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
:58.00元
作者:吴瑛,韩广兴,副主编 著;韩雪涛,吴瑛,韩广兴,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22309969
字数:304000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电动机维修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学校、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1.电动机检测与维修教学模式全新尝试。将传统的“读文”学习变为“读图”学习,边看图边学习,。 n
2.开创数字媒体与传统纸质载体交互的全新教学方式。对重要知识和技能点配微数字视频资源,读者通过书中进入数字媒体资源,与书本内容互为补充,相互衔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n
3.内容注重实用。采用大量实际案例和维修技术数据辅助教学,全面掌握电动机检测和绕组维修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 n
4.本书得到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读者可登录数码维修工程师的官方网站获得超值技术服务。
内容提要
本书采用彩色图解的形式,以电工行业的工作要求和规范作为依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动机维修人员。 n
本书内容包括:电动机的种类和功能特点、电动机与电动机控制电路、电动机的维护与检修、电动机的拆卸与安装、电动机绕组的拆除与绕制、电动机绕组的嵌线工艺、电动机绕组的焊接工艺和常用电动机绕组的接线方式。本书对电动机知识的讲解全面详细,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全书内容彩色图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非常方便读者学习。 n
为了方便读者的学习,本书还对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专门配置了视频讲解,读者只需要用手机扫描就可以观看视频,读者学习更加直观便捷。 n
本书可供电动机维修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学校、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目录
第1章 电动机的种类和功能特点(P1) n
1.1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 n
1.1.1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 n
1.1.2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3) n
1.2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7) n
1.2.1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7) n
1.2.2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9) n
1.3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2) n
1.3.1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2) n
1.3.2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14) n
1.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5) n
1.4.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5) n
1.4.2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P16) n
1.5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特点(P22) n
1.5.1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P22) n
1.5.2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原理(P23) n
1.6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P24) n
1.6.1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P24) n
1.6.2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原理(P27) n
1.7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P31) n
1.7.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P31) n
1.7.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原理(P35) n
n
第2章 电动机与电动机控制电路(P38) n
2.1 电动机与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关系(P38) n
2.1.1 电动机控制电路中的主要部件(P38) n
2.1.2 电动机和电气部件的连接关系(P44) n
2.2 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P46) n
2.2.1 直流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46) n
2.2.2 直流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电路(P47) n
2.3 交流电动机控制电路(P49) n
2.3.1 单相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P49) n
2.3.2 三相交流电动机联锁控制电路(P50) n
2.3.3 三相交流电动机串电阻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51) n
2.3.4 三相交流电动机Y-△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52) n
2.3.5 三相交流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电路(P54) n
2.3.6 三相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P55) n
n
第3章 电动机的维护与检修(P56) n
3.1 电动机的日常保养(P56) n
3.1.1 电动机机壳的养护(P56) n
3.1.2 电动机转轴的养护(P56) n
3.1.3 电动机电刷的养护(P57) n
3.1.4 电动机换向器的养护(P58) n
3.1.5 电动机铁芯的养护(P59) n
3.1.6 电动机轴承的养护(P59) n
3.2 电动机的常用检测方法(P64) n
3.2.1 电动机绕组阻值的检测(P64) n
3.2.2 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检测(P68) n
3.2.3 电动机空载电流的检测(P69) n
3.2.4 电动机转速的检测(P70) n
3.3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P71) n
3.3.1 直流电动机不启动故障的检修(P71) n
3.3.2 单相交流电动机不启动故障的检修(P72) n
3.3.3 单相交流电动机启动慢故障的检修(P74) n
3.3.4 三相交流电动机不工作故障的检修(P75) n
3.3.5 三相交流电动机扫膛故障的检修(P76) n
3.3.6 三相交流电动机振动、电流不稳故障的检修(P78) n
n
第4章 电动机的拆卸与安装(P80) n
4.1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P80) n
4.1.1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步骤(P80) n
4.1.2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方法(P81) n
4.2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P84) n
4.2.1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步骤(P84) n
4.2.2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方法(P84) n
4.3 电动机的安装(P88) n
4.3.1 电动机的机械安装(P88) n
4.3.2 电动机的电气安装(P93) n
n
第5章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与绕制(P101) n
