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楚辞学文库:楚辞集校集释(卷 套装上下册)
定价:680.00元
作者:崔富章,李大明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5-01
ISBN:9787535134752
字数:
页码:272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楚辞学文库:楚辞集校集释(卷 套装上下册)》以两千年楚辞研究史为线索,全面系统地搜集文献数据,审慎细致地整理鉴别,分门别类地遴选、汇辑、撰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力图从总体上展示楚辞学的规模和成就。
《楚辞学文库:楚辞集校集释(卷 套装上下册)》以王逸《楚辞章句》十七篇为准,依次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速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楚辞学文库:楚辞集校集释(卷 套装上下册)》使用现代汉语规范标点符号。为了保存文献原貌,继续使用繁体字;古文献中的“气”、“弃”、“从”“乱”、“变”、“尽”、“元”等照录,以存其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简化字排印者,采录七八家,一律回复繁体,以求体例一致。
目录
例言
集校征引文献要目
集释征引文献要目
卷首
刘安:离骚传叙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刘向:新序·节士
班固:离骚赞序
离骚传叙论
王逸:楚辞章句叙
离骚经序
九歌序
天问序
天问后叙
九章序
远游序
卜居序
渔父序
九辩序
招魂序
大招序
惜誓序
招隐士序
七谏序
哀时命序
九怀序
九叹序
佚名:九思序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洪兴祖:屈原论
天问解题
离骚
九歌第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天问第三
九章第四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远游第五
卜居第六
渔父第七
九辩第八
招魂第九
大招第十
惜誓第十一
招隐士第十二
七谏第十三
哀时命第十四
九怀第十五
九叹第十六
九思第十七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游国恩:诸家释此二句,大抵可分为五说。其以摄提为岁,孟陬为月,庚寅为日,卽谓屈子之生,年月日皆寅者,此王逸之说也。其以摄提为星名,谓屈子之生,月日虽寅,而岁未必寅者,此又朱熹之说也。其以摄提为星名,而又以庚寅为生年者,此又王氏观国之说也。其以摄提为星,孟为孟月,陬为亥方陬訾之次,而谓屈子生于孟冬十月之庚寅者,则又朱冀之说也。张云激《选学胶言》亦从其说而误以为朱熹。若马位谓“摄提贞于孟陬”犹言寅年之正月,岁虽寅而月未必寅;以周正建子,则孟陬或为子月,是又出入于王逸、朱冀之说而与诸家皆不同者也。其余或弃彼取此,或大同小异,互致诘难,盖纷纷然矣。考“摄提”本有数义,俞正燮曰,《大载礼,用兵》云,桀纣羸暴,“历失制,摄提失方”。卢辩云,“摄提,左右六星与斗应相值,恒指中气。《尚书中候》曰:‘摄提移居。”’是也。《史记·历书》云,“孟陬殄灭,摄提无纪”。《汉书·五行志》刘向云,“三代之亡,摄提失方。”皆言历失,不能以闰定四时,致斗与月气不相应。《开元占经,五星相犯》引《春秋纬》云,“摄提反衡。”亦失闰也。《史记,天官书》云,“摄提者,值斗杓所指,故曰摄提格。”《历书》“摄提无纪”,《集解》云,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汉书,翟方进传》绥和二年,李寻曰,“提扬眉,矢贯中”,以“元年正月,枉矢从东南入北斗。”则“摄提”止以星名属斗,此一义也。《开元占经·岁星名主》引石氏《星经》云,岁星他名曰摄提。《淮南子·修务训》云,摄提镇星,日月东行。则“摄提”为岁星一名,又一义也。《史记,天官书》、《开元古经,岁星行度》并引甘氏《星经》云,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岁星牵牛婺女。则“摄提”为太岁,与岁星为二。《韩非子·饰邪篇》亦分摄提、岁星为二;而石氏有《摄提六星占》,又言岁星一名。凡此三义并行。《尔雅》云,太岁在寅曰摄提格。高诱、王逸郎摘摄提为寅,又生一义。又太一之摄提以纪岁,凡五义。(见《癸巳存稿》卷六)今观《淮南》书及石氏《星经》,“摄提”本亦岁星别名,《天文训》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太阴卽太岁,与《尔雅》同。而《修务训》高诱注云,岁星在寅曰摄提。又《后漠书·张纯传》摄提之岁,苍龙甲寅。是摄提格本又可称摄提。然则屈子所谓“摄提”,安见其不为“太岁”之名,而必为“随斗杓所指以建十二辰者”耶?王观国、朱熹辈但据《史》、《汉》害志为说,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且郎以摄提星言之,其所循以为十二月建者,实以寅为之始;而《尔雅》言“太岁在寅曰摄提格”者,据《天官书》云,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而《五行大义》引《三礼义宗》云,寅者,引也,肆建之义也。盖亦以寅为建之始,故以摄提属之。是摄提格之义,印由摄提星名而起可知矣。然则谓此文“摄提”必非“太岁在寅之摄提格”者,又拘虚之见也。又按《学林》以“庚寅”为屈子生年,其说尤非。盖古人以甲子纪日,不以纪岁,其纪岁自有关逢至昭阳十岁阳,及摄提格至赤奋若十二岁名也。
