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电磁通论
定价:89.00元
作者:(英)麦克斯韦 著,戈革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1
ISBN:9787301165157
字数:750000
页码:62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弁言
《电磁通论》导读
译者前言
版原序
第二收康序
第三版原序
绪论 量的测量
编 静电学
 章 现象的描述
 第二章 静电的初等数学理论
 第三章 论导体组中的电功和电能
 第四章 普遍定理
 第五章 两个带电体系之间的机械作用
 第六章 论平衡点和平衡线
 第七章 简单事例中的等势面和电感线的形状
 第八章 简单的带电事例
 第九章 球谐函数
 第十章 共焦二次曲面
 第十一章 电像和电反演的理论
 第十二章 二维空间中的共轭函数理论
 第十三章 静电仪器
第二编 动电学
 第十四章 电流
 第十五章 电导和电阻
 第十六章 接触物体之间的电动势
 第十七章 电解导电
 第十八章 电解极化
 第十九章 线性电流
 第二十章 三维空间中的导电
 第二十一章 三维空间中的电阻和电导
 第二十二章 不均匀媒质中的导电
 第二十三章 电介质中的导电
 第二十四章 电阻的测量
 第二十五章 关于物质的电阻
第三编 磁学
 第二十六章 磁学的初等理论
 第二十七章 磁力和磁感
 第二十八章 磁管和磁壳
 第二十九章 感生磁化
 第三十章 磁感应的特殊问题
 第三十一章 感生磁的韦伯理论
 第三十二章 磁学测量
 第三十三章 关于地磁
 ……
第四编 电磁学
内容提要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综合,而且从技术上产生出惊人结果。一方面通过电工学使整个文明社会电气化,使工业自动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电磁波的预言和发现,直接把人类引导到无线电世纪,而这构成了信息与传媒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电磁通论》,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前瞻性是无可替代的。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电磁学知识,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亲身感受十九世纪物理学革命的脉搏。麦克斯韦的工作,是将当时零散的电学、磁学和光学现象,统一在一个优雅的数学框架之下,这本身就是科学史上一次伟大的综合。书中对场的概念的深入探讨,为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场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强烈的“统一性”的追求,即所有现象都可以归结于电磁场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宏大的世界观,给予读者一种超越具体实验细节的哲学思考。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如何解一道场论的习题,更是如何以一种统一的、系统的眼光去看待自然界中的各种力。即便是今天,当我们学习了更现代的物理理论后,回过头再来看麦克斯韦的原始构建,依然能从中汲取到构建新理论所需的勇气和洞察力。这本书,是理解现代物理学思想根源的一把钥匙。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也值得一提,因为对于需要大量查阅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这是非常实际的考量。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学术书籍的制作上,一向是秉持着“物有所值”的原则。纸张的选择上,采用了偏向于米白色的印刷纸,光线反射度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于需要对照公式反复推敲的理工科学习者来说,是个巨大的福音。内文排版上,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设置也相当合理,特别是公式的单独居中和编号清晰明了,这在查阅和引用时非常方便。我个人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在书的空白处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这本子的页边距留得比较充裕,让我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二次创作”。这本书的整体质感透露出一种沉稳和耐用,它不像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销品,而更像是一件可以伴随我多年学术生涯的工具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社对知识本身的尊重。
评分这本《电磁通论》的译本,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听说麦克斯韦的原著是电磁学领域的“圣经”,想要深入理解这个学科的精髓,绕不开这本书。翻开扉页,看到戈革老师的译名,心里又踏实了几分,毕竟北大的出版质量和学术严谨性是有口皆碑的。我个人对物理学的兴趣点比较偏向于理论的构建和逻辑的推演,所以这本书里那些从基本原理出发,层层递进,最终构建起宏大电磁场理论体系的叙述方式,对我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公式和应用案例,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阐释每一个概念背后的物理图像和数学必然性。那种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大师在慢跑,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有力,让你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就是这样”。特别是关于矢量分析在电磁场描述中的应用部分,作者的讲解细致入微,即便是初学者,只要肯下功夫,也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数学美感。这种对基础的极致追求,正是现代科学的魅力所在,也让我更加确信,这是一本值得我反复研读的珍藏之作。
评分我买书的习惯是,拿到一本新书,尤其是理工科的经典著作,一定会先快速浏览目录和引言部分,看看作者的整体思路布局。这本《电磁通论》的结构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的章节安排并非完全按照传统的“静电场-静磁场-场论”的线性流程,而是在引入基本概念之后,便迅速转向更具普适性的场论观点,这使得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显得异常清晰。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采用的是一种启发式的引导,而不是生硬的定义。比如,在讨论电磁感应定律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法拉第的实验结果,而是先探讨了变化的磁通量与回路电动势之间的关系,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定律,这种教学上的匠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理解的深度。我记得有一段关于位移电流的讨论,篇幅不算长,但逻辑链条却极其紧密,从安培环路定律在变化电场中的失效,到引入新的电流形式来恢复理论的自洽性,整个推导过程行云流水,让人不得不佩服麦克斯韦这位天才的洞察力。对于渴望真正理解电磁学本质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挖掘”远比浅尝辄止的介绍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坦白说,阅读经典原著总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是这种跨越时代的学术巨著。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现代物理学教科书那种高度提炼和简化的表达方式,一旦面对更原始、更本质的论述时,难免会感到吃力。然而,这本译本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阅读障碍。戈革老师的翻译质量,可以说达到了教科书翻译的顶尖水准——既保持了原作的学术严谨性,又极大地优化了中文读者的阅读体验。他处理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相对晦涩的物理描述时,所采用的词汇和句式都非常考究,既没有过度“口语化”而丧失原意,也没有陷入生硬的“翻译腔”。我尤其欣赏译者在处理一些特定术语时的精准性,比如对“势”和“场”概念的辨析,在不同的语境下都能准确地对应到最恰当的中文表达,避免了阅读中常见的歧义。这使得我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理解麦克斯韦的思想本身,而不是纠结于文字的晦涩难懂。可以说,好的翻译是经典传承的桥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原本可能高不可攀的殿堂,变得触手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