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第五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教材)
定价:32.00元
作者:斐海泓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7171861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体育(第5版)》教材修订,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更是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改革着力的落实与发展,它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更加紧密地依照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发展状况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未来卫生、医学人才。第5版《体育》教材,既有继承原来先进的经验,更有创新的发展与突破,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体制、内容以及光盘的可视部分都做出了增加和修改。
目录
章大学体育
第二章体适能
第三章体质与健康的测定与评价
第四章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传统体育养生术
第六章现代健身法
第七章竞技运动
第八章休闲运动
第九章运动损伤与慢性病康复锻炼
第十章运动竞赛中医务监督
中国体育运动协会相关网址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裴海泓,男,1958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现任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吉林大学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指导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长期从事青少年健康问题研究,曾受日本国际交流中心邀请在日本西南学院大学做客座研究。并担任吉林大学体育学院阳光运动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组织成立了长春市青少年运动健康基地。承担并完成吉林省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新世纪教育研究中心、长春市科技厅、吉林大学多单位的多项运动健康方面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多次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论文报告会上获得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论文报告会奖。程鹏男,教授,1963年7月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现任辽宁医学院体育部球类教研室主任;辽宁省田径裁判委员会常委。曾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医学院体育教研部主任。
1986年至今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27年。1996年荣获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授予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担任辽宁医学院体育教研部主任期间,院校获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近五年来,参与两项*课题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两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著作和教材五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
文摘
序言
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机能自查和提升规划。我惊喜地发现,教材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跑跳投”层面,而是引入了大量关于运动营养学和运动损伤预防的现代视角。其中关于运动后肌肉恢复机制的章节,用图表和分子生物学的小知识点辅助讲解,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可视化和易于理解。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运动与心理健康”这一板块的重视程度。在当今社会,心理压力是临床学生和未来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冥想、正念训练以及特定有氧运动对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性。这种将身心健康一体化考虑的教育理念,在很多专业教材中是比较少见的,它教会的不仅仅是如何让身体强壮,更是如何构建一个适应高压工作的健康心智模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完全没有枯燥感。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专业教材,其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在于它如何激发读者的自我探索欲。这本《体育》教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介绍心肺功能测试标准时,不仅给出了参考数据,还详细解析了这些数据背后的生理学意义,鼓励我们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是什么”。对于那些对运动损伤恢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关于生物力学原理和不同康复手段有效性的对比分析,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切入点。更贴心的是,教材在某些章节末尾设置了“临床案例启示”或“自我评估练习”,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决策紧密联系起来。比如,通过对不同运动强度的能量消耗计算,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日常活动量。这种寓教于乐、强调实践操作的设计,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序渐进的私人健康教练,而不是一本冰冷的参考书。它的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未来进行运动医学相关课题的预研工作。
评分拿到这本新版的《体育》教材,感觉还是很厚实的,沉甸甸的,毕竟是面向本科临床专业的,对体能和健康知识的要求肯定不低。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对于现代医学背景下,如何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未来的医疗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书里对运动生理学的讲解深入浅出,尤其是在心肺功能评估和运动处方制定的部分,结合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这点非常实用。比如,它详细阐述了有氧运动对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保护机制,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医生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是未来临床指导的基石。我特别欣赏它在“特殊人群运动指导”这一章中,对老年人、孕产妇等群体的运动禁忌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细致划分,这体现了教材编写者极强的责任心和临床导向。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扎实,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完全能满足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系统性学习需求,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运动医学基础,远超出了我预期的“体育课”教材的深度。
评分老实说,作为一名对运动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对教材的“十二五规划”背景并不太在意,我更看重的是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大量的彩色插图和流程图,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例如,介绍呼吸系统在剧烈运动中如何调节酸碱平衡的图示,清晰地描绘了复杂的化学反应路径,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此外,书中对运动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探讨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对于我们未来理解疾病易感性和疫苗接种效果的个体差异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做运动”,更是在宏观上建立一套系统性的健康维护框架。特别是关于“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这一宏大主题的论述,它将体育活动提升到了公共卫生的战略高度,这为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这本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完全可以媲美一些入门级的运动医学专著,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体育”教材。我个人认为,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跨学科的融合能力。它巧妙地将基础医学(解剖学、生理学)、公共卫生以及心理学知识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健康管理体系。例如,在讲解运动对骨骼健康影响时,它没有简单地提及“增加骨密度”,而是深入分析了机械应力如何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并结合了钙磷代谢的知识点。这种深度剖析,让学习者能够从本源上理解运动的益处,从而能更自信地对未来的患者进行科学的干预和指导。对于我们这些以临床为导向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是即插即用的,它让体育锻炼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成为未来临床诊断和康复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