5.1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P101) n
5.1.1 记录电动机绕组的原始数据(P101) n
5.1.2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方法(P106) n
5.2 电动机绕组的绕制(P111) n
5.2.1 电动机绕组的几种绕制形式(P111) n
5.2.2 计算电动机绕组的绕制数据(P116) n
5.2.3 准备和选取绕组线材(P119) n
5.2.4 准备绕制工具(P119) n
5.2.5 绕组的绕制(P122) n
5.3 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4) n
5.3.1 交流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4) n
5.3.2 直流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8) n
n
第6章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工艺(P129) n
6.1 电动机绕组嵌线工具的使用(P129) n
6.1.1 常用嵌线工具的使用(P129) n
6.1.2 常用嵌线材料的准备(P130) n
6.2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操作(P132) n
6.2.1 电动机绕组嵌线的操作规范和要求(P132) n
6.2.2 电动机绕组嵌线的基本操作(P133) n
6.3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工艺(P137) n
6.3.1 单层绕组的嵌线工艺(P137) n
6.3.2 双层绕组的嵌线工艺(P142) n
6.3.3 单双层混合绕组的嵌线工艺(P143) n
n
第7章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工艺(P146) n
7.1 电动机绕组焊接设备的使用(P146) n
7.1.1 电动机绕组焊接的辅助材料(P146) n
7.1.2 电烙铁的使用(P147) n
7.2 电动机绕组焊接头的连接形式(P148) n
7.2.1 绞接(P148) n
7.2.2 扎线连接(P149) n
7.3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与绝缘处理操作(P149) n
7.3.1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P149) n
7.3.2 电动机绕组的绝缘处理(P151) n
n
第8章 常用电动机绕组接线方式(P154) n
8.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54) n
8.1.1 2极12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4) n
8.1.2 4极12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4) n
8.1.3 2极18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5) n
8.1.4 2极24槽(Q=20)正弦绕组接线图(P156) n
8.1.5 2极24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57) n
8.1.6 4极24槽(Q=20)正弦绕组接线图(P158) n
8.1.7 4极24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59) n
8.1.8 4极32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60) n
8.1.9 4极32槽(Q=28)正弦绕组接线图(P161) n
8.1.10 4极36槽(Q=28)正弦绕组接线图(P162) n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63) n
8.2.1 2极3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3) n
8.2.2 2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4) n
8.2.3 2极42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5) n
8.2.4 2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6) n
8.2.5 4极3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7) n
8.2.6 4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8) n
8.2.7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69) n
8.2.8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0) n
8.2.9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3(P171) n
8.2.10 4极60槽单双层同心式绕组接线图(P172) n
8.2.11 4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3) n
8.2.12 6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74) n
8.2.13 6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5) n
8.2.14 6极54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76) n
8.2.15 6极54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7) n
8.2.16 8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8) n
8.2.17 8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9) n
8.2.18 10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80) n
8.3 三相变极多速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81) n
8.3.1 24槽4/2极双速绕组接线圈(△/2Y,y=6)(P181) n
8.3.2 36槽6/4极双速绕组接线圈(△/2Y,y=6)(P182) n
8.3.3 36槽8/4/2极三速绕组接线图(2Y/2Y/2Y,y=4)(P183) n
8.3.4 36槽8/6/4极三速绕组接线图(2Y/2Y/2Y,y=5)(P184)
作者介绍
序言
第1章 电动机的种类和功能特点(P1) n
1.1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 n
1.1.1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 n
1.1.2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3) n
1.2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7) n
1.2.1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7) n
1.2.2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9) n
1.3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2) n
1.3.1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2) n
1.3.2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原理(P14) n
1.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P15) n
1.4.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P15) n
1.4.2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P16) n
1.5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特点(P22) n
1.5.1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P22) n
1.5.2 交流同步电动机的原理(P23) n
1.6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P24) n
1.6.1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P24) n
1.6.2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原理(P27) n
1.7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P31) n
