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地理百科丛书:河湟谷地
定价:49.9元
作者:《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0082139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依据黄河与湟水形成的河谷的地貌特征,划分本书区域范围。
走进中国两大高原相接处,被称为“西北翡翠谷”的富饶农耕区。
呈现连缀的串珠状盆地地貌以及壮观的坎布拉丹霞奇观。
展示中原文明与西北边地文明的融合之所。
展现当地保留完好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佛教、伊斯兰教等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内容提要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河湟谷地》一书即围绕青海西宁和海东境内的黄河谷地与湟水谷地而展开,这片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处,呈现 “三山夹两谷”的地貌,拥有西北地区形态典型的丹霞地貌。本书还介绍了境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仅有众多自然保护区和林场,还有龙胆、大黄、羌活等名贵药材,更有马鹿、岩羊、蓝马鸡等多种珍贵物种。虽然属西北干旱区,但由于气候、土壤和水利条件复杂而优越,是青海农业为发达的片区之一,俨然一副“小江南”的景象;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往的交通要道,更有的唐蕃古道在这里穿过,中原农耕文明与西北游牧文明在这里交织、融合、演变;当地宗教文化的代表——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以及西宁东关清真寺等等,这些内容都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
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大程度的阅读自由。
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
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
1. 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
2. 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
3. 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
4. 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
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
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我一直对中国各个区域的地理特色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那些名字本身就充满地域风情的名称。《中国地理百科丛书:河湟谷地》这个标题,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我脑海里,“河湟”二字象征着黄河和湟水这两条重要的河流,而“谷地”则暗示着河流冲积或切割形成的平坦或开阔地带,这让我联想到了一片既有水系滋养,又相对开阔的地理空间。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河湟谷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理单元。它具体的地理方位在哪里?它是由哪些主要河流构成的?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科学地界定河湟谷地的范围,是按照行政区划,还是按照自然地理单元来划分。我期待书中能提供详尽的地图,直观地展示这片区域的地理轮廓,以及主要的河流、山脉和城市分布。 同时,我也对河湟谷地的气候特征和地质构造充满了疑问。这里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还是受到了高原气候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特殊的特征?例如,它的年降水量、气温变化、以及四季的特点是什么?从地质学的角度看,河湟谷地是否位于一个活跃的地质带?书中会介绍这里的山脉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岩石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或者冰川地貌? 此外,作为一本百科全书,我相信它一定会深入挖掘河湟谷地的历史人文价值。这片土地是否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民族或政权在这片土地上活动过?书中是否会介绍河湟谷地在古代中国历史,尤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我对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 最后,对于一个地理百科,我自然也希望它能关注当代的河湟谷地。它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情况如何?同时,作为生态系统,它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例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或者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河湟谷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对策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评分我个人一直对自然地理,特别是那些在中国版图上具有特殊地理意义的区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当看到《中国地理百科丛书》中有专门介绍“河湟谷地”的一卷时,我感到非常兴奋。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片既有高原的辽阔,又有河流滋养的富饶景象,但具体细节却是一知半解。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非常详细地描绘出河湟谷地的地理坐标,明确其准确的地理范围,并深入分析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比如,书中会详细介绍构成“河湟”的黄河和湟水的水系特点吗?包括它们的源头、流域面积、水量变化、以及对周边地貌的塑造作用。我推测,对于一个地理百科来说,对水文特征的深入解析是必不可少的,这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系统地阐述河湟谷地的地质构成和地貌特征。例如,这片区域在地质构造上有什么样的独特性?是否处于两大构造单元的交界地带?书中会介绍诸如山脉、高原、河谷、盆地等不同的地貌类型,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专业性的地质图和地貌图,用以展示其复杂的地理构造。 当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它的历史文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河湟谷地的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相结合,详细介绍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灿烂文明。例如,这片区域在中国古代史上的战略地位如何?有哪些重要的民族在此活动和融合?书中是否会重点介绍像西宁、兰州这样的重要城市,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迁? 最后,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地理和战略意义的区域,其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状况也必定是需要关注的焦点。我期望书中能探讨河湟谷地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并分析人类活动对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当地的水资源是否面临挑战?植被覆盖情况如何?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或案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河湟谷地的第一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本参考书。
