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
| ISBN: | 9787550243682 |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定 价: | 12 元 |
| 作 者: | 徐艳华,译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页数:160 |
| 印刷时间:2015-07-01 | 印次:1 | 字数:130千 |
| 主编 | |
读经典名著,可修养自我心灵,领悟显现哲思,改进处事方法。《孝经》一书,即以通俗易懂且严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深刻的孝道道理揭示得生动明确,从而使得孝道思想深入人心。这本小书篇幅不足两千字,却对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但尽人皆知,而且把它当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
| 内容简介 | |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道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孝经》即是一部关于“孝道”的专著,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本书收录了《孝经》原文,以详细的注解及译文重现了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本书对于延续与推广先贤圣哲的智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 目 录 | |
【孝经 目录】 开宗明义章………… 005 天子章第二……………… 009 诸侯章第三……………… 012 卿、大夫章第四………… 016 士章第五………………… 020 庶人章第六……………… 023 三才章第七……………… 025 孝治章第八……………… 029 圣治章第九……………… 033 纪孝行章第十…………… 039 五刑章第十一…………… 042 广要道章第十二………… 044 广至德章第十三………… 047 广扬名章第十四………… 049 谏诤章第十五…………… 052 感应章第十六…………… 055 事君章第十七…………… 058 丧章第十八…………… 060 附录 劝孝歌………………… 066 劝报恩篇…………… 071 陈情表………………… 082 二十四孝……………… 087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115 唐玄宗御注《孝经》… 119 孝经刊误……………… 142 评 价……………………… 154 |
| 精彩书摘 | |
开宗明义章 【主旨】 本章题为“开宗明义”,“开”是提示,“宗”是根本,“义”是义理,可见本章是全部《孝经》的纲领,揭示了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原文】 仲尼①居,曾子②侍。子曰:“先王③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④,民用⑤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⑥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⑦。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⑧,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 之终也。夫孝,始于事⑨,中于事君⑩,终于立身。《大雅》11云:‘无念尔祖12,聿修厥德13。’” 【注释】 ①仲尼:孔子的字。春秋时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②曾子: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③先王:古代的圣贤,旧注指尧、舜、禹、文王、武王等。 ④以顺天下:使天下人心顺从。顺,顺从。 ⑤用:因而,由此。 ⑥避席:离席而立,古代的一种礼节。席,铺在地上的草席,这里指自己的座位。 ⑦教之所由生也:古代有“五教”之说,即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在儒家学者看来,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的出发点。 ⑧毁伤:破坏,毁坏,一般认为见血为伤,亏损为毁。 ⑨始于事:以侍奉双为孝行之始。一说为从幼年时期以侍奉双为孝。 ⑩中于事君:中,中间,指人的青壮年时期,一说是以为君王效忠、服务为孝行的中级阶段。 11《大雅》:这里指《诗经·大雅·文王》篇。 12 尔祖:你的祖先。 13 聿修厥德:《尔雅》中说:“聿,循着,述也。”厥,代词,与“其”相似。 【译文】 ,孔子在家中闲坐,他的弟子曾参在一旁侍奉。孔子说:“古代的圣德贤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掌握zui重要的事物之理,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的情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曾子听了孔子的话,觉得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席站起身来向孔子恭敬答道:“学生很鲁钝,不太聪敏,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教化都是从孝道中产生的。你先坐下来,我慢慢地告诉你。孝道听起来让人觉得范围很广,但做起来并不复杂,你要懂得爱,先要从珍惜自己开始。凡是一个人的身体,哪怕一丝头发、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遵从孝道的开始。而修立自身的崇高品质,为众人所景仰,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名誉传颂于当时,而且可以使其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都会因敬慕之心推本寻源,也会对他父母教养的贤德大加赞誉。这样,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行而荣耀万千,这便是孝道的完成。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侍奉双;到了中年,便外出做官,以此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尽忠;zui后,扬名显,让父母感受到荣耀,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的圆满的结果。《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么能不追念你先祖的德行呢?你要努力去发扬光大祖先的德行。’” 【提示】 按照意思划分,本章共分四段:自“仲尼居”至“汝知之乎”为段,孔子给弟子提示 |
| 前言 | |
