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龙廷洋大臣:海关税务司包腊父子与近代中国(1863—1923) | 作者 | 查尔斯·德雷格(Charles H. Drage)著;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59805201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晚清的中国海关着实奇怪,隶属清廷,却由英国人掌控,高管几乎全是欧洲雇员。这些人名义上是中国的洋大臣,而包腊就是这一千多号洋大臣中的佼佼者,是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臂膀;其子包罗则是赫德继任者安格联的心腹,常年代理税务司职责。通过大量中国海关文献、家族档案和口述资料等史料,英国学者查尔斯·德雷格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包腊、包罗效力中国海关的故事。1863~1923年,包腊父子先后加入中国海关,切身经历了随斌椿出访欧洲、率中国使团参加世博会、见证中英联合舰队的组建、训练中国军队、抵抗日俄吞并中国、辛亥革命与帝制复辟等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包腊与包罗的生平经历,中国海关洋员群体,以及当时的政治、外交和沿海通商口岸的社会变迁跃然纸上。 |
| 作者简介 | |
| 查尔斯·德雷格(Charles H. Drage),英国作家、职业军人。德雷格出生在一个英国的名门望族,1910年进入阿思本皇家海军学院就读,后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历史学。毕业后,他长期在英国皇家海役,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战。在远东地区执行任务期间,他曾在中国的香港、广州、汕头、厦门、福州、南京、威海卫、青岛等沿海城市停留过许久。从军队退役后,德雷格开始潜心写作。他专注于英国人在中国的冒险经历和事迹,创作出了《双枪马坤传记》《独臂萨顿传记》《太古》《龙廷洋大臣》等流传颇广的作品。 |
| 目录 | |
| 总序 海关洋员的生活志与第二代海关史研究 引言 一对父子,一部中国近代史 第1章 手枪决斗:初生牛犊单挑法国军官 威名显赫的家族 第2章 生不逢时:醉心发明的倒霉科学家 橡胶的妙用 爱子投笔从戎 第3章 加入红衫军:为意大利的自由奋斗 传奇将军加里波第 英国军团介入? 突袭卡拉布里亚 挺进那不勒斯 第4章 拉锯战:沃尔图诺河畔的战歌 卡普亚争夺战 包腊请战 第5章 加里波第远征军:见证意大利的统一 英国远征军登陆 加里波第与国王的历史性会师 麻烦不断的英国军团 第6章 遇上贵人:阴差阳错远赴中国 决定命运的晚宴 远赴中国 欧洲雇员把持的中国海关 嚣张跋扈的李泰国 第7章 天津海关:初见中国的真实面貌 漫长的“流放”生涯 “赚钱发财是很容易的事,只要你能好好活着” 李泰国的青睐 第8章 李-阿舰队:影子舰队覆没始末 筹建中英联合舰队? “遐荒”号上的闲暇时光 李泰国倒台 第9章 常胜军:苏州杀降风波 文明停滞的帝国 华尔洋枪队 常胜军强攻苏州 杀降事件 第10章 粤海关“第二把手”:直面土匪与海盗 工部局翻译进修生 一个苦难民族的欢乐春节 黄河匪患,捻军来扰 缉捕犯 第11章 出使泰西:“斌椿使团”眼中的西方 东土西来人 “清廷化”:斌椿笔下的西方 英女王接见 第12章 旅途中的婚礼:闪电迎娶贵族之女 斌椿罢行 包腊闪婚 莎的高贵血统 赫德“出卖”女王求荣? 第13章 节节攀升:官运亨通的年代 升任宁波浙海关税务司 全权负责粤海关 编撰《广东史》 第14章 赛奇会:出征维也纳博览会 阿尔伯特亲王与“大博览会” 万国博览会 中国展馆亮相 第15章 1874年:英年早逝的悲剧 灾难性误诊 小包罗印象中的父亲 第16章 虎父无犬子:包罗效力大清海关 赫德爵士的“关系户” 中国面临的真正威胁 风雨飘摇的中国海关 第17章 三国干涉还辽:大清海关版联英抗俄 遭遇“向东挤压”的俄国 俄国场子中的“交际花” 第18章 义和团之乱:守卫牛庄港 “扶清灭洋” 志原防卫队 浑水摸鱼的俄国人 义和团和清军联手 第19章 俄军占领牛庄港:争夺海关权 俄国强势接管牛庄关 永生不死的传说 俄英抢夺税务司职位 第20章 逍遥岁月:蓄势待发 日俄战争 官至二品大员 第21章 总理文案:见证40年中国革命岁月 赫德之死 大革命时代 安抚海军 袁世凯事件 第22章 “一战”时期的中国:轮番上演复辟闹剧 “二十一条” 袁世凯之死 磨难未了 第23章 北洋乱局:仅剩一个地理概念的“中国” 军阀混战时代 卷款逃跑的财政总长? 流水的内阁,铁打的海关 |
| 编辑推荐 | |
| 他们是晚清朝廷的洋大臣,他们是被遗忘的汉学家,他们更是敏锐的时局观察家与历史见证者。他们60年马可·波罗式的冒险经历,背后是近代“中央王国”的黑暗坠落与痛苦觉醒。 包腊和包罗这对父子,与晚清政坛的大红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有着极为深厚渊源。他们是赫德诸多影响中国局势政策的实际执政者,是在华海关洋员群体的代表性人物。本书是这对父子在华六十年经历的传记。前半部分主人公为包腊,后半部分的主人公为包罗,叙述了包腊来华前的杰出从军经历到来华后的婚姻情感、应酬、仕途变迁等方方面面的故事,描摹近代中国的世事风云;同时生动讲述了洋人群体在中国的生活及其跌宕起伏的命运,勾勒出晚清来华洋人复杂的关系网络,从外来者的角度呈现晚清中外交往情况以及沿海口岸的社会面貌。本书收集了大量包腊父子的史料,并立足于家族日记、书信等*手材料的细致研究,展开通晓流畅的历史叙事,所有的推论都是小心翼翼的,言必有据。 |
| 文摘 | |
| 序言 | |
光是《龙廷洋大臣:海关税务司包腊父子与近代中国(1863—1923)》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阅读兴趣。我对近代中国史,特别是那些非传统的历史叙事视角一直情有独钟。海关,作为一个与国家财政、对外贸易、主权乃至国际关系都息息相关的机构,其背后必然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包腊父子”作为海关税务司,他们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是否仅仅是征收关税,还是更深入地参与了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甚至是在政治博弈中扮演了某种角色?“龙廷洋大臣”这个称谓更是极具画面感,似乎是在描绘他们在当时中国朝廷中的一种特殊地位,他们是如何获得这种地位的,又如何运用它?1863年到1923年,这六十年是中国近代史风云变幻的关键时期,经历了晚清的改革尝试、辛亥革命的巨变,直至民国初期的动荡。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段历史时期,包腊父子如何在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他们的经历如何折射出近代中国在对外开放和国家治理方面的困境与机遇。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更多关于海关运作的细节,了解其在当时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影响,以及这些外国官员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他们与中国各阶层人士的互动。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特别是“龙廷洋大臣”这个说法,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近代中国那些在权力中心边缘徘徊的外国人物的故事很感兴趣,他们往往能提供一个与传统史观截然不同的视角。