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宋本重修广韵/古逸丛书 |
| 作者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定价 | 298.00元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7553453 |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572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古逸丛书》是清末派驻日本公使黎庶昌与随员杨守敬在日本访求辑刻,以其中多古本逸篇,遂命名为《古逸丛书》。日本历史上对于我国文化的吸收,向来不遗余力。《古逸丛书》的辑印成书,使千百年来流落异邦的典籍得以回归,对于我国文献的保存、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赓续,影响至为深远。这部书雕刻工艺精良,装帧精美,内容广泛,也具书法艺术、版本学价值,故此百多年来受到学术界、出版界的重视。 |
| 作者简介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目录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编辑推荐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文摘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序言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我是一名在校的古代文学研究生,每天泡在图书馆里,与各种古籍打交道是家常便饭。坦白讲,很多出版社出版的“古籍系列”要么是粗制滥造,要么就是校对失误百出,让人读得非常别扭。但这一本《宋本重修广韵》绝对是个例外。它的字形处理得非常讲究,既保留了宋刻本特有的那种古朴韵味,又确保了现代读者阅读的舒适度,没有出现那种“为了古朴而古朴”的审美误区。我用了快一周的时间来比对它和我们学校图书馆藏的另一个影印本,发现此版本的注释更加系统化,尤其是在解释一些历史地理名词时,引用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这对于我们做研究的人来说,意味着更少的二次核查时间。配送过程也出奇地顺利,新华书店的物流一如既往的可靠,书本完好无损地送达,外包装的保护措施做得十分到位,看得出出版社和发行方对这套书的重视程度。这是一套值得我们购入并珍藏的专业书籍。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我对古籍修复和版本校勘的流程一直非常感兴趣,而这本《宋本重修广韵》显然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从目录的编排就能看出其体例的完整性,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影印或重排了原文,更包含了大量的校勘记和版本源流考证。这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时期韵书的演变脉络至关重要。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某一特定韵部变化的论述,作者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不同版本间的细微差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对比,那种“庖丁解牛”般的专业精神令人叹服。这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了,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音韵学发展史的微缩景观。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版权页上对底本来源的详细说明,这使得我们作为读者,可以明确知道我们正在阅读的是哪个权威版本,这在学术研究中是极其重要的诚信体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标价,它承载的是一代代文人对语言秩序的执着与敬畏。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封面设计得很有古典韵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来细细品味。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古籍整理本,毕竟涉及到宋代的韵书,那种文字和校勘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翻开内页后,惊喜地发现排版非常清晰,注释详略得当,即便是对古代音韵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大致跟上编者的思路。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字的解释,他们似乎花了不少心思去考证,旁边的白话译注也十分精炼,避免了过度冗余的学术腔调,使得阅读体验流畅了不少。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宋词的发音习惯,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语音基础,让我对那些跨越时空的声韵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体现了出版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装帧牢固,想必能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希望接下来的深入阅读能带给我更多关于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惊喜发现。
评分我是一个重度“版本控”,收藏古籍的复刻本是我的主要爱好之一。市面上很多声称是“重修”或“校注”的版本,实际上只是简单的文字输入加了几笔无关痛痒的校订。但《宋本重修广韵/古逸丛书》这个版本,从其“古逸丛书”的系列定位就能看出其非同一般。它体现了一种对“珍稀”和“完整性”的极致追求。从纸张的颜色到油墨的浓度,都力求还原宋代的印刷风貌,这对于收藏家来说是极大的吸引力。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页面的插图和版式处理,那些精细的栏边文字和符号,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和尊重,没有为了迎合现代阅读习惯而进行破坏性的“优化”。它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是一件工艺品。我将它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我书房里温度湿度恒定的书柜中,希望它能长久保存。这种对原貌的坚持,正是我们这些“版本控”所渴求的匠人精神的体现。
评分说实在的,我买书主要图个乐子,对那些高深的学术理论不太感兴趣,我只是想通过阅读古代的文本,来体会一下古人的生活场景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很“硬核”,但实际上它的阅读体验是相当具有趣味性的。我发现自己可以对着里面的发音标记,试着去模仿那种古老的口音,想象一下北宋汴京街头的人们究竟是如何交流的。那些被现代汉语淘汰的读音,在书里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秘密通道。我甚至带着这本书去拜访了一位研究中古音韵学的退休老教授,老先生看到后连连称赞,说这个版本的整理工作非常扎实,比他手上很多早些年版本的资料都更完善。他建议我重点关注其中关于“入声”的划分,那部分是了解古代声调系统的核心。这本书让我感悟到,语言不只是交流工具,它更是流动的历史,这本书就是那条河流的清晰水文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