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丹瑪醫師說:百歲醫師給母親的育兒智慧 [道聲] 港台原版 繁体

现货正版 丹瑪醫師說:百歲醫師給母親的育兒智慧 [道聲] 港台原版 繁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育儿
  • 健康
  • 医学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长寿
  • 台湾图书
  • 港台原版
  • 道聲出版社
  • 繁体中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9780970381460
商品编码:28147350985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丹瑪醫師說:百歲醫師給母親的育兒智慧

  • 作者:  
  • 原文作者:
  • 譯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06/03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380
    • ISBN:978097038146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 百歲醫師親自背書推薦,完整的育兒百科指南
    「在這世上是誰――了解什麼東西對我的孩子好?」
    「是妳。」丹瑪醫師這麼說。

    在我們快速變遷的文化裡,媽媽容易因為相衝突的育兒建議,而變得十分困惑及灰心。但丹瑪醫師,這位傳奇性(百日咳疫苗的研發者之)、享年百十四歲高齡,史上執業長(超過七十五年)的小兒科醫師,也就是育兒界所暱稱的百歲醫師卻肯定說,媽媽才是了解該給孩子什麼好的人。她總是說:「不管是貧是富,沒有人因為太窮或太有錢,而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他們只是需要有人教他們怎麼照顧。」丹瑪醫師真心相信做父母的有能力把孩子照顧好,她願意花時間與父母同檢視生命,教導他們養育兒女,分享她多年的經驗與智慧,以其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專業常識與教育理念,不僅安撫了無數不知所措的母親,且指引她們能開始享受無窮的育兒之樂。

    現在由她親自背書推薦的《Dr. Denmark Said It!》,已經翻譯成中文《丹瑪醫師說》出版。作者瑪蒂亞波門身為十位兒女的母親,有超過三十年向丹瑪醫師求診諮詢的經驗,是貼近百歲醫師育兒法的專家。她花了八年時間蒐集資料,加上親身經驗所寫下的《丹瑪醫師說》,是市面上百歲醫師出版品中,詳盡、權的第手指南。書中包含許多方便閱讀查詢的設計,從新生兒到青少年,把丹瑪醫師對於疫苗接種、飲食、健康的生活習慣、常見疾病的處理應對、何時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等建議,以及其他許多實用的育兒知識都囊括在此新版本中。指引新手父母把照護變得更容易,孩子更健康,他們也更能享受無窮的育兒之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瑪蒂亞波門 (Madia Linton Bowman)


    大學時學的是古典芭蕾,曾與韓國國家芭蕾舞團同台演出,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與丈夫史提夫育有11位兒女,現居住於美國的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城。

    自1998年起,她的親身分享與著作《丹瑪醫師說》,鼓勵了數以千萬無助的母親,從中得到育兒的智慧與良方,甚至啟發了幾位讀者,也將實踐的心得撰寫成書,以幫助更多新手父母更有自信地運用這套育兒法。台灣的育兒暢銷書《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作者林奐均就是其中之。

    譯者簡介

    許惠珺


    畢業於北女中、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電腦科學研究所。
    從事專職翻譯逾二十年。有四個收養的孩子,全用百歲醫師育兒法照顧。

    目錄

    I. 致謝
    V. 推薦序
    01 前言

    05 第章:嬰兒的照顧
    09 新生兒
    09 作息時間
    11 嬰兒哭
    14 餵奶
    14 哺乳
    16 早產兒
    18 輔助食品
    20 溢奶或吐奶
    21 腸絞痛(colic)
    24 體重增加
    24 產後
    26 嬰兒的姿勢
    29 家具的使用
    29 安靜
    30 陽光
    31 黃疸
    31 安撫奶嘴和鵝口瘡
    34 洗澡
    35 衣著
    38 腳和鞋
    39 尿布疹
    40 長牙
    41 三個月
    41 作息時間
    44 自製嬰兒食物泥
    46 四個月
    46 作息時間
    48 白天小睡時間
    48 五個月
    48 食物、作息時間和睡眠
    51 斷奶
    52 睡眠
    54 兩歲
    54 食物、作息時間和睡眠
    56 干擾睡眠的原因
    57 歸納寶寶的作息時間
    59 預防接種

