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丹心: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心路故事 9787515341101

雪域丹心: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心路故事 97875153411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青年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援藏干部
  • 西藏
  • 第七批援藏
  • 心路历程
  • 纪实文学
  • 干部生活
  • 扶贫
  • 民族团结
  • 时代精神
  • 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1101
商品编码:2899432159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雪域丹心: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心路故事

定价:55.00元

作者: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534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值此第七批援藏干部与第八批援藏干部交接之际,谨以本书向广大的援藏、在藏干部致敬!第七批援藏干部1513名,落实计划内资金98.48亿元,争取计划外资金近30亿元,是历批次中*多的。援藏干部把生命里*宝贵的一段时光留给了西藏,身心的一部分已经永远地融入雪域高原,灵魂深处也会始终牵挂这个美丽的第二故乡。援藏既是信念之旅、又是致敬之旅,既是心灵之旅、又是磨砺之旅。

内容提要


《雪域丹心——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心路故事》,生动详细地描绘了第七批援藏干部在西藏开展工作的真实画面,他们中有干部,也有普通医生、教师;有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也有初出茅庐的80后;这些各行各业不同经历的人来到西藏都为了一个目的:做好新时期的援藏工作,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目录


作者介绍


《雪域丹心》,是第七批援藏干部亲笔撰写的自己的援藏故事。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时平均年龄41岁,是历批次年轻的,他们不仅是各派出单位的骨干,而且是每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舍弃优越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来,到高寒缺氧的边疆来,到反分裂斗争的前线来,这是对忠诚与担当的生动诠释。

文摘


序言



浩瀚星河的守望者:遥远边疆的时代烙印 一部关于坚守、奉献与时代精神的恢弘史诗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的援藏群体心路历程,而是一部广阔的时代画卷,它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散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坐标上的“守望者”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广袤边疆、艰苦环境时所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与无私奉献情怀。 第一辑:冰雪与热土的交响 本卷选取了二十世纪中叶至新世纪之初,几代建设者和戍边人的真实侧影。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自的理想与乡愁,汇入了祖国边疆建设的洪流之中。 《戈壁上的灯塔》: 聚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如何克服极端干旱、人烟稀少的条件,在荒芜的戈壁滩上建立起重要的科研试验基地。故事细致描绘了他们如何在沙尘暴中抢救设备,在物资匮乏时依靠野菜和集体智慧支撑起“信念的土壤”。书中不乏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年轻的妻子如何在遥远的城市默默等待,年迈的父母如何理解儿女的选择,以及战友间如同手足般的生死与共。这部分内容深刻揭示了“两弹一星”精神在边疆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青藏线上的拓荒者》: 侧重于青藏公路修建时期,那些被称为“铺路人”的筑路大军。他们面对的是世界屋脊的严寒、缺氧和随时可能发生的雪崩。本书通过对几位老筑路工的口述历史整理,还原了他们如何在悬崖峭壁间爆破、架桥,用血肉之躯丈量大地,铺就出连接外界的生命线。着重探讨了那个年代特有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以及他们对于“把红旗插到最高点”的朴素执着。 《矿井深处的微光》: 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发重要矿产资源的艰苦岁月。采矿工人,尤其是少数民族参与的采矿队伍,他们不仅要与地质灾害抗争,还要努力适应和学习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本书通过一位汉族工程师和一位维吾尔族老矿工的视角交替,展现了不同民族在共同的劳动场景下,如何消除隔阂,建立起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深厚友谊。 第二辑:文明的桥梁与知识的播撒 本辑转向文化、教育和医疗领域,展现了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在边疆地区为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所做的长期努力。 《雪线上的讲台》: 选取了多位长期在偏远山村小学任教的教师的故事。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简陋的教学设施,更是不同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带来的沟通障碍。书中详述了一位女教师如何花费数年时间,自学当地语言,最终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信任的感人过程。她用一盏油灯、几本泛黄的书籍,点亮了一代人的求知欲。这里探讨的是知识传承的艰辛,以及教育公平的深层意义。 《高原的白衣天使》: 关注医疗援助的历史脉络。从早年间的“赤脚医生”巡诊,到后来受国家派遣的医疗队长期驻扎。本书特别描绘了一位心血管外科医生,如何在条件极其有限的县级医院,凭借精湛的技术和极大的耐心,成功完成了一例例复杂的手术。书中对医疗技术的“因地制宜”也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如何利用传统草药知识结合现代医学进行辅助治疗。 《民族记忆的守护者》: 记录了几位在边疆从事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学者。在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口头传说面临失传的危机。本书通过追踪一位人类学家,记录他如何深入偏远的部族,用录音机、照相机,以及诚挚的交流,抢救和整理那些即将消逝的文化瑰宝,探讨了现代化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第三辑: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传承 本卷聚焦于改革开放后,人才流动更加频繁的背景下,新一代建设者所面临的挑战和贡献。 《生态文明的先行者》: 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治理工程中,环保工作者、水利工程师所扮演的角色。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建设者,更是自然环境的“修复师”。书中记录了在黄河流域、塔里木盆地,工程师们如何与时间赛跑,治理盐碱地,恢复水源,对抗沙漠化。故事中充满了科学的理性与对自然的敬畏。 《科技反哺边疆》: 讲述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批高学历的年轻专业人士,自愿选择回到家乡或加入边疆项目,运用最新的技术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如精准农业、远程医疗网络构建等。这批人的特点是“来去自由”,但他们选择了“留下”——留下技术、留下管理经验,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家国情怀的新注解》: 结尾部分,本书通过对几位老一辈建设者的后代的采访,探讨“家国情怀”在当代社会的新定义。他们的父辈选择了艰苦卓绝的奉献,而他们则选择用知识、技术和市场经济的理念,以更具创新性的方式继续建设和热爱着这片土地。这是一种更具个人选择和更深层次文化认同的爱。 本书特点: 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力求避免宏大叙事的空泛,而是通过大量翔实的细节、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客观的时代背景分析,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边疆精神”图谱。它不仅仅是关于某一次援助行动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节点上,如何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时代档案。读者将从中感受到一种跨越地域界限、超越个体得失的、厚重而温暖的民族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雪域丹心》这本书,我怀着好奇心翻开,却被书中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们的真实故事深深打动。这本书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初到高原时的震撼,也能体会到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努力适应,如何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书中对于他们工作中的点滴细节,无论是技术难题的攻克,还是与人沟通的智慧,都描绘得十分生动。更让我动容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困惑与疲惫,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如何在重重困难下,依然保持着那份初心与热情。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仿佛能看到他们眼中的坚定,听到他们心底的呐喊。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奉献,并非只有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在平凡岗位上的持之以恒,是在点滴细节中的付出与关爱。它是一次关于爱与责任的深刻探讨。

