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灯塔》《蜜蜂的神话》《佃农分成制》这几篇已经为读者所熟知。但这类经典文章如果没有一个导读,是不容易读懂的。因此,编者专门写了3万字的导读,清楚梳理这14篇文章涉及到的11个经济学领域,质疑对这些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观点,以及反驳他们所用的理论——比如路径依赖、外部性、搭便车、掠夺行为、进入壁垒、金融市场效率、公共物品等。
另外,这次是重新翻译。以浙大科斯经济研究中心为平台的12位优秀学者,愿意用寒暑假的时间来翻译,就说明这本书的地位和价值了。同时也保证了这本书的质量。
Z后,就是增录了两篇重量级文章:《经济学的研究操守》批判了当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科斯想对年轻学者说的话;《郁金香狂潮》则对荷兰郁金香泡沫的事实提出质疑,研究角度独特,后扩写成书,诺奖得主、《非理性繁荣》作者罗伯特·希勒推荐。
《经济学的著名寓言》考察了灯塔、荷兰郁金香泡沫、蜜蜂和果园、佃农分成制、键盘路径依赖、通用汽车收购费雪车体、美国标准石油垄断等11个著名寓言,对广泛流传的“市场失灵”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经济学家曾使用这些寓言故事来证明提供公共产品、实施产业管制、对大企业实施反垄断等公共干预的合理性,使得这些故事在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领域中被不断提起,在公共政策方面产生广泛影响。然而,本文集的作者们发现,这些寓言实际上只是以讹传讹的神话而已。经济学分析,应该扎实地建基于对制度细节、交易成本的经验研究,而不能依赖于虚构的故事。
本书适合经济学和法学爱好者、公共政策制定者、行业分析师及投资人,是新制度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的经典入门书。
编者:[美]丹尼尔·F. 施普尔伯(Daniel F. Spulber),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KelIogg)商学院Elinor Hobbs国际商 务杰出教授和战略管理教授、法学院教授。
作者:[英]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科斯发现并阐明了交易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 用。科斯经济学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经济学家。主要论著包括:《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经 济学中的灯塔》《通用汽车收购费雪车体》等。
张五常,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香港大学。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香港报界以 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引发强烈的学术反响。主要作品有:《佃农理论》《经济解释》 《中国的经济制度》《卖桔者言》等。
导?论? 经济学的寓言与公共政策
第一章?经济学中的灯塔
第二章?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美国早期的收费公路公司
第三章?蜜蜂的神话:一项经济调查
第四章?键盘的寓言
第五章?Beta、Macintosh与其他离奇传说
第六章?英国公路和铁路运煤:“小傻短尾巴”煤车的效率
第七章?通用汽车收购费雪车体
第八章?费雪车体的寓言
第九章? 佃农分成制
第十章? 掠夺性削价:标准石油(新泽西)案
第十一章?美国铝业公司案的再考察: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分析方法并不能为判决提供合理解释
第十二章?自由轮造船商学到了多少?——旧案例的新证据
第十三章?郁金香狂潮
第十四章?经济学的研究操守:费雪车体—通用汽车例子
译者后记
中文版再版序言
我对经济学寓言的兴趣,始于和拉蒙·卡萨德苏斯– 马萨内尔一起完成的一项汽车工业早期发展史的研究。这项研究的成果,就是本书所收录的《费雪车体的寓言》。在研究过程中,我惊奇地察觉到一个误导性的、不正确的故事是如何变得非常流行的。费雪车体的故事,经过经济学家们的不断重复,影响了许许多多的研究者和学生。随后,我考察了许多其他的经济学寓言,又发现,即便有学者发表文章对这些故事的错误进行纠正,对故事所依据的历史做了澄清,这些故事还是很流行。这让我感到纳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寓言被经济学家当作事实来看待?为什么那些矫枉之作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我发现,寓言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个原因是,所有人都喜欢好故事。经济学寓言短小精致,讲起来有趣,听起来易懂。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法,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阐述本来难以理解的经济学概念。通过重复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经济学家似乎为理论找到了事实依据。而且,分享故事也是加强社会关系的一个传统方法。如果故事本身趣味盎然,似乎就没有必要去搞清楚它们是否属实了。
然而,这些许许多多不真实的故事的问题在于,它们对公共政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些寓言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在说明某种市场失灵。这些在经济学家中广为传播的故事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市场不能给社会带来Z优结果。例如,一个有趣而且看似无害的故事就告诉我们,现有的打字机和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排序并不是有效率的,它表明了经济活动有可能被锁进了劣质的技术。
但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政策建议就不那么无害了。它的含意在于,政府应该帮助社会去选择Z好的技术,而不是把事情留给消费者和企业去完成。但是,如果没有证据证明现有键盘的字母排序的确是低效的,那么,还能找出其他的选择错误技术的例子吗?提出这类问题的必要性,就是对键盘故事进行纠正是如此有价值的理由。
我非常高兴《经济学的著名寓言》能够在中国再次出版。中国正在发生着许多经济变化,包括国内工业市场的快速增长、私营部门的扩张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外贸增长。中国竞争性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政府经济管制形式,也必然产生有关何种管制更合理的争论。随着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台竞争或前者取代后者,某些新型的政府管制很可能会出现。
争论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是否有必要管制,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市场无法正常发挥功能,而政府管制能改善市场运行,这就可能成为进行某种管制安排的论据。然而,我们有必要去确定一个市场是否真的无法发挥功能。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并不能取代细致的经济分析。也许市场并非真的丧失了功能,而仅仅是因为我们没能更好地理解市场。
更常见的情况是,企业和消费者找到了更聪明的方法去处理交易。即便某些交易活动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有所不同,它们也可能是有效率的。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所指出的,交易是有成本的。本书献给科斯教授,正是因为他对经济学家们理解市场交易的帮助。他为本书贡献了三篇文章。
此书因收录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的两篇文章而使它在中国的出版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在《蜜蜂的寓言》中,张五常教授纠正了这个有关外部性的著名寓言。该寓言认为,蜂农和农场主可以相互为对方提供获益机会,但这个互利的结果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而张五常教授证明,在美国,蜂农和农场主会按惯例签一份授粉合约。他的这篇理应在所有管制和公共财政课程中讲授的论文,证明了科斯教授的一个洞见:私人谈判有时不但考虑了私人利益和成本,而且还顾及了社会利益和成本,因而不需要政府管制。
