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照度、亮度、眩光、顯色性、測光量?
照明設計如何影響人類心理?
如何因應不同的空間配置不同的光源?
照明的器具與光源的種類有哪些?
本書是日本知名建築.照明設計師松下進歷經長年考察、累積第*線經驗撰寫而成,書中以全彩圖解的方式為讀者解說室內照明的學理、機制與實際應用等知識。除了探討照明對心理的影響以及色彩運用的技巧外,更全面考察照明手法的類別、光源的差異與燈具的不同,在實際運用上所造成的空間感受異同,更進而論及新世代的自立循環型住宅、日光利用手法與節電策略等議題。內容不僅囊括各面向的基礎照明知識,其解說更是深入淺出,並附有實景範例照片,是一般大眾想要初步探究照明設計領域的佳入門書。
本書特色
本書從照明的基本學理到實際運用;從歷史性的考察到當代建築照明手法的探究;囊括各個面向的照明知識,是照明設計入門者值得參考的實用工具書。
作者簡介
松下 進
1966年出生於日本奈良縣。京都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系建築學第二專攻修畢後,曾任職於大型照明製造公司,從事照明設計。
2000年成立松下進建築.照明設計工作室。經手由個人住宅到中國都市景觀照明等多面向的照明設計。擔任日本國土交通省綜合技術開發計畫自立循環型住宅開發委員會、照明學會住宅照明基準改正委員會、日本建築學會光環境設計WG等眾多學會的委員職務。以讓建築與照明完全調和的住宅(I-HOUSE),獲頒第5屆照明學會照明設計獎勵大獎。
現任武藏工業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並擁有日本一級建築士資格。
前言
聽到「光」這個字,你會聯想到什麼?
也許是太陽光、月光,或者耶誕節的燈飾吧。
筆者所想到的,是從萬神殿的天窗射入的一道光,以及透過彩繪玻璃充盈於教堂裡的七彩光芒。
因而連帶回想起當初看到這些光時,正是單獨旅行而吃足了苦頭的時候。
當人們回憶起某一刻的光線,腦海中就會浮現過去曾體驗過的畫面,並且喚起當時的心境。
即便是同樣的畫面,也會因為觀者的年齡、經驗與境遇的不同,而有天差地別的感受。
事實上,光設計不僅在於讓物品看來更美麗,也可以藉由某一幕場景的設計,替觀者創造回憶。
特別是在住宅方面,可以依照居住者的喜好與生活型態變化必要的光線。住宅的照明設計,就是為了名為住家的舞台而規劃的照明裝置。
當然,因為是以居住者為主體,所以照明的目的,就是要為主人的生活帶來變化,使其生活變得多采多姿。
於是也就有許多應該了解的事項。
本書中廣泛地統整了與住宅照明相關的基礎知識。
首先了解基礎知識、累積經驗,接著就請在居住者的生活中加以演繹吧。
歡迎來到照明設計的世界。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技术细节的处理上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平衡点。它既没有沦为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也没有因为追求通俗易懂而牺牲掉设计深度。对于我这种对技术参数略有涉猎的读者来说,它在讲解配光曲线、眩光控制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灯具功率时,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让我欣赏的是,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吸顶灯和吊灯,而是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隐藏式照明、轨道灯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灯带这种现代手法来勾勒建筑线条,增加空间的层次感。特别是关于“见光不见灯”的设计哲学,书中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比如灯槽的深度计算、扩散板的选择,这些都是你在网上搜索普通教程时很难找到的细致信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照明设计是与建筑结构、家具布局甚至日常活动紧密结合的整体艺术,而不是事后补救的装饰品。它教会我如何像设计师一样思考照明的“前置性”。
评分这本关于住宅照明设计的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对空间美学充满好奇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那种既专业又不失亲切感的排版吸引住了。作者在开篇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设计规范,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光”的本质讲起。比如,他们是怎么解释显色指数(CRI)对家居氛围影响的,简直是清晰易懂到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我以前总觉得,灯光就是个开关的事情,要么亮要么暗,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阐述了不同色温的光线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绪和室内空间的感知,比如暖白光如何营造温馨感,而冷白光又适合哪种现代简约的风格。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实际案例的对比图,从同一房间在不同灯光设置下的效果差异,那种视觉冲击力非常直观,让我立刻明白了“好的照明设计是空间的灵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读完前几章,我已经开始审视自己家里的客厅和卧室,忍不住想去调整那些不合理的灯具配置了。它不仅仅是本理论书,更像是一本实用的“家居光影改造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和版式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这对于一本专业书籍来说,是极其难得的。我手里拿的是繁体中文版本,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印刷的色彩还原度极高,这对于理解书中展示的光影效果至关重要。排版上,大量的留白和清晰的图文对应,让阅读过程非常流畅,完全没有那种信息过载的压迫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自然光与人工光的协调”。它通过精妙的示意图,解释了如何在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段,通过人工光源去弥补自然光的不足,并保持整体视觉的舒适度。我发现作者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比如针对阅读角、烹饪区、甚至是卫浴空间(关于化妆照明的讨论非常到位),都提供了具体到流明值和色温范围的建议。这本不像是快速出版的应景之作,更像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沉淀下来的结晶,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和打磨。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照明设计入门”的范畴。它实际上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光来“雕塑”居住空间的艺术指南。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光线那种近乎诗意的理解,比如他们如何描述光线在木纹上的流动感,或者在磨砂玻璃上产生的柔和漫反射。它让我开始关注那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踢脚线上的洗墙灯带来的空间纵深感,或者装饰柜内嵌的灯带如何提升藏品的质感。它并没有给出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和定义属于自己家的光环境。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方法非常高明,它培养的是一种对光影的敏感度,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参数。看完这本书,我不再只是一个“消费者”,更像是一个积极参与空间营造的“协作者”,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家居美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居家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普通用户,我最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只谈理论,而是手把手教你如何规划一个新家的照明系统。它甚至讨论到了开关面板的布局和智能照明系统的集成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装修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但使用起来又最影响日常幸福感的细节。书中有一段关于“聚焦与扩散”的论述特别启发了我,它解释了如何通过不同角度的光束角来控制视觉焦点,比如用窄光束突出艺术品,用宽光束营造环境光。我过去买的射灯总是打得太散或者太集中,现在明白了这是因为我没有正确理解灯具的配光特性。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涵盖了从宏观的整体概念到微观的单个灯具选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让我能够自信地和设计师或装修工人进行有效沟通,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