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商周出版 港台原版 繁体

现货正版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商周出版 港台原版 繁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财务报表
  • 财务分析
  • 投资理财
  • 商周出版
  • 港台图书
  • 繁体中文
  • 生活常识
  • 入门
  • 原版书籍
  • 经管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9789862729694
商品编码:28147725137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01/30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320
    • ISBN:978986272969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3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只要懂中文,你就看得懂財報!】
    不怕數字密密麻麻,一眼抓出關鍵的投資密碼!
    只要懂得加減乘除,就能看穿公司隱藏的危機!
    以直觀的日常案例,教你中翻中解釋財報概念!

    財務報表是一種語言學,難的是中翻中。中英夾雜的專有名詞看似複雜,其實靠常識就足以理解,不必辛苦死背定義。你無須鑽研艱深數字與公式,只要運用個人生活中的財務思維,就能推導出公司經營的各種關鍵資訊,看穿投資密碼!

    ●瞭解三大報表立體觀,避免落入帳務造假陷阱!
    ●搞懂損益盈虧純屬帳面進出,預估的淨利不等於現金!
    ●學會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綜合運用,輕鬆判斷經營績效!
    ●抓出現金流量往來的真相,真正看出公司的獲利含金量!

    【領銜推薦】

    戴勝益 王品集團創辦人
    何飛鵬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黃明漢 神基科技董事長
    宣建生 冠捷科技董事長
    許景泰 SmartM 創辦人
    楊佳燊 傑思?愛德威創辦人暨執行長
    謝文憲 商周部落格、蘋果日報 職場專欄作家
    王永福 上市公司簡報顧問、《上台的技術》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明樟


    喜愛冒險的創業家,職業生涯曾創立過科技、網路及美妝平台公司,並在數家大型企業擔任歐洲區與新興市場業務主管長達10年經驗。

    因多元工作洗禮與海外實務經驗,作者擅長以老闆心態分析各項工作所面臨的數字迷思,擁有兩岸多項教學專利,現為國際級企業的指定財務課程講師,授課對象包含:阿里巴巴、Mercedes Benz、Costco、SONY、Hitachi……等,足跡遍及兩岸三地百家企業,是兩岸指定度高的數字管理講師。

    目錄

    PART1 看財務報表就是在學語言
    1-1 財報不能單看一張
    1-2 財務報表是一種語言學,難的是「中翻中」
    1-3 財報閱讀招:看懂全貌即可
    附錄 會計師查核意見標準解釋

    PART2 損益表:告訴您公司到底是賺還是虧
    2-1 用生活常識推導出正確的損益表觀念
    2-2 量大不一定好
    2-3 收入、成本和費用,哪一個重要?
    2-4 損益表是預估,不是100%確定的報表!
    2-5 決策幫手:損益兩平點

    PART3 資產負債表
    3-1 資產負債表的基本概念
    3-2 資產負債表的特殊科目說明
    3-3 活用資產負債表:以長支長
    3-4 大量的盈餘,怎麼分配或處理
    3-5 經營能力好壞判斷: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綜合運用
    3-6 經營能力實戰分析
    3-7 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做生意的完整週期
    3-8 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淨利率這麼低能活嗎?
    3-9 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兩家公司RoA很接近,該怎麼判斷好壞?

    PART4 現金流量表
    4-1 消失的第三張關鍵報表
    4-2 現金流量表上的數字涵義
    4-3 現金流量表案例解析
    4-4 財報現金流量觀念總整理