    63 第二章:需要緊急處理的危險癥兆
    63 發燒
    64 腹痛
    65 其他緊急癥兆

    67 第三章:常見病症
    67 腹痛
    69 暈車
    69 頭痛
    70 皮膚
    70 割傷
    71 擦傷和刮傷
    72 嚴重感染
    72 燒燙傷
    73 濕疹
    75 般的疹子
    75 毒藤或毒橡木(Poison Ivy or Poison Oak)
    77 香港腳
    77 金錢癬(Ringworm)
    78 膿皰瘡(Impetigo)
    78 曬傷
    79 膿瘡或癤(Boils)
    79 皮膚龜裂
    80 摩擦起水泡
    80 咬傷和螫傷
    80 蜜蜂、黃蜂、火蟻
    81 壁蝨(ticks)
    81 蚊蟲咬傷
    82 貓狗咬的小傷
    82 毒蛇咬傷
    83 頭蝨(lice)
    83 吞進異物
    83 撞到頭
    84 結膜炎
    85 昏倒
    85 生理痛
    86 輕微口腔潰瘍
    86 外耳炎
    88 流鼻血
    88 蟯蟲
    89 針眼(麥粒腫)

    91 第四章:消化道問題和灌腸
    91 判斷消化道問題
    92 灌腸的目的
    93 標準灌腸
    96 保留灌腸∕茶灌腸(Retention Enema∕Tea Enema)
    98 再談預防脫水
    98 學到教訓
    100 復原後的飲食
    101 抗生素和腸胃問題

    103 第五章:發燒
    103 判斷發燒
    105 治療方式
    109 發燒和灌腸
    109 判斷疾病的嚴重性
    110 復原

    111 第六章:傳染性疾病
    112 般疾病的判斷
    114 普通感冒
    116 咳嗽
    118 呼吸喘鳴聲(wheezing)
    118 流行性感冒
    119 肺炎
    121 鼻竇感染
    121 耳朵感染
    124 鏈球菌性喉炎(strep throat)
    125 扁桃腺炎
    128 猩紅熱
    128 德國麻疹
    129 水痘
    132 泌尿道感染
    133 百日咳
    134 囊性纖維症(Cystic Fibrosis)
    134 如何阻止病菌散播

    137 第七章:抗生素
    138 如何有效使用抗生素
    138 盤尼西林(Penicillin)
    139 安比西林(Ampicillin)和安莫西林(Amoxicillin)
    139 紅黴素(Erythromycin)
    140 對抗生素過敏
    141 服用抗生素

    143 第八章:過敏
    143 辨識過敏
    144 治療
    146 過敏與嬰兒
    147 抗過敏針劑(Desensitizing Shots)
    148 抗組織胺劑和解充血藥
    148 緊急狀況

    149 第九章:百歲醫師常用的藥物
    149 非處方箋藥物
    156 處方箋藥物
    158 廚房常備物品
    158 替代藥物清單

    165 第十章:母親的陪伴
    171 責任
    172 教育
    173 經濟
    174 小強的天
    178 怎麼做好?
    179 態度
    180 關係
    181 祖父母
    182 家
    183 專家的忠告和教養

    185 第十章:營養和健康習慣
    187 營養
    187 蛋白質
    189 澱粉
    189 蔬菜
    190 水果
    191 甜食
    193 飲料
    195 乳製品
    197 鈣質
    198 脂肪
    198 吃飯時間
    201 菜單範例
    202 道菜料理(One-dish Meals)
    208 完整的豆類料理
    210 其他豆類食譜
    214 Debra Ridings的全麥麵包
    216 固定作息
    218 睡眠
    221 陽光與運動
    222 守護兒女的健康

    225 第十二章:需要什麼?
    228 順服
    232 好老師
    236 爸爸
    238 回到基本面
    240 時間
    244 青少年和時間
    245 雅各.阿博特(Jacob Abbott)的智慧
    248 交友
    255 穿著
    258 男女有別
    261 界線
    266 愛與關心
    270 夢想
    272 工作
    274 團隊工作
    277 服事
    279 逆境
    284 基督
    286 推薦教養資訊