评分

《雪域丹心: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心路故事》这本书,是一次令人心灵震撼的阅读体验。我并非身处书中描绘的雪域高原,却能通过作者的笔触,身临其境地感受那片土地的纯净与艰辛,以及那些援藏干部人才们内心深处的波澜。我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满腔热情,为当地人民带去新的希望和改变。书中那些克服高原反应、面对文化差异、忍受思乡之苦的描写,都让我深感震撼。他们并非超人,而是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脆弱,但正是这份普通,让他们在挑战面前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显得尤为可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宏大的国家战略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曲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我从这本书中汲取了力量,也对“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是真正的时代楷模。

评分

“雪域丹心”这本书,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馈赠。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们在雪域高原上经历的种种。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报告,而是他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写照。我看到他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点亮高原人民的希望;如何在那片纯净的土地上,播撒下爱的种子。书中细腻地刻画了他们在面对思乡之情、身体挑战时内心的挣扎,以及最终如何化解这些情绪,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工作的艰辛,更是关于人性的光辉,关于一群人如何为了共同的目标,超越小我,成就大我。我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看到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看到了那份超越物质回报的纯粹。这本书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援藏干部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

读完《雪域丹心》这本书,我仿佛跟着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们踏上了那片纯净而又艰苦的雪域高原。文字间流淌的,不仅仅是他们在那片土地上留下的汗水与足迹,更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涌动。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海拔数千米的稀薄空气中,与他们一同经历着挑战与成长。书中描绘的,远不止是工作上的困难与成就,更多的是在面对高原反应、文化差异、以及思念家乡的种种磨难时,那份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些关于克服困难的细节,那些面对挫折时的不屈,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感人瞬间,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援藏”二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明白了奉献的真正含义。它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群平凡人的伟大,他们的牺牲与付出,为雪域高原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也为我们这些读者带来了心灵的洗礼。这本书不应仅仅被视为一本记录,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一次对大爱无疆的生动诠释。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雪域丹心”就足以让人心生向往,而内容更是将这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描绘的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们的故事深深吸引。他们离开熟悉的环境,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片神秘而又充满挑战的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一曲曲感人的篇章。我看到了他们在高原的严酷环境中,如何克服身体的不适,如何与当地人民建立深厚的情谊,如何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到高原,推动当地的发展。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仿佛那些人物就在我眼前,他们笑过,也曾哭过,他们奋斗过,也曾迷茫过,但最终,他们都用自己的“丹心”温暖了雪域。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他们并非总是高大全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正是这份真实,才使得他们的奉献显得更加可贵。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鼓舞,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奉献”二字的重量,它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发自内心的担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