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楚辭學文庫:楚辭集校集釋(捲 套裝上下冊)
定價:680.00元
作者:崔富章,李大明
齣版社:湖北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5-01
ISBN:9787535134752
字數:
頁碼:272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楚辭學文庫:楚辭集校集釋(捲 套裝上下冊)》以兩韆年楚辭研究史為綫索,全麵係統地搜集文獻數據,審慎細緻地整理鑒彆,分門彆類地遴選、匯輯、撰述,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力圖從總體上展示楚辭學的規模和成就。
《楚辭學文庫:楚辭集校集釋(捲 套裝上下冊)》以王逸《楚辭章句》十七篇為準,依次為: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速遊、蔔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九思。
《楚辭學文庫:楚辭集校集釋(捲 套裝上下冊)》使用現代漢語規範標點符號。為瞭保存文獻原貌,繼續使用繁體字;古文獻中的“氣”、“棄”、“從”“亂”、“變”、“盡”、“元”等照錄,以存其真。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簡化字排印者,采錄七八傢,一律迴復繁體,以求體例一緻。
目錄
例言
集校徵引文獻要目
集釋徵引文獻要目
捲首
劉安:離騷傳敘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劉嚮:新序·節士
班固:離騷贊序
離騷傳敘論
王逸:楚辭章句敘
離騷經序
九歌序
天問序
天問後敘
九章序
遠遊序
蔔居序
漁父序
九辯序
招魂序
大招序
惜誓序
招隱士序
七諫序
哀時命序
九懷序
九嘆序
佚名:九思序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
洪興祖:屈原論
天問解題
離騷
九歌第二
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天問第三
九章第四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迴風
遠遊第五
蔔居第六
漁父第七
九辯第八
招魂第九
大招第十
惜誓第十一
招隱士第十二
七諫第十三
哀時命第十四
九懷第十五
九嘆第十六
九思第十七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遊國恩:諸傢釋此二句,大抵可分為五說。其以攝提為歲,孟陬為月,庚寅為日,卽謂屈子之生,年月日皆寅者,此王逸之說也。其以攝提為星名,謂屈子之生,月日雖寅,而歲未必寅者,此又硃熹之說也。其以攝提為星名,而又以庚寅為生年者,此又王氏觀國之說也。其以攝提為星,孟為孟月,陬為亥方陬訾之次,而謂屈子生於孟鼕十月之庚寅者,則又硃冀之說也。張雲激《選學膠言》亦從其說而誤以為硃熹。若馬位謂“攝提貞於孟陬”猶言寅年之正月,歲雖寅而月未必寅;以周正建子,則孟陬或為子月,是又齣入於王逸、硃冀之說而與諸傢皆不同者也。其餘或棄彼取此,或大同小異,互緻詰難,蓋紛紛然矣。考“攝提”本有數義,俞正燮曰,《大載禮,用兵》雲,桀紂羸暴,“曆失製,攝提失方”。盧辯雲,“攝提,左右六星與鬥應相值,恒指中氣。《尚書中候》曰:‘攝提移居。”’是也。《史記·曆書》雲,“孟陬殄滅,攝提無紀”。《漢書·五行誌》劉嚮雲,“三代之亡,攝提失方。”皆言曆失,不能以閏定四時,緻鬥與月氣不相應。《開元占經,五星相犯》引《春鞦緯》雲,“攝提反衡。”亦失閏也。《史記,天官書》雲,“攝提者,值鬥杓所指,故曰攝提格。”《曆書》“攝提無紀”,《集解》雲,星名,隨鬥杓所指,建十二月。《漢書,翟方進傳》綏和二年,李尋曰,“提揚眉,矢貫中”,以“元年正月,枉矢從東南入北鬥。”則“攝提”止以星名屬鬥,此一義也。《開元占經·歲星名主》引石氏《星經》雲,歲星他名曰攝提。《淮南子·修務訓》雲,攝提鎮星,日月東行。則“攝提”為歲星一名,又一義也。《史記,天官書》、《開元古經,歲星行度》並引甘氏《星經》雲,攝提格之歲,攝提在寅,歲星牽牛婺女。則“攝提”為太歲,與歲星為二。《韓非子·飾邪篇》亦分攝提、歲星為二;而石氏有《攝提六星占》,又言歲星一名。凡此三義並行。《爾雅》雲,太歲在寅曰攝提格。高誘、王逸郎摘攝提為寅,又生一義。又太一之攝提以紀歲,凡五義。(見《癸巳存稿》捲六)今觀《淮南》書及石氏《星經》,“攝提”本亦歲星彆名,《天文訓》太陰在寅,歲名曰攝提格。太陰卽太歲,與《爾雅》同。而《修務訓》高誘注雲,歲星在寅曰攝提。又《後漠書·張純傳》攝提之歲,蒼龍甲寅。是攝提格本又可稱攝提。然則屈子所謂“攝提”,安見其不為“太歲”之名,而必為“隨鬥杓所指以建十二辰者”耶?王觀國、硃熹輩但據《史》、《漢》害誌為說,所謂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且郎以攝提星言之,其所循以為十二月建者,實以寅為之始;而《爾雅》言“太歲在寅曰攝提格”者,據《天官書》雲,攝提者,直鬥杓所指以建時節,故曰攝提格;而《五行大義》引《三禮義宗》雲,寅者,引也,肆建之義也。蓋亦以寅為建之始,故以攝提屬之。是攝提格之義,印由攝提星名而起可知矣。然則謂此文“攝提”必非“太歲在寅之攝提格”者,又拘虛之見也。又按《學林》以“庚寅”為屈子生年,其說尤非。蓋古人以甲子紀日,不以紀歲,其紀歲自有關逢至昭陽十歲陽,及攝提格至赤奮若十二歲名也。
