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中,作者怀着诗人的激情,以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受难者的形象。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还在少年时候,便不得不忍受成人的苦难;他在青年时代,渴求爱,也怀着炽烈的爱去爱人,但在爱情上却一再失意,经历了多次令人痛苦和伤感的恋爱,终生孤独;正在创作力鼎盛时期,又患有了严重的耳疾,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失聪更沉重的打击吗?当他处于成熟时期,又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之中……然而纵使遭遇如此苦难,他依然喊出了“扼住命运喉咙”的震撼话语。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命运、同世界、同自己的灵魂进行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莫扎特传》是一部描写莫扎特生平的艺术性传记,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感人的激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这位乐坛伟人充满传奇的一生。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神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创造了一笔难以估量的音乐财富。这部小说在充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写就,在总体上是实写,在细部上又是虚写,比想象丰富,比传记鲜活。它再现了莫扎特自童年直到生命的后的艺术形象,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艺术的魅力。读者不仅能从中了解莫扎特不平凡的一生,更能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文化的熏陶。
作者:
费里克斯·胡赫(1884—1952)出生于德国一个文学世家,原为医生,但酷爱音乐与文学。1927年和1931年,他先后他创作了传记小说《贝多芬》*一部《贝多芬的青少年时代》和第二部《贝多芬的成熟年代》;在四十年代又完成了以莫扎特为主人公的另一部传记文学作品《莫扎特》。这两部作品使他声名显赫,先后重版多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他还撰有《德累斯顿随想曲》等作品。
译者:
高中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78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国文学研究。著有《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歌德接受史》《德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与人合著)等。翻译有歌德长篇小说《亲和力》,传记小说《贝多芬》《莫扎特》,以及《马勒——未来的同时代人》《莱辛寓言》《海涅评传》等,此外还译有茨威格、施尼茨勒、雷马克等人的作品。
噢,上帝啊!给我力量让我征服自己吧,什么也不能束缚我的生命。
——贝多芬
在此英勇的队伍里,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他曾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罗曼·罗兰
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恩泽。
——傅雷
在世的音乐家中,我只能拿约瑟夫·海顿来同您相比,但他没有您旋律中的那种纯净和晶莹、精湛。
——克里斯蒂安·巴赫
死亡……噢,那就意味着再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爱因斯坦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儿只叫人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这个和谐中间。
——傅雷
《贝多芬传》
*一部
贝多芬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部
贝多芬的成熟年代
作者后记
《莫扎特传》
苏醒
踏入世界的*一步
在巴黎的凯旋
伦敦
《*一诫的义务》
意大利
协会的年轻一员
爱乐骑士
新的大主教——《卢乔·西拉》
宫廷音乐会
弗罗尼
困难的决定
《安德洛墨达》
告别萨尔茨堡
曼海姆和德国歌剧
路易丝·韦伯
分离
希望和失望
与路易丝重逢
萨尔茨堡的宫廷管风琴师
受辱被踢
一颗充满期待的心
为了德意志歌剧
两个康斯坦策
两次重要的邂逅
“神目”诱逃
访问萨尔茨堡
路易丝
埃马努埃尔·席卡内德
《费加罗的婚礼》
《唐乔瓦尼》
沉重的时刻
波茨坦之行
《女人心》
来自英国的提议
《魔笛》
灰衣使者
加冕庆典的歌剧
《安魂曲》
译序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贝多芬
我喜欢贝多芬的音乐,敬重贝多芬的人品,一直想翻译一部介绍贝多芬的书,以表达我对他的热爱。有关他的著作可谓多矣,学究式的考证、学院式的论述、学术性的专著、各式各样的传记、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作品的分析等等,不一而足。这中间当然不乏已成为研究和了解贝多芬的经典性著述。可我想到年轻的读者,他们喜欢贝多芬的作品,或者开始喜欢。我在他们的年纪时,就渴望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知道得多些,更多些。我想他们也会是这样的。但专业性的、学术性的著作对一般音乐爱好者似乎艰深了些,距离也远了些。于是我挑选了费里克斯·胡赫这部描写贝多芬生平与创作的传记小说。
贝多芬是位开辟了音乐史上一个新的世纪的艺术家,他有着一个天才的音乐家的禀赋,这是常人所不及的,但他也有着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是与常人相同的。把一个艺术家不仅作为艺术家来理解,而同时也作为常人来描写,我认为这是这部传记小说的一大长处。正因为如此,它使读者对这位音乐天才感到亲切,为他困厄的一生悲愤、伤怀,为他的斗争和获得的胜利欢乐、欣喜。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还在少年时候,便不得不忍受成人的苦难;他在青年时代,渴求爱,也怀着炽烈的爱去爱人,但在爱情上却一再失意,经历了多次痛苦和令人伤感的恋爱,终生孤独;正当创作力鼎盛时期,他患严重的耳疾,对于一个音乐家说来,还有比失聪的打击更沉重的吗?当他处于成熟时期,他又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之中,对他那可怜而又可憎的侄儿的病态之爱,使他丧失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健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痛苦不能使他屈服,他在痛苦中始终高扬起头颅,在搏斗,在奋击。