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优化设计及成型缺陷解析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制作工艺书籍 注塑件成型痕迹克隆复制技术 成型缺陷分析

注塑模优化设计及成型缺陷解析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制作工艺书籍 注塑件成型痕迹克隆复制技术 成型缺陷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注塑模具
  • 注塑成型
  • 模具设计
  • 成型缺陷
  • 塑料工艺
  • 注塑优化
  • 缺陷分析
  • 模具制造
  • 注塑件
  • 克隆复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妙绝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7026
商品编码:28795052517
丛书名: 注塑模优化设计及成型缺陷解析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注塑模优化设计及成型缺陷解析
作者:   文根保
市场价:    78.00元
ISBN号:    9787122307026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01日   版次:1   页数:262
  印刷时间:2018年01月01日   印次:1   字数:

  目录

一章注塑件的形体“六要素”分析 / 1

一节注塑件形状与障碍体要素分析1

一、注塑件形体分析的“形状”要素2

二、注塑件形体分析的“障碍体”要素2

三、案例8

二节注塑件上的型孔与型槽要素分析9

一、注塑件正、背面上型孔与型槽要素的分析10

二、注塑件沿周侧面型孔与型槽要素及螺孔的分析10

三、注塑件型孔与型槽要素形体分析的关注要点11

四、成型注塑件四周水平的侧向螺孔或斜向螺孔的加工方案11

五、注塑件的型孔与型槽形体要素分析的例题12

三节注塑件上的变形与错位要素分析14

一、注塑件变形与错位要素的内涵15

二、决定变形与错位因素注塑件形体上的特征15

三、注塑件变形与错位要素的分析15

四、注塑件的“变形与错位”形体分析的案例16

四节注塑件形体分析的运动与干涉要素分析17

一、注塑件形体运动要素的分析17

二、注塑件形体运动与干涉要素的分析18

三、注塑件运动干涉要素的分析18

四、注塑件运动与干涉要素的分析案例19

五节注塑件上的“外观与缺陷”要素分析21

一、注塑件形体分析的“外观”要素22

二、注塑件形体分析的“缺陷”要素24

六节注塑件上的“塑料与批量”要素25

一、注塑件形体分析的“塑料”要素26

二、注塑件形体分析的“批量”要素29

七节注塑件形体“六要素”综合分析32

一、六要素与十二子要素的区分32

二、注塑件形体六要素综合分析图解法33

三、注塑件形体要素综合分析案例33

二章注塑件上的成型痕迹及其应用 / 36

一节注塑件上的模具结构成型痕迹36

一、分型面的痕迹37

二、浇口的痕迹37

三、抽芯的痕迹38

四、脱模的痕迹38

五、活块和镶嵌的痕迹39

六、其他类型的痕迹39

二节注塑件上的成型加工痕迹40

一、流痕41

二、熔接痕41

三、缩痕41

四、填充不足42

五、银纹42

六、裂纹43

七、喷射痕43

八、波纹43

九、翘曲(变形)43

十、变色44

十一、过热痕44

十二、气泡45

三节注塑件模具结构成型痕迹技术与痕迹学45

一、注塑件上模具结构成型痕迹与模具造型过程46

二、注塑样件上模具结构成型痕迹的应用46

三、注塑件上模具结构成型痕迹应用案例47

四节注塑模终结构方案与注塑件上缺陷痕迹综合整治技术52

一、注塑件上缺陷痕迹的识别与分析53

二、注塑件上缺陷痕迹的综合论治53

三、注塑件缺陷综合整治方法的分类53

四、注塑件上成型加工痕迹的应用55

五、注塑模结构设计和注塑件缺陷整治网络服务57

六、痕迹学57

三章注塑模结构佳优化和终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 59

一节注塑模结构方案常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59

一、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常规(要素)可行性分析法的种类60

二、注塑件上“形状与障碍体”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60

三、注塑件上“型孔与型槽”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65

四、注塑件上“变形与错位”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68

五、注塑件上“运动与干涉”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72

六、注塑件上“外观与缺陷”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75

七、注塑件上“塑料与批量”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80

二节注塑模结构方案综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85

一、注塑模结构方案综合分析法86

二、注塑模结构方案的论证方法86

三、注塑件形体要素与模具结构痕迹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案例87

三节注塑模结构佳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92

一、注塑件形体“六要素”分析与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92

二、注塑模佳优化方案论证的方法93

四节注塑模终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93

一、注塑件上缺陷的综合论治93

二、注塑件综合缺陷的辨证论治96

四章注塑模的结构与运动形式 / 99

一节注塑模的结构99

一、注塑模的分类99

二、注塑模结构的主要组成100

三、注塑模的基本结构100

四、注塑模的零件及其作用101

五、注塑模的标准模架102

二节注塑模的运动形式103

一、分型运动103

二、抽芯运动103

三、脱模运动106

四、先复位运动、复位运动和脱浇口运动111

五章注塑模浇注系统设计 / 113

一节注塑模浇注系统的结构113

一、主流道的设计114

二、浇口套的设计114

三、主流道的种类、拉料杆及顶出系统的设计114

四、分流道的设计116

五、冷料穴和拉料杆的设计118

二节浇口的设计118

一、影响浇口设计的因素118

二、浇口截面大小的确定119

三、各类浇口形式及计算121

四、多型腔注塑模浇口123

三节无流道和热流道浇注系统的设计125

一、应用无流道和热流道的塑料及其要求125

二、无流道浇注系统的设计126

六章注塑模温控系统设计 / 128

一节模具的加热装置128

一、不正常模温对注塑件质量的影响128

二、模具加热的种类129

三、加热量计算129

二节模具冷却装置的设计131

一、冷却水道设置的因素131

二、冷却水道设置的原则131

三、冷却水道的直径、间距和布置方式132

四、型腔、型芯和侧向型芯上冷却水道的设计132

五、模板上冷却水道的设计134

六、温控系统134

七章分型面的选择及分型机构 / 136

一节分型面的选择136

一、分型面及其选择136

二、选择分型面的要点138

二节典型注塑件选择分型面的分析139

一、注塑模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和要点140

二、注塑件选择分型面的分析140

三节注塑模的二次分型和定位导向机构及其他构件142

一、注塑模的二次分型机构143

二、定位与导向机构144

三、注塑模的其他机构145

四、其他构件147

八章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 151

一节侧向抽芯机构的分类151