1.7.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P31) n
1.7.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原理(P35) n
n
第2章 电动机与电动机控制电路(P38) n
2.1 电动机与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关系(P38) n
2.1.1 电动机控制电路中的主要部件(P38) n
2.1.2 电动机和电气部件的连接关系(P44) n
2.2 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P46) n
2.2.1 直流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46) n
2.2.2 直流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电路(P47) n
2.3 交流电动机控制电路(P49) n
2.3.1 单相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P49) n
2.3.2 三相交流电动机联锁控制电路(P50) n
2.3.3 三相交流电动机串电阻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51) n
2.3.4 三相交流电动机Y-△减压启动控制电路(P52) n
2.3.5 三相交流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电路(P54) n
2.3.6 三相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P55) n
n
第3章 电动机的维护与检修(P56) n
3.1 电动机的日常保养(P56) n
3.1.1 电动机机壳的养护(P56) n
3.1.2 电动机转轴的养护(P56) n
3.1.3 电动机电刷的养护(P57) n
3.1.4 电动机换向器的养护(P58) n
3.1.5 电动机铁芯的养护(P59) n
3.1.6 电动机轴承的养护(P59) n
3.2 电动机的常用检测方法(P64) n
3.2.1 电动机绕组阻值的检测(P64) n
3.2.2 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检测(P68) n
3.2.3 电动机空载电流的检测(P69) n
3.2.4 电动机转速的检测(P70) n
3.3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P71) n
3.3.1 直流电动机不启动故障的检修(P71) n
3.3.2 单相交流电动机不启动故障的检修(P72) n
3.3.3 单相交流电动机启动慢故障的检修(P74) n
3.3.4 三相交流电动机不工作故障的检修(P75) n
3.3.5 三相交流电动机扫膛故障的检修(P76) n
3.3.6 三相交流电动机振动、电流不稳故障的检修(P78) n
n
第4章 电动机的拆卸与安装(P80) n
4.1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P80) n
4.1.1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步骤(P80) n
4.1.2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方法(P81) n
4.2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P84) n
4.2.1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步骤(P84) n
4.2.2 交流电动机的拆卸方法(P84) n
4.3 电动机的安装(P88) n
4.3.1 电动机的机械安装(P88) n
4.3.2 电动机的电气安装(P93) n
n
第5章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与绕制(P101) n
5.1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P101) n
5.1.1 记录电动机绕组的原始数据(P101) n
5.1.2 电动机绕组的拆除方法(P106) n
5.2 电动机绕组的绕制(P111) n
5.2.1 电动机绕组的几种绕制形式(P111) n
5.2.2 计算电动机绕组的绕制数据(P116) n
5.2.3 准备和选取绕组线材(P119) n
5.2.4 准备绕制工具(P119) n
5.2.5 绕组的绕制(P122) n
5.3 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4) n
5.3.1 交流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4) n
5.3.2 直流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规范(P128) n
n
第6章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工艺(P129) n
6.1 电动机绕组嵌线工具的使用(P129) n
6.1.1 常用嵌线工具的使用(P129) n
6.1.2 常用嵌线材料的准备(P130) n
6.2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操作(P132) n
6.2.1 电动机绕组嵌线的操作规范和要求(P132) n
6.2.2 电动机绕组嵌线的基本操作(P133) n
6.3 电动机绕组的嵌线工艺(P137) n
6.3.1 单层绕组的嵌线工艺(P137) n
6.3.2 双层绕组的嵌线工艺(P142) n
6.3.3 单双层混合绕组的嵌线工艺(P143) n
n
第7章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工艺(P146) n
7.1 电动机绕组焊接设备的使用(P146) n
7.1.1 电动机绕组焊接的辅助材料(P146) n
7.1.2 电烙铁的使用(P147) n
7.2 电动机绕组焊接头的连接形式(P148) n
7.2.1 绞接(P148) n
7.2.2 扎线连接(P149) n
7.3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与绝缘处理操作(P149) n
7.3.1 电动机绕组的焊接(P149) n
7.3.2 电动机绕组的绝缘处理(P151) n
n
第8章 常用电动机绕组接线方式(P154) n
8.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54) n
8.1.1 2极12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4) n
8.1.2 4极12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4) n
8.1.3 2极18槽正弦绕组接线图(P155) n
8.1.4 2极24槽(Q=20)正弦绕组接线图(P156) n
8.1.5 2极24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57) n
8.1.6 4极24槽(Q=20)正弦绕组接线图(P158) n
8.1.7 4极24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59) n
8.1.8 4极32槽(Q=24)正弦绕组接线图(P160) n
8.1.9 4极32槽(Q=28)正弦绕组接线图(P161) n
8.1.10 4极36槽(Q=28)正弦绕组接线图(P162) n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63) n
8.2.1 2极3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3) n
8.2.2 2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4) n
8.2.3 2极42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5) n
8.2.4 2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6) n
8.2.5 4极3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7) n
8.2.6 4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68) n
8.2.7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69) n
8.2.8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0) n
8.2.9 4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3(P171) n
8.2.10 4极60槽单双层同心式绕组接线图(P172) n
8.2.11 4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3) n
8.2.12 6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74) n
8.2.13 6极36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5) n