平庸而又爱慕虚荣的父亲,几乎使贝多芬对音乐憎恶起来,然而他的音乐禀赋和他的勤奋,终于使他踏上了一条正途。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逝,使他失去了童年的幸福,还在别的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欢乐和爱抚的时候,他却得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然而他成功地维持了这个陷入破灭的家庭。耳聋使他濒于崩溃的境地,还在三十二岁时就写下了令人心碎的遗嘱,然而他克服了命运的打击,喊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把我完全打倒。”差不多与此同时,他完成了清明恬静,然而激昂振奋的《第二交响曲》。他在爱情上不断遭到挫折,然而每一次痛苦和哀伤经过搏击都化为欢乐的音符,构成了壮丽的乐章。一个命定痛苦和孤独的不幸的人,却终生讴歌欢乐,鼓舞人们向上,这是何等伟大的人品,何等高尚的性格,何等坚毅的精神,何等超人的勇气!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命运、同世界、同自己的灵魂进行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在贝多芬的日记里有一句话:“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眼泪。”这是一个过来人的沉痛之语。他的作品中的欢乐,那是经过斗争由痛苦铸成的。“经过痛苦得到欢乐”,这是他用自己的心血凝成的一句名言,是他毕生的写照,后人,特别是身处逆境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和勇气。
听到贝多芬音乐的人,有谁不感到振奋,不燃起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你若是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即使在悲哀沉痛的乐句里,也依然能听到斗争和希望。是啊,如同他所说的:“谁能悟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我们渴望更多地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和他的作品,这样我们才会对这隽永之语有更深的体会。费里克斯·胡赫的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这一愿望。
费里克斯·胡赫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原是个医生,但酷爱音乐和文学。在一九二七和一九三一年他先后完成了这部小说的*一部和第二部。在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八年又完成了《莫扎特》和《莫扎特在维也纳》,这使他在文坛上博得了名声。此外他还写有《德累斯顿随想曲》等。
在这部《贝多芬》中,作者怀着诗人的激情,以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受难者的形象。书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书中的情节也多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但在一些细节上也借助了想像力,不过它们不是作者的凭空臆想,而是符合人物思想和性格的逻辑发展的构思。传记小说应当既是传记又是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不同于凡事都有所本的传记。亦非同于完全出于虚构的小说。它应该是总体是实,细部为虚;大处是真,小处是诗。一部普通的传记,它告诉读者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而一部传记小说,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或者说是形象化了的历史人物,具有审美的价值。
胡赫在广泛研究和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作品,虽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处理,一些事实的取舍,安排的比例等方面不无值得商榷之处,但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使贝多芬这个人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些章节确实令读者饱含泪水,长歌当哭呵!作品中其他一些人物,如内弗、布洛宁夫人、布伦斯维克姐妹、贝蒂娜,也都是感人的,富立体感的。《新音乐观察》杂志在谈及这部作品的成就时指出:“胡赫的贝多芬小说,无疑地属于这个巨大题材中强有力的富有诗意的创作。只有一个诗人才敢于从事这样重大的任务,把贝多芬的生活,他的发展和他的完成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在这部作品的后记中说,他既非音乐史家亦非职业音乐家。因此,我们不能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来要求和评价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小说,作者塑造的是他理解的贝多芬,对贝多芬作品的阐释也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这不言而喻是有着主观的色彩和幻想的成分。作为一个诗人,他有这样的权利,也正当地和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权利。在这部作品刚出版时,有的评论家指出,这本书不*定受到专家们的看重,但是那些对贝多芬和他的作品开始感兴趣的人是会欢迎的。这是正确的。我想,我们的年轻读者,那些喜欢和开始喜欢贝多芬和他的作品的音乐爱好者是会欢迎这部作品的。读了这部小说之后,会对贝多芬产生更大的敬意,对他的作品更为喜爱。
这部作品是译者根据Bastei-Lubbe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本译出的。在翻译过程中,我尊敬的德国友人缪勒(K·J·Muller)先生先后惠寄有关书籍和资料,使我得益甚多,这里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译文不妥和错讹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高中甫
