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ISBN 978-7-5148-4400-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版
开本:16开
定价:76.00元
字数:379千字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分类:毛泽东(1893—1976)-生平事迹
装帧:精装
目录
前言
掌上千秋史
第一章
“地才”
第二章
“惊奇者,人类之生涯也”
第三章
从“兄弟”到“同志”
第四章
“说空话”与“办实事”
第五章
“谁主沉浮”
第六章
“朋友”与“敌人”
第七章
父老与“子弟兵”
第八章
古田与“星星之火”
第九章
“战友乱发的流弹”
第十章
毛主席与“毛派”
第十一章
北斗在长征路上升起
第十二章
血的哲学
第十三章
倚天抽宝剑
第十四章
朴素的政治,朴素的文明
第十五章
“观世音”
第十六章
赶考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毛泽东?如何认识毛泽东?《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户,从思想史、学术史和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把握毛泽东对中国的贡献;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视角认识毛泽东这位历史伟人的地位和作用;从史学角度认识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以文学纪实的手法为读者勾勒了毛泽东为了穷苦人民谋解放、为新中国谋富强的光辉一生。
作者简介:
韩毓海,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所授主要课程有:唐宋以来经典文献选读、马克思著作选读、西方社会科学经典著作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著作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人间正道》等。著作获得的主要奖项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著作已被翻译为英、日、意大利、荷兰、尼泊尔等多种语言。
精彩节选
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写下过“携来百侣曾游”的壮阔诗篇,而他的晚年,却感叹着蒋捷的词章“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昔我来矣,杨柳依依;今我往矣,雨雪霏霏”。毛泽东离开了我们,而他的伟大事业是否会落空,首先就取决于今天还有没有人读他的书,就取决于中国人是否能够认识到,毛泽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学者,而没有“之一”。。
今天,从党史、军事、中国革命史角度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并不少见,而妖魔化毛泽东的野史,在美国和西方则都是畅销书。但是,从思想史、学术史、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角度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并不多。
今天的读者,也许对于毛泽东波澜壮阔的奋斗生涯并不缺乏了解,甚至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也不缺乏了解,正像“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我们今天的成就,是建立在对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的纠正之上”——这些基本论断,想必大家都已充分了解了一样。但我以为:我们所缺乏的,乃是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那巨人式的总结、洞察、剖析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果离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新中国成立6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而只盯着区区10年,那么,我们与宋人看绚丽的大唐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如此“日极一日,岁极一岁,使天下之人皆以为不知其所终”,那我们与祥林嫂又有什么区别?
往事越千年,我希望今人能够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因为历史提醒我们——不要陷入宋人小廉曲谨、自误误人的小聪明,即不要“矫失以为得”;因为历史反复告诫我们——“矫失以为得,则必丧其得”。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并没有将那些经典理论束之高阁,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鲜活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审视。从1893年辛亥革命前夕的暗流涌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初现,这期间无数的事件、无数的人物,都与毛主席思想的发展和实践紧密相连。韩毓海先生的叙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去感受历史的脉络,去理解那些关键时刻是如何被思想所引领,又如何反过来塑造思想的。他对于“持久战”的论述,并非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更是将其升华为一种战略智慧和精神韧性,这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启发意义。而《矛盾论》和《实践论》的贯穿,则为理解那个时代的种种复杂斗争提供了理论的利器。我越读越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理论的梳理,更是一次对那个时代精神的致敬,是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斗争历程的回顾与反思,它让我们看到,思想的力量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一种对思想力量的敬畏。韩毓海先生通过对1893年至1949年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回顾,尤其是对毛主席思想几部经典著作的深入解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他对于《论持久战》的分析,不仅仅是对战争策略的阐述,更是对民族韧性与战略智慧的赞美,这在任何动荡的时期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矛盾论》与《实践论》的穿插,则构成了理解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哲学基石。我从中看到了,在那个充满黑暗与希望交织的年代,正是这些宝贵而深刻的思想,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光明。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也让我对思想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既要有勇气去面对矛盾,也要有智慧去找到解决之道,更要有坚定的实践来推动历史的进步。
评分初拿到这本《正版现货 重读 从1893到1949》,书名本身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穿越时空,准备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韩毓海这个名字,在当代思想界也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他的著作往往不拘泥于书斋里的清谈,而是带着一种历史的温度和现实的关照。这次“重读”,更是让人期待,究竟能从“1893到1949”这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中,读出怎样的新意?书的封面设计朴实却不失庄重,封底的介绍更是点明了其核心——毛主席思想中的几部传世之作,如《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这几部著作,即便不深入研究,单看其名字,也足以让人感受到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分量。它们不仅仅是理论,更是指导实践、改变命运的智慧结晶。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串联起这些重要的思想,又将如何解读它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意义。这本书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等待着读者去发掘其中蕴含的宝藏,去感受那个时代先辈们的思想光辉,去理解他们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找到方向,指引国家走向复兴的。
评分对于那些对中国近代史和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重读 从1893到1949》无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韩毓海先生的笔力深厚,对历史事件的把握精准,对理论的解读独到,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他巧妙地将毛主席思想中的几个核心著作,与那个时代的历史进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矛盾论》中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阐释,这在理解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局面时,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他对“实践论”的解读,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理论的生命力都在于实践,而那个时代正是无数实践的试验场,才最终孕育出伟大的思想成果。这本书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去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去体会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在实践中闪耀出真理的光芒,并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评分翻开书页,最先映入眼帘的,并非是冰冷的时代表格,而是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股属于时代的脉搏。韩毓海先生的笔触,似乎带着一种与历史人物对话的亲切感,他并非生硬地罗列史实,而是将那些宏大的理论,融入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命运之中,让冰冷的文字瞬间有了温度和生命。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对《论持久战》的解读,那种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民族精神的有力鼓舞,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接激荡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而《矛盾论》和《实践论》,更是常被提及却又往往被简单化的理论,作者却能层层剖析,剥茧抽丝,让我们看到其背后蕴含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深度。这种“重读”,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进入历史的纵深,去体会那些在艰难岁月里,支撑起无数中国人前行信念的思想火炬。我能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思考,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经典”的论述,在今天又有着怎样的新启示,又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