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启功教我学书法
定价:38.00元
作者:陈启智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306659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非凡的师生情。作者与启功老师之间的师生情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建立的。在中,文化成荒漠,知识分子遭摧残。老师被监督、改造,学生也是挨整的对象。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喜好,才有特殊的师生之情的健康发展,才会有让床铺、草屋习字、隆冬赠帖、入室习字、偷撕、书赠千字文,以及帮助作者调入天津等等事情的发生。至于对作者书法方面的扶持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从而凸现启功老师高尚的师德和作者虔诚尊师的衷情,十分感人。
二、书中收录了许多鲜为人知或者虽然有人知晓却未睹真颜的珍贵资料,包括老师批改的书法作业、课徒稿、名帖释文、纸版山水画、残片以及为作者题写的书名、斋名、展名、信件、题辞、序言等等。许多资料是**次面世。
三、启功先生作为中国首席书法家及国学大师,备受国人敬重崇拜,而其日常生活,鲜有人知。本书作者近距离接触名师,在共同劳动中,在共居的草舍中,以及在老师家中的学习交谈和观察,再现了许多老师日常生活细节,从而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可敬可亲的高大丰满的形象。
四、启功先生在当代书法方面的成就,无人可及。如何传承这一宝贵的遗产?本书通过作者多年的承教,具体详尽地讲述了启功先生卓特的书学理论和高超的书写技巧,对广大习书者提供了切实
的教学参考资料。
五、书法之外,本书还涉及启功先生多方面的成就,包括古典文学、古汉语、诗词创作、绘画、书画鉴定等。还有做人之典范,如感情至重、乐于助人、虚怀若谷以及超脱达观、幽默风趣的生活作风。帮助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一代宗师的人生价值。
六、书中记述了作者在启功老师数十年精心培育下不断进步终成学者型书法家的详细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有说服力,说明尊师从师是何等重要,说明名师的魅力和能力对学生的成才起到何等重要的作用。
内容提要
这本书的写作断断续续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全书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应该说从作者1969年秋天初识启功老师时就开始了。因为以此为起点,启功老师所有教他书法的例字,批改的作业,乃至随意书写的片纸单字,都保存至今,这些在书中有所展示;启功先生每次谆谆教诲,他大都事后做补记,这就为写作此书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和具体的内容;老师送他的书法作品以及为他题写的书名、斋名、展名、信件、题词、序言等等珍贵的手迹,还有中作者偷揭的老师书写的残片,尽在其中,贯穿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总之,作者是以学生怀念老师的角度真实记录了几十年的习书往事,让世人深入了解并传承启功先生卓特的学识、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
这本书展现了作者与启功老师近乎传奇的交往和习书经历:从中下乡劳动因草帽相识到草屋中互换床铺,从陋室中开始跟老师学书法到作者应约去门可罗雀的老师陋室中求教;从老师隆冬亲赴作者家中看望并赠字帖到为作者提供的扇面上书写*几首词;从作者夏夜偷揭老师抄写的到老师馈赠手书《千字文》;从老师赠作者《秦始皇诏》为新婚礼品到赠“听琴”小画以示心迹;从老师发明的“黄金律格”到作者在此基础上改进的“新米字格”;从老师两次写信给天津市的主要领导帮助作者调入天津市到老师请学生吃饭;从老师为作者出版的本书法专著题写书名和序言到为作者书法展题写展名和题词;从老师苦心孤诣辅导作者古典文学到作者学术专著问世······其中有许多感人的事例,读之使人灵魂净化、心潮难平。
这本书以学书法为主线,按时间顺序,渐次讲述对如何写好汉字的理念,特别是对结构格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没有任何保留,再现了启功老师当年无私地教授作者整个历程。这对广大习书者特别是钟爱“启功体”的人提供了好的教学参考资料。
这本书不仅在书法上对习书者大有裨益,而且在学识、审美、师德、操守、待人、处世、情趣、情感、责任乃至人生观、生死观诸方面均对世人有积极的教育作用。总之,这是一本可读性强、内容丰富有益、充满正能量的好书。
目录
作者介绍
陈启智,北京市人,1945年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河北省沧州师专中文系系主任、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天津书协名誉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师从国学大师、原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36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了《汉字的艺术结构》《新米字格书写技巧》等书法研究著作;在启功先生发明的“黄金律格”基础上,创制新型写字用格——“新米字格”,并获国家;有多种字帖刊行于世;主编河北省中学《写字》课本一套;2000年4月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2007年10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书法展;2009年10月23日,央视《教育人生》栏目播放书法名家“陈启智访谈”节目;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旧体诗,2010年出版自作手书诗集《尘露诗稿》;2011年出版学术专著《陆机演连珠译注评》。
文摘
序言