    289 第十三章:預防接種

    301 第十四章:故事分享

    301 代代相傳
    306 無比愛心
    308 鬆口氣
    311 問題解決了
    313 沒有辦法時
    318 「捨近求遠」
    320 感謝上帝!
    326 提多書二章
    333 兩對雙胞胎
    341 十二個孩子的母親
    344 回家
    345 丹瑪醫師略傳
    350 特殊服務與研究
    351 會員與榮譽

    355 附錄:疫苗來源圖表
    359 附錄二:要看電影嗎?
    371 附錄三:波門家的格言
    379 索引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跨越山海的智慧:家庭教育的未来图景》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探讨现代家庭教育的多元路径与深远影响,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图书信息。 --- 图书简介:《跨越山海的智慧:家庭教育的未来图景》 导言:时代的呼唤与教育的重塑 在信息爆炸与全球化浪潮交织的今天,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我们的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进,对下一代的培养要求也随之提升,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智的塑造、情感的滋养以及独立生存能力的构建。《跨越山海的智慧:家庭教育的未来图景》正是基于对这一时代需求的深刻洞察而创作的。本书并非追随某一单一的教育流派,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宏大而实用的框架,引导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跳出日常的琐碎纷扰,从更宏观、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审视家庭教育的本质与未来。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跨越心理学、社会学、未来学及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可实践操作的教育蓝图。我们相信,真正的教育智慧,源于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社会需求的精准预判。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重新定义“成功”与“成长” 本部分聚焦于教育观念的革新。在工业化教育体系的惯性下,许多家庭仍在不自觉地追求标准化答案和短期内的成绩优异。然而,面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日益普及的未来,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情商已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章:告别“唯分数论”的陷阱 深入剖析了标准化测试对儿童内在学习动力的扼杀作用。通过大量案例研究,揭示了“心流体验”在深度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本章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合格的“工具人”,而是培养能够自主定义“成功”的独立个体。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家庭环境,鼓励孩子进行基于兴趣的深度探索,而非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第二章:大脑发育的黄金法则与环境互动 本章引入最新的神经科学发现,阐释环境、体验和情感连接如何塑造儿童的大脑结构。我们详细讨论了“神经可塑性”的意义,并提出了“体验丰富化”的家庭实践策略。这包括如何通过感官刺激、跨文化交流(即使是虚拟的)以及早期挫折教育,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书中特别强调了运动、睡眠与学习效率之间的铁三角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时间管理和生活习惯优化建议。 第三章: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学会“如何学习” “学会如何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基石。本章详细介绍了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即个体对自身思维过程的理解和调控能力。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教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提问、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度并进行有效的自我修正。这不仅仅是学习技巧,更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思维习惯。 第二部分:情感共振——构建安全而有韧性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情感教育的第一课堂。《跨越山海的智慧》坚定地认为,没有安全的情感基础,任何高深的知识都难以有效吸收。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并培养孩子应对复杂情绪和逆境的能力。 第四章:依恋理论的现代演绎:从安全感到着陆点 回顾并更新了经典依恋理论在数字时代的适用性。我们探讨了“替代性照料者”(如祖父母、网络社区)对孩子依恋模式的影响,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通过“高质量的在场”来强化核心依恋。书中提供了“十分钟深度连接法”等实操工具,帮助家长修复因忙碌而疏离的亲子关系。 第五章:情商的“软技能”与情绪韧性训练 情绪管理不再是“压抑”或“爆发”,而是“识别、接纳与转化”。本章提供了详细的“情绪词汇库”构建指南,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命名和理解复杂情绪。重点探讨了“挫折容忍度”的培养,提出“适度的挑战与及时的支持”相结合的原则,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以应对未来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变数。 第六章:数字时代的边界与连接:屏幕的智慧使用 面对无处不在的屏幕,本章拒绝一味地“禁用”,而是提倡“赋能”。我们分析了不同类型数字内容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立家庭“数字契约”的框架。这包括如何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使其能批判性地看待网络信息,并将数字工具转化为创造和学习的助力,而非沉溺和分散注意力的工具。 第三部分:社会融入——培养面向未来的全球公民 现代家庭教育必须超越小我的范畴,将孩子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未来公民。《跨越山海的智慧》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第七章:全球视野的构建:超越地理藩篱的文化学习 在跨国协作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文化敏感度和多元视角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无距离文化体验”的多种方法,包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沉浸式体验、参与跨国线上协作项目,以及在家中构建“世界角落”的实践。重点讨论了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与不同文明的价值体系。 第八章:同理心与公共精神:从“我”到“我们”的过渡 本章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利他主义精神。我们详细介绍了“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在家庭中的微型实践,例如如何引导孩子识别社区问题并主动参与解决。书中强调,真正的公民教育,始于对他人困境的感同身受,以及将这种感受转化为积极行动的能力。 第九章:价值驱动的职业探索:未来工作者的自我定位 未来职业的形态难以预测,因此,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比选择具体的行业更重要。本章提供了一套“价值澄清工具”,引导青少年探索他们对“意义”、“贡献”和“自由”的理解,从而在未来面对职业选择时,能够做出与内心驱动力高度一致的决策。这是一种对“内在指南针”的培养。 结语:教育的永恒旅程 《跨越山海的智慧:家庭教育的未来图景》旨在成为一本陪伴家长度过孩子成长关键阶段的指南,它不提供速效药方,而是提供了一套持续反思与成长的哲学工具。教育是一场漫长而光荣的旅程,需要勇气去打破旧有观念,需要智慧去拥抱未知变革。本书希望点燃的,正是这份面向未来、充满希望的教育热情。通过跨越学科的边界,连接理论与实践,我们共同绘制出属于我们下一代的,丰盛而坚韧的成长蓝图。 --- 目标读者群体: 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和未来教育趋势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儿童发展研究者。 核心价值: 提供一套全面、前瞻且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战略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言部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真诚,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位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我特别欣赏他叙事时的那种克制和细腻,能够把复杂的人生哲理融入到日常的育儿点滴中,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注意到书中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这些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探讨,这让书里的观点一下子就变得有血有肉,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内化。这种讲述方式,比起那些堆砌理论的书籍,更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好像他真的坐在你对面,与你一起探讨如何做一个更智慧的父母。