    PART5 附錄─財務常識總複習

穿越迷雾:洞察商业本质的财务分析实战指南 本书简介: 在这部深度剖析企业运营逻辑与财务语言的著作中,我们聚焦于将晦涩难懂的财务报表转化为清晰、可操作的商业洞察力。本书并非仅仅是会计准则的罗列,而是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旨在帮助读者——无论是初涉商界的职场新人、寻求突破的企业管理者,还是关注资产增值的投资者——构建起一双“看透数字背后的故事”的慧眼。 我们深知,许多人对财务报表抱有敬畏甚至畏惧之心,认为那是专业人士的“黑话”。因此,本书的叙事风格力求去技术化,重逻辑推演。我们不强求读者成为注册会计师,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像一名经验丰富的企业CFO一样去提问、去质疑、去发现隐藏的风险与机遇。 全书结构围绕“三大报表”展开,但其核心在于“关联性与动态分析”。 第一部分:资产负债表——企业的“体检报告”与“家底盘点”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快照,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揭示了企业的结构稳定性与流动性风险。 1. 资产的质量与变现能力: 我们将深入探讨“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构成逻辑。重点剖析存货的合理性——过高的存货可能意味着滞销或过时,而过低的存货则可能意味着错失销售机会。对于“应收账款”,本书会提供一套实用的风险评估模型,教你如何区分“优质客户欠款”与“坏账风险”。我们不会止步于“账面价值”,而是探讨“公允价值”与“可收回价值”之间的微妙差异,理解折旧与摊销对资产真实价值的侵蚀。 2. 负债的结构与杠杆的艺术: 负债是双刃剑。本书详细区分了“经营性负债”(如应付账款)与“融资性负债”(如长期借款)。读者将学习如何解读资产负债率的健康区间,并理解有息负债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之间的乘数效应。我们还会引入“或有负债”的概念,解释那些未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列出,却可能在未来对企业造成重大冲击的隐性风险,例如未决诉讼或重大的担保责任。 3. 股东权益:价值创造的源泉: 股东权益不仅仅是“净资产”,更是企业历史积累的价值。我们将解析“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差异,探究股本溢价背后反映的市场信心,以及股利政策对企业未来扩张能力的影响。 第二部分:利润表——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诊断 利润表是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窗口。本书将利润的计算过程,拆解为一系列可被量化管理的运营指标。 1. 收入的真实性与质量: 区分“一次性收入”与“可持续收入”是关键。我们会详细分析收入确认的时点,揭示某些行业如何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利用合同负债来“美化”当期业绩。读者将学会运用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判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强大到足以抵御成本上涨的压力。 2.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控制: 成本结构的分析是利润控制的核心。我们不仅关注销货成本(COGS)的波动,更强调“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合理性。如何识别那些“不必要的”管理费用扩张?如何通过比较销售费用率与行业平均水平,判断企业的营销效率?本书提供了一套针对性的分析流程。 3. 净利润的“含金量”: 最终的净利润并非终点。我们强调区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会计利润”。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很高,但现金流却持续紧张,这通常是财务出现问题的强烈信号。本书会教授如何快速通过“利润表到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识别利润质量不佳的陷阱。 第三部分:现金流量表——企业的“血液循环”与“生存能力”监测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信息中最诚实的部分,因为它记录的是真金白银的流入与流出。本书将其视为评估企业短期生存能力和长期发展后劲的“生命体征监测仪”。 1. 经营活动的“造血”能力: 这是分析的重中之重。我们将聚焦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如何受制于营运资本(存货、应收、应付)的变动。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必须能将销售转化为现金,而不是停留在应收账款上。 2. 投资活动的“布局”眼光: 考察企业是在进行“扩张性资本支出”(购买新设备、建新厂),还是在“收缩性投资”(变卖资产以求生存)。我们将分析资本支出(CAPEX)与折旧之间的关系,判断企业的投资效率与资本回报率。 3. 筹资活动的“输血”依赖度: 关注企业是依赖股东注资(发行股票)还是银行借贷(增加负债)来维持运营和扩张。通过分析债务的偿还结构与分红支付,可以评估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以及其未来财务结构的稳健性。 第四部分:综合分析与行业洞察 本书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将三大报表融会贯通,进行跨期、跨行业的比较分析。 我们将引入杜邦分析体系,将其作为解构ROE的利器,清晰地展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来源于高利润率、高资产周转率还是高财务杠杆。每一种驱动力都对应着不同的商业策略和风险敞口。 最后,我们提供行业特异性分析的视角。银行、房地产、高科技制造等不同行业的财务报表需要不同的解读侧重。例如,在科技行业,关注研发投入(R&D)资本化与否的重要性远高于传统零售业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关注。 学习成果: 读完此书,您将不再是简单地阅读数字,而是能够像一名资深分析师一样,对企业的健康状况、管理层的决策质量以及未来的潜在风险和价值增长点,形成一套逻辑自洽、论据充分的判断体系。本书的目标是培养您的财务批判性思维,让您在任何商业决策场景中,都能基于扎实的数字基础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为我这种“拖延症晚期患者”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那种长篇大论、一眼望不到头的段落,而是大量使用短句和对话式的表达,读起来节奏感非常强,一点也不拖沓。我最喜欢它在解释“财务比率分析”那一章节的处理手法。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二十几种比率,而是根据读者的需求,将比率分成了“健康检查类”、“盈利能力类”、“偿债能力类”等几个维度,就像是医生根据症状开药方一样。他会明确告诉你,如果你担心这家公司会不会倒闭,你就重点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如果你想知道它赚不赚钱,就重点看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种针对性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有选择性地深入学习。而且,这本书的篇幅控制得非常好,每一章的长度都恰到好处,读完一个小的知识模块,就有一种“搞定了”的成就感,这种正向反馈机制,极大地激励了我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让我从“不得不读”变成了“主动想读”。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堪称一次愉快的思维探险。与市面上许多充斥着枯燥图表和复杂脚注的教材不同,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建立一种轻松的、平等的对话关系。他没有把自己塑造成高高在上的专家,反而更像是一个和你一起在咖啡馆里,边喝咖啡边讨论商业现象的朋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长期价值创造”的强调。很多初学者只关注短期股价波动和季度业绩,但这本书引导我跳出这种短视行为,去理解一家优秀的公司是如何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稳健的资本结构来积累“护城河”的。书中对“商誉”这个概念的解析特别到位,没有把它仅仅当成一个数字,而是将其视为过去并购带来的“未来收益预期”,并警示了商誉减值的巨大风险。这种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让财务分析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成为了理解企业战略和未来走向的一门学问。读完后,我不再是那个看到财报就头疼的门外汉,而是一个能够带着基本判断力去评估商业机会的“有心人”。

