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糧食危機
定價:39.00元
作者:(美)恩道爾,趙剛
齣版社:知識産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802473836
字數:265000
頁碼:28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運用糧食武器獲取世界霸權,提示糧價飛漲的真相,洞察轉基因種子的政治意圖,戳穿糧食霸權的陰謀。
繼石油和交貸危機後,全球下一場危機將是糧價引發的農産品危機。全球糧價瘋漲,創齣160年來新高。供需失衡背後是生物燃料的吞噬、轉基因種子的肆虐。難道我們每吃一日飯都要給西方利益集團交納一筆費嗎?
本書是旅德美籍學者威廉?恩道爾繼《石油戰爭:石油政治決定世界新秩序》之後的又一部力作。他以地緣政治的獨特視角,無與倫比的思辨,無可質疑的詳實史料,條分細縷,層層剖析,為我們揭示瞭圍繞糧食正在進行的一場不為多數人所察覺的陰謀。這是一個由少數人策劃的陰謀,他們正在圖謀控製全世界的糧食供給,控製世界大多數人生存的物質基礎,從而控製世界大多數人的生存狀態與生存空間,讓全世界的人們成為他們獵食的對象,成為他們永遠的奴隸。這是一個設計巧妙而又隱蔽的陰謀,由三個步驟構成。首先,他們以科學的名義,開展轉基因工程研究,獲得大批,並控製某些重點糧食品種,如大豆、水稻等大規模農作物和雞、奶牛等重要傢禽産品。其次,他們尋找各種機會,如大麵積的農業災害(減産或疫情)、戰爭(如在伊拉剋)、債務危機(如在阿根廷),藉助某些國際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庇護,以援助為名,強迫彆國的農民采用由他們控製知識産權的農作物種子。*後,他們它利用人類用於鼓勵創造發明的製度,以保護知識産權為藉口,強迫徵收種子的使用費。為達到目的,他們不惜采取惡劣的手段。這些手段包括,開動宣傳機器,把人類流行瞭幾韆年的耕作習慣和耕作方式,誣衊為落後的生産方式;隱瞞轉基因種子嚴重的不良後果,大規模推廣未經嚴格檢驗的轉基因作物;發明種子,讓農民播種的農作物“斷子絕孫”,從而不得不年復一年地嚮他們“買種”耕作。這是何等的陰險。
本書分五個部分共十三章。**個部分包括兩章,主要介紹瞭為推廣轉基因作物,利益集團遊說美英,一方麵采取不管製政策,另一方麵壓製獨立的科學研究,為轉基因作物的大麵積推廣大開方便之門。第二部分包括三章,主要介紹瞭美國調整糧食貿易政策的動因,美國控製第三世界人口生産和糧食生産的真正目的,以及為控製彆國的糧食生産,美國利益集團在南美多個國傢所作的一係列嘗試。第三部分包括兩章,主要介紹瞭利益集團為摧毀彆國的糧食生産體係所采取的種種手段,以及為控製水稻種子所作的努力。第四部分包括三章,分彆介紹瞭美國在阿根廷和伊拉剋推廣轉基因作物,控製上述兩個國傢糧食生産的做法,以及美國如何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形成有利於轉基因作物推廣的國際貿易環境。第五部分包括三章,主要介紹瞭在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庇護下,利益集團為控製糧食種子和推廣轉基因技術所做的種種動作。
作者通過犀利的語言直接瞭當地嚮我們發齣警示,糧食生産不可忽視,糧食安全必須警鍾長鳴。
內容提要
本書從地緣政治的視角人手,通過無與倫比的思辨和無可置疑的翔實史料,揭示瞭圍繞糧食正在進行的一場不為人知的陰謀。作為《石油戰爭:石油政治決定世界新秩序》的續篇,本書的綫索是英美權勢集團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糧食——的控製。在作者妙筆生花的描述下,“綠色革命”、“基因革命”、“人口控製”背後種種鮮為人知的內幕一一呈現,為您揭示以洛剋菲勒傢族為代錶的美國社會政治精英如何處心積慮地打著科技進步、糧食援助和知識産權保護的幌子,為自己維持支配世界、主宰人類的霸權創造條件。
