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蒙学家训必读本)
定价:12.0元
作者:(北齐)颜之推,谭慧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705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虽然成书于南北朝时期,但时至今日,书中绝大多数观点及案例仍有较多的启示意义,对当下家庭子女的品德培养,学识教育,成长规划等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秉承着“保留精华,尊重原著”的宗旨,我们删除了书中涉及迷信鬼神说的部分内容,并适当删节了部分过时的观点,便于读者捕捉名著之精华。
内容提要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作的一部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目录
作者介绍
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先后历仕四朝,“三为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怀忐忑之虑。著有《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文摘
一、序致
【题解】
本篇是《颜氏家训》的序言,作者颜之推在本篇中就《颜氏家训》的写作目的做出说明,希望能借此整顿门风,让子孙后代从中获益。
【原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①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②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③之斗阋④,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注释】
①屋下架屋,床上施床:六朝的习语,用来比喻做一些没有创新的重复事情。
②提撕:拉扯、牵引。此处引申为教导、提醒。
③凡人:指兄弟。
④阋(xì):争斗。
【译文】
圣贤的书籍,教会人们要诚实孝顺,谨慎说话,行为检点,树立人格传扬美名,这些道理都已经说得非常完备了。魏晋以后,诸子百家的那些著作,道理相同案例重复,前后相互模仿,这就好比在屋子下面造屋子,在床上面放床一样,没什么用处。我今天之所以要重新写这本《家训》,并不敢将它作为事物的规范来为世人做示范,只是整顿家内的风气,教导后人罢了。同样的话有的人愿意相信,是因为说话的人是他们的亲人;同样的命令有人愿意执行,是因为下达命令的人是他们服从的人。不许小孩子开过分的玩笑,师长朋友的劝诫就比不上保姆的命令;禁止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尧舜的教导就比不上各自妻子的劝说。我希望这本《家训》能被你们所信服,比保姆和妻子说的话要管用一些。
【原文】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①,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凊②。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③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④荼蓼⑤,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⑥耳。
【注释】
①龆(tiáo):通“髫”,指小孩子下垂的头发。龀(chèn):指小孩子换牙。
②温凊(q ì n g):指孝顺父母之道。温,暖被窝。凊,用扇子扇席子,让席子变凉。
③锵锵:形容走路大方得体的样子。
④丁:遭遇。古代将父母死亡这类的丧事称作丁忧。
⑤荼蓼:一般用来比喻艰难困苦,文中指遭遇了父亲的死亡。荼,苦味。蓼,辛辣味。
⑥后车:后继的兵车,此处引申为借鉴。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一直都严整缜密,昔日我还在换牙的时候,便接受了相关的启蒙教育。每天跟着两位兄长,早晚孝顺父母,冬天暖被窝,夏天扇席子,做事遵循规矩,言语安详,神态平和,走路大方得体,做事小心翼翼,好像给威严的双亲请安一样。双亲经常鼓励我,问我喜好什么,鼓励我克服缺点发扬长处,态度非常恳切。在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道衰落,人口萧条。慈爱的兄长抚养我长大,期间各种苦难纷至沓来,他对我仁爱有加但不够威严,为我指导提示但不够严格。虽然当时我也诵读《周礼》《春秋左传》,喜欢写点文章当好,但受世俗之人的熏陶浸染较多,言辞轻浮,也不注重仪表形象。到十八九岁时,才明白要自我磨砺,只是习惯成自然,难以改掉不良习惯。直到二十岁之后,才很少犯大的错误,常常在信口开河的时候心中开始警觉,理性与情感相冲突,夜里明白了白天做的错事,今天追悔昨天犯下的过失,常常暗自神伤因为没有受到好的教育,才会变成今天这样。追忆起往日的那些志趣,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这绝不是仅仅读一读看一看古书中的戒律就能有所体会的。所以我写下这二十篇文字,让你们今后引以为戒。
……
序言
前言
颜之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教育家,著有《颜氏家训》《还冤志》《集灵记》等传世佳作。年少时便才华横溢,深得梁湘东王赏识,十九岁时就被任命为国左常侍。后来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北周灭北齐,他被征为北周的御史上士。四年后,隋代北周,他又被隋文帝召为学士,自叹“三为之人”,没过多久,因身患疾病而去世。
《颜氏家训》是他在北朝后期的重要散文作品,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将这本书誉为“家教规范”。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颜之推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时至今日,本书仍有较多的启示意义,对于家庭子女的教育培养、成长规划等颇有借鉴,每一个篇目都有其独到的价值观,为此,本书保留了原本的二十个篇目名和篇目顺序。考虑到内文的涵盖范围庞杂,且有一部分举例论证的内容稍显繁复,个别事例时代久远,可靠性与可借鉴性都不佳,秉承着“保留精华,尊重原著”的宗旨,我们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删减。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进行阅读,我们在每篇文章的开篇之处设立题解,从总体上把握全篇的纲要和主旨;尊重原文的分段,采用一段原文、一段翻译的形式来解读文章,原则上以直译为主,若直译不通顺,则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意译;对于注释的数量,予以精减,只保留较难、较重要或者文义容易产生误解之处的注释,而对于大众较为熟悉的文言知识则予以省略。由于篇幅有限,我们还适当删减了一些与文章本身关联不大,或对文章句意理解帮助较小的背景注解,以增加有效的信息容量。
