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 | ||
| 定价 | 48.0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6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沈平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5483898 | |
| 重量 | ||
第 一章 产业结构演进与转型升级相关理论//001
一、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003
(一)产业结构及其分类//003
(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004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012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013
(二)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014
(三)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016
(四)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018
三、产业转型升级及其路径理论//020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020
(二)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相关理论//022
第2章 全球制造业演变趋势与中国制造业变革//033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轨迹//035
(一)英国//035
(二)美国//037
(三)德国//040
(四)日本//042
(五)韩国//044
二、世界制造业的变革趋势//046
(一)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导方向//046
(二)机器人产业成为世界各国聚焦热点//048
(三)比较优势动态变化促使国际竞争加剧,带来全球制造业布局调整//050
三、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052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053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056
四、我国制造业变革的战略选择//061
第三章 机器人与机器人产业//067
一、机器人的构成及分类//069
(一)机器人的构成//069
(二)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072
(三)服务机器人//075
二、机器人产业链及特点//077
(一)机器人产业链的一般构成//077
(二)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及特点//080
(三)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及特点//082
三、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083
(一)政策因素//083
(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因素//086
(三)人口因素//088
(四)其他因素//090
四、机器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耦合关系//092
(一)机器人产业是促进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手//093
(二)机器人产业依托传统制造业飞速发展//094
第四章 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097
一、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总体特点//099
(一)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产业规模持续壮大//099
(二)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101
(三)发达国家及地区优势明显,机器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06
二、发达国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109
(一)美国//109
(二)日本//111
(三)德国//116
(四)韩国//119
三、国外主要机器人企业发展情况//121
(一)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121
(二)服务机器人知ming企业//126
(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127
第五章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31
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133
(一)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133
(二)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区域分布及发展情况//144
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53
(一)本土企业规模尚小,*牌认可度不高//153
(二)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154
(三)行业标准有待规范,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倾向//156
三、加速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对策//157
(一)完善政策扶持,健全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157
(二)开展协同创新,突破机器人产业技术瓶颈//158
(三)培育龙头企业,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159
(四)推进示范应用,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160
(五)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新型人才培训机制//161
第六章 沈阳制造业转型与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探究//163
一、沈阳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础、现状及方向//165
(一)沈阳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础//165
(二)沈阳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成果及面临的问题//167
(三)沈阳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方向//171
二、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175
(一)沈阳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176
(二)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特点//179
(三)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83
(四)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与举措//187
参考文献//198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将遥远而抽象的机器人技术,与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制造业紧密联系起来的洞察。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并没有直接跳入枯燥的技术细节,而是先带领读者回顾了机器人技术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工业自动化梦想,到如今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化飞跃,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在书中,我看到了工业机器人如何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支撑”,它们如何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作者对智能服务型机器人的精彩解读,也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从工厂车间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它们在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应用,预示着一个更加便利和人性化的未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清晰地阐述了工业机器人与服务型机器人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技术的共享和理念的融合,共同推动着整个机器人产业向前发展,这种全局性的思考,让我对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我一直对机器人技术如何改变我们身边的世界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机器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门。作者并没有用晦涩的技术语言来吓退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层层剥离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脉络。从最初的机械臂的诞生,到如今能够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智能机器人,这段发展史被梳理得条理清晰,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尤其是在探讨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时,作者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他没有将它们看作是孤立的技术分支,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协同发展。比如,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成熟为服务型机器人提供了关键的硬件基础和控制算法,而服务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又反过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向更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这种互动是如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让我对机器人技术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切切实实影响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强大力量。
评分翻阅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工业之旅,从蒸汽机的轰鸣到如今智能机器人的低语,历史的轨迹清晰可见。作者在描绘机器人发展历史时,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技术参数的堆砌,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深度和思考。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于工业机器人如何重塑传统制造业的论述,从流水线上的“铁臂”到柔性生产线的“大脑”,每一次革新都带来了效率和品质的飞跃。而当作者将目光转向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时,我又看到了科技的另一面——它如何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医疗、教育、家庭等领域的得力助手。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将工业机器人与服务型机器人截然分开,而是巧妙地展现了它们之间技术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这种跨界发展的视角,为理解整个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示。这本书不仅是一份技术报告,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创造力与未来变革的深刻解读。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深入探讨了机器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之间错综复杂却又充满活力的互动关系。作者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将宏大的产业变革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转型前沿。书中对机器人发展历程的回溯,不仅仅是技术演进的流水账,更是一场关于人类智慧与工程极限的探索之旅。从早期笨重的机械臂到如今灵巧精密的协作机器人,每一阶段的突破都伴随着对生产力提升、效率优化以及人工安全等深层问题的思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它们置于同一发展脉络下,展现了机器人技术如何渗透到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并逐步走向更广泛的社会应用。这种跨界融合的视角,为理解整个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对于那些对科技发展、产业升级以及未来工作形态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更能激发我们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的深刻思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翻阅一本详尽的产业地图,勾勒出了机器人技术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以及它如何与根植于我们经济土壤中的传统制造业相互交织、共同演进。我特别赞赏作者在梳理机器人发展历史时所展现出的严谨与宏观,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革新的层面,更深入地剖析了每一次技术飞跃背后的经济驱动力、社会需求以及政策导向。从早期工业革命时期的自动化雏形,到如今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制造新纪元,作者以一种史诗般的叙事,让我们看到了机器人技术如何一步步颠覆传统的生产模式。在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部分,作者展现了对这两个分支领域细致入微的观察。前者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后者在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普及程度,都得到了清晰而深刻的阐释。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将它们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相互促进、技术共享的动态关系,这种全局观让人耳目一新,也为我们理解未来智能工厂的形态提供了清晰的蓝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