一、抽芯机构的分类方式151

二、按抽芯的动力类型分类152

三、按注塑件型孔的类型分类153

四、按注塑件型孔的方向分类154

五、按斜销的型式分类156

六、按抽芯的先后顺序分类156

七、按内、外抽芯分类157

二节抽芯距的计算160

一、抽芯距的设定160

二、抽芯距的计算160

三、弯销的滑块方孔尺寸的确定162

四、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要点与注意事项162

九章脱模机构与脱螺纹机构的设计 / 166

一节脱模机构的设计166

一、脱模机构的选用原则166

二、常用脱模结构167

三、定模脱模机构与定、动脱模机构179

四、液压(气压)机械二次顶出181

二节脱螺纹机构的设计183

一、手动脱螺纹架183

二、手动活块脱模机构183

三、齿条与齿轮副脱螺纹机构184

四、液压传动齿轮齿条脱螺纹机构184

三节脱浇口机构的设计184

一、浇口冷凝料拉料与脱料形式的设计185

二、潜伏式脱落浇口冷凝料机构187

三、点浇口脱模机构188

四节复位和先复位机构的设计191

一、复位机构191

二、先复位机构192

十章注塑模结构设计可行性分析的实例 / 195

一节箱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195

一、对象零件的资料和形体分析195

二、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196

三、注塑模结构的设计201

四、注塑模结构方案的论证与薄弱构件刚度和强度的校核202

二节分流管注塑模佳优化结构方案分析和设计203

一、分流管注塑模结构佳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203

二、分流管注塑模结构分析206

三、分流管注塑模的结构设计208

四、注塑模刚性和强度的计算209

三节手柄主体注塑模结构克隆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09

一、手柄主体形体“六要素”分析209

二、手柄主体表面上痕迹的识读与分析210

三、手柄主体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212

四、注塑模的结构设计214

五、注塑模的结构论证215

四节外手柄注塑模终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15

一、外手柄上的缺陷痕迹216

二、外手柄上缺陷分析216

三、外手柄缺陷整治方案的图解法218

四、外手柄注塑模的设计219

五节各种批量连接环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20

一、连接环试制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20

二、连接环小批量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23

三、连接环大批量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26

六节外光栅精密注塑模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30

一、内外光栅工作原理230

二、外光栅形体分析和技术要求231

三、外光栅注塑模结构方案232

四、外光栅注塑模设计233

七节内光栅精密注塑模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34

一、内外光栅工作原理234

二、内光栅形体分析和技术要求234

三、外光栅注塑模结构方案235

四、内光栅注塑模设计237

八节外壳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238

一、外壳的形体“六要素”分析238

二、外壳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239

三、外壳注塑模设计241

九节外开手柄体终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与模具设计243

一、外开手柄体缺陷图解法分析244

二、缺陷整治方案245

三、“外开手柄体”注塑模的设计246

十节拉手缺陷痕迹预期分析247

一、拉手缺陷痕迹248

二、注塑件上成型加工痕迹的整治250

三、解决的办法250

四、图解法缺陷预测分析图的绘制252

附录 / 253

附录A各种模具运动分析图中的符号253

附录B各种注塑件六要素分析图中的符号253

附录C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图中的符号255

附录D注塑件物理量与缺陷分析图中的符号257

附录E注塑件成型时常见缺陷及分析258

参考文献 / 263




  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际应用出发,围绕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制订和模具相关机构的选定、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注塑模设计的方法,提出了注塑件缺陷综合整治的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注塑模结构设计与缺陷整治相结合的理论包括:注塑件形体分析“六要素”、注塑模结构方案“三种可行性分析方法”、注塑模结构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注塑模终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注塑件成型痕迹技术与克隆及复制技术。

注塑模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注塑模的组成、运动形式,注塑模动定模分型方法,注塑模浇注系统、抽芯机构、脱模机构、开模机构、限位机构、脱浇口料机构、复位机构和先复位机构的设计。

本书从注塑件形体分析入手,再过渡到模具结构方案、优化方案和终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全面、完整地介绍了注塑模设计和缺陷整治过程,对注塑模设计和缺陷处理具有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注塑件和注塑模设计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学习参考。




塑胶模具设计与制造深度解析:从理论到实践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塑胶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南。我们将从基础的模具理论出发,层层递进,涵盖模具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精密加工的工艺流程,以及现代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目标是让读者不仅理解模具的工作原理,更能掌握设计与制造中的核心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第一部分:塑胶模具设计基础与结构分析 我们将从塑胶模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入手,阐述模具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不可替代性。深入剖析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包括核心的型腔、型芯、分型面、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以及顶出系统。 分型面设计: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分型面的选择原则与设计方法,包括平面分型面、斜分型面、曲面分型面等,并分析它们对模具结构、开合模运动以及产品脱模的影响。 浇注系统设计:深入研究主流的浇注系统类型,如主流道、横浇道、浇口等。