《龙廷洋大臣:海关税务司包腊父子与近代中国(1863—1923)》,听起来就是一本能让我深入了解近代中国海关运作和对外经济关系的绝佳读物。海关,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更是列强施加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包腊父子作为海关税务司,他们的经历无疑会与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格局紧密相连。1863年到1923年,这六十年是中国历史变迁最剧烈的时期之一,从洋务运动的兴起,到辛亥革命的爆发,再到民国初期的动荡,这一切都在影响着中国的海关系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包腊父子在中国海关工作期间所面临的挑战,他们是如何平衡中国官方的要求和外国列强的压力,以及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真实地位和影响力。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能更清晰地看到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真实情况,以及海关在国家税收和近代化进程中所起到的复杂作用,甚至他们与中国士绅、商人的互动,是否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评分《龙廷洋大臣:海关税务司包腊父子与近代中国(1863—1923)》这个书名,瞬间就把我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世界。我一直对近代中国的外交官僚体系和经济政策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身处关键位置的外国专家和官员。海关,作为晚清以来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窗口和税收命脉,其内部的运作机制和权力结构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包腊父子,作为海关税务司,他们无疑是这个体系中的核心人物。从1863年到1923年,这六十年间,中国经历了从洋务运动的改革到辛亥革命的推翻,再到民国初期的不稳定时期,国家的发展轨迹充满了曲折。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描绘包腊父子如何在这些动荡的历史时期,凭借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在海关体系中的地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或阻碍)做出贡献,以及他们与中国官僚、商界以及西方列强的复杂关系。书中是否会揭示海关税收在中国近代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以及这些收入是如何被使用的?他们的存在,对中国的主权和经济独立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从外国官员的经历出发,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经济史和对外关系史。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开始就吸引了我——“龙廷洋大臣:海关税务司包腊父子与近代中国(1863—1923)”。我一直对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外国人的故事。海关,这个在近代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机构,其运作方式、税收政策以及与外国势力的复杂关系,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而“包腊父子”,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他们的身份是“海关税务司”,这意味着他们直接参与了中国的关税征收和管理,在当时的中国经济体系中,他们无疑是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龙廷洋大臣”。从1863年到1923年,这段漫长的时间跨度,正好覆盖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变革最剧烈的几个时期,包括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以及袁世凯称帝等重大事件。我相信,通过包腊父子的视角,我能够更鲜活、更具体地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海关和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两个人的传记,更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希望能窥见近代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挣扎与探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外国官员如何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海关税务司的具体工作内容、他们是如何在中国复杂的官僚体系中运作的,以及他们与中国朝野内外各方势力的互动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龙廷洋大臣:海关税务司包腊父子与近代中国(1863—1923)》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我一直对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和海关系统的演变深感好奇,尤其是那些身处其中的外国技术官僚和管理人员。包腊父子,作为海关税务司,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收税官,更像是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或是某些时候的“把关者”。1863年到1923年,这六十年的时间,恰恰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衰落走向变革的关键时期。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挖掘包腊父子在这一时期所扮演的具体角色,他们是如何在中国这个充满变数的国家建立起和维护海关体系的?他们与当时的清政府、民国政府以及外国列强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书中是否会提及他们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各种外国势力的干涉、国内政治动荡对海关运作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权力来应对这些挑战?我相信,通过他们的经历,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以及海关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这本书听起来非常有学术价值,但同时又能通过人物故事来吸引读者,我非常期待能从中获得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