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
定价:92.00元
作者:周振华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43227828
字数:506000
页码:46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周振华教授学术生涯中的又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是其关于全球城市研究的一个延续和深化。“全球城市”区别于“世界城市”“国际大都市”等概念,作者涉猎这一研究领域始于本世纪初,并于2008年出版了专著《崛起中的全球城市》(获中宣部“三个一百”奖),这种崛起中全球城市的研究视角,与现有全球城市主流的静态分析不同,更多是一种动态分析。本书则是更为深化、更具开拓性的研究,提供了深入的演化机理分析,深刻揭示了全球城市动态过程中包含的复杂、不确定和非均衡意义。
内容提要
相对于传统城市学,全球城市理论阐述了当代全球化的空间表达,从而是当今国际上一种比较新颖的学术思想。该理论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但西方学者主要研究已经生成或成熟的全球城市,以欧美全球城市为范例进行静态分析。本书则从动态演化的视角,即以全球城市生成、崛起、发展、趋向的动态演化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演化本体论、演化生态环境、演化物种论、演化动力学、演化模式与形态及空间等理论和方法,对全球城市内涵进行了系统化,建构了全球城市演化理论框架。并在这一基本框架下对“上海2050”全球城市演化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以全球城市演化原理指导和支撑“上海2050”全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周振华,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政协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曾任上海市人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获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上海领军人才”等荣誉。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宏观经济、城市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出版《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服务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大变局之趋势》《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等专著20余部,其中2部专著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主编《中国经济分析》系列、发展战略研究丛书等。在《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20余项。
文摘
序言
从写作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感非常强,它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让你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它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发展经验进行对照,这种跨尺度的比较,使得结论更具普适性和冲击力。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似乎有一种将冰冷的数据和生动的社会生活场景无缝衔接起来的魔力。它没有将城市仅仅视为经济引擎或基础设施的集合,而是将其视为人类活动和精神寄托的复杂容器。这种人文关怀与硬核分析的结合,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同时又引人深思。
评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刚刚学会使用显微镜的生物学家,突然间对过去那些模糊的景象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在构建理论模型和分析现实案例之间的平衡做得相当到位。它没有陷入纯粹的学术空谈,而是非常扎实地将那些宏大的城市演化理论,投射到了具体的地理空间和社会实践中去。那种将复杂的动态过程,用清晰的脉络梳理出来的能力,着实令人佩服。我特别喜欢那种抽丝剥茧的过程,就好像作者带着你沿着历史的河流逆流而上,让你亲眼见证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决策是如何塑造了今日之格局的。这种深入骨髓的解析,让我对“城市”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实体,而是一个永不停歇的生命体,充满了张力和自我修正的可能。
评分坦白讲,我对这类聚焦于特定城市的未来规划研究抱持着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因为“未来”的变数实在太多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常态。然而,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光谱”的分析,而不是僵硬的路线图。它探讨了在特定的资源约束、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可能走出的多条路径。这种多路径的思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想象空间。它没有给我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给了我提出更好问题的能力。当涉及到“2050”这样的时间节点时,那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是油然而生的,这促使我不仅关注“会发生什么”,更要思考“我们希望发生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当下的行动去引导演化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感,那种宏大叙事和未来展望的调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常常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些不断扩张的水泥森林,它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步的?城市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它背后一定隐藏着错综复杂的驱动力,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甚至地缘政治的博弈。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如何解构那些看似自然而然的城市形态,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光鲜亮丽背后的结构性矛盾和演化逻辑。这种对“原理”的探究,远比单纯罗列数据和案例来得更有价值。如果作者能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让我能够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任何一座城市,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无疑是超值的。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溯,更是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那种洞悉历史脉络后,对未来走向的深刻预见,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对“非线性发展”的强调。我们习惯于用线性的思维去预测未来,但城市演化中充满了突变、断裂和涌现现象。作者似乎在试图构建一套能够捕捉这些“意外惊喜”或“结构性危机”的模型。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自己生活的城市,思考哪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现象,可能正是未来巨大变革的萌芽。它成功地将读者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带有批判性思维的参与者。这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洞察力的过程,是任何一本优秀著作的核心价值所在,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