收录在此书中的张五常教授的另一篇文章是《佃农分成制》。这篇文章取自他的著作《佃农理论》。至少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们就一直认为佃农分成制是低效的。它经常被批评为一种低效率的或低生产率的经济组织形式。政府对农业市场的干预遍布世界各地。然而,即使佃农分成制不是一种有效的农耕制度,政府管制私人的农耕合约也需要一些另外的理由。此外,佃农分成制的故事还被用于评价所有类型的双方共享经济收益的合约,包括农业以外的合约。
张五常教授认为,研究者没能很好地理解佃农分成制。通过使每一个佃农所耕作之土地数量有差异,地主能够帮助Z有效率的佃农并鼓励佃农们以有效的方式使用土地。他用来自中国农业的史料例证了他的分析。张教授的这些重要工作,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合约理论。
我希望中国的读者朋友喜欢这本对著名寓言进行历史分析的文集,并从中受益。书中的故事本身是有趣的。此外,它们会给那些希望用奇闻轶事来激发创作灵感的学者们带来许多洞见。研究者对他们所写的故事准确性的核实,以及读者对于这些故事准确性的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希望让经济学讨论富有意义,那么,对经济分析之准确性的要求,就是必不可少的。
丹尼尔F. 施普尔伯
2017 年6 月11 日
《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这本书的题目就极具吸引力,它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对经济学某些理论的疑惑。我总觉得,在许多经济学论述中,“市场失灵”这个概念被过度使用,仿佛成为了对各种经济问题的一种标签式解释。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市场运行机制的解读。作者提出的“寓言”形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会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来阐述观点。我希望它能够挑战那些关于“市场失灵”的普遍认知,揭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误区或片面之处。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寓言,来论证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那些所谓的“失灵”现象,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或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效,而是市场复杂生态系统中自然演变的一部分。
评分对于《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这个书名,我最先联想到的便是那些在经济学教材中被反复提及的“市场失灵”的经典例子,比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等。我一直对这些概念的表述方式有些疑问,总觉得它们过于简略,未能完全捕捉到现实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这本书的“寓言”形式,让我看到了它可能要做的,就是用更贴近生活、更具象化的方式来探讨这些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寓言”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市场失灵”这一概念的重新审视。作者是否会指出,我们常常将某些经济现象误读为“失灵”,而实际上它们是市场在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反应?他是否会提供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些现象,甚至提出一些打破“市场失灵”神话的论据?我很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运用逻辑和案例,来构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独特论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吸引力,简洁却不失力量。书名《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本身就带着一种挑战和颠覆的意味,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经济学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时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太过枯燥和抽象,缺乏一些生动的案例来佐证。这本书的“寓言”二字,预示着它会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尤其是关于“市场失灵”这个常常被提及的议题。我好奇作者将如何打破“市场失灵”这一看似不可撼动的神话,用故事性的叙述来揭示市场运行的真相。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不同于传统经济学教材的视角,或许是对某些主流观点的反思,或是对市场机制更深层次的阐释。同时,作为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品,其学术严谨性和内容的可信度也是我所看重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普及性的读物,更能提供一些有深度、有启发的思考,引导我更全面地认识经济学的世界,理解市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自我调节和优化,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失灵”。
评分刚拿到这本《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就有一种被它独特视角所吸引的感觉。我一直觉得,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关于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常常容易陷入理论的窠臼,显得有些高高在上,与现实生活脱节。然而,“寓言”这个词,让我看到了这本书试图弥合这种鸿沟的努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将那些复杂的经济学概念,特别是关于“市场失灵”的讨论,变得生动而具体。我希望它能够打破一些普遍的认知,挑战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市场失灵”的案例,用一种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市场真的总是“失灵”吗?还是我们对“失灵”的定义本身就存在着偏差?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将如何通过一个个“寓言”来阐述他的观点,他是否会引用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甚至是虚构的场景,来证明市场的韧性和自我纠错能力?我特别想看到那些关于“市场失灵”论调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或是被忽略的关键因素。这本书,在我看来,可能是一次对传统经济学叙事的解构和重塑,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让我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经济学的问题。
评分当我看到《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各种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讨论。我一直对“市场失灵”这个概念感到有些模糊,总觉得它涵盖的范围太广,而且有时候似乎被用作一种解释一切经济问题的“万能钥匙”。这本书的“寓言”二字,给了我一种非常新颖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并且能够深入地探讨“市场失灵”这个话题。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来解构和重塑我们对“市场失灵”的认知。他是否会提供一些新的证据和论证,来证明“市场失灵”的说法可能存在偏差,或者说,市场本身就具备着克服这些“失灵”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经济学的运作机制,以及市场在其中扮演的真正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