刚收到这套书,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本《贝多芬传》。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一位伟大音乐巨匠的一生。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将贝多芬从一个贫苦的音乐神童,到经历人生低谷,再到成为不朽的乐圣,这一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娓娓道来。书中对贝多芬早年的家庭环境、师从关系,以及他性格中那种特有的孤傲、执拗与对音乐艺术的极致追求,都做了细致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贝多芬晚年饱受耳疾折磨的痛苦,反而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史实考证,生动地展现了他在黑暗中如何凭借超凡的意志力和对音乐的热爱,创作出那些震撼人心的晚期作品。读到他失聪后依然在内心世界中“听到”音乐,并将其化为不朽乐章时,我真的被深深地打动了,眼眶都有些湿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又无比坚韧的贝多芬,他对音乐的热情,对命运的不屈,以及他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都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音乐史上的伟大人物充满好奇,而这套《贝多芬传+莫扎特传》无疑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在阅读《莫扎特传》时,我被作者对莫扎特音乐才华的描述深深震撼。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以及他能够轻松驾驭各种音乐形式的本领,简直是人类智慧的奇迹。作者在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莫扎特重要的作品,还对其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尤其是关于莫扎特歌剧创作的部分,让我对《费加罗的婚礼》、《唐璜》等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描绘了莫扎特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他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融入音乐之中,使得他的歌剧不仅仅是音乐的盛宴,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中加入了很多生动的生活细节,比如莫扎特喜欢热闹的社交场合,喜欢和朋友们聚会,这些都让这位曾经遥不可及的天才,变得更加亲切。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用心,封面设计简约大气,色彩搭配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书页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翻开《贝多芬传》,我立刻被作者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所吸引。他并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枯燥历史记述,而是巧妙地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与他的音乐创作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描述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时,作者详细解析了当时贝多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内心对于革命的激情,以及这些情感如何转化为音乐中磅礴的力量。读到此处,我仿佛能听到那激昂的旋律在耳边回荡,深刻理解了为何这首曲子被誉为“开启了浪漫主义时代的大门”。书中对于贝多芬性格的刻画也十分生动,既有他音乐创作时的狂热与坚持,也有他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的傲慢与不羁。这些复杂的特质,反而让贝多芬这个形象更加真实可信,而非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音乐符号。
评分翻完《贝多芬传》,立刻就被《莫扎特传》吸引了。与上一本的厚重感不同,《莫扎特传》的叙事节奏明显更快一些,仿佛随着莫扎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我的思绪也在快速切换。作者对莫扎特童年时期展现出的惊人音乐天赋的描绘,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从几岁就能作曲、弹奏,到被誉为“音乐神童”,书中细致地记录了他巡游欧洲的经历,以及在各个宫廷中留下的传说。让我特别着迷的是,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描述他的天才,更深入地探讨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对生活的渴望,他对人际关系的敏感,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和艺术追求的挣扎。尤其是他与父亲、与萨列里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对爱情的追求,都让这个曾经只存在于音乐中的名字,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读到他虽然名声在外,却常常生活拮据,甚至需要为演出费奔波时,心中不禁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感到一丝惋惜。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以惊人的速度和创造力,留下那些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乐曲,这种生命力实在令人叹服。
评分拿到这套书,我首先被其“正版”的字样吸引,这让我对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任。翻开《贝多芬传》,我被作者的叙事方式深深打动。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贝多芬的生平事迹,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贝多芬音乐创作过程的描写,例如,作者如何通过史料推测贝多芬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时的心路历程,他如何克服身体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最终将那些撼动人心的旋律付诸笔端。这种深入骨髓的剖析,让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仿佛置身于贝多芬的创作之中,感受他音乐中的力量和情感。书中对贝多芬与同时代音乐家之间的交流和竞争也有所提及,这为理解贝多芬的艺术地位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读完贝多芬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他的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他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的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