 轻云微月 蝶恋花 雨後春容清更丽 少年遊 去年相送 卜算子 蜀客到江南 江城子 玉人家在凤凰山 又凤凰山下雨初晴 虞美人 湖山信是东南美 诉衷情 钱塘风景古今奇 菩萨蛮 玉童西迓浮丘伯 又娟娟缺月西南落 江城子 翠蛾羞黛怯人看 菩萨蛮 秋风湖上萧萧雨 清平乐 清淮浊汴 南乡子 回首乱山横 南歌子 苒苒中秋过 泛金船 无情流水多情客 南乡子 东武望馀杭 又涼簟碧纱廚 又寒雀满疏篱 浣溪沙 缥缈危楼紫翠间 又白雪清词出坐间 南乡子 裙带石榴红 又旌旆满江湖 定风波 今古阮步兵 減字木兰花 惟熊佳梦 河满子 见说岷峨悽怆 菩萨蛮 天怜豪俊腰金晚 鹊桥仙 缑山仙子 阮郎归 一年三度过苏台 醉落魄 苍颜华髮 菩萨蛮 玉笙不受珠唇暖 減字木兰花 郑庄好客 南歌子 欲执河梁手 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更漏子 水涵空 醉落魄 分攜如昨 浣溪沙 长记鸣琴子贱堂卷二后记篇目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值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60周年之际,《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首批推出四种足以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成就和古籍整理*水平的李白、杜甫诗和苏轼、辛弃疾词。谨以此书纪念为古籍整理作出贡献的前辈。苏东坡是我国文学*的词人,历来受到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堪称是整理力量*为强大的一个苏词全本,具有极高的价值。今推出典藏版,颇具收藏价值。 |
| 文摘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序言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我们谈论苏轼,总离不开他那份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那份在逆境中依旧能保持乐观的强大精神力量。阅读他的“乐府”,就是在品味他的人间烟火与诗意栖居的平衡点。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苏东坡的深度对话,只不过这次对话有两位卓越的“翻译家”——朱孝臧和龙榆生——在旁协助。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更细腻的语境分析,让我明白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词句,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际遇。最终,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研读,不仅能将苏轼的词句了然于胸,更能将他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通达,真正内化为自己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心法。这才是典藏经典,薪火相传的真正意义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东坡乐府笺(典藏本)》光是这几个字就带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和文人墨客的雅致。我最近沉迷于宋代的词乐文化,特别是苏轼这位旷世奇才,他的豪放与旷达总是能在我心头激起层层涟漪。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金字招牌,这几乎是品质的保证,让我对这次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我一直相信,好的出版机构对于古籍的整理和校勘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肩负着传承文脉的重任。看着朱孝臧这位清代学者的名字赫然在列,再加上龙榆生先生的精心校笺,这简直是强强联合,两位名家的心血汇聚一堂,想必对原著的考订和笺注必然是详尽而精准的,这对于我们这些后学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我尤其好奇这次典藏本在装帧和纸张的选择上是否能匹配其内容的重量感,毕竟,捧读经典,连同书本的触感也是一种享受。
评分拿到书的那一刻,一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就充盈心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书籍,往往在装帧设计上就透露着一股低调的奢华,那种恰到好处的厚重感和书卷气,让人不忍轻易翻动。我注意到封面上似乎采用了某种古朴的字体设计,这无疑是为“东坡乐府”增添了一层历史滤镜。我这个人对阅读体验的要求很高,不仅仅满足于文字本身,还包括纸张的触感、油墨的印制清晰度,以及字体的排布是否疏朗有致。一套优秀的典藏本,应该让人在阅读时感到身心愉悦,能够长时间沉浸其中而不觉疲惫。我非常好奇,经过几代学者的接力整理,这套“笺注本”在细节处理上,比如注释的标注方式、引文的出处考证,是如何做到既不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能随时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撑的。
评分这次的购书经历,说起来有些冲动,但却是知识渴求驱使下的必然选择。我深知,阅读古人诗词,尤其像苏轼这样跨越多个文学流派的大家,仅仅依赖网络资源或者一些零散的选本是远远不够的。它们缺乏系统性,更缺乏权威性。因此,一本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经过多位学者的梳理和校注的“典藏本”,其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期待它能在细节上给我带来惊喜,比如,在篇章的编排上是否有所创新,是否对苏轼词作的流变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典藏二字,暗示着这本书在选材和校勘上必然是精益求精的,它或许收录了一些较少见的版本或者有特殊的版本学意义上的价值,这对于一个痴迷于文本细节的读者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评分说实话,我入手这本《东坡乐府笺》纯粹是冲着“东坡”二字去的,他对宋词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词风独步古今,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世事的洒脱。然而,光有苏轼的文本是不够的,光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篇章,少了旁人的解读和注释,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我非常看重“笺注”这个环节,它如同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能够解开那些晦涩的典故、考证那些难以确定的字句,将苏轼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思想背景娓娓道来。朱孝臧的笺注想必承载了他那个时代学者的严谨与洞察,而龙榆生的现代校勘,则会带来更科学、更系统的整理方法。我希望通过这本“笺注本”,能够更深入地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他那些“也无风雨也无晴”背后的复杂心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藻的欣赏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