分析不同浇口形式(如点浇口、扇形浇口、潜伏浇口、侧浇口等)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产品形状、尺寸和材料特性进行优化选择,确保熔胶平稳、均匀地填充型腔。 排气系统设计:探讨排气在注塑过程中的重要性,防止产生气泡、熔接痕等缺陷。详细介绍排气槽的设计尺寸、位置选择原则,以及利用排气阀、排气销等辅助排气手段。 冷却系统设计:强调高效冷却对缩短成型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作用。详细解析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包括冷却水道的直径、间距、走向,以及采用直通式、回流式、螺旋式等不同冷却方式的适用性。此外,还将介绍热流道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简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 顶出系统设计:全面讲解各种顶出元件,如顶针、推板、斜顶、司筒等的设计与应用。分析不同顶出方式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产品形状、拔模斜度、脱模力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顶出力计算和布置。 滑块与斜顶结构设计:对于带有侧向抽芯的产品,本书将详细阐述滑块和斜顶的设计原理、结构形式以及运动分析,包括滑块的导向、锁定机构、斜顶的行程计算与导向设计等。 第二部分:精密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与技术 本部分将聚焦于现代高精度注塑模具的制造技术,强调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与精密性。 模具钢材的选择与热处理:分析不同模具钢材的性能特点(如硬度、韧性、耐磨性、耐蚀性等),并根据注塑产品的材质、生产批量、模具复杂度等因素,提供钢材选择的指导。深入介绍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调质、淬火、回火、渗氮等,以及这些工艺对模具性能的影响。 模具零件的精密加工:详细介绍模具制造中的关键加工手段。 电火花加工(EDM):阐述电火花线切割(WEDM)和电火花成型加工(ECM)的原理、应用范围、参数选择与优化,特别是在加工复杂型腔、深腔以及硬质合金材料方面的优势。 数控加工(CNC):重点讲解三轴、五轴CNC加工在模具型腔、型芯等复杂曲面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刀具选择、路径规划、加工策略与效率提升。 精密磨削与抛光:阐述高精度磨削技术在模具表面光洁度与尺寸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加工中的作用,以及电解抛光、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等不同抛光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以达到镜面级的表面质量。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介绍各种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如PVD(物理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涂层,以及其在提高模具硬度、耐磨性、抗粘附性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部分:现代模具技术与前沿应用 为了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本书还将介绍一些先进的模具技术和应用。 模流分析与仿真:深入讲解模流分析软件(如Moldflow, Moldex3D等)的应用,通过模拟熔体填充、保压、冷却等过程,预测潜在的成型缺陷,并优化模具设计方案,从而在模具制造前就降低风险,缩短开发周期。 三维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探讨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新机遇,包括制作快速原型、复杂冷却水道模具、以及新型的金属模具零件。 智能制造与模具生产:初步介绍工业4.0理念在模具制造领域的应用,如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以及物联网(IoT)在模具状态监测与远程诊断中的潜力。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不仅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注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读者能够学以致用。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书中包含大量的示意图、实物照片和流程图,直观地展示模具结构、加工过程和关键技术。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内容按照从基础到进阶的逻辑顺序展开,层层深入,方便读者逐步掌握。 强调问题解决:在介绍各项技术的同时,也着重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塑胶模具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生产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塑胶模具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设计质量、优化生产效率,并应对日益严苛的市场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技术书籍的挑选非常苛刻,很多号称“优化设计”的书籍,翻开来不过是些陈旧的CAD图例和标准件的堆砌。我真正需要的是能够提升我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工具书。这本《注塑模优化设计及成型缺陷解析》,我关注的点在于“优化”二字。它是否能提供超越传统经验的、基于仿真分析或前沿工艺的优化策略?比如,如何利用先进的冷却系统设计(如等温冷却或局部温度控制)来显著缩短周期并保证尺寸精度?我更希望看到对复杂曲面模具、多腔模具在平衡性设计上的独到见解。如果它能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模具结构的小改动,规避掉特定材料在注塑过程中易产生的应力集中或翘曲问题,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设计理念,让我的下一个项目能够实现性能和成本的双重突破。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最近刚接手一个复杂的注塑项目,面对着各种意想不到的成型问题头疼不已。市面上那些基础的模具设计书籍讲得太泛泛,根本不够深入。而这本书,从标题就能看出它直击痛点,尤其“缺陷解析”和“克隆复制技术”这两个关键词,简直是为我这种一线工程师量身定做的。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如何系统地讲解如何识别那些难以捉摸的缩痕、气泡、波纹等缺陷,并且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罗列现象。我希望它能详细剖析不同树脂材料的流变学特性对模具设计的影响,毕竟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参数的设置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如果能配上大量的实际案例对比图,那就太棒了,这样我就能对照着自己的问题去寻找灵感和对策。这本书的深度,远超那些停留在图纸规范层面的教材,它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教你如何应对生产现场的“疑难杂症”。

