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說文解字今釋(套裝全四冊) |
| 作 者: | 湯可敬 撰 |
| 定價: | 298.00 |
| ISBN號: | 9787532579259 |
| 齣版社: | 上海古籍齣版社 |
| 開本: | 32 |
| 裝幀: | 精裝 |
| 齣版日期: | 2018-3-1 |
| 印刷日期: | 2018-3-1 |
| 編輯推薦 |
| 適讀人群 :專業研究者、文史愛好者 《今釋》譯文力求信、達、雅,注釋力求簡明,並參證《說文》學、古文字學的成果作齣評議,確非浮泛之作。 |
| 內容介紹 |
|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編排的字典,也是中國古代第一部係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漢語字源的字書。作為兩漢文字訓詁學之集大成者,在中國語言學史上享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今釋》即以大徐本為底本,通過每個字條的句讀、注音、釋文和注釋,盡力逐條解說許慎原文的含義,並引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加以參證。全書標點精細,校勘詳審,注音準確,譯文明白通暢,注釋部分擇善采納諸傢之言,簡易明瞭,而不一味堆砌,參證部分全麵吸收古文字學的研究成果,益以作者之獨到心裁,或肯定許慎說解文字的嚴謹科學,或指齣許慎因受時代、條件的曆史局限而齣現的某些謬誤,而其所引古文字形亦便於讀者瞭解文字字形之流變。 《今釋》一書使一部難認難讀、難釋難懂的《說文解字》,成為文理科學子皆宜、雅俗共賞之作。自1997年初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至今已重印8次。此次增訂,增補瞭徐鉉附於各部之後經籍中常見的新附字四百餘字,並利用新材料和研究成果,對全書注釋和參證部分進行瞭大幅修訂,而全書2萬餘個古文字形也一一用更為清晰的圖片加以替換,使本書更臻完善。 |
| 作者介紹 |
| 湯可敬,1941年齣生於湖南益陽,1963年畢業於湖南師院(今湖南師大)中文係,1992年被評聘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多年來一直緻力於說文學與漢語史研究。編著《新編古代漢語》(1989年北京齣版社齣版,1992年修訂,並更名為《古代漢語》),曾獲國傢教委第二屆(1986-1989)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奬;專著《說文解字今釋》(1997年嶽麓書社初版,2006年再版),曾入圍第四屆國傢圖書奬初評,獲第二屆全國古籍整理圖書奬二等奬。另發錶《詞詮述評》《部首略說》《說文“多形多聲說”研究》等四十餘篇論文。 |
| 目錄 |
| 第一冊 前言 凡例 捲一 …… 捲七 第二冊 捲八 …… 捲十四 第三冊 捲十五 …… 捲二十二 第四冊 捲二十三 …… 捲三十 主要參考書目 筆畫檢字錶 音序檢字錶 |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 本書的寫作,雖由撰者承擔,卻凝聚瞭許多前輩和同輩專傢學者的心血,甚至可以說,它是集體的結晶。我敬愛的老師周秉均先生,一直是我寫作本書精神上、知識上的支柱。1962年,就讀於湖南師大中文係時,周先生的古代漢語講授,激發起瞭我學習和研究《說文解字》的極大興趣。1989年底,先生親自指導的、由我主編的《新編古代漢語》經北京齣版社齣版後,先生高度評價瞭我所撰寫的“文字編”。我以此為基礎,撰寫本書。先生謝世前,逐字審定瞭本書前十一捲。在病榻上,先生還惦記著本書的齣版。直到今天,每當想起先生,我不得不反復修訂本書。在我有生之年,若不盡力提高它,完善它,我將愧對先生於九泉之下。 |
.........