评分

这本封面设计得还挺朴实的,拿到手里感觉很有分量,纸质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看得出来出版社在细节上还是下了功夫的。我本来就对育儿方面的书籍挺感兴趣的,尤其是一些有深度、能带来新视角的,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决定入手了。书里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我注意到书的装帧很扎实,应该能经得起反复翻阅。我对作者的背景也做了一些了解,毕竟一个人的经历和思考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书的内容深度,所以光是这一点就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总体来说,从外在感受来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且用心。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它不是简单的章节堆砌,而是有逻辑地层层递进,从宏观的育儿理念,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日常互动和情绪管理。每次读完一个大章节,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之前模糊不清的一些育儿困惑,一下子找到了清晰的脉络。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如何带孩子,更是在学习如何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这种超越了育儿本身,触及到生命哲学的深度,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心灵成长的指南。

评分

我比较注重书籍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给我“你应该怎么样”的压力,而是提供了多种思考的维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举例来说,对于某一类常见的育儿困境,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单一的,而是从不同角度去剖析问题的根源,然后给出启发性的建议。这让我感觉自己是在学习一种思考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育儿“秘诀”。我发现自己读完一章后,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想自己最近的育儿实践,然后对照书中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调整。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对我来说价值巨大。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它有一种难得的温暖感和人文关怀。作者在讨论严肃的育儿问题时,没有使用过多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充满智慧的口吻进行交流。读起来感觉很放松,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心态平和的长辈在聊天。尤其是在谈及“成长与放手”这类比较敏感的话题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艺术化,既有对孩子独立性的尊重,也保留了父母应有的支持和关爱。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在很多育儿书中是很难看到的,让人读后心头一暖,也更坚定了自己育儿的信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