评分

初次接触财务知识时,我总是被那些专业术语吓退,什么“摊销”、“折旧”、“公允价值”,听起来就像是天书。但这本书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它彻底打破了这种隔阂。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现金流量表”的方式,很多人觉得这是最难理解的部分,但作者把它解释成“一个人的收入和支出流水账”,清晰地区分了日常经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动。他用了一种非常幽默的口吻提醒读者,一家公司账面上有再多利润,如果现金流断了,那跟空壳子没什么区别。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评估投资风险的普通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忠告。书里对“利润表”的讲解也独具匠心,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计算毛利率和净利率,而是引导你去思考这些比率背后的商业逻辑。比如,为什么有些公司的毛利率很高,但净利率却很低?这背后可能隐藏着高昂的管理费用或者沉重的利息负担。这本书的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每学到一个新概念,作者都会用一个小小的总结或提问引导你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点,确保你没有掉队。读完前三分之一,我感觉自己已经有了一套观察和分析任何一家公司的基本“框架”了,这种能力上的提升,远比单纯记住几个公式有价值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金融入门书籍里的一股清流,摒弃了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腔调,采用了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视觉语言。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了,那种“咦,这不就是我平时在菜市场、在超市里看到的那些东西吗?”的感觉,一下子拉近了与财务报表这种“高冷”知识的距离。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棒的观点:财务报表不是给会计师看的,而是给所有做决策的人看的。这一点非常击中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的心。读下去之后,我发现作者真的非常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讲到资产负债表时,他没有直接抛出公式,而是把它比喻成一个家庭的“财富快照”,告诉你现在拥有什么,欠别人什么。这种比喻非常生动,让我瞬间明白了资产和负债的本质区别。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大量穿插了生活中的小案例,比如分析一家连锁咖啡店的盈利能力,或者评估一下朋友开的小餐馆的现金流状况。这些案例的代入感极强,让我立刻能联想到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从而真正理解那些数字背后的含义,而不是死记硬背定义。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很有考量,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让人有一种物有所值的感觉。

评分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在“深度”和“广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没有沦为那种流于表面的“理财小常识”,也没有陷入让人望而却步的会计准则泥潭。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面前铺开一张地图,告诉你哪里有陷阱,哪里是捷径。例如,在讨论“报表附注”的重要性时,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来强调那些“潜台词”。很多财务高手都知道,真正的秘密往往藏在那些被一笔带过的小字说明里。书中举例分析了一个公司如何通过“金融工具重分类”来美化当期利润,这种对“会计操作空间”的深入剖析,绝对不是一般入门书籍敢于触碰的深度。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作假”,而是如何“识别那些可能存在的粉饰行为”。这种批判性的思维训练,让我看待新闻报道和公司公告时,多了一层审视的眼光。它不仅仅是教我“看懂”报表,更是教我“质疑”报表背后的动机,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财务素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