……
序言
例言
集校征引文献要目
集释征引文献要目
卷首
刘安:离骚传叙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刘向:新序·节士
班固:离骚赞序
离骚传叙论
王逸:楚辞章句叙
离骚经序
九歌序
天问序
天问后叙
九章序
远游序
卜居序
渔父序
九辩序
招魂序
大招序
惜誓序
招隐士序
七谏序
哀时命序
九怀序
九叹序
佚名:九思序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洪兴祖:屈原论
天问解题
离骚
九歌第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天问第三
九章第四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远游第五
卜居第六
渔父第七
九辩第八
招魂第九
大招第十
惜誓第十一
招隐士第十二
七谏第十三
哀时命第十四
九怀第十五
九叹第十六
九思第十七
后记
说起来,最近逛书店(或者说浏览电子书店的页面)时,总会被那些装帧精美、主题宏大的历史或文学丛书吸引住。我特别关注那些涉及“学”字开头的系列丛书,因为这通常意味着背后有长时间的积累和学者的心血投入。我对于那种能够搭建起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丛书抱有极高的热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资料,而是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展示出不同学者、不同时期对某一特定文化现象的演变和理解。如果这本书能深入到文本的源头,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进行细致的注释和白话解释,那就更完美了。现在的阅读体验中,最怕的就是遇到“只言片语”的介绍,缺乏整体性的把握,读完后脑子里还是一团乱麻。
评分最近手头的书单终于清理出一片空间,正准备寻觅下一本能让人沉浸其中的佳作。我最近的状态是,对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情有独钟,尤其是涉及到古代文学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书籍。我希望找到一本内容扎实、考据严谨的学术性作品,最好是那种能够提供深度解读和多角度分析的,这样读起来才过瘾。那种表面光鲜、内容空泛的书,现在是实在提不起兴趣了。现在的阅读倾向更偏向于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文本细读,希望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前人可能忽略的细节或者新的理解视角。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人坐下来,沏一壶茶,花上几天时间去细细品味的厚重之作。毕竟,读好书就像交益友,要精挑细选,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古代的经典?这不仅仅是认识字词,更是要理解其背后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心理。因此,我非常需要一本能够提供“钥匙”的书,帮助我打开那扇通往古代思想殿堂的大门。我理想中的读物,应该是那种能够将复杂的学术观点用清晰易懂的方式阐述出来的,同时又不能牺牲其学术的严谨性。它需要有扎实的注释作为支撑,确保引用的每一个观点都有据可查。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质量的保证。这种对原典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对我理解整个古代文化圈的运作机制,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助力。
评分当前市场上的文学普及读物很多,但真正能满足我这种对“源头活水”的渴求的书籍却相对稀缺。我现在的阅读目标已经从“了解”转向了“精研”。我需要的是那种可以作为案头工具书,随时可以翻阅查阅的宝典级作品。它最好能覆盖到最原始的版本信息,对于文本的差异性有详尽的对比和说明。这种层面的考据工作,往往是普通读者难以企及的,因此,由专业学者完成并集结成册,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期待它能像一个百科全书那样,提供一个关于特定文学领域的全景图,让我在进行任何进一步研究时,都能找到坚实的基础。
评分说实话,我对那些新潮的、快餐式的阅读内容已经感到厌倦了。现在我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啃那些需要“慢工出细活”的经典。我寻找的这本书,必须具备一种沉稳的学术气质,不哗众取宠,而是用内容的力量说话。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权威的、可靠的文本系统,这样我在引用或进一步学习时,就不用担心基础资料的准确性问题。这种建立在大量文献基础上的系统性整理和解读,才是真正能提升我们对古代文明理解深度的途径。如果能有一套完整的系列,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前沿研究的方方面面,那简直是天赐的礼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