……
序言
例言
集校徵引文獻要目
集釋徵引文獻要目
捲首
劉安:離騷傳敘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劉嚮:新序·節士
班固:離騷贊序
離騷傳敘論
王逸:楚辭章句敘
離騷經序
九歌序
天問序
天問後敘
九章序
遠遊序
蔔居序
漁父序
九辯序
招魂序
大招序
惜誓序
招隱士序
七諫序
哀時命序
九懷序
九嘆序
佚名:九思序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
洪興祖:屈原論
天問解題
離騷
九歌第二
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天問第三
九章第四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迴風
遠遊第五
蔔居第六
漁父第七
九辯第八
招魂第九
大招第十
惜誓第十一
招隱士第十二
七諫第十三
哀時命第十四
九懷第十五
九嘆第十六
九思第十七
後記
說實話,我對那些新潮的、快餐式的閱讀內容已經感到厭倦瞭。現在我更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啃那些需要“慢工齣細活”的經典。我尋找的這本書,必須具備一種沉穩的學術氣質,不嘩眾取寵,而是用內容的力量說話。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權威的、可靠的文本係統,這樣我在引用或進一步學習時,就不用擔心基礎資料的準確性問題。這種建立在大量文獻基礎上的係統性整理和解讀,纔是真正能提升我們對古代文明理解深度的途徑。如果能有一套完整的係列,涵蓋瞭從基礎知識到前沿研究的方方麵麵,那簡直是天賜的禮物。
評分說起來,最近逛書店(或者說瀏覽電子書店的頁麵)時,總會被那些裝幀精美、主題宏大的曆史或文學叢書吸引住。我特彆關注那些涉及“學”字開頭的係列叢書,因為這通常意味著背後有長時間的積纍和學者的心血投入。我對於那種能夠搭建起一個完整知識體係的叢書抱有極高的熱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資料,而是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展示齣不同學者、不同時期對某一特定文化現象的演變和理解。如果這本書能深入到文本的源頭,對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進行細緻的注釋和白話解釋,那就更完美瞭。現在的閱讀體驗中,最怕的就是遇到“隻言片語”的介紹,缺乏整體性的把握,讀完後腦子裏還是一團亂麻。
評分當前市場上的文學普及讀物很多,但真正能滿足我這種對“源頭活水”的渴求的書籍卻相對稀缺。我現在的閱讀目標已經從“瞭解”轉嚮瞭“精研”。我需要的是那種可以作為案頭工具書,隨時可以翻閱查閱的寶典級作品。它最好能覆蓋到最原始的版本信息,對於文本的差異性有詳盡的對比和說明。這種層麵的考據工作,往往是普通讀者難以企及的,因此,由專業學者完成並集結成冊,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是極大的福音。我期待它能像一個百科全書那樣,提供一個關於特定文學領域的全景圖,讓我在進行任何進一步研究時,都能找到堅實的基礎。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纔能真正“讀懂”古代的經典?這不僅僅是認識字詞,更是要理解其背後的時代精神和文化心理。因此,我非常需要一本能夠提供“鑰匙”的書,幫助我打開那扇通往古代思想殿堂的大門。我理想中的讀物,應該是那種能夠將復雜的學術觀點用清晰易懂的方式闡述齣來的,同時又不能犧牲其學術的嚴謹性。它需要有紮實的注釋作為支撐,確保引用的每一個觀點都有據可查。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是業內公認的權威,他們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種質量的保證。這種對原典的深度挖掘和係統整理,對我理解整個古代文化圈的運作機製,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助力。
評分最近手頭的書單終於清理齣一片空間,正準備尋覓下一本能讓人沉浸其中的佳作。我最近的狀態是,對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著作情有獨鍾,尤其是涉及到古代文學和文化傳承方麵的書籍。我希望找到一本內容紮實、考據嚴謹的學術性作品,最好是那種能夠提供深度解讀和多角度分析的,這樣讀起來纔過癮。那種錶麵光鮮、內容空泛的書,現在是實在提不起興趣瞭。現在的閱讀傾嚮更偏嚮於曆史文獻的梳理和文本細讀,希望能從中挖掘齣一些前人可能忽略的細節或者新的理解視角。我期待的是那種能讓人坐下來,沏一壺茶,花上幾天時間去細細品味的厚重之作。畢竟,讀好書就像交益友,要精挑細選,纔能真正有所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