目錄
中文版前言
序一
序二
譯者序
導言
部分 政治開端
章 官商勾結華盛頓發動“轉基因革命”
早期的轉基因研究
“實質上相同”的局
“大自然中好的食品……”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孟山都閤謀榨取公共利益
孟山都與的親密關係
第二章 奴顔婢膝科學淪為政治的僕人
科學嚮政治下跪
轉基因計劃挨瞭一記悶棍
布萊爾、剋林頓和“政治化”的科學
不那麼清白的英國皇傢學會也摻和瞭進來
科學屈從於公司利益
第二部分 洛剋菲勒計劃
第三章 小巫見大巫 “狡猾的”尼剋鬆和更狡猾的洛剋菲勒兄弟
美國在越戰時期掉轉船頭
戴維·洛剋菲勒的“民主的危機”
基辛格與糧食政治
“糧食浩劫”
“在羅馬……”
尼剋鬆的農業齣口戰略
“糧食武器”
第四章 居心叵測基辛格的秘密《國傢安全研究備忘錄》
人口增長與國傢安全
嘉吉公司的糧食
不吉利的十三……
巴西成為《國傢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的“樣闆”
洛剋菲勒傢族對“優生學”的支持
波多黎各島上的人體實驗
“僅次於器控製的頭等大事”
第五章 運籌帷幄左右未來的戰爭與和平研究
為建立戰後帝國做準備
“美國世紀”——美國的生存空間
納爾遜在拉丁美洲的冒險行為
洛剋菲勒不可外揚的傢醜
洛剋菲勒一華萊士報告
早期的商業化農業:洛剋菲勒與嘉吉公司聯手
巴西和委內瑞拉
第三部分 創立商業化農業
第六章 如火如茶發動全球“農業革命”
開啓“綠色革命”大門
為“生物革命”培訓骨乾
洛剋菲勒資助創立商業化農業
壟斷與縱嚮整閤死灰復燃
“農民們都到哪裏去瞭?”
第七章 技術霸權糧食就是權力……
抓住瞭水稻金飯碗
“新優生學”:反證法的應用……
減化生命
繪製水稻基因組圖譜
“金水稻”與用心險惡的謊言
第四部分 肆虐的轉基因種子
第八章 煽風點火策動世界“糧食生産革命”
阿根廷成為個實驗品
債務危機讓阿根廷成瞭大豆生産大國
打垮阿根廷人的民族意誌
洛剋菲勒的阿根廷土地革命
“阿根廷,給我大豆吧……”
孟山都用欺手段進行徵服
讓他們吃大豆!
第九章 落井下石 美國在伊拉剋播撒民主的種子
美國式的經濟休剋療法
布雷默的《第81號命令》
伊拉剋的種子寶庫遭到破壞
無種可種
“難道讓他們吃……通心粉?”
伊拉剋、美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頤使氣指
第十章 沆瀣一氣毀滅的種子——種下“人間樂園”
美國農業綜閤企業獨步天下
國際糧農貿易政策理事會與農業綜閤企業遊說集團
WTO和惡劣的TRIPS
魚和熊掌兼得
轉基因生物的四駕馬車
轉基因生物與五角大樓的交易
將轉基因魔鬼放齣瓶子
對生命形式的使用許可
謊言、見鬼的謊言和孟山都的謊言
轉基因大豆與嬰幼兒死亡有關?
非洲的假冒“神奇甘薯”
第五部分 控製人口
第十一章 步步緊逼“終結者”技術、“背叛者”技術與避孕玉米
“進兩步,再退一步……”
“守護天使”拯救瞭轉基因生物工程
“把它從他們血淋淋的喉嚨裏塞下去……”
我們醉倒在溫柔的、這麼溫柔的……
一種非常特彆的玉米
破傷風、洛剋菲勒和世界衛生組織
暗藏的轉基因生物計劃浮齣水麵
第十二章 乘火打劫 禽流感恐慌和轉基因雞
總統拉瞭兄弟一把
基辛格和生物戰
農業綜閤企業從禽流感恐慌中獲益
轉基因雞的世界?
第十三章 登峰造極基因世界末日:“終結者”技術與豬
孟山都終於瞭Delta&Pine Land公司
歐洲局授予“終結者”
四處販賣毀滅的種子
豬和牛的權?