评分

我对“成型痕迹克隆复制技术”这个描述特别好奇,这听起来像是把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变得可行。在精密光学件或者外观要求极高的产品领域,模具表面的任何微小瑕疵都会被放大无数倍地呈现在最终产品上。我希望书中能详细拆解这个“克隆”过程的技术壁垒,比如涉及到哪些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电火花加工(EDM)的超精细控制,以及如何确保模具型腔表面的纹理与原件保持绝对一致性。这不仅仅是复制一个形状,更是复制一种质感和光学性能。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可重复操作的技术流程指导,对于提升我们模具厂在高端产品领域的竞争力将是巨大的推动力。它应该不是停留在原理介绍,而是要深入到操作细节和参数设定上,让读者能真正掌握这项“独门绝技”。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为注塑件的后处理成本烦恼,很多缺陷处理起来非常耗时费力,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最终合格率。因此,这本书中关于“成型缺陷分析”的部分,我非常看重其“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逻辑清晰的诊断树,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问题根源——是原材料受潮?是注塑机性能问题?还是模具流道设计不当?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用常规手段解决的复杂缺陷,例如“黑点”或“烧焦痕”,我期望书中能结合实际的温度场和压力场模拟结果,给出深层次的物理解释。这本书的价值将体现在它能否帮助我们从源头杜绝缺陷的产生,从而大幅减少返工和报废率,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信誉。

评分

作为一名从事模具制造多年的资深人员,我发现很多新出版的书籍在“结构设计”部分总是老生常谈,无非是标准机构的组合。我更感兴趣的是如何设计出更高效、更易于维护的模具系统。这本书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制作工艺”部分,我希望看到它能聚焦于那些提升生产效率和延长模具寿命的创新结构。例如,快速换模技术(Quick Die Change)在结构上的实现方案,或者如何设计出更合理的排气系统和脱模机构,以应对不同复杂度的产品。制作工艺方面,我更期待看到关于精密加工(如五轴加工、激光熔覆修复)在模具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和工艺参数的最佳实践。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集成设计、制造到调试的完整工艺链条的优化思路,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拼凑,那它无疑将成为我工具箱里最实用的参考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