因时间仓促,译注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还望各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指正。我们将深表感谢。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传统家风在现代社会中的“适配性”。很多老一辈的教诲,在快速迭代的价值观下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当我看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个标签时,我持保留态度。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复述传统美德,而是能提供一种批判性继承的视角。比如,书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在现代语境下应当如何理解和取舍?我希望它的解读能够做到“古为今用”,而不是僵硬地要求我们回到古代。我对这套书的注释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注释过于简单,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释,那价值大打折扣;如果注释过于庞杂,牵强附会地加入过多后世儒学家的解读,则会失真。我期望的注释是扎根于颜之推生活的那个时代,解释那些因时代变迁而失传的词汇和典故。目前看来,这本书的篇幅适中,没有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厚重感,这或许更符合“必读本”的定位——即便是时间紧张的现代人,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一次通读和消化。
评分这本《满58包邮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蒙学家训必读本) 9787550243705》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匆匆翻阅了一下封面和目录,但光是从装帧设计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装帧的纸张选用了偏哑光的材质,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边缘的处理也相当考究,看得出出版社在实体书制作上的用心。虽然书名里带着“满58包邮”的现代电商痕迹,但内容本身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我更关注的是它作为“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定位。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沉下心来读一本流传千古的家训,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我期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且不失深度的古代道德伦理框架,而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心灵鸡汤。特别是“蒙学家训必读本”的副标题,让我对它如何将深奥的儒家思想转化为适合启蒙教育的简单道理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希望它的注释能够精准到位,既能帮助现代读者理解古文的语境,又不会过度解读,破坏原文的韵味。我打算先从它的开篇总论开始,看看作者是如何构建其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这往往能反映出一整套学问的基调。总的来说,初步印象是一份值得珍藏和反复研读的文化载体。
评分拿到手里把玩了一会儿,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字体设计非常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拉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眼睛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逐字逐句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理前提。我之前尝试阅读过一些扫描版的古籍,阅读体验极差,严重影响了理解的连贯性。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显然是精良的。我主要想从中寻找“如何为人处世”的实用智慧,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探讨。我比较感兴趣颜氏家训中对于职场或官场的警示,毕竟颜之推本人也曾仕宦沉浮,他的经验之谈想必比那些纯粹的空想家更有参考价值。有没有关于如何与同僚相处、如何保持名节不被玷污的篇章?如果能找到这些具有操作性的“行为指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会大大提升。我希望能把它放在案头,时不时翻阅一两页,将其中的箴言内化为日常行为的准则,而非束之高阁的装饰品。
评分从包装到内页,这本书散发出一种低调而厚重的质感,这与我平日里购买的那些追求新奇和速度的快餐读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将其视为一种“慢阅读”的邀请。我更看重的是它所蕴含的历史责任感的传承。颜氏家训的出现,本身就是特定历史时期士人阶层面对乱世的自救与突围。因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种“乱世求存”的思维模式。具体来说,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平衡的智慧——既要坚守原则(如儒家的核心道德),又要懂得变通以适应环境(如道家的处世哲学)。我希望翻阅时,能感觉到作者在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原则、有韧性、有担当的社会个体。如果能在某一章节,看到他针对当时社会弊病的尖锐批评,那就更好了,这说明他不仅仅是守旧,而是真正地在为后世思考。总体而言,我希望这是一次深入探寻古代精英家庭教育核心机密的旅程。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宋代士大夫精神世界构建的书,那本书里详细探讨了理学兴起前后,文人阶层如何通过家族传承和私学教育来巩固其社会地位和价值体系。因此,我对这本《颜氏家训》的期待,更多是基于历史语境的对比和印证。我好奇,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颜之推是如何从实践层面构筑起一套既能自保又能教化后代的行为准则的。这本书的排版,从我看到的几页来看,似乎采用了经典的竖排宋体,这对于阅读体验来说是一个加分项,比起那些用过于现代的黑体来排古文,竖排更能让人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慎独”和“勤俭治家”的具体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口号。比如,他有没有提到具体惩戒违背家训子弟的实例,或者赞扬哪些子孙的行为堪称典范。如果能附带一些关于当时文书格式和教育工具的描述,那就更妙了。我尤其关注它在教育方法论上的创新点,毕竟这本被誉为“蒙学”经典,必然有其独到之处,能让现代教育工作者也从中汲取营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