8.2.14 6极54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1(P176) n
8.2.15 6极54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2(P177) n
8.2.16 8极48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8) n
8.2.17 8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79) n
8.2.18 10极60槽双层叠绕式绕组接线图(P180) n
8.3 三相变极多速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接线图(P181) n
8.3.1 24槽4/2极双速绕组接线圈(△/2Y,y=6)(P181) n
8.3.2 36槽6/4极双速绕组接线圈(△/2Y,y=6)(P182) n
8.3.3 36槽8/4/2极三速绕组接线图(2Y/2Y/2Y,y=4)(P183) n
8.3.4 36槽8/6/4极三速绕组接线图(2Y/2Y/2Y,y=5)(P184)
这本《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可以说是为我这类想要快速入门电气维修领域的朋友量身打造的。我尤其看重它在“检测”和“维修”两个环节的结合,毕竟,只有准确地检测出问题所在,才能有效地进行维修。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检测仪器(如万用表、兆欧表等)的使用方法,并且针对不同的故障现象,给出相应的检测步骤和判断依据。比如,当电动机出现过热、异响、转速不稳等问题时,应该如何一步步排查,从哪里入手?书中的“彩色图解”我预计会非常有用,因为它能将抽象的电路图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变得生动形象。我期待看到各种绕组的详细构造图,包括它们的线圈排列、绝缘处理等,这对于理解绕组损坏的原因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绕组维修”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导,例如如何判断绕组是否需要重绕,以及重绕的具体流程、匝数、线径的选择等等。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那就更周全了。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手中一本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能够指导我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遇到的各种电动机故障。
评分我之前一直对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感到非常好奇,但又觉得理论知识太过枯燥,很难啃下去。直到我偶然在书店翻到了这本《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人,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我就已经被它丰富的内涵所震撼。它似乎涵盖了从最基础的电动机类型识别,到各种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再到绕组维修的详细步骤,而且还强调了“彩色图解”这一点,这对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释不同绕组的接线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测量电阻、绝缘等参数来判断绕组的好坏。我对书中的“速成”二字也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它能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帮助我快速掌握电动机维修的核心技能,摆脱“只看不练”的窘境。我设想书中应该会配有很多高清的实物图片,甚至是分解图,这样就能更清晰地看到每一个部件的细节,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且,如果能附带一些实际案例分析,那就更完美了,能够让我知道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巧妙地解决。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学习电动机维修打开了一扇通往实践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带回家,好好研究一番。
评分我一直对电机维修这个领域充满向往,但总感觉门槛有点高。《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尤其欣赏它强调的“彩色图解”和“速成”,这表明它是一本旨在降低学习门槛,提高学习效率的书籍。我希望书中能够以最直观、最清晰的方式,展现电动机的内部构造,特别是各种绕组的缠绕方式和连接方法。我设想书中会通过大量的插图和照片,将抽象的电路图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模型,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电机的运行原理。在“检测”部分,我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故障现象,给出相应的诊断流程。比如,如何利用万用表来测量电机的阻抗和对地绝缘,如何通过声音和气味来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在“绕组维修”部分,我更看重它的实践指导性,希望它能提供详细的维修步骤,从拆卸、清洁、绕制到绝缘处理、烘干、测试等,都有清晰的说明和图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入门教材,帮助我建立起对电机维修的基本认识,并能自信地进行一些基础的维修操作,摆脱对专业维修人员的依赖。
评分我是一个对机械设备充满好奇的人,尤其对那些能够驱动工业生产的“心脏”——电动机,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这个书名,直接戳中了我的需求点。我一直认为,仅仅了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因此,我非常看重这本书的“检测”和“维修”这两个关键词。我设想书中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各种电动机故障的典型表现,以及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判断故障的根源。比如,当电动机出现异响时,它会如何引导我去分辨是轴承问题还是绕组问题?当电动机无法启动时,又该从哪些环节着手去检查?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绕组维修”部分的详细阐述,它应该会深入讲解绕组的构造、材料选择,以及在维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例如,如何安全地拆除损坏的绕组,如何精确地计算新绕组的匝数和线径,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绝缘处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性的学习路径,让我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也能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从而能够独立地处理电动机的常见故障。
评分对于我而言,选择一本技术类书籍,最看重的是它的理论深度与实践可操作性的平衡。《彩色图解电动机检测与绕组维修速成》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特别是“速成”二字,暗示着它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核心技能。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电动机的各种工作原理,但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示和通俗的语言来阐述。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电动机(如单相、三相、直流等)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检测要点。在“检测”部分,我希望它能涵盖从基础的目视检查到使用专业仪器的详细方法,例如如何测量绕组的电阻、绝缘电阻,以及判断电机的对地绝缘情况等。而在“绕组维修”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关于绕组故障诊断的全面指南,以及不同故障(如短路、断路、接地等)的维修方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绕组重绕步骤图解,包括如何拆卸旧绕组、如何制作新绕组、如何进行烘干、浸漆等关键工序。我设想书中应该会包含一些常见维修案例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