1980年美國聯邦高法院的裁決
後記
術語錶
作者介紹
威廉 恩道爾,美國經濟學傢、地緣政治學傢,長期旅居德國。從事國際政治、經濟、世界新秩序研究已逾30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學士、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比較經濟學碩士。 威廉 恩道爾作為獨立經濟學傢和新聞調查記者,先後在美國和歐洲工作。他的研究涵蓋領域極
文摘
序言
工具書>百科全書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簡直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坐在你對麵,慢慢地跟你講過去的故事。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隻有最樸實、最真摯的錶達。作者仿佛親曆瞭那個時代,他筆下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歡他對農村生活細節的描繪,那些關於耕作、收割、儲存的描寫,細緻入微,讓我仿佛聞到瞭泥土的芬芳,聽到瞭鐮刀劃過麥浪的聲音。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極端睏境下,人性的光輝是如何閃耀的。在最艱難的歲月裏,人們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抗爭,去守護,去傳承。這種力量,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而是根植於普通人內心深處的堅韌和善良。我反復讀瞭書中關於鄰裏互助、關於節日習俗的段落,那些溫暖的瞬間,讓我覺得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裏,也總有希望的光芒。這本書讓我對“糧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食物,更是文化、是曆史、是生命的延續。
評分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會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但讀起來卻像是在聽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細膩地描繪個體命運的沉浮,時而又宏觀地展現曆史進程的脈絡。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事件時所錶現齣的審慎態度,他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通過多角度的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斷。書裏有很多關於政策、經濟製度對糧食供應影響的分析,但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融入到人物的經曆和選擇中,讓人一看就懂,而且容易産生共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展現瞭“糧食”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隱藏著多少復雜的因素,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著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命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不是那些偉人的豐功偉績,而是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堅持,以及他們在麵對生存挑戰時所展現齣的智慧與韌性。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是被這個書名吸引來的,覺得它直擊瞭社會一個很尖銳的痛點。讀下來之後,我的感覺比預期的要復雜得多。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不是在講一個宏大的敘事,而是在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來展現糧食問題背後的人性、製度和社會變遷。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段落,描寫得非常細膩,比如某個傢庭在飢荒年份如何分配最後一點口糧,那種決策的艱難和犧牲,看得我鼻子都酸瞭。書裏還穿插瞭一些曆史事件的側麵描寫,但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枯燥敘述,而是從普通人的視角齣發,非常有代入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解決方案,他更多的是在呈現問題的復雜性,以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麵對糧食危機時所展現齣的各種智慧和無奈。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和一群鮮活的人物對話,他們的人生經曆,他們對生存的渴望,都深深地觸動瞭我。它讓我意識到,糧食危機遠不止是産量問題,它牽扯到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我們每個人對食物的態度。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與過去的距離,也照齣瞭我們當下所擁有的來之不易。作者的文筆非常有感染力,他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以一種平等、尊重的態度,去講述那些關於糧食的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人們,在麵對糧食短缺時所展現齣的不同生存策略的描繪。這些細節,讓我看到瞭人類在適應環境、在絕境中求生方麵的驚人能力。書裏還探討瞭糧食在文化、社會結構中的作用,讓我對“吃”這個日常行為有瞭更深的哲學思考。它讓我明白,糧食不僅僅是維係生命的物質,更是承載瞭情感、記憶、價值觀的載體。讀這本書,我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感受到先輩們在土地上的辛勤付齣,以及他們對生命最本真的敬畏。它是一本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食物、與土地、與曆史關係的讀物,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捧著一個沉甸甸的、充滿煙火氣的史書。它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也沒有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用一種近乎樸實的筆觸,描繪瞭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求生。翻開第一頁,我仿佛就置身於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汗水的味道。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渲染悲情,但字裏行間流淌的,卻是最真實的人性光輝和陰影。那些關於土地的描寫,關於糧食的計算,關於一傢人生存的艱難,都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又忍不住感嘆生命的頑強。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對那些默默付齣、養育萬物的農人的深深敬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吃”這件事,不再是簡單的果腹,而是承載瞭太多曆史的重量和生活的智慧。它讓我明白,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餐桌,是無數代人辛勤耕耘、無數次與命運抗爭的結果。這本書不像那種讓你讀完就忘的快餐讀物,它會慢慢在你心裏發酵,讓你去思考,去迴憶,去珍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