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培养好情绪
作 者: 李兰 著作 定 价: 25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6-01 页 数: 309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14130416> 积极心态是保持很好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消极心态却是心灵的毒药,它不仅排斥财富和成功,也在不断地排斥快乐和健康,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中,细水长流地慢慢品读李兰编著的《青少年如何培养好情绪》这本书,不仅会促进青少年朋友心理的成长,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情绪的控制力。
内容简介
《青少年如何培养好情绪》由李兰编著。 《青少年如何培养好情绪》内容如下:“人生的意义在于成长”,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成长时期,生理发展迅速,心理变化显著。在这一过渡时期,很多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时常会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在情绪、行为等方面有异常表现,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找到相应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日益重要。 积极心态是在改变消极心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命运,现在已经成为可能,正如大思想家詹姆斯所说:“我们这一代很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显得有些居高临下,尽管作者可能并非此意,但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过来人指导新手”的口吻,可能会让正处于自我认同敏感期的青少年感到一定程度的反感。例如,书中使用了不少“你们这一代人总是……”或者“必须认识到……”之类的绝对性表述,这种断言式的语气,削弱了对话感,使得阅读过程更像是在接受一项指令,而非参与一次双向的探讨。情绪引导的精髓在于共情和赋权,即让读者感觉到“我的感受是被理解的,我有能力去改变现状”。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稍显不足,它更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非“内在动力的激发”。我设想,如果作者能多采用一些设问句,多留出一些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答案,或者用一些拟人化的比喻来描述情绪的流动性,而不是用生硬的定义去框定它们,那么这本书的亲和力会增强数倍,更能被那些渴望自我探索的年轻人所接纳。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是挺高的。毕竟,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青少年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情绪管理简直成了必修课。我原本以为它会深入探讨一些神经科学层面的东西,或者至少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立竿见影的“情绪急救包”式的技巧。但读完之后,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理论普及读物,虽然文字组织得还算流畅,但对于一个真正想寻求突破的读者来说,深度上总觉得差了那么一口气。比如,书中反复强调了“正念”的重要性,但对于一个注意力容易涣散的初中生来说,如何将“正念”从一个抽象的概念落地到日常的五分钟练习,具体的步骤和常见的误区分析就显得有些单薄了。我期待看到更多真实案例的剖析,比如一个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漩涡,这本书是如何引导他一步步走出来的?那种细节上的描摹,那种“我仿佛就在他身边”的代入感,才是真正能触动人心的。目前的呈现方式,更像是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总结,虽然基础扎实,但对于“燃眉之急”的情绪问题,似乎缺乏那种强劲的驱动力和实操性。我更希望看到作者能够放下专家的架子,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去解构那些复杂的、甚至有些“不合逻辑”的情绪反应,提供一套真正能融入生活的、可操作的“情绪健身计划”。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风格,坦白讲,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封面采用了一种饱和度极高的蓝色调,搭配着略显老旧的衬线字体,初看之下,它散发出的气质更像是一本面向职场人士的商业管理指南,而不是一本针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的情绪引导手册。这种视觉上的错位感,无疑会影响目标读者的初步接受度。进入内页,排版上倒是比较简洁,留白适中,读起来不费力。然而,内容上的组织逻辑,我个人感觉有些跳跃。有时候,前一章还在讨论如何识别生理唤醒信号,下一章画风一转就直接跳到了家庭沟通模式的构建,两者之间的过渡显得有些生硬,缺乏一个平滑的心理学路径来连接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我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梳理作者想要建立的知识体系框架,但总觉得作者似乎想把太多不同领域的概念都塞进来,导致每一块内容的深度都受到了压缩。对于需要系统化学习的读者而言,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广撒网,不如聚焦于一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深挖,才能真正建立起稳固的认知结构。
评分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发现这本书在探讨“挫折教育”的部分,处理得相当谨慎,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过于保守了。现代社会强调“积极心理学”,鼓励赞美和鼓励,这是大方向没错,但过度规避“失败的价值”,反而可能让青少年在遭遇真正不可逆转的打击时,显得不堪一击。这本书似乎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教导如何“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而不是如何“与负面情绪共处并从中汲取养分”。举个例子,当谈到社交挫折时,它提供的建议多是“远离引发负面情绪的人或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鼓励逃避,而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修复被伤害的自尊,如何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这种不完美的关系中保持自身的完整性。我认为,真正有力量的情绪教育,是让孩子明白,愤怒、嫉妒、悲伤这些“不友好的”情绪,并非洪水猛兽,它们是信号灯,提醒我们需要关注某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这本书能加入更多关于“建设性地处理冲突和失望”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情绪调节”的表面,其价值会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和知识点的编排,给我的感觉是缺乏一个清晰的“成长路径图”。它更像是一本手册,把各种情绪管理技巧零散地放在不同的章节里,读者可以随机抽取任何一页来阅读,但如果想按照一个固定的脉络来构建自己的心理防御体系,则会感到有些吃力。例如,基础的自我觉察、中阶的压力应对、高阶的长期幸福感构建,这三层递进关系在书中并不明显。读者可能今天读了一篇关于“如何应对拖延症”的文章,明天又读了关于“家庭关系中的情绪界限”,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需要读者自己去费力连接。一本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应该像一张地图,清晰地标出“你现在在哪里(情绪困境)”、“你要去哪里(情绪健康)”以及“应该走哪条路(具体步骤)”。这本书虽然提供了各种工具,但没有提供一个清晰的“导航系统”,这使得那些在情绪迷雾中摸索的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找不到方向感而中途放弃。它更适合已经有一定自我反思基础的读者作为工具箱来查阅,而不是作为初次接触情绪管理的入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