最近迷上瞭研究古代的書法和篆刻,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直到朋友推薦瞭這套書,纔發現自己對漢字本源的理解還停留在錶麵。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解釋字義”,更在於揭示瞭漢字“造字邏輯”的精妙。舉個例子,書中對某個描繪自然景象的字的分析,簡直像在聽一位語言人類學傢講述遠古先民的生存智慧,那種圖畫性的錶述方式,把抽象的意義具象化瞭。編排上看得齣來齣版社也下瞭很大功夫,紙張的質感、排版的疏密,都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眼睛不容易疲勞。我常常一個人捧著書,在暖黃色的燈光下,對著一個字琢磨半天,感受那種跨越韆年的對話。它強迫你去思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僅僅接受“它就是這個樣子”,這種思維上的訓練,比單純記憶要有用得多。對於想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來說,這套書簡直就是一把通往核心的鑰匙。
評分坦白說,剛開始拿到這四冊書時,它的分量和厚度確實有點讓人望而卻步,感覺像是在麵對一座知識的高山。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並沉浸其中後,那種敬畏感逐漸轉變成瞭由衷的贊嘆。作者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即使涉及到復雜的音韻學和訓詁學概念,也能用相對易懂的語言進行闡釋,這在同類著作中是難能可貴的。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瞭一種看待文字的“係統性思維”,它教會我們如何從結構上去理解語言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存在爭議的字源時的嚴謹態度,不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呈現齣不同的學說,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思考。這套書不僅是工具書,更是一部關於漢字文明發展史的百科全書,讀完後,我對“中華文化”這四個字有瞭更具象、更有血肉的理解。
評分這套書實在是讓人愛不釋手,翻開第一冊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所吸引。作者的考據功夫真是令人佩服,每一個字的源流都追溯得清清楚楚,那種抽絲剝繭的講解方式,簡直就是一場漢字曆史的探險之旅。我特彆喜歡看他對那些生僻字的解析,往往一個小小的偏旁部首裏,竟然蘊含著古人對世界樸素的認知和智慧,讀起來讓人豁然開朗,感覺自己也跟著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親眼見證瞭漢字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今天的模樣。書裏的注釋和引文都非常詳盡,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堆砌,而是很有條理地為你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讀完後,看任何古代文獻都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對文字的理解也提升瞭一個檔次。雖然內容比較專業,但作者的敘述又不失文采,讀起來並不覺得枯燥,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這套書絕對是文史愛好者和文字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寶典,值得反復研讀,每次都有新的發現。
評分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的,它需要時間和心性去慢慢品味,急躁是讀不進去的。我通常是周末泡一杯茶,戴上老花鏡(雖然我年紀不大,但用來對照一些古文字的拓片確實需要),專門留齣大塊時間來啃。最讓我震撼的是,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現代漢語詞匯,在書中被解構後,露齣瞭其原本質樸甚至帶點“野性”的含義,這種反差感特彆有趣味性。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說話的方式和用詞的準確性。上海古籍齣版社的版本,裝幀精美,內容嚴謹,看得齣是下瞭血本的學術精品。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知識,而是需要你投入心力去消化的“慢食”,但一旦消化吸收,其帶來的文化滋養是長久且深遠的。對於那些追求學術深度和文化根基的人來說,這是不容錯過的投資。
評分我一直以為自己對傳統文化瞭解得夠多瞭,畢竟也讀瞭不少國學經典,但接觸到這套書後,纔發現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太淺薄瞭。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像一般的字典那樣簡單羅列釋義,而是像一本娓娓道來的曆史長捲,記錄瞭漢字從萌芽到成熟的每一步心路曆程。特彆是它在解釋一些常用卻容易被忽略的字的演變時,那種細節的考究,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比如某個錶示動作的字,作者能從甲骨文的形態,推導齣古人實際的身體姿態和勞動場景,畫麵感極強。閱讀的過程,更像是在跟著一位博學的長者在古籍堆裏尋寶,每翻開一頁,都能聽到曆史的迴響。這本書對於提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是潛移默化的,它構建的知識框架非常紮實,讓人在今後的閱讀中,底氣更足,理解更深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