前言 中国文化史上,有这样一本小书,它的篇幅不足两千字,却对两汉以来的古代中国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至一国君主,下至寻常百姓,不但尽人皆知,而且把它当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本小书就是《孝经》。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孝道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对稳定社会,弘扬先进的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孝”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深入人心,与《孝经》的传播密不可分。作为“儒家十三经”(即《诗经》《尚书》《易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之一的《孝经》,以简要通俗的文字,阐述了古人视为道德根本的孝道。《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它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道好像日月星辰运行于天际永恒不变一样,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并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天下,臣民能够用孝立身行世。与此同时,《孝经》还在中国伦理思想中次阐述了“移孝作忠”的思想,将孝敬双与忠于君主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上新的高度,认为仁爱可以促使社会更加和睦有序,“孝悌之至”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实现天下的和谐。 《孝经》在儒家思想史上把孝提升为社会的政治伦理,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孔子看来,懂得了孝道,是德行的根本。孔子曾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我的志向是通过《春秋》反映出来的,而我的行为都体现在《孝经》里。)可见,研读《孝经》,有助于 我们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并从中提炼出积极的成分,用于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族成员的关系。我过去总觉得“孝”是一种负担,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在阅读了这本译注本后,特别是对“三德”的解释部分,我才理解到,真正的孝道,是以自身的修养和德行来光耀门楣,这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力量,而非单纯的服从。编者似乎非常注重这一点,他们在译文的语序和句式上做了微妙的调整,使得原文中那种“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层次感得以清晰展现。每一次翻阅,都会发现新的细节,比如对“谏亲不曲”的解读,它教会我在尊重的前提下如何保持独立的思考,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智慧。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留白得当,字号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沉浸式体验经典著作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孝经》的解读版本不少,但很多都陷入了“故作高深”或者“过度解读”的泥潭。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的突出优点在于其“精准”和“克制”。它没有试图用复杂的哲学体系来包裹这部经典,而是聚焦于“孝”这一最基础的人伦规范。我对比了原文和译文好几次,发现译者在选择词汇时非常讲究,没有使用那些容易引起歧义的现代词汇,使得理解的偏差被降到了最低。特别是对于“孝行”的阐述部分,原文可能只有寥寥数语,但译注却能清晰地勾勒出古代社会对一个“孝子”的期待轮廓——从侍奉饮食到精神慰藉,无一遗漏。这种详尽而不冗余的注释,极大地帮助我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孝道模型,让人深思,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究竟在“孝”的哪一个维度上有所松动。
评分我是一个对“精粹”二字有执念的读者,总希望能用最少的篇幅,获取最核心的智慧。这套《儒家经典读本》系列,尤其是这本《孝经》,可以说是做到了“小而美”的极致。它的选择性非常高,没有收录那些后世的旁支杂论,而是紧紧围绕孔子的核心思想展开,确保了读者的注意力不会分散。翻译的语言风格非常统一,保持了一种接近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但又不失文学的温度。我特别喜欢它对“移孝作忠”那一段的处理,将家庭伦理如何延伸到国家治理的逻辑链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思想体系的严密性。总而言之,如果你想在不花费大量时间去辨析古籍原文的情况下,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儒家孝道思想的精髓,这本书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选择之一,它真正实现了经典知识的有效传承。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原本对“儒家经典读本”这类标签下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们会过度“白话化”而丧失了原著的韵味,或者反过来,注释过于繁琐,让人抓不住重点。然而,这本《孝经》的译注团队显然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似乎深谙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碎片化。在一些重要的章节,比如论述“慎终追远”的段落,译文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引用。当我试图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日常与长辈的相处中时,发现那些古老的教诲经过现代语境的转化后,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研究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人生的行为指南。我特别欣赏那种不卑不亢的翻译风格,没有过度拔高,也没有刻意贬低,只是忠实地呈现了《孝经》的核心价值,让读者自己去领悟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温情。
评分这本《孝经》的译注本,实在是我近来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我本来对传统经典有些望而生畏,总觉得那些古文晦涩难懂,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看世界。但是这本精粹读本的编排方式,简直是为现代人量身定做。译文部分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保留了原文的庄重典雅,又不失现代汉语的流畅易懂。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论述,比如“开篇明义章”中对孝道根源的阐释,通过译文的润色,能立刻感受到古人对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洞察。注释也做得极其到位,不是那种生硬的词语解释,而是结合了儒家整体思想体系进行串联,让读者明白为什么孔子会这样说,这句话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意味着什么。读完第一遍,我感觉自己仿佛搭上了一座桥梁,直接通往了先贤的思想殿堂,那种精神上的充盈感,是快餐文化无法给予的。书本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书卷气,让人忍不住想要一页一页地细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