评分这本《中国地理百科丛书:河湟谷地》,我第一眼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作为一个对中国西部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河湟谷地”这几个字带着一种神秘而厚重的历史感。在我模糊的印象里,这里似乎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曾是中国王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舞台。因此,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本百科全书中,作者会如何勾勒出这片土地的地理轮廓。 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河湟谷地的地理位置、范围界定,以及它在整个中国地理格局中的独特地位。例如,它究竟是指黄河和湟水流经的哪一片区域?它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是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还是受到高原和山脉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特殊的区域性气候表现?我猜想,书中一定会包含丰富的地图和图表,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这些地理信息。 我对河湟谷地的地貌也十分感兴趣。它是否与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有着紧密的联系?书中是否会介绍这里的山脉、盆地、草原以及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我特别想知道,是否有例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或者其他独特的地质奇观,能在书中得到详细的展示和解读。这些自然景观的形成,往往承载着地球演变的漫长故事,读来定会令人惊叹。 而且,河湟谷地作为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其在古代历史上的作用必然非同小可。我期望书中能详细阐述河湟谷地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战略意义,以及它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桥梁作用。书中是否会提及在此地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介绍曾经繁荣过的古代城池和遗迹?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最后,我也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河湟谷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这片土地上的植被覆盖情况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当地的环保工作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河湟谷地在自然馈赠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平衡之道。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对河湟谷地认知的空白,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生动的世界。
评分这套《中国地理百科》丛书,我一直都很关注,尤其是当得知有专门介绍河湟谷地的分卷时,更是充满了期待。我虽然对地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河湟谷地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课本和一些零散的报道中,比如它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及孕育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本集大成的著作,系统地梳理和展现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 从这本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应该是一部非常严谨和权威的地理百科全书,由《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这样的专业机构编撰,质量上应该是有保障的。我特别好奇河湟谷地在地理学上是如何界定的,它的气候特点、地貌特征,尤其是“河湟”这两个字所代表的黄河和湟水,在这片土地上的具体互动和塑造作用。我设想这本书会详细介绍河湟谷地的水系分布,以及这些河流对当地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此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河湟谷地的地质构造和演变历史。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是一个地质活动频繁的区域,常常会发生地震。我希望书中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其地质背景,包括构造抬升、断裂带的分布等等,从而帮助读者理解这片土地形成的独特地质景观。同时,我也想了解河湟谷地是否拥有一些独特的地质遗迹,例如一些典型的地貌形态,或者与地质活动相关的自然景观,这对于深入理解区域的自然属性至关重要。 作为一本百科全书,我自然也期望它能包含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河湟谷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文化交流的交汇地,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片土地早期人类活动、古代王朝在此的经营、以及不同民族在此融合发展的清晰脉络。特别想了解河湟谷地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文化上的影响,这些对于理解中国历史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最后,我特别关注河湟谷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片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如何?有哪些独特的动植物物种?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书中是否会涉及这方面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客观地呈现河湟谷地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帮助我全面深入地认识河湟谷地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广袤的土地及其孕育出的丰富地理和人文景观充满好奇,《中国地理百科丛书》这个系列的作品,是我了解中国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当看到其中专门介绍“河湟谷地”的卷册时,我感觉找到了一个深入了解某个特定区域的绝佳机会。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系统地解答我关于河湟谷地的基本认知疑问。首先,它究竟是指黄河和湟水交汇或者流经的哪个区域?它在地理学上是如何被准确界定的?这本书会详细介绍河湟谷地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范围,以及它在国家地理格局中的具体位置吗?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地图,帮助我直观地理解它的边界和周边的地理环境,例如它毗邻哪些省份或重要的地理单元。 除此之外,我对于河湟谷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非常感兴趣。书中会深入剖析它的地貌类型吗?比如,这里主要是平原、盆地还是高原的一部分?“谷地”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提示,那么它是否意味着有巨大的山脉环绕,而中间是相对低洼的地带?我更想知道,这里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是干燥的内陆气候,还是受到周边山脉和水系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独特的区域性气候表现?例如,年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四季的特点是否会详细阐述? 当然,我同样看重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河湟谷地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地理通道和聚居地,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例如,它是否是丝绸之路上的关键节点?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文明或者民族曾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书中会介绍相关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以及不同民族在此融合发展的过程吗?我对这片土地上沉淀的厚重历史文化非常着迷。 最后,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地理百科,我自然也期望它能涵盖河湟谷地的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现状。这本书会介绍这片区域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或者生物资源吗?同时,我也关心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河湟谷地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哪些挑战?例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退化、或者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认识这片土地的整体面貌,从地理、历史到当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