坦白说,刚开始接触书法时,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从哪里开始临摹,临摹了又该怎么检验自己的进步”。这本书的“自检与精进”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通关秘籍”。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自我评估工具。例如,在学习某一体势时,它会列出几个关键的“自查清单”:你的重心是否偏倚?你的墨色是否均匀?你的字距是否合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推荐了一些辅助工具和练习方法,比如用尺子量化笔画之间的间架结构比例,或者使用不同浓度的墨水来观察笔锋的运行轨迹。它鼓励读者在临摹后,将自己的作品与范本进行“叠影对比”,找出结构上的主要差异点,而不是凭感觉“差不多就行了”。这种科学且量化的反馈机制,让我找到了进步的阶梯,不再是原地打转,而是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学达到较高水平的爱好者来说,这部分的指导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让人眼前一亮了。封面选用的那种带着微微粗糙纹理的纸张,触感温润,仿佛能感受到时光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启功先生的题字,线条遒劲又不失洒脱,那种独有的韵味,仅仅是看着,就觉得心神为之一定。内页的排版更是考究,大量留白的设计,让每一幅字帖都仿佛有了呼吸的空间,而不是被拥挤地塞在一起。尤其是那些拓片的复刻,精细到连墨色的深浅、纸张的纤维纹理都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有些关于书法学习的书籍,只是简单地将范字打印出来,缺乏那种原作的“气韵”,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工夫。装订也很结实,即便是经常翻阅和临摹,也不担心会散架。细节之处见真章,这本书在硬件上的投入,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读者体验的重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这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习的“良器”。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对于“悟道”的阐述方式,它并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口诀式教学,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故事和哲理思辨,将书法从单纯的“技法”提升到了“修心”的层面。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笔锋的提按与心境的起伏”之间的关系,作者引用了许多古代文人的轶事,比如某位大家在遭遇挫折时,其笔下的结构是如何变得内敛而坚韧的。这种叙事手法,让枯燥的笔画练习变得生动起来,我开始明白,每一次落笔都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心性的投射。它引导我去思考,如何在一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定力,并将这份定力通过指尖传递给毛笔。这种由内而外的训练方法,比单纯模仿字形要高明得多。它教会的不是“怎么写得像”,而是“怎么通过写字来完善自己”。这种深层次的引导,是市面上很多速成手册所不具备的,读完之后,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系都有了一个更宏大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在对具体书体进行解析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拿楷书的结构来说,它没有泛泛地提一下“要端正”,而是针对每一个基本笔画——横、竖、撇、捺——都给出了不同书家在不同时期细微的变化和处理要点。比如“横”画,有的要求“蚕头燕尾”,有的则强调“藏锋内敛”,书中会配上清晰的对比图和红线标注,告诉你这个横画的起笔处“藏”的深度和角度,以及收笔时“出锋”的力度和走向。这种精细到像素级别的剖析,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盲区。更棒的是,它还会穿插讲解不同书体之间的演变逻辑,比如隶书的波磔是如何孕育出魏碑的方峻朗,以及行书的连带是如何在草书中得到解放的。这让学习者不会感到自己在孤立地学习某一种字体,而是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脉络图,明白每种风格的产生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似乎总能在最严肃的教学内容中,巧妙地插入一些诙谐幽默的“旁白”或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比喻,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完全没有传统教材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距离感。作者仿佛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师”,而是一个坐在你身边、耐心陪你一起练字的良师益友。比如,在讲解“墨池”的运用时,作者没有用文绉绉的术语,而是说“下笔要果断,别像在犹豫午饭该吃什么一样,一旦下笔,就要让墨水痛快地流淌出来”。这种接地气的表达,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学习的压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它成功地打破了人们对书法学习“门槛高、枯燥乏味”的固有印象,让人感觉到,原来学习传统艺术也可以是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体验。这种充满温度和人情味的文字,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部分,它让我想拿起毛笔的冲动,持续地保持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